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偏僻的山區裡,有一個叫王家莊的小村子,在村子的村口經常坐著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她目光呆滯的望著村口的遠方,猶如一尊雕像,這位老人叫王興榮,今年七十六歲了。
老人一生一共有四個孩子,大兒子在1965年出生,老二和老三都是女兒,分別是1971年和1974年出生,最小的兒子是1980年出生。
在那個年代,家裡普遍都比較窮,更何況這是一個偏僻的山區,家裡的糧食不夠吃的時候,王興榮和丈夫兩個人吃樹皮,挖草根,總之能吃的東西在她家都是可以上飯桌的,就在這樣的條件下,夫妻二人艱苦的養育著這四個孩子!
漸漸的大兒子長大了,每天推著人力車上山砍柴早就已經是家常便飯了,小小的年紀就要承擔起一個成人的重任,好在大兒子從來都是任勞任怨,沒有半句怨言,就在大兒子25歲的那年,風調雨順,家裡的莊稼大豐收,足足收了五千多元,看到這樣的收入,大兒子心裡非常高興,因為在同村裡跟他一樣年紀的人好多都已經娶妻生子了,他想父母肯定會為他張羅一個媳婦成家,可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父母帶著弟弟妹妹出去遊玩,把他放在了家裡看家,從此大兒子和父母埋下了深深的隔閡。。。。
等王興榮夫婦帶著孩子們回家的那一天,大兒子在吃晚飯的時候,提出了要分家的要求,這讓王興榮夫婦非常惱火,因為在農村,孩子在成家之前分家會讓同村的人看不起,可是大兒子的理由是,家裡負擔太重,自己想去大城市走走看看,絕對不會讓父母在村裡抬不起頭!面對大兒子的理由,王興榮夫婦沒有過多的阻攔,點頭答應了!
第二天一大早,大兒子背著兩身換洗的衣服,抱著被褥,站在院子裡看了看在堂屋門口的父母和弟弟妹妹,含著眼淚轉身踏出了家門。。。。
走了大概五個多小時,終於來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城市,因為出門的時候父母沒有給錢,大兒子只好找了一個橋洞,又找來了一些乾草,把被褥放在上面,當自己臨時的小窩,把自己安頓好以後,又從背包裡拿出兩個已經幹了的饅頭啃了起來,吃完饅頭後,大兒子開始出發找工作,因為自己沒有學歷,也沒有相關的經驗,但是在地裡務農這麼多年,身上有一把力氣,最終在一家物流園裡當一名裝卸工,在工作前,大兒子已經和老闆講好,要工資日結,因為老闆急需人,就答應了他的要求!雖然平時的工作很累,但是到了晚上看到自己薪水的時候,臉上總是露出非常欣慰的笑容!
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過了大概半年的時間,老闆看他為人誠懇,幹活踏實,便想把自己的女兒介紹給他認識,開始的時候,大兒子非常反對,因為自己就是一個窮光蛋,除了身上的一把力氣,別的一無所有,不過當兩個人見了面,很是情投意合,於是很快墜入了愛河。。。。
因為兩個人的年紀都到了結婚的時候,老闆對大兒子的要求非常簡單,第一,要愛他的女兒,第二,就是要求在老家一定要有自己的住的地方,彩禮什麼的無所謂!第一點對於他來說非常簡單,可是看到第二點,想起自己和家裡的關係,大兒子犯了難。。。。
老闆似乎看透了他的疑慮,悄悄從包裡拿出了十萬塊錢放到了他的手上,這讓大兒子的內心深深感到不安,老闆告訴他說,只要他以後好好的生活,錢沒有了可以再賺,但是心丟了就再也賺不回來了,萬事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
大兒子接過錢,點了點頭請了半年假回家蓋房了,當大兒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后,王興榮夫婦一口反對翻蓋房屋,無奈的大兒子只好找到村幹部在村裡另買了一地方,找來了施工隊開始動工了。。。
轉眼間半年的時間過去了,大兒子的婚房蓋好了,到了娶親的日子,大兒子本想著娶親之後父母能對自己好一點,可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因為禮金的問題又鬧開了矛盾。。。。
