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有一句話:倘若人生一馬平川,那麼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正如書中所言,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又何曾有過一馬平川。貧窮、重疾、感情糾葛在他短短42年的人生中,如跗骨之蛆一般始終縈繞左右,而他做的卻是自己去爭取和奮鬥——你總不枉在這世上,活了一場。
是他,讓我們在《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安、孫少平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給了我們一切卑微的人帶來了希望。
即便如今,他已經去世近三十載,他以及他的《平凡的世界》還在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銷量達到2000萬冊,當當網上評論過百萬條,這些數字很是枯燥,但一樣也很真實,更甚者文聯還設立了路遙文學獎。
1949年路遙出生於陝西的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家中有9個孩子,生活之苦可想而知,7歲那年他便被過繼給了大伯。我們很難相信,是什麼原因讓這樣一個從小便飽受飢餓的孩子去選擇一條文學創作之路,或許只能用源自骨子裡對文學純粹的熱愛來解釋吧。
在幾經周折,他終於上了延安大學之後,與林達結識。不得不說的是,林達在他成功的路上是絕對的良助。出身優渥的她,一樣很有才華,也很欣賞才華,她也成為了路遙大學時開支的主要資助者。直至路遙大學畢業,找到了一份編輯的工作,她們的生活才逐漸向好。
1978年1月25日,路遙與林達結婚。這是一份令人豔羨的結果,郎才女貌。次年他們的女兒降生,路遙給她取名路遠,夫妻二人各取一字(林達筆名程遠)。
無疑,此時夫妻二人之間的關係仍是牢固的。
面對女兒的出生,路遙也是開心不已。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中便有多次提及,即便是後來寫《平凡的世界》時,路遙也會為女兒特意留足時間。
但身為作家的路遙,卻從來不是一位妥協者。在《人生》確立了他的地位之後,面對當時眾多作家在生活與文學之間的妥協,他卻像是一個另類。他堅持文學信仰,堅持自己對陝北鄉土文化、鄉土情懷的理想。正是因此,他的《平凡的世界》才能紮根大眾,不至於在時間的流逝中埋沒。
在創作《平凡的世界》時,他走訪各地採風,為了找準角色廢寢忘食。可是正是這種瘋狂的創作方式,讓他的第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後身體便已經有了問題,而後儘管妻子林達屢次勸說,但他卻仍舊一如往常。不久,《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又完成了。可他的病症卻在這種點燈熬油的工作中,一步步走向枯竭。嚴重的肝腹水也已經深深的影響著他的身體健康。
他總該停下來休息一下了吧?並沒有,反而是堅持著喝完中藥繼續寫作。
此時,對於丈夫的瘋狂,身為妻子的林達實在「忍無可忍」。於是,就在這種消磨中,她自然而然的提出了離婚。然而,路遙卻並沒有同意。
就在這段婚姻亮起紅燈之時,路遙雖然完成了第三部《平凡的世界》,但他的身體也徹底的垮了。
在1992年8月14日,他的肝腹水病症已經嚴重到延安地區的醫院診治不了,只能選擇申請轉院。而在9月5日完成轉院時,路遙的病已經回天乏力。儘管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竭力救治,但也已經只是盡人事而已。
最終在入院診治3個多月後,11月17日,42歲的路遙去世。這期間,路遙做了一件大事——同意與林達離婚。而他去世後,留給林達、女兒路遠的也只有1萬多元的欠條以及他的所有作品的著作權。
關於林達與路遙之間,我們有必要說的是,或許林達一直是愛著路遙的。她只是想以自己的方式去提醒這個滿腹才華的丈夫,不要透支生命。但是正如此後數不清的讀者所希冀卻曾未成功的想法一樣,路遙就是一個為了寫作可以付出一切的人。
最終他也成功了,《平凡的世界》不僅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還成就了經典了地位;但在瘋狂寫作的背後,路遙卻苦了妻子以及女兒。
離婚後的當年,林達將女兒路遠的名字改為路茗茗。而妻女二人也離開了陝西,搬到了北京生活。此後,林達再嫁,而路茗茗則一路讀書,並在2003年從北京海澱大學平面設計專業畢業。
隨著《平凡的世界》的傳播,路遙這位生前赤貧,連進京領獎都要靠借錢的作家,死後卻是風光大盛。而就在路茗茗受邀為延安大學的路遙銅像揭幕之時,她卻在發現父親的《平凡的世界》單是出版單位便有幾十家之多,作品的印刷水平更是良莠不齊,侵權現象嚴重。
於是,路茗茗做了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她將當時出版《路遙全集》的廣州出版社 、太白出版社以及母親林達一同告上了法庭。以女告母,外加路遙女兒的身份,這件案件的影響力自然是非同凡響。不過,對於路茗茗的訴訟請求,法院卻判決了駁回。但隨後,林達卻與路茗茗籤訂了一份協議書,選擇將路遙作品的著作權全部交由路茗茗。
為創作《平凡的世界》,路遙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在平凡的世界中,他用幾百萬字的鴻篇巨製,讓我們看到屬於奮鬥者的光輝。它告訴我們的是去面對苦難,去自己爭取和奮鬥。人這一生,要看的是你到底做了什麼!
為什麼我們就不能是孫少平、孫少安呢!三十多年裡,《平凡的世界》影響了無數的中國人。
馬雲說:路遙是影響他最深的人;潘石屹說:每當低谷時,他都要讀一遍《平凡的世界》。
在《平凡的世界》裡,正因為平凡,我們才會選擇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