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霞聊齋故事之十,地震

2020-08-16 瀟灑濟南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十 地震

淄川學者趙玉霞為您講述聊齋故事

地震

原著 蒲松齡 編譯 趙玉霞

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八點左右,發生了強烈地震。我正在山東臨淄地方做客,正與表哥李篤之在燈下喝酒。忽然聽見地下發出滾雷似的巨響,從東南來,往西北去。大家很吃驚,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不一會兒桌椅晃動,酒杯翻倒;屋裡的房梁、椽子、柱子,不斷發出咔咔的斷裂聲。大家互相你看我,我看你,驚得臉色發白。好一會兒,才明白是地震,便各自拚命往外跑。只見那樓閣房屋,歪倒下去又起來。牆倒屋塌的聲音,伴隨著小兒啼哭、婦女哀嚎,喧囂嘈雜,像一鍋煮沸的開水。人都頭暈目眩無法站立,坐在地上,隨著地面前後顛簸。河水翻滾,激起一丈多高的浪頭。滿城裡都是雞鳴狗叫聲。大約經過了一個多時辰,才稍稍平息下來。人們都跑到了街上,只見男男女女光著身子混雜在一起,爭著互相訴說,都忘了沒穿衣服。後來聽說某處一口井傾斜了,不能夠再打水;某家的樓房南北掉了個向;棲霞山裂了個口子;沂水邊陷了個大洞,有幾畝地大小。這真是不平常的變故啊!

小鎮上有個婦女,夜間起來小便,回屋看見狼銜她的兒子。婦女急了,拼命與狼爭奪,乘狼一鬆口,婦女奪回了兒子,緊緊抱在懷裡。狼蹲在那兒不走,婦女大聲呼叫,鄰居紛紛趕來,狼才走了。婦女驚魂已定,轉為歡喜,指天畫地,敘說狼怎麼銜她的兒子,自己又怎麼奪兒子。講了好久,忽然,想起身上一絲不掛,就羞愧地跑回屋去。這和地震時男的女的都忘記赤身裸體是同一種情況。人在驚惶緊張時往往什麼都忘了,多麼可笑!然而也可以理解啊!

提示與感言:

俗話說「人慌無智」,以上情況看似可笑,確實可以理解。人應該歷事練心。緊急情況下要的是鎮定與反應迅速。還應該有應付緊急情況的常識。讓我們都好好學習和鍛鍊吧!

(聊齋故事剪紙作品作者:王繼紅)

