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紅樓夢》中秦可卿的真正死因,由於曹雪芹先生在原著中交代得非常模糊,所以一直以來都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生病而死,有人認為是上吊而亡,並且與她公公賈珍有著莫大的關係。那麼真實情況或者說曹雪芹的原意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通過秦可卿死後她兩位丫環不同尋常的表現來嘗試推測一下。
王熙鳳探望病中的秦可卿
小說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龍禁尉,王熙鳳協理寧國府」一文中,講到寧榮二府上下人等聽說秦可卿去世後,正聚在一起商量為其操辦後事。這時,文中寫道:
忽又聽得秦氏之丫環名喚瑞珠者,見秦氏死了,她也觸柱而亡。
也就是說,瑞珠在秦可卿死後,選擇觸柱自殺,追隨主人而去。而另外一個丫環寶珠,最終結果又是怎樣的呢?小說第十五回交代:
寶珠執意不肯回家,賈珍只得派婦女相伴。
寶珠
我們可以看到,寶珠為秦可卿摔喪駕靈後,就留在了鐵檻寺守靈,之後便再也沒有回到賈家,而且態度非常堅決,是「執意」不肯回賈家。
經過以上分析,我們了解到,秦可卿兩個丫環瑞珠和寶珠,都選擇誓死「效忠」自己的主人,一個觸柱而往,隨其而去,另一個則永久為她守靈。那麼,為什麼這兩個丫環如此執著於自己的主人呢?原因無外乎有以下三點:
秦可卿死封龍禁衛
在古代,丫環僕人都屬於底層人,有些人由於家境貧窮自小就被賣到大戶人家成為奴僕。這些人其實是沒有人身自由的,命運往往掌握在主人身上。如果非常幸運遇到一個好的主人,生活還能好過些,反之則會異常艱難。在一些古代民間故事和文學作品中,丫環在主人死後,選擇追隨主人而去的也並非沒有先例。但這種情況相對還是比較少見。
秦可卿
秦可卿生性溫柔,在府中評價頗高,受到包括賈母在內的所有人認可,加之寧國府有錢有勢,生活殷實,相信以她的風格,對她兩個丫環應該也是照顧有加,視同姐妹。瑞珠、寶珠二人因為主人離去而悲痛欲絕也能理解,但我認為還不至於到一個觸柱而亡,一個永久守靈的程度,畢竟賈家有權勢的主子很多,完全可以跟隨其他人繼續留在賈家,也能保證衣食無憂。
秦可卿與瑞珠
在《紅樓夢》原著中,瑞珠並不是看到秦可卿死後自己馬上就觸柱而亡,而是經過很長時間考慮以後才有所行動的。這從側面可以看出她的死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仔細權衡的。而小丫頭寶珠,也是在秦可卿停靈在鐵檻寺以後才決定為其守靈,不肯再回寧國府的,這中間考慮的時間則更長。也就是說,兩個丫頭的所作所為都是經過深思熟慮以後才決定的,並不是一時衝動的結果。
秦可卿
瑞珠、寶珠考慮到主人已去,自己此後將了無依靠,對生活失去信心而做出這樣的決定並不是不可能,但這種情況更有可能發生在情緒激動或者說一時衝動的時候,也就是秦可卿剛剛去世的時候才合理。因為但凡經過一番思考,都不會做出這種過激或者奇怪的舉動。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拍沒柴燒」,賈家主子那麼多,再不濟還有其他大戶人家可選,沒必要現在就早早把自己逼到絕境。
秦可卿葬禮
根據脂硯齋等人的批語,秦可卿的死可能並沒有那麼簡單,並非書中之前描寫的因為生病而死,而是很有可能與賈珍有關。不少學者考證後,也都認為焦大口中的「爬灰的爬灰」說的就是他們二人之間存在著不正當關係,而秦可卿也正是因為這段關係被逼而死,自縊於天香樓。
瑞珠、寶珠兩位丫環屬於貼身奴僕,肯定知道主人之間發生的事。小說原文也提到,瑞珠觸柱「此事可罕」,說明「殉主」這種事情即使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也並不常見,也從側面說明她的行為很反常,很大可能是被迫而為之。
秦可卿
87版電視劇《紅樓夢》安排賈珍與秦可卿私會時被瑞珠撞見,我認為這種安排有一定的合理性。瑞珠撞柱、寶珠藉機離開寧國府很可能與知道主人之間的秘密有關。二人在寧國府那麼久,非常了解賈珍的手段和賈家的權勢,秦可卿死後賈珍為了能守住秘密,不可能放過她們。最終兩人也會難逃一死,還不如自己先下手,起碼能落下個忠於主人的好名聲。因此,兩個丫環才出此下策。
秦可卿
一個撞柱而亡,一個永遠留守寺廟,相伴於青燈古佛,而這種結局卻是她們經過深思熟慮後自願選擇的,也是她們能夠得到的最好歸宿,不得不說是對賈府太平景象的一種極大諷刺。瑞珠和寶珠在作出決定的那一刻,該是多麼絕望和無奈!這種絕望和無奈看似悄無聲息,默默為之,卻更加直擊要害,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