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崔槿汐,是甄嬛能夠在後宮一力上位的重要保障,忠心耿耿,為甄嬛付出了無數。可以說,甄嬛的一切謀劃,崔槿汐都一清二楚。
慎刑司一事,是甄嬛和崔槿汐回宮後面臨的最大困境。只見,皇后在敬妃的告密之下,抓住了甄嬛最大的把柄,蘇培盛和崔槿汐在後宮私相授予之事。氣勢囂張的將崔槿汐一事,演變成宮女和太監私相交好,狼狽為奸,結黨亂政。
甄嬛所面臨的是究竟以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夠保全蘇培盛和崔槿汐,那麼為什麼她要去慎刑司看崔槿汐呢?
涉事的兩人,一人是甄嬛最為在意,忠心的宮女,另一個則是侍候皇上多年,沒有人比他更加了解皇上心情的貼身太監。
只見,在蘇培盛被關進去後,皇上就開始不適應蘇培盛不在的時間。挑挑剔剔的覺得自己平日中所喝的茶都是八分燙,今日的茶都涼成了七分,茶香都淡了。與其說皇上是在這裡喝不慣茶,不如說他在為蘇培盛的事情所煩悶。
蘇培盛和崔槿汐一事,是被皇后親自抓到的。即便蘇培盛是皇上的心腹,後宮之事是在皇后的掌權範圍內的,有礙於宮規,皇上也無法做些什麼。況且,本身宮女與太監對食,就是違反祖制,皇上若是出面偏袒蘇培盛,只會讓這一局面變得更加混亂。
甄嬛從皇上這裡試探出來的便是,她需要給皇上尋找一個適合的理由,這樣皇上才能夠將崔槿汐和蘇培盛放出來。
端妃就是甄嬛所選擇最好的人選,她多年不參與後宮鬥爭,是皇上心中較為可靠的人選。在皇上眼中,端妃的所言,是出於一個中立三方的角度評論的。
端妃的大義之話,給皇上遞上了一個最好的臺階,崔槿汐和蘇培盛之事就這麼被放過了。
皇后如果真的將崔槿汐扳倒,那麼甄嬛一方的元氣大傷。崔槿汐是甄嬛最為信任和看重的人,這一點後宮皆知。
如果甄嬛無法將崔槿汐從慎刑司撈出來,這件事情給後宮眾人傳達的意思是,甄嬛遠比皇后勢力弱太多,想要投靠甄嬛的后妃,要仔細思索自己站的隊伍是否能夠帶來利益,甄嬛這方的話語權將會被皇后削弱到最低。
如果崔槿汐淫穢後宮的罪名被落實,如同祺貴人所說,上梁不正下梁歪,甄嬛又怎麼可能還有好的名聲。在皇后將崔槿汐拉下來後,下一步將要對付的將是甄嬛本人。崔槿汐的生死表面上只是一條人命,可實際上卻是皇后和甄嬛爭權奪勢的最大籌碼,所以,這場戰鬥甄嬛只能夠贏,不能夠輸。
況且,崔槿汐與蘇培盛兩人是對食關係,蘇培盛本人在甄嬛回宮後給甄嬛無數助力,已經隱隱有要向甄嬛一方靠攏的趨勢。蘇槿汐若是死了,而蘇培盛活了下來,甄嬛很難收復甦培盛的心。
沒有皇上身邊這個得力助手打掩護,甄嬛的很多計謀絕對不會如此天衣無縫。兩人為何結成對食,別人不清楚兩人之間的糾纏關係,甄嬛難道不心知肚明,若非為了她能夠成功回宮,崔槿汐又怎麼會犧牲自己,與蘇培盛結成對食。
在劇中,蘇培盛與崔槿汐是同鄉,兩人相識多年,蘇培盛一直對崔槿汐有好感,可崔槿汐卻並未同意。這樣忠心耿耿的人,甄嬛無論犧牲什麼,也必定要將崔槿汐保全出去。
在崔槿汐被關進慎刑司後,甄嬛懷著孕,還特意前往探望她,給我們上演了一出主僕情深的經典場面。甄嬛為何選擇此時探望崔槿汐,害怕崔槿汐將她與果郡王一事說出去,絕對是無稽之談。
崔槿汐,在宮中多年,又怎麼可能不知道背叛主子的宮女,最終會淪落到什麼下場。也許在我們這個時代,為了利益而出賣他人,以求換得更大的利益是常事。但在那個時代,忠一字可不僅僅是說說而已。
對於一個忠僕來說,在這種絕境之下,不給主子帶來麻煩的唯一選擇,就是自殺。人死如燈滅,一旦崔槿汐去世後,一切都無濟於事了。甄嬛現下前往慎刑司,就是在向崔槿汐傳達一個意思,你要堅持住,我一定不會放棄你,會將你救出去。
從甄嬛和崔槿汐的對話來看,其實崔槿汐是存了死志,想要用自己的死亡保全甄嬛。若非甄嬛的言論,燃起了崔槿汐的求生之心,很可能結局如同皇后所算計一般,甄嬛一方會元氣大傷,甄嬛將失去這個身邊最為重要的情感寄託。
崔槿汐陪伴甄嬛一起從少女的天真浪漫,走到了現下的冷酷無情,她對崔槿汐是有著非常強大的真情實感,若非走到絕境,甄嬛都會想盡方法,將崔槿汐活著從慎刑司帶出來。
慎刑司這個地方,一向是見人下菜碟。蘇培盛有著皇上在背後支撐,慎刑司也絕對不敢要了蘇培盛的性命。否則,若皇上更改主意,想要將蘇培盛放出來。發現蘇培盛已經死在了慎刑司,涉事的人將都會被遷怒。
可崔槿汐卻不一樣,她的主子是甄嬛,她是被皇后親自關進去的。慎刑司之人,對甄嬛與皇后的後宮鬥爭,也心知肚明。但甄嬛並未在與皇后的鬥爭中佔據上風,所以,慎刑司對於崔槿汐,更多是出於一種公事公辦的狀態。
甄嬛在此時必須出現在慎刑司,否則崔槿汐很可能會熬不住慎刑司的刑罰。
懷著孕的甄嬛出現在慎刑司,只會給慎刑司的眾人昭示兩個信息,第一,甄嬛身有龍嗣,她是皇上最為看重的人,所以對崔槿汐也要謹慎處理。
第二,一個宮女犯事,主子親自出面探望,證明這個宮女是主子的心腹,非常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