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個難忘的夜晚——讀《這裡黎明靜悄悄》

2020-10-03 東營微文化


文丨王巖峰 攝影丨劉文明


那是1979年冬天的一個深夜。我蜷縮在我家南屋土坯炕上的被窩裡,看著一篇小說。這是一部描寫蘇聯衛國戰爭的小說,名字叫《這裡黎明靜悄悄》。我家是一個土坯房子圍成的小四合院。南屋是我的「領地」。

這一年我已參加工作7年了。已經是一個老石油工人了。我的單位在鑽井運輸二大隊。就是現在青島路運輸總公司這個地方。在單位,我有宿舍,那裡有天然氣爐子,冬天也很暖和。但我依然依戀西營,這個我出生的院子,還有這個冰冷的南屋。還有這個土炕。每個周末或是休息日我都回來。

傍晚的時候下起了雪。和單位宿舍不一樣,土坯房子特別靜。沒有一點聲音。這也是我喜歡這個被窩的最重要的原因。但這一刻,我早已忘記了靜謐和冰冷。因為我已經被小說描述的自然景色;更重要的是裡面的人物牽引。我的整個身心已完全的被這篇小說呈現的情景裹挾著,在俄羅斯那濃密的森林裡;在把生與死揉成一團的槍聲和炮聲裡;在主人公的戀愛、悲痛、欣喜;在那群勇敢的姑娘清澈、美麗、善良、勇敢的眼睛裡沉醉。

這是我偶然得到的一本翻譯讀物,十六開。裡面有十幾篇作品。來自不同的國家。其中有兩個中篇小說,第一篇名字叫《豺狼》。是描寫法國一個冷面殺手的故事。第二篇就是《這裡黎明靜悄悄》。受故事梗概和題目的影響,我先看的是《豺狼》。當我看《這裡黎明靜悄悄》的時候已經是午夜了。本想看兩頁就睡覺。但我一看,眼睛就摘不下來了。小說描寫的俄羅斯那無邊無際的原始森林;那一片片白樺林;那一排排散落在曲曲彎彎土路兩邊草地上的木屋;那流淌在村邊的小河,這一切一下就抓住了我。

我們這一代大都有一個俄羅斯情結,我也不例外。嚮往俄羅斯那無邊的森林,特別是那一棵棵白樺樹。當然這些畫面都是憑一些蘇聯小說的描寫想像的。當我捧起這篇小說,感覺在這裡描寫的和我以前看的不一樣。好像每一片樹林,每一條小河,每一座山峰,每一片草地,甚至每一朵鮮花,每一片樹葉都有生命,都在述說著自己的故事。讀著這些迷人的文字,就好像看一幅美輪美奐的油畫或是水粉畫。而自己就在畫的中間。

最讓我震撼的還不是這些迷人的俄羅斯景色。是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這是一部描寫戰爭中女性的小說。小說對這些女戰士的描述比我以前看的更加栩栩如生。儘管是對外國戰士的描述,但是讀著這些文字,好像一個個鮮活在我們面前,是我們中間的一員。每一個人物都刻在自己的心裡。至今我都能記得好幾個名字。還有她們的故事。

我有很多崇拜的英雄。像董存瑞、黃繼光、狼牙山五壯士等。這都是從課文裡或是前輩講的故事裡知道的。還有江姐、韓英、紅色娘子軍等。都是從文學作品中知道的。這些英雄是我們這一代做人的榜樣。是我心中「英雄」的樣子。可《這裡黎明靜悄悄》,讓我對「英雄」這一概念的認識有了更深的理解。

你像麗達。新婚第二天丈夫就犧牲,她為了給丈夫復仇參軍上了前線。這和我以前知道的英雄是一樣的。但英勇作戰犧牲的最後時刻是讓站長吻她一下。這就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超出了我對英雄的理解。還有熱亞娜。她犧牲的是那樣悲壯。一點也不遜於我知道的所有的英雄,但她卻愛上一位她連名字都不知道,比她年齡大好多的上校。麗莎。一個敢於承擔最危險任務的戰士,在送信的路上陷入沼澤中的泥潭,默默地犧牲。一點也沒有自己腦子裡英雄犧牲時的壯烈和英勇。還有嘉麗婭一個在孤兒院長大從沒有見過媽媽的姑娘,面對敵人,她沒有英勇的戰鬥,而是喊著媽媽逃離,被敵人發現犧牲。還有索尼婭。一個文學青年,在戰鬥中也沒有撂下筆。她的犧牲是為了給排長找回菸袋這樣微不足道的事情。她的鮮血浸透了自己的詩集。

儘管她們有很多不足和弱點,這些早已經超出了我以前對「英雄」的定義。但卻在我的心裡掀起了巨大的波瀾。我想了很多,他們的事跡一點也沒有降低我對她們的崇拜,敬仰。一點也沒有對她們是「英雄」這一定義的動搖。最後我得出一個結論。他們都犧牲的非常壯烈,和董存瑞,劉胡蘭等我以前知道的英雄一樣感天動地。

