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裡民間故事7(淄川黌山仙姑莊的故事)

2020-11-09 淄昆石坊

天氣有點冷了,人們穿的也五花八門,老奶盤腿坐在床上,看著聽故事的人說道,我今天給大家作了首打油詩,說給大家聽,晚不點燈為省油,老奶坐在熱炕頭,煙鍋紅焰閃閃亮,今晚故事又開頭。今天我給大家講個仙姑莊的故事,我們的莊的北面,有座山叫黌山,此山山頭是平的,(有機會講為什麼山頭是平的)山上林木茂盛,黌山的南山坡有條溝叫沙峪溝,這條溝,溝深林密非常幽深,時常有狐狸出沒,平時很少有人進去,時間一長人們把沙峪溝的名字忘了,就叫狐仙溝了。黌山南坡下有個小山村,有一戶姓黃的人家,生了個男孩,就給小孩起名叫鐵蛋,寓意就是孩子長的壯實長命,這孩子從小就聰明伶俐,他的父親是個煤窯工,黌山這邊煤礦多,在井下挖煤也掙不了多少錢,家庭勉強能餬口,所以鐵蛋也沒錢念書,七歲那年就開始給地主放羊,他經常放羊的地方就在狐仙溝的外邊。有一天他聽到草叢中有動物的呻吟聲,過去一看,是一隻兩腿受傷的小狐狸,小狐狸不能爬動,鐵蛋就抓緊把他抱起來,把包幹糧的包袱撕成布條,把小狐狸的腿包紮好,就抱的小狐狸回了家,並讓父親弄點藥給它敷上,並餵它食物,晚上就抱小狐狸睡在被窩,白天就抱它上山坡去放羊,大約十幾天小狐狸的傷就好了,鐵蛋就抱著它,來到狐仙溝的密林邊上,放了小狐狸,小狐狸在林邊不停斷回頭,好像戀戀不捨,鋼蛋不斷揚手叫它走,小狐狸才慢慢進了密林。

一晃十多年過去了,鋼蛋已經長成十八九歲的小夥子,大家都叫他黃鐵蛋,黃鐵蛋也隨他父親下煤窯,給窯主挖煤。有一天挖完煤回家,天色已晚,就見路邊有個年輕的女子,婀娜多姿,見到鐵蛋就說,君郎請幫幫我,我回家迷路了,能否到你家暫時休息一下,鐵蛋本是熱心人,也沒多想,就說好吧,就把姑娘領到家裡,到家後給姑娘做點吃的,吃完後,鐵蛋就對姑娘說,你住我這裡,我到我父親的房子去住,姑娘這時開口了,說道,郎君我是來報恩的,我是你十幾年前救的那隻狐狸,我受傷的時候,曾住過你的被窩,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兩前生有緣,你那也不去,我們就住在一起,鐵蛋明白了,這是個狐仙,鐵蛋也從心裡喜歡這個狐仙變成的姑娘,二個人就恩恩愛愛的住在一起,以後每隔幾天,姑娘就來一次,時間一長,他父親就發現鐵蛋屋裡有人,到明天就問鐵蛋這是怎麼回事,黃鐵蛋就把事情的原委和父親詳細的說了,黃鐵蛋的父親害怕了,怕兒子被狐仙纏上了,就請個道士作法,道士用桃木做個木劍並且劃了符,掛在了黃鐵蛋的屋門口,從此那狐仙姑娘就再也不來了。