原來,父母得知大兒子的老丈人是個老闆,家裡不差錢,所以並沒有準備彩禮,但是婚禮上6000元的禮金卻被父母拿走了,這讓大兒子非常不滿意,因為他覺得這禮金應該是屬於夫妻二人的。母親卻告訴他,為了籌辦這婚禮,從銀行貸了不少錢,拿這禮金去還貸也是天經地義的,大兒子見母親這樣說,灰灰的走了。。。
大兒子回到家中,怕媳婦和自己吵架,畢竟是洞房花燭夜,便從自己的錢包拿出了三千塊錢給了媳婦。。。
第二天,大兒子便帶著媳婦回城裡上班了,日子和以前一樣,早出晚歸的幹活,大兒子想著少和家裡聯繫,能讓矛盾少一些,可是好景不長,父親因為經常胸悶住院了,經過醫院的檢查是胃癌晚期了,大兒子幾乎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也向老丈人借了不少錢,經過三個多月的治療,最終,父親還是走了。。。
在父親住院期間,二兒子稱自己在外地打工不能回家探望,一句敷衍的話不了了之了,大兒子也沒有計較什麼,可是就在父親葬禮的那天晚上,二兒子稱自己再也不去外地了,要留下來照顧年邁的母親,母親一時感動,把親友的八千元禮金給了二兒子,這讓大兒子感到十分不公平,等母親睡下後,大兒子找二兒子商量禮金的問題,二兒子稱自己要拿這禮金給父親辦頭七,五七的禮儀。。。。這讓大兒子感到十分不悅,不過也沒有多說什麼,轉身走了。。。
二兒子看出了他的不悅,喝了點酒,借著酒勁衝到了大兒子的家中,砸了不少玻璃,就連在床上睡覺的嫂子也被打了。。。
大兒子坐在床邊抱著老婆,對她說,父親沒了,在村裡邊有個說法就是長子如父,弟弟再怎麼鬧,自己也不能再還回去,否則的話會讓村民看笑話,老婆含著眼淚看著他,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第二天一大早,大兒子領著老婆回了城裡的物流站上班了,對於在老家的遭遇,夫妻二人誰都沒有跟老闆說過。。。。
三個月後的一天,大兒子突然接到母親的電話,稱二兒子為了娶親,要把房屋翻蓋了。。。。
大兒子坐著車趕快回到家中,另他吃驚的是,房子已經開始翻蓋了,大兒子找到二兒子,對他說,這老宅子有自己的一半,而且表明態度,堅決不賣!而二兒子認為,他這是在有意的為難自己!
無奈的大兒子找到村裡的幹部,最終村幹部出面調解,二兒子一次性付清5萬元給大兒子,由於王興榮老人是跟著二兒子的,所以大兒子從此以後每個月要給母親300元的生活費!面對這樣的調解,大兒子和二兒子都沒有異議,都表示同意!
可是當王興榮聽到這件事後,找到了村幹部,表示自己不同意二兒子出5萬塊錢,因為她覺得,二兒子歲數也不小了,還沒有成家,現在又在蓋房屋,經濟確實很困難!第二點就是,在大兒子出去上班後,從來沒有給過自己生活費,這五萬塊錢算是以前的生活費了,而且自己也願意把這五萬塊錢給了二兒子。。。。
大兒子聽完母親的話,有點著急了,趕忙說,如果母親願意過來城裡一起居住,自己願意承擔母親的一切開銷!
王興榮沒有說話,拉著二兒子的手走出了村委會,而大兒子坐車回了物流園。。。。
由於家裡這樣一鬧,村裡很多人對老人偏心的做法表示不滿,二兒子的準媳婦也為此和他斷了聯繫,母親看到二兒子的媳婦沒了,便讓二兒子出去打工,也像老大一樣,從外面領個媳婦回來,二兒子也點頭答應了。。。。
回到城裡的大兒子,由於王興榮年紀大了,也沒有銀行卡,便每個月給二兒子匯300塊錢算是給母親的生活費,只是沒有再回過家。。。。
這也就是我們開頭看到的那一幕,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經常坐在村口,目光呆滯的望著遠方,猶如一座雕像。。。。
其實小編覺得,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隨著子女的逐漸長大,父母也在逐漸變老,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包容了我們的調皮和任性,而如今父母老了,我們也應該盡到贍養和扶助他們,更多的時候作為子女的應該放低自己的姿態,陪伴父母度過一個安靜祥和的晚年才是最好的,你們覺得呢?
本故事完結,喜歡就關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