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舒的話:
秋涼如水,不停出差的我,在這個秋天,靠咳嗽瘦了5斤。感冒藥吃了,川貝枇杷膏喝了,總不見效,多虧一位多年的讀者,給我一個方子:一隻梨洗乾淨不去皮,切塊,加水煮開,加一點枸杞,每日當水喝。喝了一周,居然真的好了。
好了之後一琢磨,啊咧,這個方子,怎麼那麼熟悉啊!
一道電光火花,啊,想起來了,這不就是《紅樓夢》裡的療妒湯嘛!!!!!
作為一個《紅樓夢》十級學者,我從不放過《紅樓夢》裡任何一個可以吃的食物。胭脂鵝脯蝦丸雞皮蟹黃餃子燕窩粥一一試過,茄鯗真的不好吃,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唯獨療妒湯,我一直以為,這是騙人的,因為原著裡的療妒湯上下文是這樣的:
寶玉問王道士:「我問你,可有貼女人的妒病方子沒有?」王一貼聽說,拍手笑道:「這可罷了。不但說沒有方子,就是聽也沒有聽見過。」寶玉笑道:「這樣還算不得什麼。」王一貼又忙道:「貼妒的膏藥倒沒經過,倒有一種湯藥或者可醫,只是慢些兒,不能立竿見影的效驗。」寶玉道:「什麼湯藥,怎麼吃法?」王一貼道:「這叫做『療妒湯』:用極好的秋梨一個,二錢冰糖,一錢陳皮,水三碗,梨熟為度,每日清早吃這麼一個梨,吃來吃去就好了。」寶玉道:「這也不值什麼,只怕未必見效。」王一貼道:「一劑不效吃十劑,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吃到明年。橫豎這三味藥都是潤肺開胃不傷人的,甜絲絲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吃過一百歲,人橫豎是要死的,死了還妒什麼!那時就見效了。」
——《紅樓夢》第80回
把這個重大發現告訴了編輯部的同學,北京飽妹一臉「沒有見識」神情,她說,這不就是梨湯嘛,我們北京人兒(這個兒化音是我強行加的),從小喝這個。
好的,話筒交給她,她給大家講講梨湯的故事。
北京的妖風又上熱搜了,頂風出門的人們已經凌亂,髮際線藏不住了,妝也花了,就連眼睛都睜不開了,熟悉的秋天模式正式開始。
但在吃貨們眼中,北京的秋天那可是相當幸福的。飄香的慄子、肥美的羊肉、鮮嫩的河蟹,除此之外,最令人期待的還有清香甜脆的小白梨。
© 大眾點評
還記得老舍先生筆下的賣梨小販嗎?他們精心把攤子擺好,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調的「果贊」:「唉——一毛錢兒來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兒,皮兒又嫩,水兒又甜,沒有一個蟲眼兒,我的小嫩白梨兒耶!」
一點不誇張,北京的秋天就是梨味兒的。
但如何選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由於梨的種類很多,有900多種,所以我們只說說我國平時常見的品種,它們可以簡單的分成兩種,一種是能直接吃的,一種是不能直接吃的。
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地區的秋子梨,就是不能直接吃的,剛摘下來不僅口感偏硬,還又酸又澀。需要放置一周左右,經過一個後熟的過程,才會變得香甜多汁,入口即化,細膩得幾乎沒有渣子——當然,東北飽妹告訴我們,當秋子梨變成凍梨之後,它將成為東北孩子冬日的聖品。
