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一共有三位主人,王倫、晁蓋、宋江,相比白衣秀士王倫,晁蓋自然是英勇豪邁得多,在晁蓋上梁山之後,梁山蓬勃興旺,一改此前凋敝。王倫在位期間,經常畏懼官府的緝拿,到了晁蓋的時候,梁山三番四次擊退官軍,已經坐穩一方霸主的位置。
不過,性格決定人生。晁蓋出身卑微,原本只是一個村裡的保正,大略相當於村長,他平常所見識的,也大多只是江湖中的一些中下流人物,因此,在劫奪生辰綱,火併王倫,佔據梁山後,他所熱衷的只不過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草莽生活。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宋江上梁山之前,晁蓋統領下的水泊梁山,還是比較安分守己,窩在八百裡水泊中,只是被動抵抗官軍的圍剿。
到了宋江上梁山之後,情形就大不一樣了。宋江雖然也只是鄆城縣押司出身,相當於一個副科級幹部,但是,宋江此人野心極大,早在許多年前,他就利用手中的權勢,家中的錢財,籠絡了大批江湖好漢,贏得了山東及時雨的江湖美名。在宋江上梁山後,更打著各種名義,攻伐州縣,搶奪錢糧,壯大聲威,一時間,水泊梁山竟然一躍而成大宋王朝四大寇之首。
結合宋江種種言行看,他是做過帝王夢的,只是受到梁山的情勢、大宋的國局的限制,他不得不選擇招安。以換得最小的犧牲,最大的收穫。換言之,晁蓋只是安心當一個稱霸一方的強盜頭子,宋江心中裝的卻是雄圖霸業,稱王天下。
至於吳學究,此人雖然只是村中的塾師,並無功名。他卻如許多儒家文人一般,有著強烈的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夢想。在北宋末年那個昏官當道,朝廷黑暗的情況下,吳用博覽群書,才智過人,卻不得重用,心中自然抑鬱。於是當劉唐提出劫奪生辰綱時,吳用立刻就答應,為此還鼓動晁蓋,聯合三阮,因此在早期,吳用成為晁蓋的左膀右臂,是晁蓋集團最核心的成員之一。
不過,在反覆權衡晁蓋與宋江二人之後,吳用果斷地放棄了晁蓋,選擇了宋江。原因很簡單,跟隨晁蓋,沒有出息,跟隨宋江,卻大有可能實現他出將入相的夢想。因此,在宋江上梁山之後,吳用很快地倒戈,並且在晁蓋去世之後,絞盡腦汁,幫助宋江坐上頭把交椅,為了宋江,吳用費心盡力,手段用盡,甚至不惜禍害盧俊義。
在梁山接受招安之後,宋江官拜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這是相當於軍區司令的重要職銜,吳用官拜武勝軍承宣使,也都是主政一方的諸侯,雖然犧牲了許多兄弟,但宋江吳用,總算是部分實現了當初的夢想。
而這份榮耀,是跟著晁蓋不可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