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農村老故事,郭先生遇見的稀罕事兒

2020-10-06 今天故事會

聽商丘郭先生講,他年輕時農村還沒有實行大包幹,他們公社在筒子河一帶有一百多畝良田是由郭先生的那個村子來耕種的。說是有一年春天,郭先生負責夜間灌溉冬麥。當時已經是三更天了,麥子才剛灌溉了三分之二。那晚和郭先生一起的還有路先生和李先生兩位鄉親。

說是正在灌溉的關鍵時候,郭先生拿著鐵鍬和手電筒打算去田壟間看看有沒有什麼地方跑水。在田地中間地帶有一塊白地,其實那塊白地先前種了四分多的菠菜,臨近春天時收完了也就沒再種其他的。他們大隊打算開了春兒在那裡育苗用,所以就一直空了下來。

郭先生拿著鐵鍬和手電筒快要走到那塊兒白地時,隱約看到了一個人躺在那裡。深更半夜的郭先生本來心裡就有點怵,突然看到個人躺在那裡,他更膽怯了。不過膽怯是膽怯,郭先生更加好奇。他小心翼翼的,還是用手電筒照著往前走想一探究竟。

那個人躺在那裡一動不動,當時的手電筒雖然比不上現在的亮度高,但是在漆黑的夜裡還是非常明顯的,不過手電筒的光似乎對那個人並沒有什麼影響。等郭先生走近了,更讓他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只見那人穿了件帶扣的長衫,腳上穿的是鏟子鞋。至於什麼是鏟子鞋,大約就是漢朝題材的電視劇中穿的那種鞋尖打著彎兒往上去的那種樣式的鞋子。

郭先生素來被村裡人稱作有學問的人,但是眼前這一幕卻讓他解釋不清。於是郭先生停下了腳步,他心想著這興許是誰家的傻子亂跑跑到了這裡。當時路、李兩位先生膽子小,正湊在一起抽菸呢。郭先生想喊他們二位過來瞧瞧,但是怕驚擾了那個人,所以就沒喊出來而是準備親自去請那二位。

可是等郭先生拉著兩位先生過去的時候,先前躺在那裡紋絲不動的那個人卻不見了蹤影,而地上只有剛才郭先生過來時的幾個溼腳印兒,也並無其他痕跡。郭先生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但還是順著路、李兩位先生說看錯了,怕嚇跑了那兩位。

這事兒就這樣過去了,郭先生沒有聲張,村子裡也沒有什麼異樣。可是三個月後郭先生的堂哥也遇到了件新鮮事,還是那塊地,生產隊收完了麥子種上了西瓜。當時周圍其他的生產隊都沒有種,為了防止有人過來偷,於是就派專人看著。郭先生的堂哥就是負責看瓜的人之一,說是那晚他值夜班。

那是一個月朗風清的夏日夜晚,郭先生的堂哥躺在簡易的窩棚裡,將睡還未入睡。迷迷糊糊的突然聽見,窩棚外邊西瓜葉子沙沙作響。馬上就要進入夢鄉了,突然就被這異樣的響聲驚醒了過來。他以為是有人來偷瓜呢,於是就偷偷的探出頭往外看。

郭先生的堂哥往外看時,只見晴朗的月色下,一個小孩跟會輕功似的在西瓜葉子上跑來跑去。郭先生的堂哥頗有幾分膽量,看了一會兒他便也就沒再繼續深究,而是埋頭又睡了。等天亮的時候,他走出窩棚去查看西瓜地,並沒有什麼被破壞的痕跡。

郭先生和他堂哥這兩件事,後來就成了沒頭沒尾的故事。不過從那以後,郭家兄弟便都成了種地能手,幹啥啥成。後來恢復了高考,郭先生和他的堂哥當時雖然都已經三十歲,但是參加高考竟然都考上了。

