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父母的偏愛

2020-09-03 歪歪老君

在一個偏僻的山區裡,有一個叫王家莊的小村子,在村子的村口經常坐著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她目光呆滯的望著村口的遠方,猶如一尊雕像,這位老人叫王興榮,今年七十六歲了。

老人一生一共有四個孩子,大兒子在1965年出生,老二和老三都是女兒,分別是1971年和1974年出生,最小的兒子是1980年出生。

在那個年代,家裡普遍都比較窮,更何況這是一個偏僻的山區,家裡的糧食不夠吃的時候,王興榮和丈夫兩個人吃樹皮,挖草根,總之能吃的東西在她家都是可以上飯桌的,就在這樣的條件下,夫妻二人艱苦的養育著這四個孩子!

漸漸的大兒子長大了,每天推著人力車上山砍柴早就已經是家常便飯了,小小的年紀就要承擔起一個成人的重任,好在大兒子從來都是任勞任怨,沒有半句怨言,就在大兒子25歲的那年,風調雨順,家裡的莊稼大豐收,足足收了五千多元,看到這樣的收入,大兒子心裡非常高興,因為在同村裡跟他一樣年紀的人好多都已經娶妻生子了,他想父母肯定會為他張羅一個媳婦成家,可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父母帶著弟弟妹妹出去遊玩,把他放在了家裡看家,從此大兒子和父母埋下了深深的隔閡。。。。

等王興榮夫婦帶著孩子們回家的那一天,大兒子在吃晚飯的時候,提出了要分家的要求,這讓王興榮夫婦非常惱火,因為在農村,孩子在成家之前分家會讓同村的人看不起,可是大兒子的理由是,家裡負擔太重,自己想去大城市走走看看,絕對不會讓父母在村裡抬不起頭!面對大兒子的理由,王興榮夫婦沒有過多的阻攔,點頭答應了!

第二天一大早,大兒子背著兩身換洗的衣服,抱著被褥,站在院子裡看了看在堂屋門口的父母和弟弟妹妹,含著眼淚轉身踏出了家門。。。。

走了大概五個多小時,終於來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城市,因為出門的時候父母沒有給錢,大兒子只好找了一個橋洞,又找來了一些乾草,把被褥放在上面,當自己臨時的小窩,把自己安頓好以後,又從背包裡拿出兩個已經幹了的饅頭啃了起來,吃完饅頭後,大兒子開始出發找工作,因為自己沒有學歷,也沒有相關的經驗,但是在地裡務農這麼多年,身上有一把力氣,最終在一家物流園裡當一名裝卸工,在工作前,大兒子已經和老闆講好,要工資日結,因為老闆急需人,就答應了他的要求!雖然平時的工作很累,但是到了晚上看到自己薪水的時候,臉上總是露出非常欣慰的笑容!

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過了大概半年的時間,老闆看他為人誠懇,幹活踏實,便想把自己的女兒介紹給他認識,開始的時候,大兒子非常反對,因為自己就是一個窮光蛋,除了身上的一把力氣,別的一無所有,不過當兩個人見了面,很是情投意合,於是很快墜入了愛河。。。。

因為兩個人的年紀都到了結婚的時候,老闆對大兒子的要求非常簡單,第一,要愛他的女兒,第二,就是要求在老家一定要有自己的住的地方,彩禮什麼的無所謂!第一點對於他來說非常簡單,可是看到第二點,想起自己和家裡的關係,大兒子犯了難。。。。

老闆似乎看透了他的疑慮,悄悄從包裡拿出了十萬塊錢放到了他的手上,這讓大兒子的內心深深感到不安,老闆告訴他說,只要他以後好好的生活,錢沒有了可以再賺,但是心丟了就再也賺不回來了,萬事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

大兒子接過錢,點了點頭請了半年假回家蓋房了,當大兒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后,王興榮夫婦一口反對翻蓋房屋,無奈的大兒子只好找到村幹部在村裡另買了一地方,找來了施工隊開始動工了。。。

轉眼間半年的時間過去了,大兒子的婚房蓋好了,到了娶親的日子,大兒子本想著娶親之後父母能對自己好一點,可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因為禮金的問題又鬧開了矛盾。。。。

原來,父母得知大兒子的老丈人是個老闆,家裡不差錢,所以並沒有準備彩禮,但是婚禮上6000元的禮金卻被父母拿走了,這讓大兒子非常不滿意,因為他覺得這禮金應該是屬於夫妻二人的。母親卻告訴他,為了籌辦這婚禮,從銀行貸了不少錢,拿這禮金去還貸也是天經地義的,大兒子見母親這樣說,灰灰的走了。。。