過去,感覺和英雄相比,自己有很大的距離。當英雄是我們這一代人奮鬥的目標,但要使成為英雄,認為就特別難。因為知道自己有很多缺點和不足,而我以前所知道的英雄是沒有任何不足的。但在讀了《這裡黎明靜悄悄》後,就覺得做一個英雄,自己是可以的。因為她們的一些經歷和思想,也存在著不足和弱點。這些沒有阻礙她們能夠成為英雄,自己也能夠。

以後,我還想了很多。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加,自己認為世界上的人,作為一個群體都是一樣的。世界上的民族英雄也會是一樣的。不論是俄羅斯的還是中國的,還是其他任何國家的民族英雄。董存瑞,劉胡蘭,黃繼光。犧牲時都是二十上下的青年,像劉胡蘭甚至就是一個少年。她們也一定有像蘇聯那幾位女戰士類似的思想和經歷。只是我們沒有把他寫出來。還有文學作品中的江姐等英雄。他們也一定是從平凡到偉大,如果寫出來該多好啊。通過自己的想像,自己心中我們國家的那些英雄的形象更加高大,更加光彩照人。也許這就是文學作品的力量吧。

那天晚上在土坯房子裡土炕上冰涼被窩裡的我,認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也是最幸運的人了。因為我在讀這篇小說,這篇叫《這裡黎明靜悄悄》的蘇聯小說。

眼前那一頁頁紙張上那一排排文字,在敲打著我的心靈,指引著我徜徉在俄羅斯的森林裡,在槍聲炮聲裡。在被火與血染紅的巖石旁,在這些美麗的姑娘們勇敢,純淨的心靈裡。其實,大概在凌晨三點左右就已經讀完了。但直到屋外的雪光映進門縫,直到天已大亮我仍捧著那篇小說。開始,是我不忍心把它讀完,讀完後又忍不住返回去重讀一些篇章。我不忍心離開她們,我願意成為她們中的一員。

在我家土坯炕上的這個靜靜的夜晚和靜靜的黎明前後,我讀過很多蘇聯小說。《這裡黎明靜悄悄》在我心中成了這些小說中最重要的一篇。我也找過其中的原因,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裡黎明靜悄悄》刻畫的人物更偉岸,更有血有肉。更重要的是那些姑娘勇敢的身影,美麗的面龐,可歌可泣的故事和我國的民族英雄和我們革命前輩的經歷和事跡高度契合。而這些早已變成了我們的精神,融進了我們的血液和靈魂之中。當然,這是我自己的認識。