在大學裡他們選的都是農業專業,畢業後便被分配到了縣農業局工作。如今兩位先生都已年滿退休,家庭幸福、子孫滿堂。

我不知道他們遇到的那兩件怪事,跟他們日後的遭遇是否有一定的關係。不過郭先生倒是十分肯定,他認為那是一種冥冥之力,推動他們哥倆走向了幸福。

相關焦點

  • 郭先生的禮物
    郭先生送我的第一個禮物是一個泡沫小熊。那天我們第一次見面,吃過午飯後,我們去逛超市。一米八大個兒的他,像一個溫柔又靦腆的保鏢,跟在我身後,我問他:你有什麼要買的嗎?他說沒有,我陪你逛。我便這看看,那看看,也沒有注意他。出了超市,要結算的時候,我才看到他手上拿著一個透明塑料的盒子,裡面裝著一隻泡沫小熊。我疑惑地問他:啥時候買的啊,你買這個幹什麼?他也不說。
  • 故事:農村老故事,吳先生講的稀罕事
    後來合作社解體,農村迎來了家庭聯產承包。張先生講,當年分地的時候,丈量死牛地時可是沒少費了功夫。別看這方地只有五六十畝,生產隊的一個小隊足足測量了三天,到最後愣是沒分明白。不管怎麼量,到最後不是多出來一分就是少了二釐。
  • 故事:鄉村舊事,劉老師講的稀罕事兒
    可是那個時候抓壯丁很頻繁,劉老大回來沒多久又遇上了抓壯丁的事兒。這事兒就這麼不了了之,一晃過去了半個世紀。我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才上四年級,那個時候老師講這個故事也只是要鼓勵我們好好學習,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時光。但是20年過後,再想起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的心裡卻是五味雜陳的。在那個充滿了諸多變數的年代,不知道有多少這樣的遺憾。他們是親人,血濃於水的親人,但卻因為種種原因天各一方。
  • 故事:農村老故事,知恩圖報
    女子答:「先生年老且貧,我別無所求。今日帶酒前來,是因為先生曾有恩於我。」烈祖聽得是雲裡霧裡不知所以,女子接著說:「昔日在潼關,先生曾救過我一命,您可還記得?」這時烈祖才恍然大悟,那是乾隆年間,參加完徵討準噶爾的戰役,凱旋時路過潼關,有一個同行的士兵捉了一隻白色狐狸,準備殺了將皮毛取下來賣了。烈祖看到後,白狐不住地向著他慘叫。他覺得那狐狸可憐,於是就花了二兩銀子將其買下,然後放生了。
  • 故事:農村老故事,拾金不昧
    世間還真有這麼巧的事兒,李明驗證後就將銀子如數還給了周林。周林為表示感激,想拿出一半來作為報答,但是李明說什麼也不肯收。兩人因為銀子的事兒,聊得更開了。後來李明就說到了自己孩子的事兒,周林說他們家不久前才買了個童僕,十二歲了,要是李明不嫌棄可以送給他當兒子。在周林的盛情邀請下,李明後來便跟著去了他家。誰曾想周林買的那個童僕,就是李明多年前丟失的兒子。李明拾金不昧,結果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兒子。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也算是好人有好報了。李明和兒子相認後,第二天便啟程往家趕。臨別時,周林特意拿出二十兩銀子給他們做盤纏。
  • 故事:老環衛工每天掃幾十分鐘大街,月薪高達一萬元
    本故事已由作者:老壇泡菜,授權每天讀點故事app獨家發布,旗下關聯帳號「談客」獲得合法轉授權發布,侵權必究郭半城,人如其名,財富可以買下半座城。年輕時走南闖北,年紀大了,身體倒也硬朗,就是這腦子,總是記不住事兒。賺夠了錢,早早退休,郭半城開始享受老年生活,遛鳥,下棋,跳舞,聽戲。至於公司那一大攤子事,早已丟給那還算成器的孫女。一大早,老郭提著新得的畫眉鳥,悠哉悠哉地晃著「趟子」。
  • 農村怪象,把自己的命運交給算命先生!三個故事看清算命套路!
