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6(貨郎配姻緣的故事)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6(貨郎配姻緣的故事)今天村裡人有人結婚,農村結婚很是隆重,要坐轎子,吹喇叭,莊裡鄉親都去幫忙,幾乎半村的人都去看,看娘家陪送什麼東西,都要議論一番,陪送多的,很是叫人羨慕。 老奶借著喜氣,今晚就給大家講個貨郎配姻緣的故事,沈莊有個姓沈的後生,職業就是每天挑著貨郎擔,走鄉串巷,拿著貨郎不停的搖動,鐺鐺,鐺鐺,嘴裡不停的說著,哪家娘們的頭髮,不用的鐵鉤,廢棄的鐵鍋,拿來換針線了。貨郎來的來的時候,總引起村的娘們的圍觀,梳頭的,梳下的長髮,團成團,用來換針線。娘們總和沈貨郎開玩笑,貨郎給你找個媳婦吧,貨郎總搖頭,還真有熱心的娘們給他牽線,但總沒成。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5(螢火蟲的傳說)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5 (螢火蟲的傳說) 秋天到了,是莊稼成熟的季節,勞作的人們在享受收穫的快樂,晚上天已經有點涼了,在村頭上看到不遠坡地的螢火蟲在飄忽的飛動,忽隱忽現,忽亮忽暗,給這黑幕增添一份神秘和浪漫感,今晚老奶披個外套,看著我們,問大家你們知道螢火蟲的來歷嗎,大家說不知道,老奶神色凝重的說,那今天就給大家講講螢火蟲的傳說。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一(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故事)
蒲聊齋民間故事一(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的故事)講故事的是位老奶奶,村裡人大人小孩都叫她老奶奶,老人家也不識字,但滿肚的故事,據她說,是她的父親和鄰居的一個秀才講給她聽的,也可能和當時的環境有關係,人們沒什麼業餘的活動,不像現在,電視,電影,手機,電腦,業餘時間都用在這方面了,那時沒這東西,聽前輩人講故事,就成最大的享受,老人們也都娓娓道來,講的有聲有色,深的大人小孩的喜愛。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
蒲聊齋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今晚沒有月亮,天穹掛滿星辰,偶爾有賊星從天空划過(流星我們當地人叫賊星),我早早的趕到大槐樹下,佔好有利位置,等老奶講故事,老奶蹣跚的來到大槐樹下,看著等她的人們說,今晚有點不好受,但說好今晚要給大家講故事的,不能說話不算數,老奶拿著把蒲團扇子,不停的扇著蚊子,就慢慢的到來:話說在我們東山裡有個村子,有個人好吃懶做,不好好種莊稼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
我的家鄉就是淄博淄川洪山鎮車家村和蒲家村是鄰村,從小就聽老人講蒲聊齋的故事,當地人都叫蒲松齡為蒲聊齋。60,70年代,業餘生活都非常單調,尤其是我們小的時候,夏天吃完晚飯就到村頭的大槐樹下,一邊吹涼風,遙看星空,靜靜聽老人講故事,這些故事都是當地人口頭的講述,聊齋志異上沒有的,大家不要從書上找,都是原創。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2(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的故事)
蒲聊齋故事2(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的故事)上次說道蒲先生,生命有危,平時蒲先生的的包裡有三件鎮妖的寶器,一是銀針,二是黑碗,三是手掌雷。蒲先生發現走不了,就從隨身包裡,拿出銀針打了出去,近身的人就倒了一批,慢慢的又有人圍了上來,蒲先生見狀就從包裡拿出了黑碗往地上扔去,碗的威力又刺到一些,但人實在是太多了,倒一批時間不長就又圍上一批,看來非要蒲先生的命不行,就這麼僵持著,蒲先生看圍的人多了,針碗都沒了,就在地上劃個十字,站在十字中間,在手心也劃個十字,嘴裡念念有詞,對圍上的人發了手掌雷,手掌雷的威力很大,瞬間就振倒一批,手掌雷的威力雖然大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7(淄川黌山仙姑莊的故事)
天氣有點冷了,人們穿的也五花八門,老奶盤腿坐在床上,看著聽故事的人說道,我今天給大家作了首打油詩,說給大家聽,晚不點燈為省油,老奶坐在熱炕頭,煙鍋紅焰閃閃亮,今晚故事又開頭。今天我給大家講個仙姑莊的故事,我們的莊的北面,有座山叫黌山,此山山頭是平的,(有機會講為什麼山頭是平的)山上林木茂盛,黌山的南山坡有條溝叫沙峪溝,這條溝,溝深林密非常幽深,時常有狐狸出沒,平時很少有人進去,時間一長人們把沙峪溝的名字忘了,就叫狐仙溝了。
-
詔安關聖帝君的故事(一)
(二)五月十三日,帝君磨大刀『關聖帝君是一位忠義兩全,神勇無比的神靈。每年五月十三日,也就是關聖帝君生日,世人稱為"關老爺磨刀日",也有人稱是"帝君放生日。"這天,全國各地都會下起雨來,並有雷聲。據說,這雷聲就是關聖帝君磨刀時的聲音,雨水就是帝君磨刀時滴落下來的磨刀水。關於五月十三目,關聖帝君為何耍磨刀?民間傳留著許多故事。在詔安有這樣一個傳說,關羽被玉帝封為"天聖帝君"後,時常下凡巡查,關心民間的疾苦。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8(淄博孝婦河的另一個傳說)
