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淄博民間故事三則
(一)徐氏母子五尚書 在淄博地區流傳著「徐氏母子五尚書」的故事。(2)宋雲霄奇婚記 明朝萬曆年間,山東淄博傅家鎮宋家村 (3)張五猴炮打黑魚精 傳說古時,淄博孝婦河裡有條大黑魚,經過多年修煉,有了一些法術,不僅能行雲下雨,使孝婦河中掀起巨浪驚嚇村民,而且還會化作俊俏後生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5(螢火蟲的傳說)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5 (螢火蟲的傳說) 秋天到了,是莊稼成熟的季節,勞作的人們在享受收穫的快樂,晚上天已經有點涼了,在村頭上看到不遠坡地的螢火蟲在飄忽的飛動,忽隱忽現,忽亮忽暗,給這黑幕增添一份神秘和浪漫感,今晚老奶披個外套,看著我們,問大家你們知道螢火蟲的來歷嗎,大家說不知道,老奶神色凝重的說,那今天就給大家講講螢火蟲的傳說。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
我的家鄉就是淄博淄川洪山鎮車家村和蒲家村是鄰村,從小就聽老人講蒲聊齋的故事,當地人都叫蒲松齡為蒲聊齋。60,70年代,業餘生活都非常單調,尤其是我們小的時候,夏天吃完晚飯就到村頭的大槐樹下,一邊吹涼風,遙看星空,靜靜聽老人講故事,這些故事都是當地人口頭的講述,聊齋志異上沒有的,大家不要從書上找,都是原創。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4(老大太貪拿寶關洞裡的故事)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4(老大太貪拿寶關洞裡的故事)今晚月明星稀,天氣燥熱,樹上傳來蟬鳴的叫聲,但也擋不住人們聽老奶講故事的熱情,老奶拿起旱菸袋,點上一袋,開始了講故事;在不遠處的一個村子裡,有兄弟二人,父母死的早,老大為人狡詐,老二做人憨厚,因為家窮,一直也沒找到媳婦。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6(貨郎配姻緣的故事)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6(貨郎配姻緣的故事)今天村裡人有人結婚,農村結婚很是隆重,要坐轎子,吹喇叭,莊裡鄉親都去幫忙,幾乎半村的人都去看,看娘家陪送什麼東西,都要議論一番,陪送多的,很是叫人羨慕。 老奶借著喜氣,今晚就給大家講個貨郎配姻緣的故事,沈莊有個姓沈的後生,職業就是每天挑著貨郎擔,走鄉串巷,拿著貨郎不停的搖動,鐺鐺,鐺鐺,嘴裡不停的說著,哪家娘們的頭髮,不用的鐵鉤,廢棄的鐵鍋,拿來換針線了。貨郎來的來的時候,總引起村的娘們的圍觀,梳頭的,梳下的長髮,團成團,用來換針線。娘們總和沈貨郎開玩笑,貨郎給你找個媳婦吧,貨郎總搖頭,還真有熱心的娘們給他牽線,但總沒成。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一(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故事)
蒲聊齋民間故事一(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的故事)講故事的是位老奶奶,村裡人大人小孩都叫她老奶奶,老人家也不識字,但滿肚的故事,據她說,是她的父親和鄰居的一個秀才講給她聽的,也可能和當時的環境有關係,人們沒什麼業餘的活動,不像現在,電視,電影,手機,電腦,業餘時間都用在這方面了,那時沒這東西,聽前輩人講故事,就成最大的享受,老人們也都娓娓道來,講的有聲有色,深的大人小孩的喜愛。
-
故事:山東日照莒縣龍山鎮「九裡坡」的傳說
看民間故事,了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劉相慶)九女河的傳說龍山鎮東樓和黃坡村前有一條河叫「九女河」,傳說因九天仙女在此河中沐浴洗澡而名。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
蒲聊齋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今晚沒有月亮,天穹掛滿星辰,偶爾有賊星從天空划過(流星我們當地人叫賊星),我早早的趕到大槐樹下,佔好有利位置,等老奶講故事,老奶蹣跚的來到大槐樹下,看著等她的人們說,今晚有點不好受,但說好今晚要給大家講故事的,不能說話不算數,老奶拿著把蒲團扇子,不停的扇著蚊子,就慢慢的到來:話說在我們東山裡有個村子,有個人好吃懶做,不好好種莊稼
-
高五幸:灞滻河傳說新編(7一8)
高五幸:灞滻河傳說新編(7一8)灞滻河傳說新編續七西安高五幸在一個地方呆慣了,便會對這裡的一切處出了感情。面臨建設要徵地拆遷的命運,成了當地鄉親們飯後茶餘的重點話題。霸公子看到這些,心裡不免有點捨不得,畢竟是故土難離啊!他對產姑娘說,「看來咱的山珍直銷店也得換地方……」「鼻子塞棗――聞棗(早)下手!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2(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的故事)
