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勤華家串門,勤華一家子正在生悶氣。
為啥?原來是吵架了。
原因很簡單,勤華在小城呆習慣了,哪兒也不想去。覺得在小城裡生活,有吃有喝有房有車,物價也不高,幸福指數也不低,就這麼一生終老小城,挺好的。
這種生活的態度,把兒子也給影響了。兒子也不願意出門闖蕩。
把勤華媳婦急壞了,呵斥勤華父子不上進。可父子倆一個秉性,把勤華媳婦氣得也是沒法子。
勤華媳婦認為,老伴年紀一把了,頹廢就頹廢點,兒子還年紀輕輕的,不上進哪行?
不出去闖蕩還能指望老人養一輩子?
可勤華和兒子認為,咋個過不是一天,掙的夠吃夠喝就行了,非得把自己搞得那麼累幹啥?互相之間誰也說服不了誰。
恰好我去,一家人強烈要求我來評理。
勤華媳婦更是殷勤,又是泡茶、又是洗蘋果,希望我能給她家倆榆木疙瘩腦袋開開竅,讓娃出去接收接收新思想。
這種家務事最不好管。在哪方站隊就會得罪另一方。這種不討喜的斷官司,我才不幹呢。
可勤華媳婦非得讓我說,勤華也有意讓說說到底他們家到底誰是誰非。
咱可不願直接說他們誰對誰錯。
乾脆講了個自己身上發生的真事。
父親在世的時候,最後那兩三年眼睛一直不得勁,就想去省城的醫院看看。
看看就看看唄,咱是孝子,主動請纓去陪父親。
到了太原的眼科醫院,咱還以為和咱小城的醫院一樣呢,去了掛個號就能看。到了省城的醫院才知道,人家每個醫生一個班要看多少病人是要排號的,號排滿了,人家就不再收治病人了。
第一天,咱去沒掛上號,耽誤了一天。
第二天,咱早上四點就起床去排隊掛號,總算排了個號,讓專家給父親看了眼睛。
專家說,每三個月要複查一次。
第一次去複查,又是四點起床排隊,排了個第一名,掛的號卻是第十五名,原來人家醫院門廳裡裝上了預約掛號的機器,懂的人在那個機器上就直接掛號了,可惜咱不知道,白白起了個大早。
第二次去複查,到了太原就專門跑到醫院門廳掛號,心想這總比起早排隊掛號結果要好吧。結果卻掛了個32號。
心想不至於啊,咱是提前兩天去的,怎麼越掛號越靠後了呢,一打聽才知道,醫院又開發新的手機掛號軟體,從手機上就能直接預約掛號了。
看看,去省城看個病,光掛個號就能把你折騰死。而且在醫院裡連電梯也不用坐,和老爸在一部電梯邊摁半天也不見電梯開門,原來人家電梯開停是分樓層的,我們摁的那部電梯正好就不在這一層停。
勤華問我,讓你斷官司呢,你絮絮叨叨說你家一堆破事幹啥?
告訴勤華和他媳婦,說這些舊事只想證明一件事,有機會的話還是要讓自己和娃娃多出去闖蕩闖蕩。
不闖蕩的話,你去省城看病都不會掛號。甚至都不會坐電梯。
到大城市開開眼,闖蕩闖蕩,見識多了,自然適應社會的能力就會強些。
如果滿足於現狀,活著肯定是能活著,可能不能活得好?能不能跳出小城的圈層?真的很不容易。
出門闖蕩闖蕩,見見世面,除了能懂一些社會運行的基本常識,也能懂得一切社會運行的基本規則。
而不是躲在城裡,啥也不想,啥也不懂,啥也不會,還覺得自己過得挺好。
那種好,只是低層次的自我滿足。等真正你需要出門求人的時候,真的可能像我一樣,連掛個號,坐個電梯都不會。
這個社會發展的很快,最起碼你得與時俱進,跟上發展步伐才行。
尤其是年輕人,真的不必太佛系,你現在偷的懶,必將在中年以後以百倍的努力來償還。
說到這兒,勤華媳婦豎起了大拇指。
勤華也聽得若有所思。
兩口子回復我,等兒子回來,一家人再好好談談。
這就對了,積極向上才是一個家庭最應該有的樣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