很少有文藝作品能讓我感動近半個世紀。《這裡黎明靜悄悄》不知在世界文學作品中的地位如何,它在我心中是一座裡程碑。

作者簡介:王徐洲,1952年出生。退休前為勝動集團職工,高級政工師。曾擔任分廠廠長和黨支部書記等職務。

相關焦點

  • 典兵典講—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真實故事主角全是男的
    大家都熟悉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這部影片是根據前蘇聯作家鮑裡斯·瓦西裡耶夫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準尉瓦斯科夫帶領五位女戰士在廣袤的森林中進行激烈殘酷的阻擊戰,最終戰勝數倍的德軍的故事 。
  • 那是一段多麼難忘的時光
    娘見此情景,趕忙悄悄移動著她的那雙小腳,顫顫巍巍地退到灶屋去了⋯⋯ "大毛、細毛,站過來!"哥哥拉著我的手,趕緊站到爺(ya))的面前,"從明天起,你們兩個一人一天過,輪流到祠堂去認字,上學。我十分不解地看著爺(ya),哥趕緊揑了我一把。爺(ya)接著說:"因為,屋裡,"黃牯"吃草、喝水沒人放不行,煮飯的毛柴、豬吃的"食"斷了也不行!主要是"上學"的毎伢要向先生交一鬥米!
  • 一個小偷帶來的美好夜晚
    自從寫作老師推薦了「觀止」這個APP,每天都要讀上幾篇,我就像個書蟲,一頭扎在這些文章裡,不想出來。今天讀的是黑井千次的《小偷的留言》,是篇短小精悍的小說。原本開頭寫的有些嚇人,配上文章題目,先入為主的覺得內容可能不太友好。但越往後看,越覺得歡樂,原來是來偷東西的小偷,東西沒偷成,卻幫這家主人收拾了房子,讀完之後,不禁笑出聲來。
  • 讀《許三觀賣血記》感悟:一個人的品質其實被無數人悄悄擁有著
    在《許三觀賣血記》,餘華在德文版自序提到:一個人的品質其實被無數人悄悄擁有著。我感覺這句話可以作為這本書的一個重要思想。許三觀身上可以感受很多中國父母最優秀的品質。許三觀賣完血:總會去勝利飯店:「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給我溫一溫。」成為自己賣血的一種嘉獎儀式感。
  • 故事:身為殺手的最後一個夜晚
    蹚水就會踩到石頭,老財沒想到,扎得自己最痛的石子,竟然出自自己剛讀初二的女兒。「爸,我勸你最好還是收斂一點,如果你被我抓到做了任何對不起媽媽的事情,那我一定會死給你看!」女兒拿自己的生命威脅老財,話一說完就很乾脆地摔了門出去。老財低著頭,有些話總是沒法對女兒開口。
  • 難忘的牛奶情結
    因為他知道我心中一直有一個難忘的牛奶情結。說起來這個情節,還牽扯出小時候的那個難以忘懷的小故事。從前,老輩人的俗語中留這樣一句話,叫「小孩記吃不記打」。事實還真的就是這樣。我小時候是一個淘氣包,外號叫假小子。總會在大人不注意的時候做點出格的事。70年代的時候,我還很小,十歲左右吧,那時奶奶還健在。
  • 那一刻,我承擔起了我該承擔的
    記得我讀高一的那年冬天,有一天睡到半夜,我被爸爸媽媽說話的聲音吵醒,睡眼惺忪、迷迷糊糊中聽到說爸爸的半個身子動彈不了,我頓時清醒。那時候普通人家都還沒有電話,如果家人生病,一般都是把醫生叫到家裡來看病,或者用車子把病人拉到醫院。當時哥哥姐姐已結婚單過,家裡就爸爸媽媽和我。
  • 難忘的青春年華(四十四)
    作者 王鳳禮 第四章 婚姻美滿(五) 我跟著張副經理到她辦公室後,她右手優雅地指向一個沙發說:「先生,請這裡坐。」並立刻打電話要了兩杯咖啡。我落座後,她口齒清楚、語言準確地問:「先生,請問你舉辦婚禮儀式有哪些要求?中午聚餐需要預定幾桌,菜品、酒水有何打算?」 同時她還遞給我她們酒店各種規格、不同菜品與價位的菜譜,還有酒水和香菸的價目表。
  • 父親節憶父親,難忘父親那咳嗽聲
    難忘父親那咳嗽聲說來好笑,我小時侯膽子特別小,一到晚上就不敢出屋門了,連上廁所都要父親站在外面等著,時間久了,我就要父親咳嗽一聲,給我一個「信號」。那時侯,父親那渾重的咳嗽聲,就是我夜裡的膽。那年我十三歲,在威縣一中上初三。我家在城裡南街住,學校在北關外,從家到學校有三裡多路,家裡沒有自行車,只好來回走著上學,學校上晚自習,九點放學,走到家就九點半多了。
  • 原創:一次難忘的拔河比賽 / 段夷辰
    // 一次難忘的拔河比賽 「三(4)班,加油!三(4)班,加油!以後在學習上,我也要做一個努力拼搏,不斷進取的好孩子。 // 走夜路 媽媽又把我的鋼琴包落在辦公室了,害得我又要跑一趟。 可是,這次是夜晚,我天生怕黑,怎麼辦呢? 在媽媽的再三鼓勵下,我只好壯著膽子往前走,一路上黑漆漆的。 我感覺有無數隻幽靈在夜色裡盯著我,好像要把我抓走似的。
  • 微小說:難忘的夜晚
    他隻身一人來到這座城市已經一個星期了,身上的錢也花得差不多了,到現在還是沒能找到合適的工作,連住旅館的錢都沒有了,來之前的豪情萬志已經被消磨得差不多了。他閉上眼睛,父母日漸彎曲的背仿佛就在眼前,他們臉上的皺紋是那麼清晰,似乎能數的清有多少道;他們頭上的白髮也越來越多了,像是鋪了一層白色的雪。
  • 戲院—難忘的童年樂土
