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保姆電話通知了老人的兒女們:老人走的很安詳

2020-08-11 安子初


老人在一個安靜的晚上去世了,正值秋冬交接的時節,七個子女都不在身旁,第二天三個兒子回來時,看見床上的老人瘦得皮包骨頭,老人走的時候安安靜靜,悄無聲息,是第二天保姆的電話通知了老人的兒女們。


老人姓殷,和裴爺爺一起長大,一起呼嘯著將一幫「小畜生」拉扯大,一起在一個戲班子裡唱戲,一起打仗,戰爭勝利,新中國成立後,常常一個戲糰子聚在一起弄來兩碟花生米兒,半二把兩黃酒,就著個把茶幹看新生代的生旦淨末醜唱戲,偶爾也搭搭手扮扮戲份子,唱戲要攢氣,老人也愛攢東西,什麼都攢,什麼都攢給兒女。


偶爾裴爺爺和幾個老人總會談起那個年代挖野菜的日子,那個年代用泥土包上黑火藥埋地雷的日子,誰都沒忘,誰都放不下那些歲月的困苦,誰心裡都明白那些難熬的歲月,那些領著大肚子的媳婦,左右手各牽著一個,背上還背著個躲到地窖的日子。



裴爺爺總是會去找老人,去看望老人,裴爺爺總是說老人有多想念他的子女們,只是村裡人很少見到他的那些子女,聽說都到了很遠的地方,村裡人都說七個子女一起花大價錢請了個保姆照顧老人,老人一天三頓一頓不差。只有裴爺爺知道老人吃的越來越少,後來,老人每頓的菜有時候原封不動的靜躺在那裡,老人只看著窗外,不言語,老弟兄一個接著一個走了,留下的除了懷念,還有思念。


後來的後來,老人不再去找裴爺爺喝酒嗑花生了,也許是走不動路了,也許是喝不動酒了,也許,是人少了。


老人過世第三天的時候,裴爺爺的大兒子裴大將裴爺爺接到了縣城,裴大說裴爺爺看著殷老人離開會難過,鄰居說那幾天裴爺爺的眼睛紅紅的,有的只是沉默,和裴爺爺那個年代一起的老人,現在只剩下裴爺爺了。


老人火化那天村裡人見到了老人的三個兒子,印著火光的臉上,漠然的神情,四個女兒只來了一個,只是看著漸漸升起的火苗,不講話。


裴爺爺從縣城回到村裡時,老人的房間已然成為空的盒子。


裴爺爺的三兒子將裴爺爺留在家裡,不讓裴爺爺亂走動,裴爺爺偶爾也會去大兒子和幾個女兒們的家裡住上一段日子,裴爺爺身體不舒服時便睡一會兒,偶爾會和兒女們提起身後事,兒女總會說咱爹命大福厚,讓裴爺爺不要想那麼多,裴爺爺知道,這是安慰,也許兒女們想不出除此以外還可以講出什麼話可以讓裴爺爺欣慰。


裴爺爺記得大女兒對他說過的一句話:「爹,別怕,女兒一直都在,我一定將你洗得乾乾淨淨的,穿得整整齊齊的,讓你平平安安的上路,我是你的女兒,不怕,女兒一定陪你到最後......。」裴爺爺記性越來越不好,但總是想起這句話,想起時,總會對著太陽笑······