已經是初冬,天氣有點寒意了,故事不能在村頭的大槐樹下講了,聽故事的人吃完晚飯後,陸續的來到老奶家裡,老奶住三間東屋,大家都在裡間,有的座在炕上,有的坐在交叉上,老奶悶上壺茶水,和大家拉會家常,見來人差不多了,就說今天給大家講個另一版的顏神奶奶,孝婦河的故事,關於顏神奶奶的故事很多,有多種說法
-
故事:新聊齋:土精公主
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清朝順治年間,峨眉山下的朱家灣村,有個叫朱圭的書生,他住在後山挖出來的一個大土洞裡。朱圭在這裡日夜苦讀,每天吃飯都是送到洞裡。但他命途多難,生出來就不會哭,前幾天就差點死掉了。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12(爐仙姑的故事)
今天是9月9日重陽節,人們登高望遠,菊花開遍田野,天高雲淡,極目遠眺,天水一線,人們在田野間流連忘返,心曠神怡,今天老奶就講一個流傳在金嶺鎮《爐神姑》的故事。 在金嶺鎮的北面有一座山叫鐵山,鐵山出鐵礦石,所以在此煉鐵的多,出鐵匠多。
-
故事:民間故事|青蛇姐弟
民間故事|青蛇姐弟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只因為這些老鷹,是村民們都厭嫌的幾大惡物之一,村子裡養的小雞小鴨,每年不少都要被老鷹叼走,這種鷹賊,是防不勝防的。至於蛇,有人害怕有人喜歡,但蛇要吃鼠,總體來說還是益蟲,王虎是比較喜歡蛇的。此時他走過去,看見那蛇受傷很重,看樣子或許也難活了。
-
王老師的故事(五)
王老師的故事(五)文/王靜江後記:這個故事只能是江山的民間故事編後寄語: 此故事脫胎於明朝文學家祝枝山一日聚會杭州,眾議以聯助興的風流雅事。上聯五個入聲字,下聯五個平聲字,且系五聯疊韻,用吳音讀起來琅琅上口,別有趣味。王老師為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其略加改造,誑稱江山民間故事,其教學藝術之匠心和苦心,於此可見一斑。
-
蒲松齡的故事(一)畢氏家族發祥地
小時候茶餘飯後就聽老人說過畢氏家族與蒲松齡的故事,只是一知半解,朦朦朧朧好奇的感覺。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從淄川西關到王村這一片土地為淄川縣西北鄉的一部分,歸淄川管轄。我老家就是淄川西關的,蒲松齡是淄川洪山蒲家莊人,在王村畢家坐館教書三十多年,教書之餘,博覽群書,寫出聊齋志異,成就一代文學大師。萬家村的故事。萬家村背靠白雲山,南面是泰沂山脈,中間是平原,氣候適宜,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村東面有白泥河,西邊有萬安溪,玉清河,山青水秀,人傑地靈。按古代的住宅文化風水學而論是一塊風水寶地。
-
枯井裡的「寶貝」(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1期■彭啟殷在小嶺村的村邊有一口枯井,沒有人知道這口枯井已存在多長時間了。白亮看了一眼說話的村民,突然跳下河爬進那洞裡。大家互相看了看,也跟著進去了。那橋下的洞竟然別有洞天。眾人爬進洞口後,吃驚地發現那洞還挺深的,走過一段窄窄的路後,前面竟然甚為開闊,借著手電筒的光,大家慢慢地往前走著,可是,走了十幾分鐘,發現還沒走到洞的盡頭。「誰!」
-
故事:新聊齋:黑白狐仙
新聊齋:黑白狐仙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青峰山下,有個叫李子龍的小夥,他是一個採藥人。小夥生得高大健壯,相貌英俊。從鎮上到村子還有十幾裡山路,大家正走在山間小路上時,突然邊上的一棵樹上,竄出來一隻白狐狸。那白狐一下跳到花轎上,鑽了進去。轎中新娘驚慌尖叫,轎夫們便忙放下轎子,不料那白狐在裡轎中咬了新娘一口後,鑽出來順著山路往前跑。
-
故事:新聊齋:白狐仙妻
新聊齋:白狐仙妻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萬曆年間,常州有一個孝順的書生,名叫張繁。未料,從山坡地洞裡鑽出一個白狐狸,開口道:「凡人勿要在此傷我花草」,張繁好奇白狐狸怎麼會說話,更奇怪居然稱這片花草是自己的,於是微笑道:「花草生於這大自然。為何說是你的呢?」
-
故事:新聊齋:蘆葦斷案
新聊齋:蘆葦斷案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嘉靖年間,有一日,商丘縣出了一樁奇事,一個大戶人家丟失了許多財物,屋內又沒有盜賊入侵的痕跡這三個人都是他們屋內的丫鬟,平日裡可以經常進入內室,除了她們之外
-
新聊齋:火燒夜叉
眾人悄悄來到了洞口附近,只見夜叉們剛剛抓了幾頭牛回來,都鑽到了洞裡,似乎在開著宴會。縣裡的兵勇們看到面相兇惡的夜叉鬼,都嚇得不敢上前。楊五郎見狀,心生一計,他當即就讓人搜集柴草,到了夜間,這些人悄悄將這些東西堵在洞前,立馬點燃了大火。大火瞬間就覆蓋了整個洞口,濃煙嗆得眾人退出好遠,只聽見洞裡傳出夜叉們的嚎叫。
-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十,地震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十 地震淄川學者趙玉霞為您講述聊齋故事 地震 原著 蒲松齡 編譯 趙玉霞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八點左右,發生了強烈地震。滿城裡都是雞鳴狗叫聲。大約經過了一個多時辰,才稍稍平息下來。人們都跑到了街上,只見男男女女光著身子混雜在一起,爭著互相訴說,都忘了沒穿衣服。後來聽說某處一口井傾斜了,不能夠再打水;某家的樓房南北掉了個向;棲霞山裂了個口子;沂水邊陷了個大洞,有幾畝地大小。這真是不平常的變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