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魂記(民間故事)

2020-10-03 泉湖二月八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9期

■林扶霄

紅顏薄命


明朝萬曆年間,江南有個才子名叫盧定華,在其好友徐國春的贊助下,順利出版了一本詩集。徐國春在一家酒樓擺了宴席,為盧定華慶賀,並請了春香院的惜妍姑娘來作陪。

徐國春讓惜妍在盧定華身邊坐下,專門伺候盧定華喝酒。惜妍會意,略帶羞澀地笑了笑,便往盧定華身上湊了湊,一手輕輕搭在盧定華的後背,一手舉起杯子想讓盧定華滿飲。盧定華推辭不過,便勉強喝了一口。徐國春頓時哈哈大笑,拍起手來。

就在這時,盧定華突然起身,走出門去,一口將嘴巴裡含著的酒吐在了院中。一個店小二正舉著蠟燭經過,盧定華一邊脫下自己的白袍,一邊奪過店小二手中的蠟燭,將自己的白袍點著,轉眼間便將其燒成灰燼。一旁的惜妍和徐國春早已看得目瞪口呆,盧定華也不理會,甩著赤條條的胳膊,揚長而去。

當晚,盧定華正要睡下,徐國春卻找上門來,大聲責備道:「你是不是太過分了?我知道你清高,你潔身自好,但惜妍姑娘難道就是淤泥,一絲都碰不得嗎?沒錯,她是從春香院出來的,可人家只是歌妓。你去打聽打聽,有多少達官顯貴、富家子弟爭著想要得到她,可人家從不為金錢權勢而賣身。」

盧定華不以為然道:「既然她像你說的那麼好,當初何必去春香院呢?」

徐國春嘆氣道:「她自幼父母雙亡,十四歲那年被兄長賣到春香院。是春香院的老鴇養活了她,教了她才藝,她不在那兒待著,她能去哪兒?實話告訴你吧,惜妍姑娘什麼人都看不上,就喜歡你這個窮書生。她平時最愛讀你的詩詞,是她拿出全部積蓄交給我,託我將你的詩詞結集出版,以完成你的心願。她又託我布置了這場宴席,想當面對你表達心意,沒想到你竟如此不通情理。」

聽完這些話,盧定華心緒難平,他長嘆一聲道:「這樣吧,明晚你再領我去春香院。」

第二天晚上,徐國春帶著盧定華又來到了春香院。惜妍不知盧定華會來,顯得有些局促不安。盧定華向惜妍鞠了一躬,滿懷歉意道:「你的事國春都與我說了,是我錯怪了姑娘,望姑娘原諒。」惜妍臉上一紅,什麼都沒說,一邊默默流著淚,一邊從頭上取下一支金釵,放到盧定華手上,便掩面跑了出去。

徐國春見惜妍行為古怪,便將老鴇叫進來問話。老鴇笑眯眯地說:「惜妍姑娘今天開始接客了,可能還有些不適應吧。」

聽了老鴇的話,徐盧二人呆若木雞。在回去的路上,徐國春沮喪地對盧定華說:「昨晚之事,肯定徹底讓她寒了心。她一定是在絕望之下,才違心地走出這一步的。」

盧定華緊緊握著惜妍送給他的金釵,不覺感到一陣心痛。突然,他堅定地對徐國春說:「明日此時,你我再去春香院,我要替惜妍贖身,讓她做我的妻子。」徐國春自然大聲叫好。

次日正是立夏,徐盧二人再度來到春香院,不料卻聽聞一個噩耗:今日午時,惜妍姑娘在城南河的觀魚磯投河自盡了!