    再用一種紙和棉花在一個油裡一蘸,放在臉上用力一塊一塊擦,一會兒,鏡子裡之前那美好的妝容就花了,看得我大呼可惜。有一次,我和萍東張西望著穿越後臺走廊,直拐向右手的木質大舞臺,舉頭測量那暗紅與森林綠兩色厚厚的幕布直通到頂。有次見一個叔叔正蹲在上面格架上調試探照燈,嚇得我倆提心弔膽,瞪著他就怕摔下來。
  • 讀到這裡,忍不住哭了——《白夜行》
    今天 想看完再寫,但看到這裡真的忍不住哭了。 隔了幾年,二刷《白夜行》,內容基本都記得,有些地方反而更牽動我。 比如說中學時,唐澤雪穗的同學被襲擊的那件事,讓同學閉嘴的方法很多,唐澤雪穗選擇的卻是最髒的一種——真襲擊假強暴,為什麼呢?因為她知道性有多髒,她有多厭惡一件事,就用這件事做武器。這就是小孩子的思維模式。 大學時,唐澤雪穗的閨蜜被襲擊,這次是為了消滅情敵,唐澤雪惠為什麼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用性這個武器去攻擊女生呢?
  • 一個鴨梨的故事, 至今難忘
    講的是,一個樸實的故事!在鄉下,快過年了,爹剛想歇下,小孩的城裡親戚帶來消息,要搬新家讓小孩父親去城裡幫忙搬東西,小孩爹有力氣經常幫親戚們幹點活。清晨,天蒙蒙亮,娘塞給小孩幾個熱乎乎的紙包著的糯米糰子,讓他們父子二人路上餓了吃。還給了孩爹幾元錢,讓他回來時買點糖和鞭炮,快過年了,給拜年的小孩分點糖!
  • 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裡,我們最該帶走什麼?
    我們又該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本書中,帶走些什麼呢?『鑿壁偷光』的人生荒誕至極幾米在其漫畫作品《世界別為我擔心》裡有一句話,令我經久難忘,他說:我總是在最深的絕望裡,看到最亮的星星!聯繫卡倫·霍妮的解釋,以及書中女主人公的境遇,你可能會突然明白某些道理,而這,也正是我們需要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裡帶走的第一樣東西,那就是:無論身處什麼樣的絕境,鑿壁偷來的光都不能照亮你自己的人生,因為那道光它不是你的,任何絕境裡,能賜你以救贖的,永遠只有你自己!
  • 那一次醉酒經歷讓我終生難忘
    那一次醉酒經歷讓我終生難忘,也從此讓我對酒避而遠之。剛參加工作時,我和同事兼室友關係很好,也經常結伴同行。當時我們所在的公司還在裝修階段,有一些供應商長駐在公司周邊。我們客廳裡桌子上的那兩瓶紅酒正是去KTV唱歌送的,他們總是很豪氣每次都買套餐,但紅酒總是不碰的。我們倆雖然單純,但也知道保護自己,在外從不喝酒,只吃KTV裡的一些小零食,看著紅酒浪費才拿了一兩次。那一次,是室友失戀了。她軍戀,已經四年了。一年中少有的幾次見面,那一次卻發現他出軌。他狡辯只是鍾情於那個女生的身體,因為太難熬了。但她心裡過不去,宣布了分手。
  • 好故事就是一波三折,情感故事:地球上的最後一個夜晚
    她趕不到這裡了。那張船票在她手裡沒有用了。來這裡的路線已經封死了。而他還有一個小時,選擇飛入宇宙,去火星,或者去見她。見她,那個女孩的面目在他的眼前浮現出來。心頭恍惚地一跳,血液的溫度也上來了。地球就要毀滅了。這是最後一個夜晚了。留下意味著和地球一起毀滅。想到這裡,他的手緊緊攥成了拳頭。
  • 懷舊筆記:一個難忘的除夕
    每到除夕,我就想起三十年前的那個除夕,這是我過往的幾十個除夕裡最為耿耿於懷的一個。我扶著自行車,停住腳步,疑惑地望著他們,我希望是這個隊裡的誰家,在這裡處理什麼雞呀、魚呀之類,可是,看那表情和衣著,我清楚地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大路的上面就是我小學同學的家,而且我常年從這條路上過往,這個隊裡的大人多數人都見過,雖然沒有說過話,但面熟。而這一家人我從來沒有見過,應該是外來戶。 我不知所措,我能幫他們什麼呢?
  • 難忘那個「黃鶴樓」
    其實,黃鶴樓叔叔不姓黃,而姓李,是我本家的堂叔,只不過年輕時,他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所以村裡人給他起了一個雅號,叫黃鶴樓,所以村裡的小孩全都記住了,當然也包括我。他家還開了一個小賣部,生意不錯,小時候我經常光顧。最難忘的,就是黃鶴樓叔叔的廚藝,他做得一手好菜。因此,但凡全村人只要舉行紅白喜事,黃鶴樓叔叔必到,因為,他那一手好飯菜,絕對是你想吃的,這也是他為什麼被叫做黃鶴樓的原因。我結婚時,就是黃鶴樓叔叔置辦的酒席。後來,黃鶴樓叔叔的兒子長大了,跟著他學廚藝,父子班很是紅火。
  • 一個風平浪靜的夜晚,女主因為擔心被侵犯,轉身推了一把身後人…
    沒有一個晚上是風平浪靜的,都和她做過的事有關。 愧疚與自責猶如貪婪的雜草,蔓延到她生命中的每個部分。 喬安娜喜歡逃避,從不積極主動地做決定。 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經常改變工作理想,還將銀行帳單藏在床下,裝作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