大兒子回到家中,怕媳婦和自己吵架,畢竟是洞房花燭夜,便從自己的錢包拿出了三千塊錢給了媳婦。。。

第二天,大兒子便帶著媳婦回城裡上班了,日子和以前一樣,早出晚歸的幹活,大兒子想著少和家裡聯繫,能讓矛盾少一些,可是好景不長,父親因為經常胸悶住院了,經過醫院的檢查是胃癌晚期了,大兒子幾乎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也向老丈人借了不少錢,經過三個多月的治療,最終,父親還是走了。。。

在父親住院期間,二兒子稱自己在外地打工不能回家探望,一句敷衍的話不了了之了,大兒子也沒有計較什麼,可是就在父親葬禮的那天晚上,二兒子稱自己再也不去外地了,要留下來照顧年邁的母親,母親一時感動,把親友的八千元禮金給了二兒子,這讓大兒子感到十分不公平,等母親睡下後,大兒子找二兒子商量禮金的問題,二兒子稱自己要拿這禮金給父親辦頭七,五七的禮儀。。。。這讓大兒子感到十分不悅,不過也沒有多說什麼,轉身走了。。。

二兒子看出了他的不悅,喝了點酒,借著酒勁衝到了大兒子的家中,砸了不少玻璃,就連在床上睡覺的嫂子也被打了。。。

大兒子坐在床邊抱著老婆,對她說,父親沒了,在村裡邊有個說法就是長子如父,弟弟再怎麼鬧,自己也不能再還回去,否則的話會讓村民看笑話,老婆含著眼淚看著他,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第二天一大早,大兒子領著老婆回了城裡的物流站上班了,對於在老家的遭遇,夫妻二人誰都沒有跟老闆說過。。。。

三個月後的一天,大兒子突然接到母親的電話,稱二兒子為了娶親,要把房屋翻蓋了。。。。

大兒子坐著車趕快回到家中,另他吃驚的是,房子已經開始翻蓋了,大兒子找到二兒子,對他說,這老宅子有自己的一半,而且表明態度,堅決不賣!而二兒子認為,他這是在有意的為難自己!

無奈的大兒子找到村裡的幹部,最終村幹部出面調解,二兒子一次性付清5萬元給大兒子,由於王興榮老人是跟著二兒子的,所以大兒子從此以後每個月要給母親300元的生活費!面對這樣的調解,大兒子和二兒子都沒有異議,都表示同意!

可是當王興榮聽到這件事後,找到了村幹部,表示自己不同意二兒子出5萬塊錢,因為她覺得,二兒子歲數也不小了,還沒有成家,現在又在蓋房屋,經濟確實很困難!第二點就是,在大兒子出去上班後,從來沒有給過自己生活費,這五萬塊錢算是以前的生活費了,而且自己也願意把這五萬塊錢給了二兒子。。。。

大兒子聽完母親的話,有點著急了,趕忙說,如果母親願意過來城裡一起居住,自己願意承擔母親的一切開銷!

王興榮沒有說話,拉著二兒子的手走出了村委會,而大兒子坐車回了物流園。。。。

由於家裡這樣一鬧,村裡很多人對老人偏心的做法表示不滿,二兒子的準媳婦也為此和他斷了聯繫,母親看到二兒子的媳婦沒了,便讓二兒子出去打工,也像老大一樣,從外面領個媳婦回來,二兒子也點頭答應了。。。。

回到城裡的大兒子,由於王興榮年紀大了,也沒有銀行卡,便每個月給二兒子匯300塊錢算是給母親的生活費,只是沒有再回過家。。。。

這也就是我們開頭看到的那一幕,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經常坐在村口,目光呆滯的望著遠方,猶如一座雕像。。。。

其實小編覺得,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隨著子女的逐漸長大,父母也在逐漸變老,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包容了我們的調皮和任性,而如今父母老了,我們也應該盡到贍養和扶助他們,更多的時候作為子女的應該放低自己的姿態,陪伴父母度過一個安靜祥和的晚年才是最好的,你們覺得呢?

本故事完結,喜歡就關注一下吧!