盧定華不禁痛徹心扉,在徐國春的攙扶下才回到了家。數日後,他找到城南河邊惜妍姑娘的墳墓,趴在墓前大哭了一場,之後便茶飯不思,一病不起。

疑惑重重


徐國春見老友病重至此,便從城北請來他的堂伯,一起去看望盧定華,並安慰盧定華說:「堂伯是城北一帶有名的郎中,你就放心讓他瞧病吧。」

盧定華艱難地伸出手讓堂伯診脈。堂伯一邊診脈,一邊憂慮道:「這病不是兩三服藥能治好的。這樣吧,盧公子不如去我的醫館住下,如此朝夕診視,慢慢調理,才有望復元,我也省得跑來跑去。」

就這樣,盧定華便隨堂伯來到城北,暫且在堂伯家中住下了。

堂伯膝下無子嗣,只有一養女,名叫翠玉。堂伯家並不富裕,宅中本就沒有多餘的客房,但為了讓盧定華住得舒服,還是將翠玉的房間讓出來,給盧定華住了。

盧定華剛在床上躺下,就發現枕邊放著一本書,定睛一看,竟然是自己的詩集。正納悶間,門口有人說道:「爹,我給盧公子熬好了粥,現在要端進去了。」堂伯回了一聲「知道了」。

很快,一個亭亭玉立的妙齡少女走了進來,那少女顯然就是翠玉了。

恍惚間,盧定華覺得翠玉的模樣竟與惜妍有幾分相似,正疑惑著,翠玉端著一碗粥,已來到盧定華的床前,半蹲身子將粥放在床頭的几案上,而就在她俯身的一剎那,盧定華看到了她頭上戴著的金釵。

這不是惜妍送給自己的金釵嗎?怎麼會在翠玉頭上?盧定華滿腹狐疑,又不好貿然發問,只好等到翠玉出去之後,才檢查了一下自己的包裹,發現金釵並未丟失,心裡的石頭才算落地。然而,他對翠玉的好奇心卻更重了,便向堂伯詢問翠玉的身世。

堂伯嘆氣道:「翠玉本是我遠房表哥之女,父母早亡,由其兄長帶大。其兄為圖錢財,想將其賣給某員外做填房,翠玉誓死不從,於立夏那天的未時,爬上城南河的觀魚磯投河自盡。人抬到我家時,已沒了氣息,我施展全部醫術努力施救,沒想到她竟然活了過來,從此我就收她做養女了。」

盧定華知道,惜妍是在立夏那天的午時投河自盡的,而翠玉卻在接下來的未時,在同一地方,以同樣的方式結束生命,這實在是太巧合了。

盧定華緊接著問:「堂伯可知翠玉頭上的金釵有何來歷?」

堂伯回道:「聽翠玉說,這金釵是她那日在觀魚磯邊撿來的。她覺得好看,便戴在頭上了。」

正說著,門外有病人來求堂伯看診,堂伯答應了一聲,便出門去了。正好盧定華也覺得有些饑渴,便獨自端粥來喝。

借屍還魂


過了一會兒,翠玉進來收拾碗筷,見盧定華半躺在床上,閉目養神,便放大膽子端詳起盧定華的相貌來。正當她看得入迷,盧定華卻突然睜開了眼睛,四目相對之下,翠玉不禁滿臉通紅,那嬌羞之態,越發與惜妍相似了。

盧定華不覺出神地說:「翠玉姑娘,你可知道你長得很像盧某的一位故人嗎?」

翠玉回答:「盧公子長得也像翠玉的一位故人啊。」

盧定華驚異道:「是嗎?此人現在何處啊?」

翠玉道:「翠玉所說的故人,不在這塵世間,而在翠玉的夢境中。」

盧定華更覺奇怪了,便問翠玉此話何意。翠玉答道:「自我立夏那日投河被救之後,便每晚要做一個同樣的夢。夢中的我好像是一名歌妓,喜歡上了一個身穿白袍的書生。我們一同出現在某個酒宴上,我因為喜歡他,情不自禁地靠近他,想讓他喝我倒的酒,他卻嫌棄我的身份,不但將喝進去的酒吐了出來,還將他的白袍一把火燒了。那火越燒越旺,我也覺得越來越熱,便每次在那個時候從夢中驚醒。現在回想起來,我夢中的白袍書生,長得跟盧公子還真是相像啊。」

