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兩個老人,大爺86歲癱瘓,大娘84歲拄拐杖。平時,老太婆還能拄拐杖出去街上買菜,這天腿腳痛得厲害,走動不了,等了一早上,都沒人過來照顧倆老。老太婆控制不住自己流下了傷感的眼淚。十點剛過,外孫才從他自己家來到老人家。
這兩個老人平時都沒跟兒女住在一起的。
老人一婚生了一個兒子,二婚即是跟現在這個生了四個女兒。
離老人家房子最近的是排第三的女兒,開摩託車過來大約三四分鐘左右。女兒剛結婚時,由於女婿是農村的,所以當時女婿就是上門女婿,跟兩個老人住在一起,女兒有一個孩子還跟老人姓。後來女婿攢了一筆錢,又跟老人借了十萬,買了附近一棟樓房,就搬了出去住。女婿以後有錢,還了八萬還欠老人二萬。
距離老人家房子第二近的是最小的女兒。由於生這個女兒時,生活條件不許可,自小就送給別人抱養了。長大後又嫁了鄰居,養父母去世,才又認回雙親老人。這女兒最近說要買商品房,跟老人借了五萬。
離老人家房再遠一點距離的是大女兒,開摩託車來老人家,大約十五分鐘路程。這大女兒前段時間說買社保,不夠錢就跟老人借了八千。大女兒也大言不慚地說,媽,這八千元我就不還你了,我家裡建樓房還欠人家一大筆錢。
老人跟前妻生過一個兒子,開摩託來老人的房子大約二十分鐘。這個兒子六十多,已退休,退休金有六七千元。就算工資這麼高,前段時間還跟老人借一萬元炒股。不僅如此,還很仗義幫那個借5萬的妹妹解圍:老爸,妹妹借的5萬,你老就不要她還了吧,她小時候送人了,你沒養過她,現在就當撫養費算了。老爸聽到這,差點沒暈過去。
老人深圳還有個女兒,平時還是很孝順的,每逢節假日大小包禮物都往老人家帶。
平時,兩個老人身體好時,還可以自己照顧自己,現在身體不好了,兒女、孫輩一個也不見蹤影。
兒子自小沒跟老爸生活的,一年才來一次看老爸,每次來了給二百元意思一下就走了,兒子都這樣了,孫子更別指望了。
大女兒每次來都是帶走的比帶來的東西還多。比如她帶三斤蘋果來,走的時候就帶六斤蘋果走,每次來老人家,沒有賺的事情,大女兒就根本不願意幹。所以,老人叫大女兒以後別再來了。
二女兒在深圳,兩夫妻工資都算高,每月都是一萬多元,但平時消費大了,沒什麼存款,現在二女兒家婆也有病,抽不開身回家。
唯一可以期盼的是三女兒,曾經的上門女婿,離老人家又近,還有一個二十多歲的外孫閒賦在家。
最小女兒擺地攤,女婿腎有病,雙腿經常浮腫沒幹活。女婿自身難保,怎麼可能去照顧老人家啊。
所以,這天這兩個老人盼啊盼,才盼到外孫來了,打了兩份早餐給老人。
有人建議,兩個老人可以像鄰居打官司告兒女,讓他們贍養老人。
老人說,算了,都是九十歲的人了,還告什麼啊。
有人又建議,讓兒女請一個保姆服侍自己。老人又搖搖頭,算了,不要這麼破費了。
新時期的養老問題,已不再像過去那樣養兒防老了。如今,養兒,將來未必就會盡力養老。老人,還是要自力更生,多為自己存一筆錢,自己養自己的老吧,這樣,安全些,實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