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想方設法從凌雲峰迴宮不久,便遇到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蘇培盛與槿汐對食一事被人揭發。
蘇培盛和槿汐被關進了慎刑司。
甄嬛挺著大肚四處奔走求人下話。
因為甄嬛心裡清楚,如果槿汐真有個三長兩短,對自己將意味著什麼。
原來,敬妃看到了蘇培盛袖中墜落的手絹,而這個手絹正是槿汐做的,於是便聯手皇后揭發了蘇培盛和槿汐,將他們兩個抓進了慎刑司。
敬妃這樣做也是事出有因。因為甄嬛出宮前將未滿月的女兒朧月親手託付敬妃撫養。三年來敬妃與朧月有了感情,她唯恐甄嬛會將朧月重新從她手中奪走。
一心想扳倒甄嬛的皇后終於證據在手,於是風風火火地來壽康宮興師問罪,給了甄嬛好大一個下馬威。
甄嬛明白,這次皇后是有備而來,人證物證在手,不搞出個大動作來,她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她知道靠裝傻充愣難以矇混過關,只好以「皇家顏面」為說辭,話裡有話地勸皇后不要將事態擴大化。
皇后是個唯恐後宮不亂的宮鬥高手,面對這千載難逢的時機,憑著她那「上綱上線」的原則,搬出了孟子的「存天理滅人慾」,硬是把無非是「太監和宮女間的相互慰藉」的小事說成是「禍亂後宮、動搖社稷」的大案。
甄嬛自然明白皇后的企圖:意不在蘇培盛和槿汐,最終目的是扳倒自己。
甄嬛心裡更清楚:
①如果甄嬛連槿汐都救不了,那她在後宮的影響力就會大打折扣。
②一旦槿汐因「對食」之事出現任何變故,都代表甄嬛輸掉了這一局。
③皇后今後會變本加厲,甄嬛的話語權會越來越弱。她好不容易建起的團隊,也會很快失去。
甄嬛明白,和太后這一局惡鬥,不能輸,只能贏。
想通了這一切,甄嬛第一時間去找了皇上。
一來畢竟皇上的權力大過皇后,只有皇上才能駁回皇后布下的惡局。
二來要先弄清皇上對此事的態度,才好對症下藥。
而且蘇培盛也是侍奉皇上多年的老人,功勞也有苦勞。
可皇上更看重自己的顏面,他對此事沒有明確的表態。
①蘇培盛和瑾汐結成對食這事,物證齊全,而且是敬妃與皇后共同發難。
這事兒牽扯到後宮多方勢力,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皇上不論如何判定,都會有一方覺得皇上有所偏私。保持沉默才是皇上辦事公平的最好選擇。
②對食這事也是違反宮規的一種行為。如果皇上出面偏袒蘇培盛,那就等於是帶頭破了祖宗的規矩。
③皇上幼年時目睹過母親和他人偷情,對男女關係混亂較為在意,所以他從心底不願意輕易為蘇培盛拉下顏面。
甄嬛明白了皇上的意思:皇上並沒堅持蘇培盛有罪,只是礙於皇規,再加皇后和敬妃聯手,不便直接幹預。
而且,甄嬛也意識到,要想救蘇培盛和槿汐,還需要給皇上找到一個突破此「惡局」的由頭才行。
a、先給浣碧敲響警鐘。
皇后剛從甄嬛宮裡離開,浣碧就提醒甄嬛。
浣碧的話語有兩層意思:①一是擔心甄嬛心生恐懼。②二是擔心「對食」之事會影響主子甄嬛的清譽。
真還沒等浣碧說完,便打斷了她的話。
甄嬛此時特別理智。
①面對皇后的陰謀,害怕恐懼沒有用。
②槿汐的生命比自己的清譽更要緊。
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先救槿汐。
甄嬛告訴浣碧:若由著皇后拉下槿汐,下一個就是你,再就是我自己,一個都跑不了。
甄嬛心裡清楚,槿汐可以守口如瓶,蘇培盛知道的有限;可眼前這個妹妹,可能才是最靠不住的。
所以甄嬛把利害關係先給浣碧講到前面。
b、甄嬛挺著大肚,冒著烈炎去慎刑司看槿汐。
