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鄉村老故事,張謙益先生的夢

2020-10-14 今天故事會

張先生的高祖名諱謙益,可能取自謙受益的意思。他高祖那輩兒,他們家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是靠著祖上留下的二百畝薄田,家中日子過得還是挺不錯的。

張先生跟我講,有一年春天他的高祖謙益先生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人來他們家乞討,謙益先生並不是那種勢力的人,但是在夢中卻把那位乞討者趕了出去。將乞討者趕出門後,謙益先生便從夢中醒了過來。

謙益先生夢醒後天已經蒙蒙亮了,他是個讀書人,當時已經中了秀才。每天早起讀書是他必做的功課,所以醒來後洗漱完畢便去讀書了,對於此前的夢並沒有放在心上。過了許多日,家中也一如往常,男耕女織並無異樣。

可是到了仲夏的時候,謙益先生卻突然病倒了。找遍了當地的郎中,都沒有瞧出什麼病來。後來又去了濟南、北京等地訪名醫,也都未能尋得治病良方。就這樣,謙益先生病了四十多日,最後因病去世。他去世的時候剛滿28歲,可以說大好的人生畫卷才剛剛打開。

張先生講,如果他的高祖沒那麼早去世,日後中個進士是沒什麼問題的。怎奈天妒英才,時運不濟。謙益先生撒手人寰後,撇下了四個兒女和年輕的妻子。謙益先生的妻子出身富貴人家,從小就沒吃過什麼苦頭。那個年代的女子多以無才便是德,所以他的妻子不僅不能吃苦也不會經營。

雖然謙益先生身後留下了200畝田地和兩處大宅子,但是慢慢的都被他的妻子賣掉換成了錢。在他們那一帶,那個時候張先生家也算是個富戶。但是自從他的高祖去世後,家中光景一年不如一年,僅兩三年功夫,家中田產、房產幾乎被謙益先生的妻子賣的差不多了。到了後來,只剩下幾間柴房,才不至於風餐露宿。

張先生的曾祖父兄弟兩個,後來因為生活所迫,他的伯曾祖去當了兵。聽他講,在第一次北伐戰爭的時候戰死在了濟南,連屍體都未找到。張先生家就此衰落,到了他祖父的時候才又好轉了起來。

這是張先生高祖的故事,與此同時,張先生高祖的堂兄也做了個相似的夢。他也夢見了一位乞討者,只不過那位乞討者並沒有向他乞討。張先生高祖堂兄的兒子慶嵐先生,後來和他的伯曾祖一起去當了兵。剛開始只是個小戰士,但自從張先生的伯曾祖戰死後,慶嵐先生便逐漸發達了起來,後來在孫連仲的26路軍傳達處工作,軍銜和師級幹部差不多。

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時候,慶嵐先生所在的部隊打了敗仗。軍隊被打散以後,他和幾個當官的一商量,把軍餉分了便回了老家。回到老家買了些田地蓋了幾間房子,但是終身未娶,後來收養了一個兒子。他收養那個兒子主要是為了日後養老,但怎知壓根兒就靠不住,最後孤獨終老。

慶嵐先生去世後留下了一大筆財產,由於養子不孝所以就沒有告訴他藏在何處。他去世後的第二年新中國便成立了,到了2000年的時候,慶嵐先生的孫子翻蓋老屋,在老屋門墩下挖出了兩壇民國銀元。

那座老屋是半磚半土坯建成的,看上去就是座非常普通的鄉村老房子,並不起眼。慶嵐先生的孫子是個好吃懶做的主兒,自從得了銀元更加遊手好閒了。

聽完張先生的故事,我似乎在聽一個普通人家的家史。不知道這前前後後是否有必然的因果聯繫,總之張先生家後來是衰落了,建國後被評為貧農。而慶嵐先生家因為有四十多畝土地,則被評為了富農。