    今天看到一個新聞,說算命先生騙人被抓。痛恨的同時,覺得我們農村這種事情太多了,有的時候也很無奈,因為信的人完全是把自己的命和自己整個家庭都交給算命先生了,如遇到心術不正的算命先生就很容易上當受騙。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三個故事,希望大家能夠分辨善惡,不受傷害。家裡的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如果有信算命的,一定要慢慢引導,不要與他們激烈爭論,只有先尊重他們,他們才會聽進我們的話,相信我們的提醒。
  • 鄉村老兵郭之中(小小說)
    趙利民 根據薛吉忠老師講述的村裡老兵真實故事改編而成。謹以此文獻給戰功赫赫的共和國老兵們。我說的這位老兵就是我們村的郭之中先生之所以稱謂老,一是他今年已經九十八歲高齡,還精神矍鑠,思路清晰,是我們村裡目前年齡最大的老壽星;二是他一生兩次當兵,軍齡時間相當長。 郭之中,自小家境貧寒,衣不蔽體,父親常年在陝西打工,有家難歸。母親被惡人霸佔,躲藏不露。他,孤苦伶仃,常常沿街乞討,飢一頓飽一頓地艱難度日。小小少年就頂人拔兵去了運城,在閻匪謝克儉的部隊混口飯吃。
  • 故事:農村老故事,玩笑不能隨便開
    這是好幾年前的事兒了,那個時候智慧型手機剛開始興起。正好那一年我和父母回老家過年,正當我們一家人準備吃年夜飯的時候,突然聽到了鄰居家大吵大鬧並伴隨著瓷器摔碎的聲音。鄰居家男人和我父親是二代的堂兄弟,關係是比較近的。所以,聽到吵鬧的聲音後,父母和奶奶便匆匆趕了過去。我出於好奇,也跟了過去。原來是鄰居夫妻在吵架,好像是鄰居家男人在外面打工的時候,和別的女人扯上了關係。
  • 故事:鄉村老故事,張謙益先生的夢
    張先生跟我講,有一年春天他的高祖謙益先生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人來他們家乞討,謙益先生並不是那種勢力的人,但是在夢中卻把那位乞討者趕了出去。將乞討者趕出門後,謙益先生便從夢中醒了過來。謙益先生夢醒後天已經蒙蒙亮了,他是個讀書人,當時已經中了秀才。每天早起讀書是他必做的功課,所以醒來後洗漱完畢便去讀書了,對於此前的夢並沒有放在心上。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一(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故事)
    蒲聊齋民間故事一(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的故事)講故事的是位老奶奶,村裡人大人小孩都叫她老奶奶,老人家也不識字,但滿肚的故事,據她說,是她的父親和鄰居的一個秀才講給她聽的,也可能和當時的環境有關係,人們沒什麼業餘的活動,不像現在,電視,電影,手機,電腦,業餘時間都用在這方面了,那時沒這東西,聽前輩人講故事,就成最大的享受,老人們也都娓娓道來,講的有聲有色,深的大人小孩的喜愛。
  • 東北農村靈異故事
    回魂是指人死後魂魄又回來過的現象,在農村應該不新鮮。她朋友是搞攝影的,在東北一個縣城裡的一家影樓工作。影樓也承接一些婚禮,葬禮攝像的業務。有一回店裡停電了,大家閒著無聊就湊到一起聊天,店裡老闆娘就講給他這個故事。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四——白先生(上)
