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裡民間故事一(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故事)

2020-11-09 淄昆石坊

蒲聊齋民間故事一(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的故事)

講故事的是位老奶奶,村裡人大人小孩都叫她老奶奶,老人家也不識字,但滿肚的故事,據她說,是她的父親和鄰居的一個秀才講給她聽的,也可能和當時的環境有關係,人們沒什麼業餘的活動,不像現在,電視,電影,手機,電腦,業餘時間都用在這方面了,那時沒這東西,聽前輩人講故事,就成最大的享受,老人們也都娓娓道來,講的有聲有色,深的大人小孩的喜愛。

老奶奶開始講:晚秋的一天深夜,蒲聊齋已經熄燈休息,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在這夜深人靜的農村,顯得聲音特別大,蒲先生起身開門後,發現一老一小,老的戴著瓜皮帽,手拿燈籠,老人家說,蒲先生你救救孩子的母親,孩子的母親突然今晚患重病,快不行了。孩子也在旁邊哭說,蒲爺爺你救救我娘吧。蒲先生也沒多想什麼,也經常有竄急診的不管白天黑夜來請蒲先生,蒲聊齋這次也沒猶豫,就穿戴好衣服,拿上藥箱,騎上來人的小毛驢,就往哪家人趕,外邊漆黑一團,偶爾的傳來幾聲狗叫,夜貓的叫聲,蒲聊齋騎在驢上,也分不清往那走。大約走了一袋煙的工夫,來到一個漆黑的大門旁,那老者開了門,蒲聊齋就下驢跟著老者,來到他們家裡,家裡陰森怪聲不斷,蒲聊齋就打了個寒顫,老人把蒲先生領進屋後,就叫蒲先生脫下外套,休息一下在給病人看病,蒲先生就猶豫以下,因為外套是他的護身符,穿上這個外套,一切的鬼怪都能隔離,不會傷害他,(下一次還要講這件外套的來歷),他感覺今天不好,就沒脫外套,就說趕快給病人看病,來人說不急,叫蒲先生喝水,蒲先生感覺今天反常,水也沒喝,這次虧他沒喝,要喝了會要他的命。蒲先生就說,趕快給病人看病吧,老人說不用看了。蒲先生感覺到了危險,起身就往外走,老人冷笑一聲,你走不了,我是這裡的狐狸大仙,你每天拿狐捉妖,我的後代都快沒了,今天就是來要你命的。轉身就撲向蒲先生,因蒲先生穿著保護外套,這個老人撲到蒲先生身邊就被隔離出來,只見老人一揮手,瞬間就來了幾十個人,圍住蒲先生,外套能保護上身,但下身不能有效保護,有的人就攻擊他的下身,蒲先生看事不好,就往外衝,那些人就圍住他,開始了攻擊,蒲先生危在旦夕。

