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無涯者》是偉大印度數學家阿瑪努金,英國求學的感人故事 。依舊在頭條看的電影,跟《花木蘭》有些類似 ,全場飆英文。畢竟是印度人的電影,多少有些尷尬。
當然我這篇日記依舊不是很專業的觀後感。
從我入學開始,我就知道自己喜歡寫這件事,但是對於去學習寫作方面的技巧,我卻從不用心。好的一點是,我喜歡看各種各樣的小說,但是篇幅太長的,我會果斷放棄。
例如中國的四大名著,這些我真的無法耗費自己的精力去閱讀。出了社會,尷尬的是,我對外國文學卻會樂意傾注很高的精力。
比如《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毛姆的各種小說,還有簡奧斯汀的一系列小說,我卻熱衷的很。最近特別痴迷村上春樹的各類小說,在此之前日本作家我比較喜歡東野圭吾,但因為作者的腦洞太大,我時常懷疑自己的寫文能力。所以暫且將東野圭吾擱置。
我是一個不具備天馬行空的人,我喜歡獨立思考,但是行動力卻偏懶散。要寫出這樣一些曲折的故事,對我來說,有點天方夜譚。
但是我又對自己深信不疑,覺得自己這個年齡太過浮躁。需要太多的歷練。接觸更多奇奇怪怪的事。
我喜歡三毛 ,讀不懂嚴歌苓,害怕魯迅、老舍…
很多人說如果要學寫作,那麼你什麼書都應該看,但有些書我真的不喜歡看 。
《花木蘭》被外國人拍成電影後,我看過一個網友的呼籲,類似這樣的故事,中國已經很久沒有出現了,這個社會作家是多了,但是真正寫出能流傳百世的巨作,還是沒有。
每年我們都會看到一系列的新書出版,各種各樣的人,都開始自稱作家。當然這種流水的作家,我也毫不例外。我甚至更低級。
有一段時間裡,我的朋友圈有一個女孩子,特別喜歡把自己看的書搬上朋友圈,她看的書籍大多數是勵志、成功類書籍。
比如《如何快速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修心三不》、《鬼谷子》…這類書籍是我不會正眼瞧的書籍,我知道這類書籍對於自己沒有多大用處,這些書對我來說無非就是灌雞湯、打雞血,卻毫無實踐性的書籍。在我的腦海裡,將他們打入十八層地獄。
但我呢?我又能寫出好的文章嗎?如今這個百花齊放的社會。每個人只要認字就可以寫,有的人因為懂得育兒,專寫育兒文,賺錢也不錯;有些人懂職場寫職場文也不錯…
我呢?我懂什麼?答案是…我其實什麼都不懂!
《知無涯者》是英國人拍的印度數學家阿瑪努金的求學故事。
因為名字太長,加上我懶,就用「他」吧。
從小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上學時偏科嚴重,兩次被學校退學,他一直心想自己為什麼不能只做數學相關的事情呢?
他內心也很堅定的相信自己就是為數學而生的一個人。別人跋山涉水都得不到的答案,他卻一眼就看到了答案。
好不容易獲得推薦,一個人漂洋過海,到達英國 劍橋大學求學,因為飲食、文化、信仰各不相同,又是個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東方面孔,所以他被英國人看不起、遭到別人排擠、毆打,但他依舊沒有放棄自己對數學的那份熱衷。
亦師亦友阿瑪努金的伯樂—哈代
即使解出了很多知名教授都解不出的難題,他依舊不被英國學術界的人認可。因為阿瑪努金認為數學就是數學,不需要證明,只要結果就可以了。而他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佐證知識。哈代是他的伯樂,一個對學識特別尊重的人,哈代內心並不像其他學術界的教授一樣,對阿瑪努金的身份表示鄙視。哈代內心喜歡、並賞識阿瑪努金這個人。
哈代一生中只有數學,他也不太擅長與人交往,但是阿瑪努金,卻讓他審視自己在生活中的不足,當阿瑪努金病重,他後悔沒有考慮到阿瑪努金一個人遠離家鄉,需要朋友關懷和給予幫助。他們即是學生與老師的關係、也是相互了解彼此的摯友。
為了讓他的論文得到發表,適應學術界的規矩、讓他得到研究員的位置,哈代默默的在阿瑪努金背後幫助他,表面上苛責、嚴厲,實際是幫助他學會證明解題的過程並善用他對數學獨特的理解能力。
阿瑪努金一開始責怪哈代冷血,瞧不起他。所以他一直用自己對數學的熱愛去證明自己的實力。(其實是哈代不會隨意吐露真實感情罷了,他的「冷血」一直在保護著阿瑪努金。)
大多數人離開學校後,都會覺得學校的知識對我們沒用,但是阿瑪努金的數學,卻對後世的一系列科學研究產生了關鍵作用。你呢?你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了嗎?也許你也可以去看看這部電影,會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