十幾年後,黃鐵蛋已經30多歲,已經有了老婆孩子,這時他的父母也已亡,他還是當挖煤工過日子,一天他從狐仙溝外路過,看見山坡的斷崖處有碳苗露出,他憑多年的挖煤經驗,斷定此處一定有煤,他回家和老婆商量一下,把多年挖煤的一點積蓄全部拿了出來,老婆也把娘家陪送的首飾買了,就開始挖煤,幹了一段時間,洞已經很深了,就是不見煤的影子,但本錢已經用完了,怎麼辦,不挖,自己的那點家底就白搭上了,那一家人的以後的日子就沒法過了,繼續挖就只能借高利貸,黃鐵蛋一咬牙,就用自己住的房屋,老婆孩子作抵押,借部分高利貸,繼續往裡挖,洞又挖進去不少,可就是不見煤,家裡都揭不開鍋了,這時高利貸主來催債了,眼看自己已經傾家蕩產,老婆孩子都要叫人弄去幹活抵債,一想乾脆自己死了算了,不行,自己死了,老婆孩子也要被債主拉去受罪,想前思後,就一狠心,買了毒藥,一家人乾脆都喝毒藥一起死了算了,打算明天早晨一家人喝毒藥,鐵蛋一家人已經做好明天一起死的準備了,就睡下了,黃鐵蛋心事重重哪能睡的著,眼淚汪汪,似睡非睡,迷迷糊糊的好像做個夢,夢見一位仙姑對他說,你不要死,你的好運已經來了,明天你去挖洞,只要一掀,煤就透了,一晚做三次同樣的夢,鐵蛋感到這可能是仙姑仙靈,託夢給我,天還沒亮,起來倒掉毒藥,拿起掀就去挖煤,他爬進洞後,只一掀下去,譁啦一聲,黑亮的煤就滾落出來,而且是優質的好煤,他就趕緊回家,找了自己一起挖煤的窮哥們一起挖煤,自己當掌柜,開起煤場 ,黃鐵蛋的煤質好,為人又誠實,窮哥們又肯幹,價錢又公道,很快就遠近聞名,黃鐵蛋的煤炭生意也越做越大,幾年的功夫,鐵蛋就成這一帶的首富了,而且鐵蛋廣濟善緣,救濟窮人,名聲也好,但鐵蛋心裡也明白,自己的富是仙姑仙靈,是仙姑幫自己,不能太貪得無厭,就在事業最旺盛的時候,果斷的關掉煤井,封死洞口,把碳場打掃乾淨,平整場地,種上各種松柏和樹木,在狐仙溝的深處,有一塊長著茵茵綠草的地方,在溝盡頭的一處山崖上,有一股清清的泉水緩緩的流到這裡,這裡真是個清淨幽深的好地方,黃鐵蛋就在這裡給仙姑建一座廟宇,在廟門上懸掛一塊黑底金邊的匾額,上面書寫《仙姑莊》三個字,從此狐仙溝又叫仙姑莊了。

仙姑顯靈的事情,傳遍遠近的村莊,從此救苦救難的仙姑,香火不斷,現在,群眾集資,在黌山西面山下,又重新修建一座更加宏偉廣闊的仙姑廟,名字依然是仙姑莊,聽說過仙姑事情的人們無不懷著崇敬的心情敬仰,敬仰仙姑這種救人於危難,苦難的善行,就像叮咚的泉水,澆灌人們的心田,通過這個故事也祝願心善的人們,幫助度過有困難的人們,幸福就像常青樹那樣,永遠健康富足