相關焦點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2(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的故事)
    蒲聊齋故事2(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的故事)上次說道蒲先生,生命有危,平時蒲先生的的包裡有三件鎮妖的寶器,一是銀針,二是黑碗,三是手掌雷。蒲先生發現走不了,就從隨身包裡,拿出銀針打了出去,近身的人就倒了一批,慢慢的又有人圍了上來,蒲先生見狀就從包裡拿出了黑碗往地上扔去,碗的威力又刺到一些,但人實在是太多了,倒一批時間不長就又圍上一批,看來非要蒲先生的命不行,就這麼僵持著,蒲先生看圍的人多了,針碗都沒了,就在地上劃個十字,站在十字中間,在手心也劃個十字,嘴裡念念有詞,對圍上的人發了手掌雷,手掌雷的威力很大,瞬間就振倒一批,手掌雷的威力雖然大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
    我的家鄉就是淄博淄川洪山鎮車家村和蒲家村是鄰村,從小就聽老人講蒲聊齋的故事,當地人都叫蒲松齡為蒲聊齋。60,70年代,業餘生活都非常單調,尤其是我們小的時候,夏天吃完晚飯就到村頭的大槐樹下,一邊吹涼風,遙看星空,靜靜聽老人講故事,這些故事都是當地人口頭的講述,聊齋志異上沒有的,大家不要從書上找,都是原創。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5(螢火蟲的傳說)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5 (螢火蟲的傳說) 秋天到了,是莊稼成熟的季節,勞作的人們在享受收穫的快樂,晚上天已經有點涼了,在村頭上看到不遠坡地的螢火蟲在飄忽的飛動,忽隱忽現,忽亮忽暗,給這黑幕增添一份神秘和浪漫感,今晚老奶披個外套,看著我們,問大家你們知道螢火蟲的來歷嗎,大家說不知道,老奶神色凝重的說,那今天就給大家講講螢火蟲的傳說。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
    蒲聊齋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今晚沒有月亮,天穹掛滿星辰,偶爾有賊星從天空划過(流星我們當地人叫賊星),我早早的趕到大槐樹下,佔好有利位置,等老奶講故事,老奶蹣跚的來到大槐樹下,看著等她的人們說,今晚有點不好受,但說好今晚要給大家講故事的,不能說話不算數,老奶拿著把蒲團扇子,不停的扇著蚊子,就慢慢的到來:話說在我們東山裡有個村子,有個人好吃懶做,不好好種莊稼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6(貨郎配姻緣的故事)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6(貨郎配姻緣的故事)今天村裡人有人結婚,農村結婚很是隆重,要坐轎子,吹喇叭,莊裡鄉親都去幫忙,幾乎半村的人都去看,看娘家陪送什麼東西,都要議論一番,陪送多的,很是叫人羨慕。 老奶借著喜氣,今晚就給大家講個貨郎配姻緣的故事,沈莊有個姓沈的後生,職業就是每天挑著貨郎擔,走鄉串巷,拿著貨郎不停的搖動,鐺鐺,鐺鐺,嘴裡不停的說著,哪家娘們的頭髮,不用的鐵鉤,廢棄的鐵鍋,拿來換針線了。貨郎來的來的時候,總引起村的娘們的圍觀,梳頭的,梳下的長髮,團成團,用來換針線。娘們總和沈貨郎開玩笑,貨郎給你找個媳婦吧,貨郎總搖頭,還真有熱心的娘們給他牽線,但總沒成。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4(老大太貪拿寶關洞裡的故事)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4(老大太貪拿寶關洞裡的故事)今晚月明星稀,天氣燥熱,樹上傳來蟬鳴的叫聲,但也擋不住人們聽老奶講故事的熱情,老奶拿起旱菸袋,點上一袋,開始了講故事;在不遠處的一個村子裡,有兄弟二人,父母死的早,老大為人狡詐,老二做人憨厚,因為家窮,一直也沒找到媳婦。
  • 聊齋故事:蒲縣令與酒鬼
    他有一癖好,甚喜杯中之物。一日,他酒醉歸家,沒有帶隨從,獨自一人前行。至一破廟前,路遇一鬼,抱酒罈子狂飲,甚奇。陣陣酒香入鼻,忍不住停住,那鬼此時已有醉意,斜眼問道:「前面是何人?」蒲良謙和抱拳道:「在下是蒲良!你是何人?」那鬼聽罷,知道他就是此地有名的清官蒲良,甚喜,遂約他同飲。蒲縣令也不客氣,一人一鬼情投意合,相談甚歡,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不大會醉倒,醉態粗魯、可笑。
  • 朋友深夜看到白色「影子」差點遇險,與你聊聊民間傳說的鬼故事
    前兩天在飯店喝酒小聚時,他給我們分享了一個深夜跑長途運輸遇到的一件「神秘事情」。朋友這趟跑長途運輸,路過甘肅一個小縣城,走的是縣道,當時已經凌晨兩點,黑漆漆的路上,沒有幾輛車,這時空曠的路面上,忽然出現了一個「白色影子」,他以為開車疲勞了,看了花眼,便揉揉眼睛,一看那「白色的影子」遠遠好似一個人,由遠而近,迎車趕來。朋友一驚,忽然感悟到什麼,立即減速,靠右停車。
  • 聊齋故事——王六郎(一)
    聊齋故事——王六郎(一)有一位姓許的,家住淄川城北,以捕魚為業。每到晚上,帶著酒來到河上,一邊飲酒一邊打魚。飲酒時則先把酒倒到河裡點兒,倒罷還祝福一下:「河中溺死的鬼請喝酒。」已經習以為常了。別人捕魚往往空手而歸,而許先生獨自滿框而歸。一天晚上,方才獨自喝酒,有一位少年來到他的跟前,在他的身旁徘徊。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8(淄博孝婦河的另一個傳說)
