導語:難怪太后能成為後宮霸主,成功的笑到最後,若沒有過人的心機和手段,是很難達到這一步的。太后才是段位最高的宮鬥老手。不但借隆科多之力成功扶持自己的兒子做了皇帝,後來還果斷地「兔死狗烹」,毒死了這個阻礙自己兒子實施新政的老情人。
太后的手上沾滿了鮮血,也是踩著無數人的屍體上位的。就連果郡王的母親舒太妃,也沒能逃得過太后的算計和利用。
當初的太后與舒太妃曾經親如姐妹,不亞於當前的甄嬛與眉莊。兩人肝膽相照、抱團取暖。但,在大局已定後,太后卻突然變臉,將舒太妃逼出皇宮,去安棲觀修行,並且,終身不得出安棲觀。
原著中,當今太后與當年的果郡王之母舒太妃,曾經親如姐妹。而這親如姐妹的結局,竟不堪一擊,貌似從來就不曾存在一絲真情,好像是一場徹徹底底地「利用。」
甄嬛在甘露寺修行時,遇到了在安棲觀修行的一位中年婦人,甄嬛疑似是舒太妃,便回到凌雲峰細問崔槿汐。崔槿汐給予肯定的答覆:「此人正是舒太妃。」
甄嬛疑惑道:&34;
槿汐道:&34;
槿汐的聲音低了低,&34;
崔槿汐說的已經很明白了:當初的舒太妃因為是傣族人,又是罪臣之女,並且是專房之寵,所以,引發眾嬪妃的嫉恨。大家都孤立她、疏遠她。
而當今太后——當時的琳妃,並不怎麼得寵,為了在皇帝面前刷存在感,刻意去接近舒太妃並親近他,藉此獲得皇帝的好感與欣賞。渴望友情的舒太妃自然也是求之不得的。
於是,她們成為了一對「好姐妹」,當時的關係不亞於「甄嬛與沈眉莊」。但本質卻與安陵容和祺貴人主動接近甄嬛的目的一樣。
琳妃的這一招果然很奏效,借舒妃為紐帶,皇帝也逐漸器重起「琳妃」來。皇后死後,這位心機深重的琳妃甚至取代了皇后的六宮之權。
當然,此時的琳妃也知道自己能得皇帝垂青是拜舒妃所賜,所以對舒太妃也會格外關照些。
然而,皇帝死後,琳妃的兒子做了皇帝,琳妃就立刻變臉了。對舒太妃當年的專寵與嫉妒也不再掩飾,索性將舒太妃逼出宮去,出家修行。卻把人家的兒子留下來自己撫養,致使人家母子分離。
當然了,書面上的意思是「舒太妃主動要求出家的」,倘若沒有逼迫,舒太妃怎能捨得下兒子出宮修行?
就像甄嬛一樣,倘若不是被皇帝羞辱降罪,她又怎麼捨得下剛出生不久的女兒出家修行?所謂的「自願」不過是掩人耳目罷了。
後來,甄嬛因病,去了清涼臺,果郡王為了給她物理降溫,用自己的身體給甄嬛退燒。結果他自己卻病了,甄嬛醒來後,去探望果郡王。阿晉看見甄嬛,耷拉著腦袋道:&34;
甄嬛輕聲問道:&34;
阿晉搖頭:&34;
看了吧,這就是所謂的「好姐妹」。在太后的「關照下」,舒太妃「今生今世」都不能出安棲觀,這跟禁足在景仁宮的宜修有何區別?其實就是被軟禁終生了。就連自己的兒子生病,她都不能出來去探望,這種懲罰何其殘忍?
還是華妃說的對:「在這深宮之中,哪兒來的親如姐妹?不過是勢弱依附勢強,愚笨依從聰明。今日是姐妹,明日就是仇敵,臉上帶著笑,底下捅刀子。」正是因為太后的臥薪嘗膽、鐵腕無情,才「贏得了」今日大好的局面!而昔日被她利用的舒太妃,今日早已被棄如敝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