© 大眾點評
除了秋子梨,我國大部分的梨都是可以直接吃的。
白梨是我國梨的主力品種,河北的鴨梨、蜜梨、雪花梨、象牙梨、秋白梨,山東的在梨、窩梨、鵝梨、墜子梨、長把梨,山西的黃梨、油梨、夏梨、紅梨等都是白梨。
它是眾多梨品種中口感比較細膩的,摘下來就能吃,而且大多長得圓滾滾,很漂亮。值得一提的是,門頭溝特產的京白梨,雖然叫白梨卻屬於秋子梨品種,一定要放軟了再吃。
© 大眾點評
砂梨也是我國梨的常見品種,安徽宣城的雪梨、碭山的酥梨等都屬於砂梨。它們的樣子不太吃香,果皮有的偏褐色,有的偏綠色,可千萬別用白梨那套標準配色誤會了它們。
© 大眾點評
新疆梨,進入大眾視野比較晚,由於流淌著一部分西洋梨的「血液」,新疆梨在外形上就與前三種梨不同,表面還帶有一層蠟質。但口感爽脆,而且甜度更高,也很受人歡迎。
© 大眾點評
除此之外,豐水梨是來自日本的品種,它的果肉細膩,甜度雖然不高,但口感十分清爽。
© pixabay
梨好吃,卻有很多人不適合吃梨,常有人吃梨後肚子不舒服,這其實是梨的膳食纖維多造成的。
對於便秘的人來說,豐富的膳食纖維加強了腸道蠕動,是緩解便秘的好幫手。可對於腸胃比較脆弱的人來說,那就可能是「拉肚子」了。再加上梨基本都是秋天上市,寒冷的天氣裡,吃上一口冰涼多汁的梨,拉肚子風險又提高了不少。
可梨又實在太適合乾燥的秋冬,不僅水分超高,還富含維生素B2,它正能夠預防和消除秋冬常犯的口角炎(俗稱「爛嘴角」)。
怎麼辦?沒關係,我們有辦法。
過去的北京城裡,總有一個時刻香氣四溢熱騰騰的小攤子,賣的東西只有一樣——小吊梨湯。它是當時盛行的熱飲,比現在的奶茶還要受人歡迎,男女老少都愛喝。
小吊梨湯中加了銀耳,想要熬得濃稠,需要費些功夫。所以梨湯都是事先熬好,放在大陶罐中。有人要喝梨湯時,攤主便從陶罐裡舀出一些梨湯,裝在一個銅質的器具中加熱,小吊梨湯的名字就來自這個銅器。
它其實應該寫作「銚」,是一種便攜的傳統炊具,由於質地輕薄、方便攜帶,古代文人常用它來溫酒、煮茶。
所以,小吊梨湯其實應該叫作小銚梨湯。只是銚字太難寫,傳著傳著就變成了同音的吊字了。
▲ 《東坡石銚圖冊》銅銚和它差不多,但屬於銚中最便宜的一種
© 故宮展覽
戲園子門口的小吊梨湯,尤其受人歡迎。每當夜幕低垂,各路角色粉墨登場。臺上唱得熱鬧,臺下觀眾也頻頻叫好。一場戲下來,經常是口乾舌燥,有的嗓子都啞了。
此時,最適合喝梨湯。買上一吊熱乎乎的梨湯自斟自飲。既潤了嗓子,又驅散了寒意。還能和同攤兒的票友們聊聊今天的戲。遇上聊得來的,直到深夜都意猶未盡,不願離開。
唱戲的演員們也同樣對梨湯情有獨鍾,唱了一天,喝上一壺梨湯,既能解渴,又是對嗓子的一種保護。角兒們自然是不能去攤子上喝的,他們一般都會差人去攤子上連壺一起帶回來,等再買的時候還。一些梨湯攤主也會因名角兒喝過自家的梨湯而小有名氣。
© 大眾點評
如今,北京城裡已經看不到拿著銅銚賣梨湯的小販了,熱乎乎的梨湯也不在是人們秋冬熱飲的首選。不過在許多京菜館中,還常能見到用銅銚裝著的梨湯。梨湯依舊好喝,只是餐館大多簡化了加熱這一步,銅銚僅是盛梨湯的容器了。
現在,北京人想喝梨湯大多在家自己煮。
傳統小吊梨湯用的是雪花梨,尤其是河北趙縣的雪花梨最好。但隨著不斷選育栽培,越來越多新梨品種上市,它們口感更加細膩、好吃,雪花梨的口感被比了下去,買的人也越來越少。
市場上有這麼多梨,究竟哪個最適合熬梨湯呢?