相關焦點

  • 重溫《知否》:父母的偏愛會害了孩子
    在盛家三姐妹中,墨蘭算是最受寵的,盛紘偏愛林小娘,就自然偏愛墨蘭,劇中偏愛墨蘭的場景也很多。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也就是說被偏愛的總是仗著別人對她的偏愛,做事情滿不在乎,傷害別人也不在意。相比盛紘的偏愛,老太太雖也疼明蘭,但是從不縱容她,犯了錯也是讓她承擔。
  • 《知否》原著渴望被愛的盛長棟:沒有父母偏愛的孩子,更懂珍惜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不得父母偏愛的孩子,最渴望愛,而能治癒他的,也只有愛。孔嬤嬤曾勸誡盛紘,對於大家族的一家子兄弟姐妹,做父母的最要一碗水端平。可是對盛長棟而言,這樣的公平只是奢望。對於孩子而言,最想要的不過是一個公平,尤其是有兄弟姐妹的家裡。父母的不公平,可能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心傷。
  • 《知否》原著最沒有存在感的盛長棟:不得父母偏愛孩子,更懂感恩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不得父母偏愛的孩子,最渴望愛,而能治癒他的,也只有愛。孔嬤嬤曾勸誡盛紘,對於大家族的一家子兄弟姐妹,做父母的最要一碗水端平。可是對盛長棟而言,這樣的公平只是奢望。對於孩子而言,最想要的不過是一個公平,尤其是有兄弟姐妹的家裡。父母的不公平,可能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心傷。
  • 故事:大丈夫,難道也偏愛小兒子嗎?
    太后聽到這裡,如有所悟地問道:「你們大丈夫,難道也偏愛小兒子嗎?」觸龍道:「比婦人們還偏愛得厲害!」太后辯道:「哪裡!偏愛小兒子,總是婦人比男子更厲害!」觸龍道:「老臣卻以為不然,就拿太后來說。我以為太后愛燕後,卻比愛長安君還厲害!」太后道:「你錯了,我愛燕後,哪有長安君這般深切?」
  • 父母偏愛女兒遭兒子怨恨多年,母親臨終說真相,兒悔不當初
    在家的時候什麼活兒都不幫父母做,只一門心思打遊戲。在學校裡開始欺凌同學,上課故意搞亂秩序。在社會上開始打群架,去網吧夜不歸宿。時間一久,王越覺得什麼都無所謂了,反正他們還有一個優秀的女兒,就讓他們一家三口生活吧。王越之前總是聽爸媽說,當年懷上姐姐的時候才二十歲,正在準備婚禮。
  • 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對嗎?
    只是當她問我「是不是被偏愛的人都有恃無恐?」時,我莫名有些難受。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其實很多時候,被偏愛的不是都是有恃無恐的,相反,被偏愛的才會患得患失。其實,主動權從來都是在付出的人手中的,被偏愛的人永遠無法心安理得的接收那些偏愛。
  • 《知否》原著:你明目張胆的偏愛,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底氣
    一個人,能被另一個人明目張胆地始終偏愛著,那該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知否》裡的盛明蘭就有這樣的福氣,她被祖母從始至終偏愛著,厚待著。祖母明目張胆的偏愛,是明蘭這輩子最大的底氣。因為有祖母的厚愛,所以她的內心深處是溫暖的,內心溫暖的人,總能不卑不亢地面對任何人、任何事。
  • 張奶奶的偏愛
    父母幫助弱的一方尚有些兒女不能接受,何況是幫助有性別優勢的一方?人們常說一碗水難端平,稍微的不平介意的人不多,但這麼嚴重的偏心無疑造成了大家庭的不和睦,明明可以很幸福的張奶奶因為偏愛男孫而失去子女的敬重,也不知道老人家倒底是怎麼想的?
  • 期待的,不過是那一份偏愛
    女生在愛情裡,其實都是期待一份偏愛,是我之於你的優先位置,孝順並沒有錯,但是要在父母與伴侶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 別讓偏愛,把原本溫暖的親情變成冰冷的枷鎖
    可是,在很多時候,父母對於有著兄弟姐妹的孩子的教育,根本無法做到平衡和儘可能的公平。有時候,很多人,都會有著些許的偏愛,可是這樣的偏愛過了度,就會變成縱容,讓孩子變得驕縱蠻橫,不講道理。而那樣的話,對於其他孩子來說,父母的偏愛,讓她們之間這份血濃於水的親情,變成了枷鎖,變成了沉重的負擔。
  • 同樣是懷胎十月,為何黃蓉卻更偏愛刁蠻任性的郭芙,而不是郭襄?
