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阿才的故事(四)

2020-08-28 對影c三人

夕芬生完孩子,滿月從醫院回來以後,在家裡養了兩個多月,家裡人閒她丟人,於是,幫她在離村50多裡外的地方找了個婆家,對方是一個30多歲,家裡只有兩間茅草房、窮得叮噹響的老光棍。夕芬沒有辦法,看了婆家以後一個月的樣子,就嫁了出去,後來阿才還時不時地跑去偷偷約會,不過那是許多年以後的事了。

出了這件事以後,阿才被大隊書記叫去很很教訓了一番,並警告他如果還敢亂來的話,下次絕不輕饒。阿才自己也覺得玩大了,有點丟人,在附近總被別人說三道四的,所以,他決定搬家,把家搬到30多裡開外的堂姐村上。這個堂姐是阿才三伯父家裡的大女兒,三伯父很早就去世了,只留下了兩個女兒,大女兒出嫁以後,三伯母就帶著小女兒改嫁了。這個堂姐因為沒有其他兄弟,所以,對阿才就像親兄弟一樣,幫阿才跑前跑後,辦好了遷移的手續。

知道阿才要搬家的消息後,阿才的母親死活不同意。你別看阿才平時吊兒郎當,對妻子吹鼻子瞪眼地,但是,他卻是個孝子,對母親的話還是聽得進去的,雖然有一百個不願意,但是,最後頂不住母親的軟硬兼施,只好打消了搬家的念頭,在家裡「夾著尾巴做人」,過了幾年的安穩日子。

後來阿才和妻子又生了三個小孩,有兩個夭折了,最小的一個是兒子,雖然沒有夭折,由於一生下來得了小兒麻痺症,被「江湖郎中」用土辦法:將雪花膏的鐵盒子底部扎幾個洞,然後把中草藥放進盒子裡,用火烤出煙來,再把盒子放在孩子肚臍眼上燻。雖然救了孩子一命,但是,孩子從出生到16歲去世,渾身都是軟綿綿的,似乎沒有骨頭一樣,既不會坐,更不會站,到16僅僅只會叫「媽、哥、吃」等幾個單獨字眼,吃喝拉撒全部要別人照顧。

