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太兒子準備結婚,但是,沒有房子,劉太太決定把自己的房子讓給兒子,她搬出去租房住。
有一天,劉太太聽到樓上。有很大的響動,好像是搬動東西的聲音。劉太太是個熱心人,「是會不會是有人偷東西?」。
她趕緊上樓。一看,虛驚一場,原來是人家在那搬家。劉太太問:「你家房子是要出租和賣了啊?」樓上鄰居說:「暫時出租,我要搬到孩子上學進的學區房,等孩子上初中裡了,我們可能要搬回來。咱們這個小區附近沒有小學,但是有初中啊。」
劉太太很高興,她忙說:「那我租下吧,我們兒子要結婚,我的房子先讓給他,以後他們條件好了再自己買房子,我再回去。」
樓上鄰居是一對年輕小夫妻,他們相視一笑,「做給您沒問題,我們同意,您要看看您兒子會不會同意。」
劉太太胸有成竹的說:「他們當然會同意了,他們這樣天天下班回來我就做好飯了,他們吃現成的,我以後還可以幫他們幹帶孩子幹活。多好啊!」
鄰居說:「那您跟兒子商量好,然後給我信兒。」劉太太說好好好,心裡很高興,覺得這樣很省事,連搬家費都可以省下了。
兒子回來了,劉太太很興奮的把自己的想法來跟兒子講了,「樓上搬走了,我租住他的們房子......,」沒等劉太太說完,兒子就打斷了,「不行,離那麼近多煩啊,你不嫌累麼?我都聯繫好了,給你租一個別的小區的,不太遠,開車就十五分鐘,坐公交23分鐘,你也清閒,我們也自在"。
劉太太沒想到兒子會這麼說。老半天才說出一句話:「那我明天得趕緊告訴樓上鄰居,別耽誤人家出租」然後,失望不得無精打採的進自己房間了。
躺在床上,眼淚從劉太太眼裡流了出來。她真的沒想到會是這樣。她一直以為她每天無微不至的為孩子打理生活中的一切,照顧他的起居飲食,讓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舒舒服服的學習工作,她億一直覺得兒子是多麼需要要她,她在兒子哪裡是多麼的重要,現在才知道,自己在孩子心中已經不重要了,已經是被嫌煩的了。
中國有句古話叫「親戚遠來香」,這句流傳了幾千年的古話,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立場和主張,在一起很容易因為一些細瑣之事, 或者見解不同,引起一些芥蒂或誤會。結果越來越生分,不在一起,各自過好自己的生活,閒暇時間聚一聚,肯定還都覺得挺親熱的。
做老人的,如果自己可以打理自己的生活,真的不要離孩子太近,你需要的時候他會出現,他需要的時候你也會出現,這樣這就可以了,真的不要天天在一起,相互幹擾,飲食習慣不同,起居時間不一樣,消費觀念不同,都是產生矛盾的因素,如果不在一起,這些則都要避免。
孩子結婚以後,讓他們過自己的生活,不要過多的幹涉,你的很多好心,可能會給他們的生活造成困擾,即使你每天做保姆,累的腰酸背痛,人家也許不會歡迎。因為為每個人,特別是年輕人,都需要的各自獨立自由的空間。他們餓了叫外賣,渴了喝飲料,要的就是一個自由快活。
這一點做老人的事應該是理解的,認為畢竟都年輕過。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約束孩子。也不要自以為的去幫孩子做這做那,要記住,他不求你做的。你就不要去做,否則,就是費力不討好。
孩子們都會長大,都會有自己的生活,步入老年的你也要有自己的生活,老有所樂,不要總是為孩子考慮他的一切,他自己會規劃自己的人生的,「兒孫自有兒孫福」,老人,管好自己,照顧好自己,就是對兒女的最大幫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