本故事都是原創,仿冒必究,也請喜歡的人們點讚,也感謝朋友們在百忙之中讀著動人的故事,也請人們善待動物,保護動物。

相關焦點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
    我的家鄉就是淄博淄川洪山鎮車家村和蒲家村是鄰村,從小就聽老人講蒲聊齋的故事,當地人都叫蒲松齡為蒲聊齋。60,70年代,業餘生活都非常單調,尤其是我們小的時候,夏天吃完晚飯就到村頭的大槐樹下,一邊吹涼風,遙看星空,靜靜聽老人講故事,這些故事都是當地人口頭的講述,聊齋志異上沒有的,大家不要從書上找,都是原創。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5(螢火蟲的傳說)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5 (螢火蟲的傳說) 秋天到了,是莊稼成熟的季節,勞作的人們在享受收穫的快樂,晚上天已經有點涼了,在村頭上看到不遠坡地的螢火蟲在飄忽的飛動,忽隱忽現,忽亮忽暗,給這黑幕增添一份神秘和浪漫感,今晚老奶披個外套,看著我們,問大家你們知道螢火蟲的來歷嗎,大家說不知道,老奶神色凝重的說,那今天就給大家講講螢火蟲的傳說。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6(貨郎配姻緣的故事)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6(貨郎配姻緣的故事)今天村裡人有人結婚,農村結婚很是隆重,要坐轎子,吹喇叭,莊裡鄉親都去幫忙,幾乎半村的人都去看,看娘家陪送什麼東西,都要議論一番,陪送多的,很是叫人羨慕。 老奶借著喜氣,今晚就給大家講個貨郎配姻緣的故事,沈莊有個姓沈的後生,職業就是每天挑著貨郎擔,走鄉串巷,拿著貨郎不停的搖動,鐺鐺,鐺鐺,嘴裡不停的說著,哪家娘們的頭髮,不用的鐵鉤,廢棄的鐵鍋,拿來換針線了。貨郎來的來的時候,總引起村的娘們的圍觀,梳頭的,梳下的長髮,團成團,用來換針線。娘們總和沈貨郎開玩笑,貨郎給你找個媳婦吧,貨郎總搖頭,還真有熱心的娘們給他牽線,但總沒成。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8(淄博孝婦河的另一個傳說)
    已經是初冬,天氣有點寒意了,故事不能在村頭的大槐樹下講了,聽故事的人吃完晚飯後,陸續的來到老奶家裡,老奶住三間東屋,大家都在裡間,有的座在炕上,有的坐在交叉上,老奶悶上壺茶水,和大家拉會家常,見來人差不多了,就說今天給大家講個另一版的顏神奶奶,孝婦河的故事,關於顏神奶奶的故事很多,有多種說法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4(老大太貪拿寶關洞裡的故事)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4(老大太貪拿寶關洞裡的故事)今晚月明星稀,天氣燥熱,樹上傳來蟬鳴的叫聲,但也擋不住人們聽老奶講故事的熱情,老奶拿起旱菸袋,點上一袋,開始了講故事;在不遠處的一個村子裡,有兄弟二人,父母死的早,老大為人狡詐,老二做人憨厚,因為家窮,一直也沒找到媳婦。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一(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故事)
    蒲聊齋民間故事一(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的故事)講故事的是位老奶奶,村裡人大人小孩都叫她老奶奶,老人家也不識字,但滿肚的故事,據她說,是她的父親和鄰居的一個秀才講給她聽的,也可能和當時的環境有關係,人們沒什麼業餘的活動,不像現在,電視,電影,手機,電腦,業餘時間都用在這方面了,那時沒這東西,聽前輩人講故事,就成最大的享受,老人們也都娓娓道來,講的有聲有色,深的大人小孩的喜愛。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11(南方阿福在北方救老貓的故事)
    淄川的黌山山頂部中間低,四周高,猶如一聚寶盆,在淄川有「打開黌山,沒了窮漢」的傳說。老奶今天就給大家講了一個和老黌山有關的故事,在清朝的時候,一個浙江的商人名叫張福,在山東經銷茶葉,阿福經銷的茶葉質量好,價格實惠,深得當地人的喜愛,見面都喜歡稱他為阿福。
  • 蒲松齡的故事(一)畢氏家族發祥地
    小時候茶餘飯後就聽老人說過畢氏家族與蒲松齡的故事,只是一知半解,朦朦朧朧好奇的感覺。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從淄川西關到王村這一片土地為淄川縣西北鄉的一部分,歸淄川管轄。我老家就是淄川西關的,蒲松齡是淄川洪山蒲家莊人,在王村畢家坐館教書三十多年,教書之餘,博覽群書,寫出聊齋志異,成就一代文學大師。萬家村的故事。萬家村背靠白雲山,南面是泰沂山脈,中間是平原,氣候適宜,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村東面有白泥河,西邊有萬安溪,玉清河,山青水秀,人傑地靈。按古代的住宅文化風水學而論是一塊風水寶地。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