蒲聊齋故事2(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的故事)上次說道蒲先生,生命有危,平時蒲先生的的包裡有三件鎮妖的寶器,一是銀針,二是黑碗,三是手掌雷。
-
《聊齋志異》中的濟南故事
《聊齋志異》中發生在濟南的小說較多,有三十來篇。不過當時屬於濟南府的還包括淄川、長山、信陽、周村、章丘、歷城、德州等,如淄川、德州等現在並不屬濟南。要注意的是,《聊齋》中還提到過「稷下」,其實也指濟南而不是今天的淄博。
-
《麥肯錫高效閱讀》|讀《聊齋》看《美人皮》,透過妖心讀人心
我對這段印象有些模糊,於是回頭重新讀《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 別號柳泉, 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人。《聊齋志異》全書共488篇。小說以民間故事為素材,借花妖狐鬼來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敗,抨擊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反映男女青年對婚姻自由的追求。每篇構思奇特,想像豐富,人物刻畫細膩,語言精煉,是我國古典文學短篇小說的最高峰。聊齋是我兒時的讀物,隨手翻翻。
-
蒲松齡的故事(一)畢氏家族發祥地
小時候茶餘飯後就聽老人說過畢氏家族與蒲松齡的故事,只是一知半解,朦朦朧朧好奇的感覺。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從淄川西關到王村這一片土地為淄川縣西北鄉的一部分,歸淄川管轄。我老家就是淄川西關的,蒲松齡是淄川洪山蒲家莊人,在王村畢家坐館教書三十多年,教書之餘,博覽群書,寫出聊齋志異,成就一代文學大師。萬家村的故事。萬家村背靠白雲山,南面是泰沂山脈,中間是平原,氣候適宜,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村東面有白泥河,西邊有萬安溪,玉清河,山青水秀,人傑地靈。按古代的住宅文化風水學而論是一塊風水寶地。
-
滿族民間故事(爺爺講給我的故事)
滿族民間傳說(爺爺講給我的故事) 滿族民間傳說老罕王努爾哈赤小的時候在明朝末年首輔(相當於宰相)家裡當書童,叫小罕子,有一天首輔上朝了,小罕子和首輔的小老婆聊天,小罕子問首輔的小老婆,為什麼咱家老爺能在朝裡當官,小老婆告訴小罕子說,這都老天爺註定的,因為老爺的腳底下有三顆紅痣,相當於腳踏三星所以能當首輔,皇上腳底上有七顆紅痣,那是腳踏北鬥七星,是天子,小罕子聽後說,那我的腳底下也有七個紅痣呀
-
「曲陽民間故事」磨子山下的河為什麼沒有水
曲陽山北「磨子山」下的河為什麼沒有水?水都去了哪裡?這跟靈山有什麼淵源? 在曲陽縣山北靈山一帶,有一高山,在這個高山之上確實臥型山石黃色顯白,半米厚成圓形,遠處隔河望去極像一盤民間磨麵食用的磨子,遠看,近看,越看越像,因此民間對這座山稱之為「磨子山」。
-
(民間故事)牛郎山的傳說
牛郎山的傳說 文/史 權 話說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牛郎織女在人間幸福的生活,被天上的王母娘娘發現,就派天兵天將下凡抓回織女。天兵天將強行帶走織女升天,牛郎聞訊肩擔兒女、身跨神牛在後面緊緊追趕。王母娘娘站在雲端,拔出頭上的銀簪揮手劃了一條銀河,隔斷了牛郎的追路。
-
太上老君犁河(民間傳說)
河沒有拱通, 太上老君返回陝州城西,搭上夯犁,套了一頭天牛。從城北往東犁開一條河床,一抬夯犁,泥坯翻到了北邊,人叫抬夯山(太行山)。犁到太陽上來,天氣熱起來,卸了犁,放天牛吃草。脫掉兩隻鞋,磕了磕鑽進鞋窠簍裡泥土,一隻一溜兒灑在地下,人叫長長山;一隻一堆兒倒在地下,人叫圓疙瘩。太上老君摸出火鐮火石打火做吃頭頓飯。人給這段時間叫早起,這個時候叫飯時。吃過頭頓飯,歇歇神兒,天牛吃飽了草。
-
聊齋志異之咬鬼
上一篇聊齋寫書生與山鬼相鬥的故事,這一篇聊齋依然是鬼故事,當我們走進聊齋你會發現,不管鬼神存不存在,人鬼神的故事卻永遠在民間流傳。為什麼會流傳,至少單憑人類的想像力,也就是作者蒲松齡的想像力根本無法完成。那麼,雅芙好奇故事的原型,也就是民間口口相傳的故事從什麼地方來的。
-
沂蒙民間故事:蒙山狐仙報仇的傳說
《庸盦筆記》(盦an)是清代人薛福成編撰的一部筆記題材的書,中間收錄了很多民間傳說故事,有一些故事就是以沂蒙山區作為背景。其中,蒙山狐仙報仇的傳說,是比較有名的一篇,本文就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故事的內容。蒙山,拔起於魯中大地,龜蒙頂是蒙山的最高峰,海拔1156米,為山東省第二高峰。這裡山水相依,空氣清新,草木繁盛,在古代是很多動物的棲息地。其中,就有不少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