相關焦點

  • 老人想把房子過戶給小保姆,兒女都跳出來反對!
    天有不測風雲,張如海在一次意外中摔傷了腿,躺在床上不能動,可急壞了幾個兒女,因為他們還有工作和生意在身,不能陪著伺候老爸,幾人一商量給爸爸僱個保姆吧!老天專門捉弄命苦的人,在孩子三歲那年,不幸遭遇車禍走了,翠芬幾乎瘋掉!在哭了三天三夜後 翠芬離開了家鄉,她不想再回到那個令她傷心的地方。
  • 兒女平時掏盡心思啃老跟老人借錢,當老人病了,卻連早餐也吃不上
    鄰居兩個老人,大爺86歲癱瘓,大娘84歲拄拐杖。平時,老太婆還能拄拐杖出去街上買菜,這天腿腳痛得厲害,走動不了,等了一早上,都沒人過來照顧倆老。老太婆控制不住自己流下了傷感的眼淚。十點剛過,外孫才從他自己家來到老人家。這兩個老人平時都沒跟兒女住在一起的。老人一婚生了一個兒子,二婚即是跟現在這個生了四個女兒。
  • 把老人交給保姆,別等到信任崩塌,才後悔莫及
    經常看見保姆攙扶著老太太走在前面,老頭提著馬扎跟在後面。到了陰涼地裡,,三人就坐下休息乘涼。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畫風開始變了。三人出門的時候,老太太成了一個人走在最前面,保姆和老頭跟在後面。保姆有時大著嗓門,呵斥老太太,老頭不吱聲。就看老太太緊閉著嘴,顫巍巍的一直走著。後來老頭也開始訓斥老太太,有時竟然拿著蒲扇對著老太太推推搡搡。老人在前面就像一個犯人似的。
  • 七旬單身老人娶保姆為妻,老人去世後,保姆和老人女兒爭財產
    「你給我找了個男保姆?」六月的一天,時年七十四歲的獨居老人王德勝撥通了女兒王曉蓮的電話:「曉蓮啊,我前幾天跟你說得找保姆的事兒,你是不是給忘了?」「爸,我沒忘,這幾天就把人給你帶過去,你放心等著吧。」兩天後王曉蓮給老父親回電話說,她在中介公司給父親找了一個保姆,這就帶回家讓老父親見一見。
  • 老人遇車禍後被兒女拋棄,肇事司機照顧一年後,老人將遺產全部給了他
    好在車速不快,老人只是一些皮外傷,並沒有多大的問題。張小五趕緊跑過去扶老人,問老人需不需要幫助。老人搖搖頭就要走,張小五趕緊留住老人,說道:「你這一走,我就成肇事逃逸了。」老人說:「沒事,我好著呢。」張小五怕老人出事,在老人脖子上找到了幾個電話,一一打了過去。過了一會,老人的兒女們都趕了過來。
  • 老人患重病,醫院下達病危通知,兒子請先生看完墓地,怪事發生了
    話說某地某村有一姓張的老人,村裡人都管他叫張大爺,他有三個兒子和四個女子,子女們都成家了,對他也是非常孝順,一大家子過得十分的幸福美滿,這樣的幸福美滿的家庭讓村民們十分的羨慕。可就在張大爺快要90歲大壽的時候,卻突然病倒了。
  • 那個從內褲口袋掏出錢來借給我的老人走了,是喜喪
    我前天散步的時候,到我們小區B區跟前,看到那個涼亭還想,這是XL媽媽常呆的地方,在涼亭坐坐,我也經常陪著坐那跟她老人家聊天。儘管二十多年了,她老人家有些山東話我還是聽不懂,但我們彼此理解,聊得一直都是愉快的。昨天晚上突然就想給XL打個電話,問她在哪?她說在老家呢,我驚訝了,因為沒聽說她要回老家啊?
  • 小說:85歲老人在養老院孤獨去世,留下遺書,讓不孝兒女沒臉見人
    我是一位養老院的負責人,今天早上聽說一個85歲的老人去世了,去世前身邊一個人都沒有,只有之前讓護工準備的一個信封,信封裡有一封信,應該是老人提前好幾天就準備好了的。這個老人身體不是特別好,而且只有老人在被送過來的第一天,他的一個兒子來送他,之後就再也沒見過有什麼人來看他了。我時常會和這個老人聊聊天,老人很喜歡我,總是和我說一些心裡話。
  • 小說:86歲老人在養老院孤獨去世,留下遺書,讓不孝兒女沒臉見人
    我是一位養老院的負責人,今天早上聽說一個86歲的老人去世了,去世前身邊一個人都沒有,只有之前讓護工準備的一個信封,信封裡有一封信,應該是老人提前好幾天就準備好了的。這個老人身體不是特別好,而且只有老人在被送過來的第一天,他的一個兒子來送他,之後就再也沒見過有什麼人來看他了。我時常會和這個老人聊聊天,老人很喜歡我,總是和我說一些心裡話。
  • 老人去世十萬存款消失,兒女找上保姆,知道實情他們含淚認她當娘
    平日裡兒女在城裡忙,他就一個人住鄉下,兒女說接他去城裡養老,王遠明都給拒絕了,說自己還是習慣鄉下的生活,兒女給他生活費時,他也不要,說自己還能動,可以去賣賣雞蛋掙錢。兒女拗不過他,只好把錢換成新衣服,給老人寄回鄉下。王遠明的老伴在前幾年就去世了,一開始他精神變得有些恍惚,覺得自己不能閒下來,所以每天都要去鎮裡賣雞蛋。
  • 大巴司機救了個老人,卻被公司開除,第二天老人兒子前來報恩,開口就是3萬
    行程過半,後排突然有位乘客突然大叫一聲,捂著肚子,有人從後頭傳來話:「司機師傅,這裡有個老人犯病了。」張龍透過後視鏡,大概看了一下,確實有一個老人捂著肚子大喘氣。張龍朝後頭喊道:「大爺有事嗎?」老人艱難地說了話:「胃疼,劇烈的疼,能停車嗎!」