有人會說,甄嬛去看槿汐,是害怕槿汐出賣自己,先用暖語穩住槿汐的心。
這種因素可能也有,但絕不是主要的。
①在甄嬛心中,她和槿汐的主僕情誼很深重。
甄嬛和槿汐曾經同甘共苦度過了甘露寺最艱難的日子,雖是主僕身份,卻有情姐妹情誼。
②槿汐是甄嬛最信得過的人。
甄嬛槿汐在慎刑司裡禁不住折磨。她一定要來給槿汐打氣。
一旦槿汐在慎刑司裡出個什麼意外,甄嬛就會失去槿汐一個得力的左膀右臂。
③失去了槿汐,也就等於失去了蘇培盛。
甄嬛在後宮的復仇路才剛開始。她深知蘇培盛和槿汐對自己的重要性。
雖然甄嬛在慎刑司,僅和槿汐說了幾句,但她和槿汐已經心心相通,心神領會。
c、甄嬛登門拜訪端妃,懇求端妃幫助。
甄嬛一見端妃,態度誠懇,說了些心窩子的話,表示自己的誠意。
「我承認我是一心想救出槿汐確實有我的一點私心在,但我何嘗不是為了皇上著想,蘇培盛畢竟在皇上身邊伺候了這麼多年,也只有他最了解皇上的性子,皇上離了他自然會不習慣,處處不痛快啊!更何況蘇培盛不是別人,是皇上最親近的人,因為這檔子事賜死,皇上面子上也掛不住啊。」
甄嬛的話有三層含義:
①承認自己一心救槿汐是有私心。
②蘇培盛伺候皇上多年。皇上離開他會感到不習慣。
③因為「對食」這檔子事而處理蘇培盛,讓皇上臉面也無顏面。
甄嬛最後強調:「與其說讓你幫我,不如說幫的是皇上啊。」
端妃深愛皇上,可不想有什麼事對皇上是不利的。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端妃看不上皇后,暗中卻和甄嬛的關係一直不錯。
端妃自然不會袖手旁觀的。
於是,在得知皇上來看自己,她事先特意在案上準備了一本《孟子》。
皇上看見桌子上的《孟子》,便讓端妃談談有何看法。
端妃表示孔孟之道大有深意,自己很喜歡。
聽了端妃的言論,生性多疑的皇上,便問端妃最近見過什麼人?聽過什麼話?。
「皇上,且不說臣妾的身子不適,不能出去,即便是能出去,臣妾是不願管別人的閒事,更不愛說別人的閒話。」
端妃在後宮明哲保身這麼多年,全靠她的聰慧睿智,做事低調。
她對事物的透徹看法。很輕鬆地做取得了皇上的讚許。
「沒錯,朕覺得這是你最大的好處,如此朕有一事要問問你的意思。」
已經胸有成竹的端妃,便從皇后那句「存天理滅人慾」為切入口,娓娓道來,句句在理。成功地勸住了皇上。
最後,端妃還不忘補充了一句:
「許是臣妾見熹妃和惠嬪都懷有身孕,實在聽不得這些打打殺殺的事。」
這些話,端妃她說的溫柔平和。但句句融入到皇上的心裡。
皇上要走時,端妃叫住了皇上。
「天涼了,讓伺候你的奴才,在您的茶裡兌一點菊花,臣妾見你的嘴角都起皮了。」
端妃的體貼讓皇上很欣慰,皇上握了握她的肩膀。
皇上對於端妃,雖沒有對華妃、對甄嬛那般相愛,但皇上深知她一直為皇上默默付出,她寧願幫皇上太后背黑鍋,從未對皇上有半點怨氣和要求。
端妃畢竟在後宮資歷深,看人準,皇上一直對端妃很敬重。
甄嬛正是看出端妃這一點,她知道只有端妃可以救蘇培盛與槿汐。
槿汐是甄嬛的貼心侍女,甄嬛的求情如被皇上輕易答應,肯定會被人以為太寵愛於甄嬛。
可端妃不一樣,她和蘇培盛槿汐的交集有限,不容易給別人留下話柄和口實。
皇上是把端妃的話,當做一個「局外人」的觀點來參考。
皇上只知端妃與世無爭,卻想不到她與甄嬛還有著暗裡的來往和交情。
所以,對於端妃的話,皇上會認真的聽,而且採納的概率很高。
皇后無論如何都沒想到,她想憑藉「對食」一事扳倒甄嬛,卻被端妃巧妙並輕而易舉地破了局。
槿汐完好無缺地走出了慎刑司,甄嬛也因此得到了蘇培盛這個得力幹將。
這其中的功勞,當屬默默無聞的端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