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多剛出場的時候是一個十七八歲來自山村而且是初中剛畢業的小青年,害羞、膽小、木訥,甚至看起來還有點笨,在家經常挨父親的打和村子青年的戲弄,最初當兵的時候由於遇到好心的班長史今才得以進入部隊。
這樣的人到了部隊,反應總是比別人慢半拍,連基本的轉體動作都能把自己絆倒,打靶更是沒打到紙上過,因此在新兵連訓練結束後,就被分到無人問津的紅三連五班。
小說寫到這裡,估計不會引起讀者太多的感觸和同情,一切合情合理,這麼差的兵能進部隊那是走了運的。如果敘事只是這麼進行,就沒有什麼值得推崇的,但是給人們帶來震撼的是他這樣的人通過努力居然成功了,而且成功的過程更是引發了人們很多感慨和思考。
(一)正確的人生態度
新兵連訓練結束後他就被派送到紅三連五班,駐守在草原上,方圓幾十裡荒無人煙,平時基本沒有什麼重要任務,一些士兵來到這裡時間久了就會覺得失望和落寞,前途黯淡,因此多數萎靡不振,為打發日子發明了很多遊戲。
許三多到來以後,沒有和大家一樣頹廢,而是繼續新兵連的要求,按時出操,整理內務。他在偶然間接到一個任務,就是修一條以前一個連都沒有修好的路。只有他在修路,而其他人則覺得他傻,嘲弄他,甚至戲謔他,但這些沒有動搖他修路的決心。
因為在他的價值觀裡,打牌沒有意義,而做這件事是有意義的,用他的話說就是:「有意義就是好好活,好好活著就是做很多有意義的事。」這就是許三多式的人生態度,日積月累的功夫,這條路修成了,被上面來視察的飛機無意間發現,震驚了整個軍營。
於是,他被上級調離了紅三連五班,進入聲名赫赫的鋼七連。紅三連五班的人被震撼了,全團被震撼了,若說當兵時遇到班長是他的幸運,但是被調到鋼七連,則完全是憑藉他自己的努力。他以「要做有意義的事」為人生態度,在看似無意實則必然中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二)積跬步以至千裡
許三多因為修路被調到了鋼七連,但是總是連累全班的成績,為了不連累班長史今,他給自己定了個目標,原文這樣說道:「那一天,我忽然有了人生的第一個目標,我的成績決定了班長的去留,班長的前途由我決定,這讓我覺得榮幸,這是我到七連找到的第一個意義。」
有一次,連長和班長打賭,說許三多若能做五十個腹部繞槓就把榮譽給他們班,這讓許三多有了動力,通常他只能做二十七個,為了榮譽咬著牙,拼著命,靠著意志力堅持做了三百三十三個,打破了全連的記錄。
他這種「拼命三郎」式的努力給史今爭了光,得到了連長的肯定,他本人也受到了鼓舞,找到了長這麼大從未有過的對自己能力的自信。他定的目標很小,但都很認真地實現,在鋼七連考試背書,別人都背要點,他是把一本書給背下來的,且平時堅持學習,不僅自學了高中課程,還把圖書館的書從A看到了Z。
這樣的做事態度給他帶來了運氣和機會,特種部隊老A給他拋來了橄欖枝。這就是小說塑造的許三多式的成功學,沒有什麼捷徑,但沿襲了他從鄉村老父親那裡得來的樸素的生活信念,這引起了人們強烈的共鳴和反思。
凝練生動的語言藝術
《士兵突擊》的成功離不開出色的語言藝術,語言藝術顯示著整部作品的質量和高度。
(一)哲理化語言
1.有容乃大,無欲則剛。
在這句俗語中,連長高城不是按基本語義解讀的,而是根據他的生活經驗得出:「有容乃大,無欲則剛,這容是別人,欲是自己。」
2.只要今天過得比昨天好,這不就是希望嗎?
這是對希望意義的另一種解讀。
3.人前的眩暈和說不出的苦處,這就是我成功的味道吧。
這是許三多對於成功的理解。
(二)個性化的語言
1.團長:「我準備給你換個崗位,告訴我,你擅長麼事,會什麼事,擅長麼事都可以……」許三多:「我會踢正步……」
讓人一聽想發笑的同時覺得合情理,覺得許三多真是個實在人。
2.連長:「我走了。」許三多敬禮。連長:「不是,我是說我走了。」許三多:「連長再見。」
第一句連長說的「我走了」和第二句連長說「我走了」意義是不同的,但是相同的是許三多的回應幾乎沒有什麼不同,這種個性化的語言處理,使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情感特徵就顯露出來了。許三多是木訥,但是在班長史今離開時許三多的反應卻明顯不同,大哭大鬧甚至違反紀律;顯然對於連長,他沒有這麼深厚的感情,當然表現得也很實在,沒有虛偽的東西。
(三)豐富的修辭手法
1.被褥是整整齊齊,平四方,側八角,蒼蠅飛上去劈叉,蚊子踩上去打滑。
這是許三多在學習疊被子時嘴裡念叨的詞,用擬人、對偶等手法增加了形象性和幽默感。
2.你現在混日子,小心將來日子混了你。
這是用擬人手法達到深刻警示的效果。
3.進步快,那是因為起點低!
用的是反比手法增加反差化效果。
4.敢說苦,想想紅軍兩萬五;敢說累,洗洗回屋上床睡。
這裡用的是仿擬手法,即仿照現有的語素,臨時再造一個,以達到某種效果。
(四)藝術語言的提煉
1.二百萬字的小說?寫了撕,撕了寫,兩年過去了只寫了兩百字的序。
反覆使用了二,押韻的同時也很形象化。
2.二十二是什麼年齡?十二點吃飯十二半就餓,論追求,倆字兒,新鮮!
這裡做了個形象化的解讀,感覺也較真實,增加了語言的新穎性,其實也是思維的創新。
3.我是鋼七連第四千二百五十六個兵!
這或許不是真實的數字,而是經過了藝術化的處理,讀起來很上口,同時也合情合理。
經典的藝術作品要求思想內涵豐富,具備醒世價值,同時又飽含巨大的藝術魅力。小說《士兵突擊》無論從主題選擇、內涵意蘊、語言藝術,抑或是人物設置上都展現出當代軍旅小說應有的質量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