相關焦點

  •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九,好快刀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九 好快刀淄川學者趙玉霞為您講述聊齋故事> 好快刀原著 蒲松齡 編譯 趙玉霞 (聊齋故事刻瓷作品作者
  •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十四,蟄龍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十四 蟄龍 淄川學者趙玉霞為您講述聊齋故事 蟄 龍 原著 蒲松齡 編譯 趙玉霞飛出幾步之遠,扭回頭朝著曲公,就見那龍頭已經比甕還大,身子已經有幾丈長。那龍又猛地一翻身,只聽霹靂一聲,震天動地,龍就騰空飛走了。
  •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二十二 泥鬼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二十二 泥鬼淄川學者趙玉霞為您講述聊齋故事 泥 鬼 原著 蒲松齡 編譯 趙玉霞我家鄉唐濟武太史,幾歲時他和蒲松齡交往密切,是《聊齋志異》最早的讀者之一,也曾為《聊齋志異》作序。他的詩文成就很高,王漁洋曾贊他:詩歌接近於蘇東坡,文章接近於莊子。他著有《志壑堂集》、《借鴿樓小集》等。泥鬼借別人的身體和嘴上門討眼睛,真是稀罕!但是明明是唐太史摳的眼珠,為什麼把氣撒在他同遊的表哥身上呢?
  • 趙玉霞編譯聊齋故事之三十九 螳螂捕蛇
    趙玉霞編譯聊齋故事之三十九 螳螂捕蛇淄川學者趙玉霞為您講述聊齋故事 螳螂捕蛇 原著 蒲松齡 編譯 趙玉霞
  •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十二,口技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十二 口技 淄川學者趙玉霞為您講述聊齋故事> 口技 原著 蒲松齡 編譯 趙玉霞 村子裡來了個女子,年紀大約二十四五歲,背著一個藥袋,來這裡行醫看病。(聊齋故事彩繪作者
  •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十六 蘇仙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十六 蘇仙 淄川學者趙玉霞為您講述聊齋故事 蘇 仙 原著 蒲松齡 編譯 趙玉霞
  • 趙玉霞編譯聊齋故事之四十 武技
    趙玉霞編譯聊齋故事之四十 武技淄川學者趙玉霞為您講述聊齋故事武 技 蒲松齡原著 趙玉霞編譯
  • 趙玉霞編譯聊齋故事之三十八 趙城虎
    趙玉霞編譯聊齋故事之三十八 趙城虎淄川學者趙玉霞為您講述聊齋故事趙城虎 蒲松齡原著 趙玉霞編譯 好一個虎兒子,比那啃老虐老忘了養育之恩的壞兒女強多啦!
  •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十一 張誠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十一 張誠 淄川學者趙玉霞為您講述聊齋故事> 張誠 原著 蒲松齡 編譯 趙玉霞河南有個姓張的,他的祖先是山東人,明朝末年山東大亂,他妻子被清兵擄去了。松齡先生說:我聽完這個故事,眼淚落了好幾次:十幾歲的孩子,砍柴幫助哥哥,我感慨地說:「晉朝救助哥哥王祥的王覽,豈不是重現了麼!」於是落一次淚。到老虎銜走張誠,我不禁狂呼道:「老天爺竟如此糊塗!」於是又一次落淚。後來兩兄弟突然重逢,則是既高興又落淚。接下來,兄弟倆又增添了一個哥哥;而對於張別駕來說,則是增添了兩個弟弟,又為張別駕落淚。
  • 聊齋故事之捉狐
    捉孤講述的是一個老翁與狐狸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古代的小鎮子裡住著一戶孫姓人家。這戶人家中有一個孫老兒,相傳他這個人很有膽識,為什麼呢?各位看官且分聽雅芙細細道來。有一天晴空萬裡無雲,孫老兒閒來無事,躺在床上小憩。可他剛閉上眼睛,發覺有什麼東西爬上來,突然間,自己的身體飄飄然似騰雲駕霧。
  • 不定時更新002地震
    序言聽到家人講她們小時候經歷地震的故事。幼小的孩童在不安中想起米飯,豬肉的味道,和那些無所事事一整年的年少,而眼淚一直都忘記要掉。不安的聲音在風中不斷想起,連空氣都充滿了敵意,怎麼能忘記。大姐幾十秒跑到房子外面,感覺跑的時候房子在顫動;此時在小儲藏室裡面意識到地震的爺爺和父親也跑到了房子外面,父親當然不會讓爺爺在進入房子,自己一個人衝進房子,在外屋門口碰到往外跑的二女兒,攔腰抱住二女兒直接從廚房扔到了房子外面了(二孩子摔的鼻子疼,也安全了);緊接著父親迎著在外屋抱著兒子的母親,一起跑到屋外。此時房子的煙囪已經震得倒塌了,三女兒嚇醒了在屋裡哭,情況很危險。