盧定華越聽越驚訝,他拿起床頭的詩集問:「這詩集可是姑娘的?」

翠玉害羞道:「說來也真是奇怪,也就是自立夏那日起,我突然對盧公子的詩詞深深著迷,便去書肆買了這本詩集,每天吟誦,百讀不厭,現在早已倒背如流了。」說完,她便端著碗筷出去了。

此時,盧定華的內心再也無法平靜。以前,他並不相信神鬼之說,不相信諸如「借屍還魂」這種詭異的事情。但此時此刻,翠玉身上發生的事,卻由不得他不信。他覺得,翠玉其實在立夏那天就已溺水而亡了,之所以能活過來,是因為惜妍的靈魂進入了她的體內。也就是說,惜妍借著翠玉的身體,又來到了自己身邊。

想到這兒,盧定華突然百感交集,淚如泉湧。他暗自下定決心,再也不能錯過眼前這個好不容易借屍還魂的惜妍了。

果然,就在這日復一日的相處中,盧定華與翠玉的感情越來越深,堂伯看在眼裡,等盧定華病癒後,便為其與翠玉主持了婚事。

在盧定華與翠玉的婚宴上,堂伯與徐國春並肩坐著,一起喝酒。直到同桌客人都走光了,他倆還是興致不減,在那兒邊喝邊聊。

堂伯給徐國春敬了杯酒,說道:「好一個借屍還魂之計。要不然,盧定華這病恐怕神仙都救不了啊。」

徐國春笑道:「堂伯過獎了。要不是你對我說翠玉喜歡盧定華的事,我也想不出這招啊。」

堂伯嘆了口氣說:「你知道,翠玉是我十八年前撿來的孤兒,身世可憐,我是滿心希望她能有個好歸宿啊。這幾年盧定華的詩詞傳遍大江南北,加上他相貌堂堂,品格端正,翠玉早已對他暗生情愫,仰慕不已,這幾個月更是為他相思成病,我也是急得沒轍了,才厚著臉皮來找你。這次真得好好謝謝你!你為翠玉打造的金釵,等我手頭寬裕了,一定得給你錢。」

徐國春爽快道:「區區一支金釵,救活了兩條命還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緣。我是在給自己積德呢,哪裡還需要這點金釵錢?」