飽妹買了包括雪花梨在內的7種梨,每種梨都取了相同克數的梨肉、梨皮、銀耳和青梅,一起丟入鍋中,放入等體積清水中,各煮了30分鐘,發現不同的梨煮出的梨湯差別還是很大的。
豐水梨,直接吃很好吃,清甜多汁,口感也非常細膩。
但熬出梨湯,味道很淡,梨香要仔細聞才能聞到。而且煮過的梨肉口感變得很面,味道也很寡淡。
碭山酥梨,果肉沙粒感多些,但直接吃也很不錯,是酥脆多汁的口感。
但不知是什麼緣故,熬出的梨湯味道竟然有些發苦,有點兒像煮紅棗水。
皇冠梨,直接吃表現表現很好,果肉鬆軟多汁,酸甜適口。
熬出的梨湯,也同樣優秀。梨香味很濃,甜度也很不錯,煮過的梨肉還是甜絲絲的味道,質感軟糯但有嚼勁。
鴨梨,長得不太好看,但果肉細脆多汁,果核也很小,直接吃很好吃。
熬成的梨湯味道偏酸,但勝在梨香很夠,如果放些冰糖,就是一碗完美的梨湯了。
庫爾勒香梨,和其他的新疆水果一樣,吃起來很甜,而且香味濃鬱。
但熬成梨湯後,原本的果香竟然消失了很多,沒有酸味中和的梨湯就像一碗糖水,甜的很直接,口感單一。
南果梨,是需要後熟的品種,買來直接吃很酸。
熬成梨湯依舊酸得驚人,就像是喝梅子湯。看來吃需要後熟的梨,一定不能心急。
最後一個嘗試的是雪花梨,雖然果皮粗糙,果肉也略粗,但自帶一股怡人的香氣。
熬成梨湯後,這股香味兒還在,酸甜度也很平衡。原本粗糙的果肉,用水一煮反而更好吃了,嚼起來沙沙的。
經過一番比較,結果還是白菜價的雪花梨最適合熬梨湯。如果買不到雪花梨,皇冠梨算是比較好的替代。很不建議碭山酥梨和南果梨。
這正合了北京人獨特的生活態度,不論有錢沒錢,在吃上都挑剔,但並不追求奢侈,講究的是合適二字。
不合適的,再貴也是不好的。
自製小吊梨湯
食材:
雪花梨1斤、銀耳2兩、青梅3顆、冰糖、枸杞、紅糖適量
步驟:
1、梨用鹽搓洗乾淨,去皮去核後切成小塊,梨皮不要扔,它是清香、濃稠的關鍵。
2、銀耳提前泡發,摘去根部,撕成小朵。
3、鍋中放入2斤清水,煮沸後放入銀耳,中火煮至銀耳微軟。
4、加入梨塊、梨皮、青梅、冰糖、枸杞繼續煮20分鐘。
5、煮至水量減少三分之一,加入適量紅糖調色,秋季必備的小吊梨湯就做好了!
這幾天又降溫了,趕緊煮上一碗梨湯,過個溫暖、甜蜜的秋天吧!
參考資料:
1.《中國植物志》,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2.《教做丨潤燥飲品——小吊梨湯》,快樂生活一點通,2018.09
3.《萬萬沒想到,梨居然不是一種植物!》,物種日曆,2017.09
4.《冰糖雪梨能潤肺止咳嗎?如何健康吃梨?》,阮光鋒營養師,2019.10
5.《我們說好不分梨~要一直一直在一起~》,博物,2018.11
6.《鴨梨、香梨、秋子梨,差別為何這麼大?》,果殼,2015.01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
作者 - 蓓仔
編輯 - 蓓仔
攝影 - 蓓仔
設計 - 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