  • 關於地震的回憶
    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我還沒上學。那天碰巧住對門的姨的爸媽出門,二姨就帶著我去和她做伴。夜裡做夢坐火車,咣當咣當的來回晃,我在夢裡想,今天的鐵軌怎麼這麼不平啊!然後就醒了。聽見姨喊:「地震了,快去床底下躲著」。我不知道怎麼就到了地上,床底下有東西拿不出來,姨又掏她們家柜子裡的衣服出來,我們三個就往柜子裡鑽,櫃門太窄了,我們只把頭伸進去了,後面怎麼掙扎身子也進不去。
  • 汶川地震的前夕的噩夢
    > 汶川地震小蘭清楚地記得,那傷疤長約十來公分,寬度至少三公分以上,而且傷疤不是一條,是三條,顏色是深紫紅色,很醒目。為了掩飾脖子上的傷疤,即使是在炎熱的桑拿天,她也戴著厚厚的圍巾。是如何碰才使得脖子上留下這麼恐怖的傷疤呢?有人說,她肯定自殺過,那傷疤肯定是她自殺留下的。
  • 聊齋志異之屍變
    聊齋故事的版本很多,足本的文言版的故事居然是寫屍變的靈異鬼怪之事,讀來方覺人間之異事非聊齋莫屬。故事講述的是古代一個小小的陽信縣裡,離縣城五六裡處有一個蔡店村,村裡有一位老翁帶著兒子開了一家客棧,供來往商人住宿或車夫趕腳時休息。
  • 地震發生以後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時,我家的房子轟然倒塌,全家4口人被壓在廢墟裡,一根水泥梁搪住頭頂上的架子板,使我們倖免於難。原來,地震中她被蚊帳包裹著甩掛在炕沿下,一點兒也沒傷著。解救我們的5位恩人,除了鄰居郭建平外,有4位素不相識,後得知是附近的居民。大地震過去44年了,但震後那種熾熱的親情和友情,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間。文/劉俊明
  • 聊齋志異之咬鬼
    上一篇聊齋寫書生與山鬼相鬥的故事,這一篇聊齋依然是鬼故事,當我們走進聊齋你會發現,不管鬼神存不存在,人鬼神的故事卻永遠在民間流傳。為什麼會流傳,至少單憑人類的想像力,也就是作者蒲松齡的想像力根本無法完成。那麼,雅芙好奇故事的原型,也就是民間口口相傳的故事從什麼地方來的。
  • 地震來了,當所有人都在逃生,禪師為什麼紋絲不動
    富人家裡擺滿了豐盛的宴席,當所有人都圍坐在一起吃東西和談話的時候,忽然這個地方地震了。所有的人都瘋狂的往外跑,主人一邊跑一邊回頭看了一下,發現禪師坐在那裡,臉上沒有表情,閉著眼睛,紋絲不動的樣子。可是他已經顧不了什麼,他跟著所有人一起跑出了家門。大地搖了搖,又停下來。大家在外面待了一段時間,感覺不到一點震動,才小心翼翼的回到家裡。
  • 古代勸善故事:地震不傷孝子家
    到了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八月,晉寧發生了罕見的大地震,震區內各地方的百姓房屋都倒塌了,災害波及一萬零八百個區,晉寧當地有一座郇保山也因為地震,發生了大範圍的山體滑坡。因為這場大地震,遇難的群眾數也數不清,整個災區內只有李忠的家安然無恙。看來李忠就是因為非常孝順母親,所以他家才能在災難中安然無恙。其實,很多災難都不是針對道德高尚的好人來的,人要想在大災難中,大淘汰中被保存下來的根本辦法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準。(資料來源:《元史.卷一百九十七》)
  • 《唐山大地震》:不能釋懷的23秒,釋懷不了的32年
    汶川地震轉眼12周年了,站在今天的角度,再去看這部汶川地震過後拍攝的《唐山大地震》又會有怎樣的體會呢?》這部電影,名字看上去雖然像一部災難片,實際上內容卻講述了親情和震後倖存者治癒心靈創傷的感人故事。這個故事的核心,是張翎發表於 2007年第1期《人民文學》上的中篇小說《餘震》,電影劇情做了改編,雖然大部分內容還原了原著,但方登被收養後的細節做了不小的改動。原著中的王小燈因為被親情拋棄而變得人格扭曲,命運也比電影中的方登更加不幸,養母去世,被養父性侵,夫妻關係失敗導致離婚,自殺三次以後最終心靈得到救贖,從而寬恕了自己的母親。
  • 聊齋志異之山魈
    山魈是聊齋卷一中第六篇故事。看標題就知道這是與山妖鬼怪有關的故事,雅芙心想,這蒲松齡特有趣,不是寫人就是寫鬼,不是寫神仙就是寫妖怪。他他他,哪來這麼多故事,如果都是他原創,他的想像力定是超群絕倫。當然,這些故事也許只是民間口口相傳的故事,他閒來無事,加上好奇心使然,於是走訪民間收集這些奇奇怪怪的故事編匯後人整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