真是苦了阿才的妻子,白天既要到生產隊裡幹活掙工分,還要幹家務活,照顧癱瘓在家裡的兒子。阿才對家裡的事從來都不聞不問,除了幫生產隊做帳之外,寧願陪村裡的老頭、老太們打紙牌(當地叫「遊胡」),也不回家幫一把。多虧了阿才兩個懂事的孩子,兒子7歲就開始學著幫母親做飯、幹家務,5歲的女兒就幫助照看癱瘓的弟弟,才使這個不像家的家有點溫暖。。。(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鄰居阿才的故事(一)
    鄰居阿才是一個70多歲的老頭,他拋棄了自己的結髮妻子和一雙兒女,已經從家裡「失蹤」許多年了。有的人說他在山東,有的人說他在山西,也有的人說他在河北,總之,都說他已經在那裡,又重新組織了新的家庭。因此,阿才讀書一直讀到19歲,家裡即使再忙也從來不讓他幹活,這也培養了他好吃懶做的個性。
  • 鄰居阿才的故事(五)
    要說阿才也真會想辦法,他跑100多公裡外安徽的深山老林裡,和朋友們一起偷偷的起早摸黑砍毛竹和松樹(野生的,一般沒人問,就是路上有卡口,早上8點鐘才上班),然後,叫拖拉機乘天不亮運回家然後他又找了一些朋友,在自己的自留田裡切「土坯」,曬乾了當磚頭用,你別說這種土坯做的磚頭還真牢,當初蓋的三間土坯牆瓦房,經受了兩次地震的考驗,雖然牆體開了許多裂縫,大的甚至有5釐米寬,但是,經過40多年的風雨,至今除了西山牆倒了之外,其它的牆體到還保存完好(這個房子已經有十多年不住人了,現在裡面關著阿才妻子養的十幾隻雞)。
  • 鄰居阿才的故事(六)
    由於村裡人手緊張,所以,阿才也被隊長派到車水的隊伍裡。這種大翻車需要四個勞力才能車得動,為了活躍氣氛,也為自己加油,所以,村裡一個平時喜歡唱山歌的老成,喊起了勞動號子:「阿里來來嗚餵」,後面大家一起呼應:「嗚餵」。有節奏的號子聲,可以傳的很遠。
  • 鄰居阿才的故事(三)
    後來夕芬哥哥問出了孩子是阿才的以後,她的哥哥就想去法院告阿才,讓他吃官司。夕芬有四個哥哥一個弟弟,弟弟還小不懂事。所以,他在大哥的授意下,就寫了起訴書,準備去告阿才。阿才母親聽到小安要告阿才的消息後,就天天跑到夕芬家裡,朝夕芬家裡人下跪求情,阿才的妻子在家裡,也天天以淚洗面,但是,小安還是不為所動。多虧當時大隊書記秦書記的老婆成老師,後來阿才才能逃過一劫。
  • 鄰居阿才的故事(二)
    本來阿才是可以去當兵的,如果當年去當了兵,他的命運可能又是一個樣子了。當年中學畢業後,阿才以良好的體魄,被領兵的軍官看中,加上又有文化,所以,很快錄取通知書就下來了,但是,當接兵的隊伍敲鑼打鼓地到阿才家的時候,阿才母親硬是以死相逼,不肯讓阿才去當兵,這也為他後來的「自暴自棄」埋下了伏筆。
  • 鄰居阿才的故事(七)
    阿才的老丈人和丈母娘,聽兒子說媳婦要生了,「上梁酒」都沒有喝,趕緊往回跑。那時的路都是高低不平的泥巴路,而且還有3裡多的山路,但是,由於「盼孫心切」,10幾裡的土路,平時要花兩個多小時的時間,今天他們只用了一個小時多一點的時間就到家了,雖然半路上阿才丈母娘還摔了兩個跟頭。
  • 鬼打牆(上)
    正常來說,肉眼通是看不見鬼的,可是阿才偏偏跟鬼這東西投緣,身體能感覺到。加上他與生俱來的優良條件:肉眼神通、力大無窮、膽量驚人、長相賊帥(這個我也有,可以達到欺騙女鬼女妖等的一切雌性的目的,不過也有其弊處),加上能自由操縱火焰的本事,實力分自然是提升了不少,小弟我真是甘拜下風。  因為母親的關係,阿才對有眼人也算有點了解。可是這些都是理論性的。
  • 故事:老漢把孤兒抱回家,多年後女子破窗而入:替你解脫吧
    故事不久,母親生下阿才後也病死了,母親臨死時,將阿才丟進一個狗窩裡。當時,母狗正好也生了小狗,居然將阿才當作狗崽,用狗乳餵養,阿才這才活了下來。不久,有一個老漢發現了阿才,於是將他抱回家當兒子撫養。阿才極是懼怕,慢慢地走到屋梁下。李老漢一臉兇狠冷漠,將牛繩往梁上一拋,隨後,用力猛扯,想將阿才吊到梁下空中。可不想,李老漢此時老了,沒什麼力氣了,扯了半天,根本無法將阿才吊上去。
  • 故事:孤兒上山打柴樹上掉下一隻燒雞,阿婆一拍肚皮:鐵刀送你
    故事認識阿才的村人,總是忍不住這樣誇讚他,但是,一說到要幫阿才介紹姑娘成親的事兒,村人又一個個走開了。呵呵,誇讚歸誇讚,誰會理會一個窮鬼娶沒娶上老婆呢?有女兒的村人甚至將阿才當成教育女兒的猛料,女兒要是不聽話,就假裝生氣地道:「再不聽話,就把你嫁給阿才!」女兒聽了,立馬就乖乖的了。
  • 熱的故事(四)
    熱的故事(四) 前面我們領略了氣體的對流現象,事實上,不僅僅是氣體,液體的有流動性,液體也是可以對流的。我們平常燒開水,就是靠水的對流把水燒開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原來啊,燒開水的時候,熱源從鍋(壺)的底部開始燒水,靠近熱源的水溫度較高,密度較小,這部分水就開始上升,上部溫度較低的水密度較大,高處的冷水就過來補充,從而形成水的對流,直到全部的水達到100攝氏度,水就被燒開了。
  • 王老師的故事(四)