    按照道理來說,大多父母都稍微偏愛小一點的孩子,因為相對而言,年齡小,大的應該是要讓著點小的。但在金庸大師的《神鵰俠侶》中,卻剛好相反。黃蓉處處對郭芙包容,加以偏愛,不管是郭芙捅了多大的馬蜂窩,黃蓉都在後面兜著。
  • 《安家》|張乘乘:想被偏愛的有恃無恐,徒有其表是不夠的
    ,這種想法是能被理解並可以接受的,但好多人僅僅是希望自己被偏愛,而從不思考憑什麼?這也能說明,徐文昌的人品是經得起考驗的,要是張乘乘也能死心塌地的愛著徐文昌,那她自以為是的偏愛真的可以一直有恃無恐的。張乘乘明白,徐文昌確實是愛她的,大多時候表現的還是恣意妄為的,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徐文昌也不會責怪的,但這一次,她確實觸碰了徐文昌的底線,緊接著她有恃無恐的偏愛感也就越來越少。想被偏愛的有恃無恐,徒有其表是不夠的。
  • 《海大魚》焱的偏愛,溫玉的悔悟,芙蓉的嫉妒
    海神娶親的傳說,愚昧無知的漁民,無辜獻祭的新娘,神秘恐怖的海神殿,柜子裡的新娘,最後都不過是故弄玄虛的恐怖,披著聊齋的外皮,其實是一個煽情的愛情故事焱對阿狸是真正的偏愛了,同桌吃飯,第一次笑,託付海神島的鑰匙
  • 你沒聽說過嗎,被偏愛的才會有恃無恐
    偏愛(下)文轉載自袁拾一,圖源網絡,侵刪。秦閔暗自讚嘆,這演技好啊,可憐無助詮釋得淋漓盡致,再等一會怕是眼淚都能擠出幾滴。「上車吧。」他可沒空欣賞茶藝表演。到地鐵站的車程也就五分鐘,一路上秦閔都能感覺到來自後視鏡的觀察。嚴大老闆上車後就一直搗鼓手機,看樣子是不打算給兩人做個介紹,不知道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 《步履不停》:對於父母,我們的原諒總跟不上失去的步伐
    不只有一個孩子的父母,對待子女最難的,是如何做到平等無偏私。而作為子女,最苦的是如何接受自己的不被偏愛、如何化解自己的失落,如何消融對父母的怨懟。日本當代電影大師是枝裕和的小說《步履不停》,講述的正是不被偏愛的小兒子良多,兒時與父母結怨,中年逃避父母,等到父母故去後才原諒雙親,並且因為自己遲鈍的原諒,餘生背負無盡的懊悔。
  • 六本斯文敗類男主文《掃描你的心》《偏執的甜》《偏愛有九分》
    個人推薦《掃描你的心》《偏執的甜》《偏愛有九分》!三、偏向瞎子拋媚眼四、偏愛有九分《掃描你的心》女主因為父母從小拿她和姐姐做比較很嚴厲,所以一直特別叛逆,和爸爸打賭去自家公司做三個月客服。而男主是和自己的朋友打賭,去對家公司臥底三個月。兩個人就開啟了一起上班,抬槓,逗趣的共事時光。男主性格非常龜毛,利己主義。男主在相處中慢慢習慣女生的過程真是太可愛啦。對女主好也是暗戳戳的,雙標真香定律不要太爽。
  • 偏愛文!安利«命中偏愛»等文,軟甜小可憐VS佔有欲爆棚霸總
    1 偏執男主白月光我不當了2 霸佔3 命中偏愛4 放肆寵溺5 偏執少年他裝乖騙我1 偏執男主白月光我不當了作者:趙史覺完結,約45萬字貌美蔫壞白月光VS被玩的命都快沒了財閥少爺爆笑沙雕+真火葬場3 命中偏愛作者:九兜星完結,約39萬字*先婚後愛/追妻火葬場軟甜小可憐VS偏執叛道佔有欲爆棚霸總
  • 知否:從顧廷燁的成長史看,偏心的父母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有多大
    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父母偏心是整個劇情發展的推手!知否裡父母為了偏愛的孩子,其他孩子的利益是可以被犧牲的。他們不論對錯,無條件對自己喜歡的那個孩子好。盛紘,顧老爹和王老太太(大娘子的母親),華蘭婆婆都是偏心的父母,給不受他們寵愛的孩子,帶來一生的陰影。
  • 知否:盛紘如此偏愛墨蘭為何給她選個窮秀才?真是用心良苦
    子女眾多的人家,做父母的很少能做到不偏愛一碗水端平的。電視劇《知否》裡,盛紘就是一個實打實的偏心父親。他寵妾滅妻,十分寵愛林小娘。連帶著林小娘的孩子長楓和墨蘭都極其偏愛。大戶人家的庶子一般都由嫡母代為教養。因為林小娘的專寵,不僅能親自教養子女,連管家權也掌控了十幾年。長楓和墨蘭雖是庶出,因為小娘掌家管權,過的那是即尊貴又體面。即使犯錯受罰,也有父親維護。
  • 《知否》盛紘撿不起的棋子,道出了多少父母,對忽視的孩子的虧欠
    因為曾經的被忽視,他偏愛作為庶子庶女的長楓墨蘭,可卻忘了明蘭也是在他曾經的位置。因為他不分是非的縱容,讓明蘭活得比他還苦,如果不是祖母,明蘭搞不好就沒了。有別於原著中盛紘還是個不錯的父親,劇中的盛紘簡直就是是非不分,過度偏愛某個孩子的很不合格的家長。《知否》電視劇中因為祖母被下毒,一向綿羊般溫順的明蘭瞬間化成了吃人的老虎,跟父親和王家鬥智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