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家衰落是歷史的必然。軍功世家一步步退出朝政軍權,讓皇帝放心,棄武從文也是賈家必須選擇的道路。
古代的家族轉型是系統工程,不是家裡出了兩個進士,幾個讀書人就是書香門第。關鍵還要看社交圈子,傳家立世之本以及與之聯姻的對象,男兒娶的好,女子嫁得好,被詩禮大族認可,才是真正的成功。
賈家從賈敬考中乙卯科進士,賈敏嫁給林如海,賈珠迎娶李紈,已經成功了大半。如果再娶了書香門第的林黛玉,賈家第四代起碼在榮國府這邊就算轉型成功了。挑一個好媳婦福延三代子孫,是賈那時代聯姻的重中之重。
不過林黛玉的身體健康成了王夫人反對的主要原因。身體不達標,就會對壽命、子嗣產生影響。兒媳婦夭折亦或者沒有嫡長子,也不是興家之法。
林黛玉的身體問題,讓林如海夫婦和賈母都無可奈何。請醫問藥不斷,終究沒有效驗,反而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林黛玉初入榮國府,賈母、王夫人就問她吃什麼藥。黛玉回說是「人參養榮丸」。自此以後,「人參」成了林黛玉不可或缺的補藥。她身體弱,以人參進補,確實適合。原文就有好幾次與林黛玉相關的「人參」之說。
比方,雪雁被派去王夫人那裡拿人參;薛寶釵說林黛玉的人參、肉桂吃的太多,建議食補燕窩更好等等。這中間透露出兩個問題:
一,林黛玉的人參一直源源不斷供應,哪怕賈家窮了,王夫人也給她人參。
二,林黛玉吃了那麼多人參,對身體「有損無益」,確如薛寶釵所說虛不受補。
人參在《紅樓夢》那個時代非常貴重。第七十二回王夫人四處尋找人參給王熙鳳配藥,後來在賈母房中找出一大包「當日」剩下的人參,周瑞家的說「三十換不止」,是說一兩人參要三十多兩銀子。
「三十換」大概是清初的價格。等到乾隆年間,人參起碼還要漲價一倍不止。文獻記載「五等人參」在乾隆年間,一斤一千二百多兩銀子,十六兩一斤,七十五兩銀子一兩,貴的令人咂舌。
王夫人費勁找人參,代表賈家確實到了買人參需要考慮價格的地步。賈母剩的人參已經朽壞,是早年留下來忘了使用。
王夫人沒有尋找,賈母忘了用,可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賈家已經不是當日的繁華。
言歸正傳,即便賈家衰敗艱難,王夫人也沒停了林黛玉的人參供給,以舅母和外甥女的關係看很難得。
但是王夫人一口咬定晴雯是「女兒癆」,影射她認為林黛玉也是「女兒癆」,是好不了的病。她又極不喜歡林黛玉,堅決反對寶黛姻緣,如此不惜成本供給林黛玉食用人參,加之太醫們明知道人參吃太多不利於身體,仍舊給林黛玉大量服食,不得不讓人多想林黛玉身體越來越差,是否與過量進補人參有關。
賈母一包人參腐朽了,薛寶釵說過一句「珍藏密斂」,暗示賈母也太看重人參。人參朽壞不堪用,恰似林黛玉一般身體不行,不能再承擔賈家未來兒媳婦的重任!
如果人參代表林黛玉,將人參「腐朽」不堪大用,再結合林黛玉一直吃人參,虛不受補,薛寶釵都明白的道理,那王太醫會不懂?
王夫人曾經給林黛玉換了個鮑太醫。「鮑」者臭也,出自《孔子家語·六本》: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王夫人換了個醫術臭,藥臭的庸醫給林黛玉,代表她對林黛玉確實沒有真心。鮑太醫如此,那王太醫與王夫人都姓王,又當如何理解?
賈母那不堪用的一包朽壞的人參影射林黛玉,賈母又支持寶黛姻緣,林黛玉久病不愈的身體,早已經救不得賈家病入膏肓之「病」,人參養榮丸已經失去對賈家的作用。
王夫人在背後無論有否背後做手腳,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林黛玉病情加重也都是王夫人潛在的壓力使然。
文|君箋雅侃紅樓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80回本 ;
《紅樓夢》程乙本·啟功校訂;
《紅樓夢》繪全本·清·孫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