    ,這些故事饒有趣味,可讀性強,尤其故事下面的後記或點評,可謂畫龍點睛,既揭示了所述故事的主題,又給人以啟迪,發人深省。 王老師的故事(四)文/王靜江有一次一位同僚出差去福建,從北京沿大運河坐船到杭州,再沿錢江往上到最後一個碼頭清湖時,船家告訴他,這裡是江山縣的地界,從這裡走旱路(坐轎)去福建(林則徐日記裡有此記載)。於是他想起這是毛尚書的家鄉。這樣在福建返回時,他特地到江山縣城拜訪了縣老爺。 因為從沒有京官到過江山,江山的縣官受寵若驚,盛情接待,請了若干江山文人士紳作陪。飯後送至碼頭上船。
  • 新來鄰居「高人"的秘密(小小說)
    小區新搬來了一戶從農村來的鄰居。這戶鄰居中的一位六十多歲,長得慈眉善目,嘴角常帶微笑的老頭,被小區的人們稱作」高人」。高人,其實人長得並不高,也就一米六多點的個子。說起來,這裡面還發生過一個小故事。在秋雨連綿,連日不開後的一天,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太陽。快嘴大嬸在這天早飯後,把丈夫一雙名貴的鞋子曬在本棟樓的共用樓頂上,就去修心愛的」長城」去了。她丈夫在離家十多裡的鄉下教書,周末才回家一次,周日返回學校。這個周日,快嘴大嬸曬好丈夫的鞋子後,沒有呆在家裡陪丈夫,僅交待了幾句,就繼續她的事業去了。
  • 四次婚娶,十一個孩子,姥爺的坎坷人生(二)
    媽媽給我講過一個姥爺機智勇敢掩護軍人的故事。據說是在抗日戰爭結束前不久,日本人追一個軍人(媽媽說她也不清楚是國民黨還是八路軍了)到了姥爺的村莊,當時在村莊都是有固定的隱藏點的,日本人不知道在哪,但當地村莊的人都知道。日本人挨家挨戶的搜查,快要到軍人的藏身地了。
  • 鄰居家的那點事兒(四)
    褚老大是個良心很好的人,一接電話趕緊去了褚老二家,褚老二的媳婦坐在外面嚎啕大哭(為什麼是坐在那裡,因為年前又摔了一跤,原來斷過的地方又斷了,綁著石膏呢,所以年初五的罵戰她缺席了)。褚老大找了一圈,沒發現屍體,問褚老二媳婦:人在哪裡?褚老二媳婦指指衛生間。褚老大走到衛生間,推開門一看,一個只穿著褲衩子的人全身溼漉漉的站在那裡一動不動,耳朵邊都是血。一看還活著,趕緊叫120。
  • 童養媳的故事(四)
    舊社會 童養媳大多是以等郎女的身份進入婆家的,餘氏嫁給老年,卻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果然,解放軍來了,家鄉解放了,農會成立了,土改分地了,老年和餘氏分得兩間獨立的灰庫平房(農民存放草木灰的肥料倉庫,解放前由地主修建,也可以給佃農居住)。還分得四畝地,其中一半是不能種晚稻的望天田。
  • 四奶奶那亂糟糟的前半生(二)
    2.四奶奶成為村民眼裡的另類幾年以後,村裡有一家賣舊房子的,四奶家買了下來,據說有好幾家都想買,經過了很多波折才買了下來。這個房子也不是獨門獨院,而是前後兩家,按照農村不成文的規則,兩家人是前後通行的,也就是倆家人都互相可以從對方的廚房經過。剛搬到這裡,四奶很高興,終於不用和二奶一家住對面屋了,這裡有獨立的廚房,廚房兩邊各一間屋子,兩個房間都是自家的,前面的院子也是自家的。
  • 雙十一張友文:樓下的鄰居——簡評《大酒店》
    此前,這個鄰居給「我」的印象不錯:當「我」家的水漏到他家之後,「中年人(鄰居)臉上都沒有什麼不耐煩的表情」,「我」倒覺得有愧於他;後來買床時,他幫我們打折優惠。僅從這些隻言片語來為樓下的鄰居素描:與人為善,樂於助人。但是,將他置於整個語境下研判,這個人物就不再是那麼簡單的了,其外表與內心反差極大,非三言兩語所能道也。
  • 四奶奶那亂糟糟的前半生(七)
    四奶像吃了秤砣一樣,鐵了心就是不原諒小芳,「以後別在勾引我兒子了,有的是比你好的姑娘,排著隊想嫁給我兒子呢!」「媽,您瞎說什麼!」偉叔急得什麼似的,「您看,小芳也給您道歉了,您就答應我倆的事吧!」「門都沒有,除非我死了!」小芳從地上爬起來,踉踉蹌蹌的哭著跑了!偉叔剛想追出去,被四奶呵斥住,「你敢追她,我就死給你看!」
  • 小說《他是誰》(四)
    四夜色深沉,天空陰雲密布。大廳裡只有一張桌子,桌上擺滿了盤子,桌子中間的火鍋微微冒著熱氣。四個人圍坐在桌子邊, 頭頂的吊燈光線昏暗,不時痛苦地抖動兩下,斑駁的影子落在四個人的臉上和身上。黑衣人拿著一雙筷子,輕輕的攪動著調料碗裡濃稠的汁液,然後蘸了一下輕輕地在嘴裡吮了吮,笑了笑說:「今天請諸位來這裡,是有一事相求」,他頓了一下,環視了一下圍在桌邊的其他三個人,接著說:「我想請三位每人為我寫一篇小說,以我的名義參加徵文比賽,主題就是一個女孩被綁架的故事」。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四——白先生(上)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四——白先生(上)過去山東有民俗,打架去「三不管」,所謂「三不管」就是各種沒人管,官家民間都不管。管同縣有一白姓漢子名海,和鄰居發生糾紛,「三不管」約架打死對手,怕仇家報復,便隻身逃到口外,落腳在東地齊家——我母親的姥姥家。白海以看陰陽二宅、行醫治病、驅邪除魔為業,所以江湖上稱他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