    蒲聊齋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今晚沒有月亮,天穹掛滿星辰,偶爾有賊星從天空划過(流星我們當地人叫賊星),我早早的趕到大槐樹下,佔好有利位置,等老奶講故事,老奶蹣跚的來到大槐樹下,看著等她的人們說,今晚有點不好受,但說好今晚要給大家講故事的,不能說話不算數,老奶拿著把蒲團扇子,不停的扇著蚊子,就慢慢的到來:話說在我們東山裡有個村子,有個人好吃懶做,不好好種莊稼
  • 《聊齋志異》中的濟南故事
    《聊齋志異》中發生在濟南的小說較多,有三十來篇。不過當時屬於濟南府的還包括淄川、長山、信陽、周村、章丘、歷城、德州等,如淄川、德州等現在並不屬濟南。要注意的是,《聊齋》中還提到過「稷下」,其實也指濟南而不是今天的淄博。
  • 故事:新聊齋:蛇仙渡劫
    新聊齋:蛇仙渡劫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中期,四川綿州一山中小村裡,有個叫牛通的樵夫。這天,牛通在山上去砍柴時,突然間烏雲密布,雲層中電閃雷鳴,很快就要下暴雨了。牛通來不及回家,瞧見不遠處的石崖下有一山洞,就跑向洞中避雨。可那天上的烏雲也怪,一團團湧向了山洞,在上方聚集,頓時山洞上方的天空完全被罩住了,變得如鍋底一般漆黑。
  • 聊齋故事——王六郎(二)
    聊齋故事——王六郎(二)第二天,許先生回家後,就要置辦裝備東下,妻子笑著說:「此次你去數百裡,既使有這個地方,恐怕土地與人不可能有共同語言。」許先生不聽,竟然到達招遠,果然有鄔鎮,尋找到鄔鎮,找到六郎說的地方,把肩上的東西放下,詢問宗祠在什麼地方。主人很吃驚,說:「您是否姓許?」許先生說:「是啊,你怎麼知道?」又問:「你是淄川的?說:「是啊,你怎麼知道?」主人不答,急忙出去。
  •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十,地震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十 地震淄川學者趙玉霞為您講述聊齋故事 地震 原著 蒲松齡 編譯 趙玉霞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八點左右,發生了強烈地震。後來聽說某處一口井傾斜了,不能夠再打水;某家的樓房南北掉了個向;棲霞山裂了個口子;沂水邊陷了個大洞,有幾畝地大小。這真是不平常的變故啊!
  • 《聊齋志異》中的濱州故事
    今天是濱州《聊齋志異·雨錢》>《聊齋志異》中發生在濱州的故事只有兩篇,一是《雨錢》,二是《劉海石》。二人來到密室,胡老頭走出禹步(一種道教常見的祈禱步法),口中念咒。不多時,房間頂上開始譁譁掉下錢來,如傾盆大雨一般,很快就淹到了秀才的膝蓋。錢雨下了一會兒,胡老頭就問秀才:"滿意了麼?"秀才忙不迭點頭道:"滿意滿意!"錢雨隨即停了。隨後二人出了密室。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2(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的故事)
    蒲聊齋故事2(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的故事)上次說道蒲先生,生命有危,平時蒲先生的的包裡有三件鎮妖的寶器,一是銀針,二是黑碗,三是手掌雷。
  •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九,好快刀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九 好快刀淄川學者趙玉霞為您講述聊齋故事(聊齋故事刻瓷作品作者:閻先公)
  • 新聊齋:蛇仙新娘
    新聊齋:蛇仙新娘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中期,陝西鳳翔府北邊的大山腳下,有一個叫梅子埡的小村。村裡人都以為,她是入山採藥時,被山裡的猛獸吃了。因為一點執念未散,後來我控制了大蛇,靈魂融進了它的身體裡,修煉成蛇仙。修成變化之術後,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找你這負心人報仇。看著絕望的鄭生,大蛇猛的用力,將他活活勒死,再一口吞進了腹中。第二天,那朱寡婦不見兒子起床,進屋一看,根本就沒有人。
  • 河曲民間故事(7) 馬尾巴
    ​河曲民間故事(7)馬尾巴 清·光緒三年,河曲大旱,顆粒無收,百姓少吃無穿,城裡人們吃了上頓沒下頓。正在災難危重之時,也是糧店的掌柜發財機遇。>圖片來源網絡責編:盧未娟(著作權屬於作者,轉載請署名)大美忻州法律顧問:趙麗18636016677
  • 新聊齋:牛郎與蛇仙
    新聊齋:牛郎與蛇仙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萬曆年間,湖北荊州鄉下,有個叫杜三的人。一聲慘叫也沒發出,蛇仙青妍,就死在了愛人的手中。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圖片源自網絡,喜歡請關注小編。
  • 故事:民間故事|窯中仙
    民間故事|窯中仙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清朝乾隆年間,四川蓬州有個叫盤龍的小鎮。翻過一個叫連山灣的山灣時,他順著下山的竹林小道摸了出去,這竹林約有半裡寬窄,布滿了小半山坡。竹林裡側靠著山巖,是一口大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