    已經是初冬,天氣有點寒意了,故事不能在村頭的大槐樹下講了,聽故事的人吃完晚飯後,陸續的來到老奶家裡,老奶住三間東屋,大家都在裡間,有的座在炕上,有的坐在交叉上,老奶悶上壺茶水,和大家拉會家常,見來人差不多了,就說今天給大家講個另一版的顏神奶奶,孝婦河的故事,關於顏神奶奶的故事很多,有多種說法
  • 《聊齋》之《狐聯》:會撩不可怕,就怕女流氓有文化
    所幸家道中落、窮困潦倒的蒲老先生不僅沒有被貧窮限制掉豐富的想像力,反而帶著煎餅卷大蔥(蒲松齡老先生是山東爺們,怎能抵擋煎餅卷大蔥的誘惑(づ ●─● )づ)的豪爽笑傲風月。話不多說,今天的故事《狐聯》,讓我們一起領略蒲老先生「秋名山老司機」的別樣風採:(『』中內容為《聊齋》原文)『焦生,章丘石虹先生之叔弟也。讀書園中。』
  • 民間故事:郎中深夜出診,遇到一個怪老頭,天亮後發現自己在墳地
    這天晚上,他去鎮上出了個夜診,回來的時候走的山路,外面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清楚,走到半路,偏偏起了山霧,一時間兩人邊喝邊聊,不覺已至深夜,老人說道:「天色已晚,山上常有野獸出沒,你獨自一人趕路不太安全,不如今晚就在我家借宿一宿吧!」玉峰想了想也是,便高興地答應了他。老人將他帶到一個寬敞的大宅院,又領他進入一間側房,說道:「小夥子,明天還要趕路,你就在這裡早點休息吧!」
  • 聊齋故事:人嚇鬼
    大家好,歡迎來聽故事,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第22期,如果您喜歡看,歡迎關注本帳號!相信不少人都看過《聊齋志異》這本書,它是由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先生創作而成的。《聊齋志異》書中有許多鬼狐之類的小故事,小時候看的時候,看不懂,長大後才發現,這些故事當中都蘊含著許多大道理……今天給大家講一個類似於《聊齋志異》裡面的故事:在陌生人家投宿,夜遇女鬼找替身,他急中生智救人一命。蘇州人韓愈,在清朝康熙年間曾任禮部尚書,他相貌醜陋,臉上一把大鬍子長得像刺蝟一樣,看上去挺嚇人的。民間曾流傳著他在趕考途中智鬥女鬼的故事。
  • 山魈(聊齋故事之一,翻譯及所得)
    ) 有一年秋天,這位孫先生回家農忙,待了十多天啊,才返回柳溝寺。2008名演員擊缶而歌著實壯觀) 話說這個怪物呢,被孫先生砍中了肚子,一下就惱了,伸出大爪子就來抓他。 孫先生不愧是練過的,稍稍一縮就躲過去了。 怪物沒抓住人,只勾住了被子,就抓住被子使勁一甩,憤怒地離去了。 孫先生也抓著被子呢,被怪物使勁一甩就被子帶到了地上,他就趴在地上大聲呼救。 聽見孫先生呼救,書童僕人和尚們都舉著火把趕過來了。只見這個房門關的緊緊的,於是就挨個從窗戶爬進來了。見到孫先生這個樣子啊,都十分驚異。
  • 聊齋說22:這篇故事既說給明日赴考之子,也說給我們自己
    這是我的第二十二篇《聊齋說》系列故事。筆者吢不語,解讀聊齋志異的邊緣文化作者。這篇文字說來也是很巧,這是一篇關於讀書人的故事本期這篇《葉生》講述的主人公其實和蒲松齡先生的境遇很相似,只不過蒲先生沒有葉生的好運氣,雖然到頭來是一場空,但是好歹相對來說是功成名就。也如片尾蒲先生說的開篇詞,與情人心心相印的美麗的少女,睡在枕上魂魄也會離開與情人在一起;相隔千裡的好朋友,夢中都記得回去相會的路。《葉生》筆者重製版淮陽有個姓葉的書生,他寫的文章詞賦,在當時能數第一,但是遭遇不順利,屢次受挫於考場。
  • 聊齋故事——王六郎(二)
    聊齋故事——王六郎(二)第二天,許先生回家後,就要置辦裝備東下,妻子笑著說:「此次你去數百裡,既使有這個地方,恐怕土地與人不可能有共同語言。」許先生不聽,竟然到達招遠,果然有鄔鎮,尋找到鄔鎮,找到六郎說的地方,把肩上的東西放下,詢問宗祠在什麼地方。主人很吃驚,說:「您是否姓許?」許先生說:「是啊,你怎麼知道?」又問:「你是淄川的?說:「是啊,你怎麼知道?」主人不答,急忙出去。
  • 都是千年的狐狸,那咱們今天講一下聊齋
    為什麼要講聊齋,大約源於子潔的故事,子潔,一個生活在上海的中年女人。她的丈夫,是上海一家外企的員工,認識時,他細膩、溫柔、聰明、上進。就像你想的那樣,王子和公主,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家,有了天使般的小公主。
  • 聊齋故事——珠兒(一)
    聊齋故事珠兒(一)常州有位叫李化的,家中富有田產。五十多歲了,膝下無子。有一女兒容貌秀美,夫妻二人非常憐愛她。長到十四歲突然暴病夭折,從此之後家庭冷落,很少生趣。開始納妾,經過一年多,生了一個兒子,視若珍寶,取名珠兒。珠兒逐漸長大,非常魁梧可愛。然而性格絕痴,到了五六歲了還分辨不出菽麥,說話也不順暢。
  • 蒲松齡的故事(一)畢氏家族發祥地
    小時候茶餘飯後就聽老人說過畢氏家族與蒲松齡的故事,只是一知半解,朦朦朧朧好奇的感覺。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從淄川西關到王村這一片土地為淄川縣西北鄉的一部分,歸淄川管轄。我老家就是淄川西關的,蒲松齡是淄川洪山蒲家莊人,在王村畢家坐館教書三十多年,教書之餘,博覽群書,寫出聊齋志異,成就一代文學大師。萬家村的故事。萬家村背靠白雲山,南面是泰沂山脈,中間是平原,氣候適宜,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村東面有白泥河,西邊有萬安溪,玉清河,山青水秀,人傑地靈。按古代的住宅文化風水學而論是一塊風水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