  • 老人不顧親人反對欲娶保姆,婚禮兒子好友一起勸說,牽出一個秘密
    老人幹了一輩子的農活,老伴去世的早,早些年本來有個再娶的機會,但是為了避免自己的3個兒子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幾個兒子都是很有出息的,在老人50歲的時候就把他接到了城裡住了,物質條件雖然變好了,可是老人心靈上的空虛愈發強烈,兒子們也忙,白天基本就是老人一人在家,周圍的鄰居老人也搭不上話。
  • 小說:88歲老人在養老院孤獨去世,留下遺書,讓不孝兒女沒臉見人
    畢竟,死對一個人來說,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尤其對老人而言。而我,一家養老院的護工,已經見過太多這種生生死死的事情了,都已經麻木了。可我最近照顧的這位88歲的老人,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他明明有兒有女,卻在我們養老院孤獨去世。然而大家都說他是活該。因為他生前脾氣火爆,經常怒罵他的兒女們。
  • 小說:83歲老人在敬老院孤獨去世,留下遺書,讓不孝兒女沒臉見人
    畢竟,死對一個人來說,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尤其對老人而言。而我,一家敬老院的護工,已經見過太多這種生生死死的事情了,都已經麻木了。我還記得這位83歲的老人,明明有兒有女,卻在我們敬老院孤獨去世。可大家都說他是活該。因為他生前脾氣火爆,經常怒罵他的兒女們。而且還把我們這些護工也給罵哭了。
  • 小說:斷腿老人坐車,無人讓座,老人途中接個電話,乘客全部起身
    老人也沒有說什麼,而是忍受著擁擠一直在那站著。直到他途中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聽完斷腿老人的通話內容後,全車的乘客都對老人產生了愧疚感,紛紛起身讓座。事情回到斷腿老人剛坐車,周圍無人讓座時。老人當時剛一上車,就見面前的年輕人個個都戴著耳機,有的假裝睡覺,有的盯著手機,就是無人給他讓座。
  • 小說:父親病重無人管,死後將遺產全給保姆,保姆的話讓兒女羞愧
    父親病重無人管,死後將遺產全給保姆,保姆的話讓兒女羞愧李學良今天接到了個電話,聽到一個讓他悲傷的噩耗——他的大學老師郭老師去世了,親屬通知他去參加葬禮。他很愛戴郭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很好,還經常讓學生去他家補課吃飯。不過李學良接到電話有些吃驚,因為那人聲稱是郭老師的兒子。
  • 小說:七旬老人兒女眾多,臨終卻無人盡孝,得知原因人人罵他活該
    「一號樓三樓的那個七旬老人趙老頭走了。」小區路過的人來來往往,時不時探頭探腦的往趙老頭的靈棚裡看看。只見靈棚裡只有一個人獨自坐在裡面,整個場面顯得十分悽涼。而坐在裡面的那個人,便是趙老頭收的養子。趙老頭大概在十年前搬進現在這個老年小區,這個小區裡的人,普遍都是年紀在六十歲以上的老人。
  • 小說:斷腿老人坐車無人讓座,斷腿老人途中接個電話,乘客全部起身
    一個年近七十多歲的斷腿老人勉強擠上了去城裡的小巴。小巴上人很多,路又非常顛簸,斷腿老人年紀大了,抓著把手也很難站穩。但是他面前的年輕人個個都戴著耳機,有的假裝睡覺,有的盯著手機,就是沒有一個起來願意給他讓座的。駛過一個大坑時車子猛地一晃,斷腿老人差點摔了個趔趄,幸好及時抓住了扶手,否則肯定會跌倒。即便如此,面前那一排年輕人依然無動於衷。
  • 小說:老人碰瓷倒在男孩車前,男孩照顧老人6年,老人的兒女慌了
    看著老人的兒女慌裡慌張的離開,小雨的好奇心愈加強盛了。這到底發生了什麼?小雨趕緊放下包包跑到了房間裡。只見老人神態怡然地躺在了房間的躺椅上。「爺爺,這發生了什麼事情?」小雨好奇地問。其實,小雨心裡也有所猜測,或許是因為財產的問題。畢竟老人的兒女這樣子的勢利不為財產,難道還能過來爭著撫養老人嗎?
  • 故事:孤獨老人在悽苦中跳樓
    田波恨不得把電話摔了。他知道:當初父親把全部家產都給了自己,哥哥姐姐們就不大來看父親了。他們都一樣的想法:老人既然把房產、積蓄都給了小兒子,小兒子就得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田波非常生氣,但沒有一點辦法。自己小的時候,田伯和妻子就非常疼愛小兒子,給田波養成了專橫拔扈的不良品性。哥哥姐姐們都結婚安家之後,兩個老人把全部家產和所有的積蓄都給了小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