相關焦點

  • 故事:民間故事:還魂河
    那老者答道:「村東頭有一河,名為還魂河,可讓亡者復生,任誰家得了重病,喪了性命,只管放入河中,不消片刻便會還魂。」族志中記載,那還魂河是在村中莫名其妙一夜之間出現的,起初村人發現還魂河可復活亡人,皆欣喜不已,認為這是上蒼對村子的眷顧,使村中人人得以長生,然沒過多久,人們才發現那河並非來自上蒼,而是來自幽冥,河中復活之人並非先前死去之人,而是被河中的惡鬼附了身。通過還魂河復活的人畏懼陽光,晝伏夜出,他們將村中人引誘至還魂河中,亦使其遭惡鬼附身。
  • 乾隆年間的「烏盆記奇案」(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2期《烏盆記》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鬼戲,由於這部戲舞臺形象可怖、唱腔動人,又被多位名人關注或演繹,所以名氣極大。不過下面要講的,卻是發生在乾隆年間的一個奇案,它被清代著名文學家袁枚記錄在《子不語》一書中,這起案件的弔詭之處極多,比如,從一開始就和《烏盆記》扯上了關係。假包公遇上「真鬼魂」乾隆年間的一天,廣東省三水縣的縣衙前人聲鼎沸,萬頭攢動—這天正趕上吉慶的日子,戲班子搭起了舞臺要演整整一天的戲。
  • 《三國演義》中,為什麼要安排關羽死後顯靈還魂這樣的情節?
    關羽(161-220),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在《三國演義》中被塑造成「忠絕」、「義絕」的形象,>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一直被後世傳為佳話,這些都是講述生前之事,但是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可能都有印象,書中竟然還寫道,其死後顯靈還魂,而且還不止一次,我們不管歷史中是否真的有這種事,那麼作者這裡安排描寫用意何在呢?
  • 故事:女鬼還魂(民間故事)
    李生聽完記在心裡,眼看過完了四十八天。這日,李生與母親坐家中閒談。李母說道,櫻娘是個持家的好兒媳,不過忒怪,什麼病不需要吃藥,睡四十九天就能好了的呢?真是邪事!李生聽了後,心中也七上八下,頓時心生恐懼。回房後,李生走到床前,猶豫了很久,還是沒有忍住,用手掀開床幔。只見櫻娘蓋著被子,連頭也沒漏出來。李生更慌,顫抖著手拉開被子一看,頓時嚇得癱坐在地。
  • 民間故事:借紙還魂的狀元夫人
    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一篇靈異故事,借紙還魂的狀元夫人。這是一座靠近大山的縣城,一側的高山,那是山清水秀,裡面各種資源極為豐富,算是縣城的一個財富之地。原來此女乃是借紙還魂,抱著不甘心死亡的怨念,重生了,但是紙人可是沒有血液的,當然是沒有顏色了,只能是吞噬人類或者動物的血液,才能達到生人的效果。白天的時候,狀元便是去請教了高人,才明白了這些,最終不得不出手懲治了此女。
  • 故事:「原創」小說《秦王貼身帶刀護衛》第159集:公主還魂
    (「原創」作者:頭條號「李唐世家or團結力量99」,百家號「李唐世家原創文」,微博「李唐世家原創小說」,簡書、豆瓣閱讀「李唐世家」,天涯社區「李唐世家2018」,嚴禁抄襲剽竊違者必究),但現在南宮公主早已離開了人世間,李唐蒙毅只得託二郎神君去閻羅王那裡再次給陽滋還魂,在拖了關係的情況下,夫妻二人得以在陰曹地府相見,李唐請求帶陽滋到大秦地宮去拜見秦王嬴政,畢竟這陽滋是嬴政的子女,現在雖然無法使陽滋長生不老,但他借還魂的方法保持陽滋的永生。
  • 命案只因荷花戒(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4期■木瓜清朝末年,福靈寺是巴縣(今屬重慶)有名的寺廟。耿知縣遂問李剛打戒指的鋪號叫什麼,李剛說記不清了。耿知縣又問戒指多少錢,李剛也說記不清了。耿知縣讓衙役把天昌首飾樓的掌柜請來。不多時,天昌掌柜走上公堂,耿知縣問這對戒指是不是在天昌打的。天昌掌柜仔細看後,說:「這對戒指確實是敝號打的,因上面有琺瑯荷花,小人對它有深刻記憶。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故事:老二認識了小鬼,去了一次陰間
    這是滿族民間故事傳承人肇恆昌講的一個滿洲民間故事。滿洲民間故事有一類涉及到陰間,甚至有借體還魂。中原優秀小說《西遊記》和滿洲傳統文學《尼山薩滿》等都有這類內容,說明只要主題思想是好的,就不能都批為封建迷信。今天就講一個這類的滿洲民間故事。
  • 宿州民間的朱洪武神話傳說行將湮滅(38)
    筆者現文抄《酸甜苦辣》中一段文字,助說筆者傳太祖殺牛在宿州山窩裡的神化故事非筆者臆造:「解放前後的一段時期,農村文化生活很是貧乏,因此農閒時常常有一些說書的藝人(大多是盲人)來到村上唱絲弦,說大鼓和洋琴,他們一唱起來就是十天半個月。每天晚上吃罷飯後,全村男女老少,抱兒攜女趕到村中心去聽書,有時唱到熱鬧處,不聽雞叫決不罷休。孩提時代我就好聽故事,絲弦大鼓和洋琴類的曲藝演唱,一有機會我是場場必到。