    第二天清早白先生便來到關東道郭家,郭玉早等在門外,讓進堂屋,一邊吃茶一邊寒暄。郭玉說:「我聽先生是山東口音,老家哪裡?「白先生說山東省管同縣。郭玉說我老家也是管同縣。兩人都歡喜,重新作揖。郭玉便把前後故事如此如此說了,又帶著白先生房前屋後踏勘了一回,路過倉房,房門虛掩著,白先生突然打了個冷戰,推開房門,一條火紅的狐狸正掛在房梁,那血一滴一滴的滴了一地。先生掐指一算,大驚說:「糟了,糟了。「郭玉說:」先生請講。「白先生面有難色說:」這藍帽子山上住著一公一母兩隻千年妖狐,這妖狐千百年來不曾害人,馬上就要修成正果。你千不該萬不該殺了它兒子。尊夫人中的是狐魅,這是向你索命來了。
  • 故事:算命先生的悲哀
    小時候在我們農村的鎮上,有個姓黃的算命先生,打我記事起啊,他就在鎮上擺攤算命,每次媽媽和我去趕集,都能看見他,也不知道是他的眼睛真的不好使,還是假裝的,我媽走到他身邊時,他就笑呵呵打招呼,但我從沒見過他與別人打過招呼,後來才知道,他和我姥姥家還有些親戚關係。大家都叫他 「 黃瞎子 」 。那時候我就想,這可能是他的外號吧。可以後來聽說的一件事,讓我覺得,他可能是真的瞎子吧。
  • 郭太后為何摔碎進貢的「崑崙奇玉壺」?一心想的「紫龍玦」是什麼
    郭太后抬眼瞧去,只見那木盤上立著一尊足有一尺多高的仙鶴形玉壺,通體雪白晶瑩,從頸到底都鏤刻著繁複而華美的花鳥雲紋。「您瞧,您瞧,這玉壺白得像雪、薄得像紗、輕得像紙,據說是用崑崙山脈裡最好的白玉雕刻的,好生奇妙啊!實在是百年難遇的好寶貝!……」郭太后細細地端詳著那玉壺:「現任的戊己校尉是誰?」
  • 《鬼吹燈》作者天下霸唱的精心巨著《河神》:老故事中的懸疑推理
    作為網文之王中的百強大神,天下霸唱講故事的功夫自然夠深。天津味的評書風格,筆鋒一轉卻毫不違和的驚悚勾心,以及緊張氛圍裡信手拈來的幽默感,都恰到好處地推動著情節的發展,展現出了老故事獨有的、耐看又耐嚼的風味。
  • 農村靈異故事集之兇地
    今天我要為大家講述的是一個有關風水的故事,本故事純屬虛構。古橋村村裡有一戶姓李的人家,家裡有位老人,人稱老李頭。聽說老李頭以前參加過革命,打過小日本,當過紅軍。後來抗戰結束,老李頭就回家當起了老實本分的農民,和老伴兒靠種莊稼為生。老李頭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子女都很有出息,混的都不錯。
  • 故事:農村老故事,善惡終有報
    府尹覺得稀罕,認為必有不尋常的事發生,於是就大聲詢問野雞:是否有不明之冤?府尹話音未落,野雞竟突然安靜了下來,點了點頭。府尹於是派兩名差役跟著野雞一探究竟,在野雞的帶領下到了一處深山老林裡。野雞飛到了一個土堆上,用爪子使勁扒土,連叫了幾聲竟然死了。
  • 故事:農村老故事,一物降一物
    這是個相當老的故事了,聽我的祖父講,清朝乾隆皇帝那會兒,我們家族中有一位五爺常年以獵狐為生。五爺不喜歡幹農活,唯獨對於捕獵狐狸樂之不疲。靠著狐狸皮毛換錢,日子過得雖然窮一些,但還不至於去街頭行乞。當時我們村東頭有一處古墓和一大片陵園,據說墓主人叫劉汝康,是明朝的一位南京布政使。做官期間被皇帝砍了頭,不過是冤枉的,後來沉冤昭雪新皇帝便賜給了他一個純金鑄造的頭,另外重新厚葬了他。
  • 故事:老木匠報恩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47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文/小田今天筆者要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與老木匠有關。故事的主題是弘揚「多行善事終有好報」,希望各位看官看過此故事都能有所啟發。閒言少敘,馬上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古時候的廣成縣,曾有一戶人家。男主姓王,女主姓李,二人成婚已有幾年光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