相關焦點

  • 故事:一個鄉村老故事,誰偷走了我的獵物?
    雖是平原地帶,但是林子裡的地勢並不平坦,有許多高低起伏的土丘,還有一些年代久遠的老墳頭。在那些茂密的老林子裡還生活著許多現在已經絕跡的野生物種。我的曾祖父經常光顧那些鮮有人至的老林子,捕獵一些野雞、獾之類的野物來補貼家用。頭天下午忙完了家裡的活兒,曾祖父便去林子裡下好套子然後第二天吃早飯前再去收獵物。
  • 夢先生後傳
    「夢先生,您回來了,您的傷好了?」 二娃嚇得一下子跳了起來,是誰再叫他,他環顧四周,也沒發現其他人。 「夢先生,就這麼回去了,您甘心嗎?」奇怪的聲音又來了。 「你到底是誰,快出來!」二娃大喊道。 「哈哈,哈哈,您往前走就能看見我了。」 二娃小步上前,競是一塊會說話的石碑,碑腳被樹根牢牢的纏著。
  • 回憶我們聽過的故事(一)夢先生
    二娃深知叔父一直惦記著那頭老母豬。 「那行,你就夢一下咱家丟的那頭母豬吧。」二叔說。 二娃撇嘴一笑,叔父已經掉進了自己的圈套。「當然可以了,不過現在不行,你得先給我煮好一大碗清湯米,蒸上幾個窩窩頭,再盛上半碗鹹菜,等我吃飽了才能夢得準呢!」「好,就依你的,不過……」「行了,我知道,夢不出來我就立馬去撿麥穗,撿不滿不回來。」
  • 原創小說:夢先生
    夢先生的姓和夢遺的夢是同音同字,夢先生的原名不知道叫什麼,人們都叫夢先生為夢,因為夢先生不僅睡覺的時候會做夢,經常和人聊天聊著聊著就走神,走神後慢慢地就睡著了,故名夢先生。 夢先生有個劣父,生性脾氣暴躁,眼一瞪夢先生就避免不了一頓無名揍,因此夢先生自小離家出走,行走社會,劣父整日抽菸喝酒打夢先生他媽,因病因怒而早逝,夢先生他媽在他爹去世不久後也因病而去了。 爹媽給夢先生留了個院子,小學未上完的夢先生識些字跡,除了識些字跡之外,還能認識人民幣,除了認識人民幣之外,曾經年少單純過早走入社會的夢先生學了一手打餅的手藝。
  • 網絡小說如何講述鄉村女性故事
    故事中的個人、家庭、國家三位一體,休戚與共鄉村題材網絡女性小說根據時空背景,大體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發生在當代中國真實歷史背景下的故事,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明月度關山》(舞清影521)、《農家奮鬥記事》(黯奴)、《七十年代之農門長女》(金波灩灩)、《南山村致富日常》(曲流水)等。
  • 故事:鄉村小故事5:周老四賣包子
    故事:我把鳥兒拍了拍(微故事) 故事:老三屆啊(真實故事) 故事:老虎謝恩(民間故事) 故事:鄉村小故事4:比富 故事:兩個傻子(鄉村笑話故事1)
  • 故事:農村老故事,郭先生遇見的稀罕事兒
    聽商丘郭先生講,他年輕時農村還沒有實行大包幹,他們公社在筒子河一帶有一百多畝良田是由郭先生的那個村子來耕種的。說是有一年春天,郭先生負責夜間灌溉冬麥。當時已經是三更天了,麥子才剛灌溉了三分之二。那晚和郭先生一起的還有路先生和李先生兩位鄉親。說是正在灌溉的關鍵時候,郭先生拿著鐵鍬和手電筒打算去田壟間看看有沒有什麼地方跑水。
  • 民間故事:老司機被怪夢困擾,怪夢成現實,夢中人卻救他一命
    這個故事,是我鄰居張伯告訴我的。這是他幾十年司機生涯中最令他難忘的一件事,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怪事。1995年秋季,張伯有一段時間經常做同一個夢,夢見自己開著車行駛在前往楓香村的路上,而每次在一個水塘附近
  • 萊陽夢先生的傳說
    啊呀,真會夢!夢的真準。夢不能白夢,老道僧送了他不少的禮。趕這以後,出名了,再不叫他蛤蟆了,都稱呼他「夢先生」了。正好這天老道僧去碰了,一聽這麼個事,道:「大老爺,拜焦急,我認識個夢先生專門會夢失物,請他來,保準能給你找回官印。」大老爺一聽,喜出望外,事關重要,吩咐衙役立馬備轎,速速去請夢先生。 衙役抬轎去了,蛤蟆和老婆一聽傻眼。這是馬拉戰場驢上馱,不上也待上,不馱也待馱。啊呀,這哪麼辦啊,不去就是抗命不尊,去吧,哪兒會夢啊?!
  • 故事:鄉村老故事,竹籃打水一場空
    富翁為幼子的未來深深的擔憂,沒想到老了老了倒為心事所累。富翁思來想去,本打算等兒子稍微大一些,就把家產一分為二。一半給女婿,畢竟那麼多年忙裡忙外他也出了不少力氣。一半給小妾和兒子,好讓他們日後生活無憂。然而富翁打算的很好,誰知沒多久便病逝了。
  • 與夢相依的夜晚
    從亂七八糟的夢裡醒來,感覺有些涼了,裹了裹被子聽北風扣窗,回想夢境裡的畫面與溫度,驀然明白,原來夢也是一種真實的經歷。假期過半,生生在家宅了四天,四天裡出門兩次,一次是二號下午去看了場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一次是三號上午去中國新聞社袁主任家,蹭了一頓午餐。呵呵,無聊,嘮嘮電影吧。