  • 《逍遙情緣》地府還魂歷險記
    正好,《逍遙情緣》中就有一個副本「地府還魂」的內容跟門神的起源有關,今天我們就一起闖一闖這個副本,看看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這個副本和門神又有什麼關係吧!話不多說,一起上路吧。從此之後,民間也學唐王在自家門口貼起了門神,以保衛家宅平安...這便是門神的由來了。怎麼樣?打一個副本居然還學到了這樣的知識,這趟旅行沒白來吧?
  • 算卦算出的內閣首輔(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1期■整人君子正德十三年(1518年),舉人嘉靖三年(1524年)五月,嘉靖特召身在南京的張璁入朝,授予他翰林學士之職。嘉靖六年冬,嘉靖命張璁以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的身份入閣參與機務。此時,距離張璁考中進士僅僅才過了六年。
  • 民心「稱」出好縣官(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2期光緒四年(1878年),暴式昭出任江蘇震澤縣(今屬江蘇蘇州)平望司巡檢,負責維護當地的治安。雖然只是一個九品的芝麻小官,但暴式昭立志要有一番作為,清廉持儉,兢兢業業地為百姓服務。
  • 審刀記(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7期■程安營一故事發生在元朝仁宗延元年夏天。陝西人王三和妻子吳氏在京城開了一家小酒館。吳氏天生麗質,身材曼妙,又做得一手好菜,小兩口的生意過得還算順當。選自《民間文學》
  • 絕釣(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行吟水手蟬街上的手藝人不多,有絕活兒的就更少,除了拉麵的老梅外,數來數去,還就是釣魚的老海了。這兩人都住蟬街,一在東,一在西,無事時常相互走動。蟬街人都稱他這一手為絕釣(明明是捉,卻稱釣,不知什麼道理。也許是因為老海平常就是個拿著釣竿釣魚的吧,還送他一個綽號:魚老鷹,意即他和魚鷹有得一拼。蟬街有人眼紅老海,問他,你釣魚可沒少掙吧?老海說,哪裡?我有幾個錢?
  • 認牙(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9年1期■馮驥才華大夫搖搖頭說:「記不得了。」偵探問:「您一上午看幾號?」華大夫回答:「半天只看六號。」偵探說:「這就奇了!一上午總共才六個人,怎麼會記不住?再說這人的長相,就是在大街上掃一眼,保管也會記一年。明白告你吧,這人上個月在估衣街持槍搶了一家首飾店,是通緝的要犯,您不說,難道跟他有瓜葛?」
  • 紫鼠(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康夫這一件事,是我寓居杭州時聽說的。京城有個姓王的書生,痴迷文字,多年來埋頭作詩,奈何一無所成。父母先前還設法勸說,後來索性不顧,斷絕往來。王生日益潦倒,朋友都借遍了,三天才吃得上一頓飯。
  • W奇遇記(民間故事)
    某天晚上,喝著紅酒微醺的我在客廳看起了義大利新版《木偶奇遇記》,電影情節忠於原著到翻出新華書店一毛一分的小人書可以當作故事板分鏡頭。正放到匹諾曹說謊鼻子變長時,窗臺上的小W關節竟動了起來並且開始說話。「咳,我是來自M星球的魚人W!」
  • 好嘴楊巴(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4期■馮驥才津門勝地,能人如林,此間出了兩位賣茶湯的高手,把這種稀鬆平常的街頭小吃,幹得遠近聞名。這二位,一位胖黑敦厚,名叫楊七;一位細白精明,人稱楊八。楊七楊八,好賽哥兒倆。其實卻無親無故,不過他倆的爹都姓楊罷了。
  • 張老娶妻(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2期據《玄怪錄》載,張老是揚州六合人,經營菜園子為生,勤勞儉樸,小日子過得也算湊合。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揚州府衙幕僚、揚州六合人韋恕從任上返回故裡,隱居清修。韋義方一路風餐露宿,終於來到天壇山南麓,遇見一個崑崙奴(從東南亞一帶來的僕役)駕黃牛在田地裡耕種。韋義方問附近有沒有叫張家莊的地方,崑崙奴好像認識韋義方,趕緊行禮,道:「大郎好久不見了,主人的莊子就在前面,我帶你去。」於是,崑崙奴放下手邊的活兒,帶著韋義方一路東行,翻過一座座山,進入一座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