  • 故事:民間故事:老獵人不是狐狸精害死的
    老獵人沒有妻兒,所以村裡人紛紛出錢的出錢,出力的出力,大家幫忙安葬老獵人,主持喪事的人說,願意為老獵人披麻戴孝的人都可以披麻戴孝,村裡人大部分都為老獵人戴上了孝布。在瞻仰老獵人最後一眼的時候,主持喪事的人說願意看最後一眼的人都可以看最後一眼,我也去看了,大家都像老獵人的兒女一樣圍著老獵人的棺材轉了三圈。
  • 故事:民間故事:夢中嬌娘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夢中嬌娘》,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21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過去的民間小故事,希望大家聽了這個故事都能有所收穫。那麼,咱們閒話不多聊,馬上開講今天的民間小故事!
  • 故事:鄉村故事:一碗茶油
    這是母親前不久講給我的故事,我當時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但回想起故事主人公是村裡的大爺爺(相關文章: ),我又信了。我見過他老年的樣子,總是佝僂著背,特別節儉。聽完後,我對過去的老人又多了一份認識,對我們吃的糧食充滿了敬畏。
  • 故事之夢尋
    叄陽光灑進我的窗前,那夢也隨之消散。我起身靠著床頭,努力回想夢境中那男子的模樣,卻無論如何再也想不起來,他周遭的一切都是那樣清晰真實,唯獨他,在我醒後,模糊不堪。閒來無事,我總愛上街到茶樓去聽聽書,聽說書先生口中的另一個世界。本來我是沒多信的,權當圖個樂趣,卻因這夢,我不得不去探尋究竟。
  • 《死水微瀾》(一):狗血的鄉村瑪麗蘇故事
    李劼人《死水微瀾》《死水微瀾》是現代作家李劼人先生的代表作,其實在民國作家群中,李劼人先生名氣似乎並沒有像魯迅、茅盾那樣大,但在近代文學史上,他依然佔有重要的地位。《死水微瀾》的故事放置於清末巴蜀之地的小鄉鎮。故事主人公蔡大嫂小時候跟隨母親改嫁到村上,受到鄰居奶奶的洗腦宣傳:成都是個大城市好啊,即便是乞丐都活得很快活,心生嚮往。於是到了出嫁的年齡死活不願嫁到村上,但最後妥協了。選擇了一個還算繁華的城鎮,與一個老實到不能再老實的小本生意商人兒子蔡興順結婚,於是得名蔡大嫂。
  • 故事:民國時期豫北鄉村奇聞趣事,憋寶人算計鄉村少年,最後反害了自己
    一般小的算命先生都是為了混口飯吃,那些大的可都是為了圖別的,甚至有的是江洋大盜,流竄在民間,明著是算命,其實是盜寶和搶劫。  今天咱們要說的這個故事就是這樣。故事來源是我聽姑父講的。小時候經常在姑媽家住,為了哄孩子幹農活,姑父會靠講故事來吸引孩子。也可以說成是促進幹活的一種手段。
  • 「解疙瘩講故事」豬拱門好夢遭惡報,老和尚圓夢解新迷
    ——題記豬拱門,是個好夢,但是由於這個好夢卻發生了一則離奇的故事——相傳,很早以前,涉縣西戌村裡有三戶相鄰的光棍人家,他們是張三、李四、王麻子。他聽說村北昭福寺裡的老和尚圓夢圓得很準,於是,清晨起來,就跑到寺裡磕了三個響頭,把夢的經過給老和尚說了一遍。老和尚聽了,捻著鬍鬚笑了笑說:「你回去等好事吧,今天會有人請你吃一頓好飯哪!」張三謝過老和尚,半信半疑地往回返。剛走到大街上,就碰見一個多年不見的髮小,非要請他一起去下館子。他想:咦!這不正應了老和尚的話嗎?
  • 民間故事:書生被畫皮鬼纏上,幸得老乞丐相救
    在明朝年間,江南一小城,有一畫師先生叫張溫,這張溫非常擅長畫美女,其筆下的女子纖纖細腰、面色紅潤,像吹一口氣就能活過來一樣,他的這門手藝,遠近聞名。聽聞其手藝上佳,每個月前來求畫者都絡繹不絕。張溫以為自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但是那美人羞達達的說道:「感念先生授命之恩,先生之筆妙筆生花,將小女子畫活了。」「那你額頭上為何會有一道疤呢?我並不記得我有畫那道疤痕。」「先生妙筆生花,將小女子畫的完美無瑕,小女子遭天妒才平添了這一道疤痕。若是欲與我相好,明日晩先生可與我在後山相聚」。
  • 故事:聰明的教書先生
    就這樣幾年過去了,一般有身份的人都會請教書先生來家裡教書,趙有才當年就是讀書少,現在就希望家裡的兒子能好好讀書,好光宗耀祖,於是請來了當地最好的教書先生,但是沒多久,教書先生便主動請辭,後來又換了好幾個,還是一樣的結果,沒有一個願意留下來的,原來小寶打小嬌生慣養,調皮搗蛋可以,一說讀書寫字就不行了,教書先生軟硬兼施都不見效果所以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