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區有一對老夫妻,兩人都有61歲了,女人阿香是普通的農村婦女,男人老胡是去年退休的老教師。老胡退休金有6000元左右,按說,就算阿香沒有養老金,老胡的退休金也足夠他們在鄉鎮快快活活地過日子了。可是,他們走的卻是不同於一般人的艱難之路。
老胡的母親不能生育,老胡是父母抱養回來的孩子,也是他們唯一的孩子,所以老胡結婚後就有了生兩個孩子的機會。他第一胎生了一個兒子小兵,第二胎又生了一個兒子小軍。都說多子多福,可老胡的兩個兒子帶給他的是沉重的經濟負擔。
大兒子小兵子承父志,在本鄉鎮做了一名教師,娶了一名教師妻子。老胡在鄉鎮幫大兒子拿了一棟二層別墅,首付老胡出,按揭小倆口還,然後房子裝修加小兵結婚生子,把老胡多年來的積蓄花了個乾淨,還差了八萬元的外債。
如果只有一個兒子,那老胡的日子是容易翻身的,可他還有一個二兒子。
好在老胡當時才48歲,二兒子小軍才18歲,上著高三。大兒子結婚生子後,老胡就把奮鬥的重點放在了小軍身上。小軍高中畢業後,很順利地考上外省大學,讀了四年本科。小軍本科的學習階段裡,因為老師工資的提高,老胡老倆口除了供應兒子上學,還基本還掉了大兒子結婚時欠下的外債。
本來,小軍大學畢業後,老胡認為自己終於可以先鬆一口氣了。那時教師工資已經比以前提高了不少,過個三四年,小軍結婚時,自己和妻子掙的錢,再借點外債,也可以幫小兒子付個首付了。
誰知道,小軍大學畢業後,在城區的一家企業上班了三年,工作苦、工資低,還要承擔租房費、水電費、生活費,每月基本都是入不敷出,很少有盈餘,更別說談對象了。小軍終於呆不下去了,跟老胡商量說要去外面闖蕩,在小城市工資實在是太低了!
老胡能說什麼呢?這是事實。他只有同意小軍的想法。小軍隻身去了有同學在那兒的廣東省中山市上班,一直至今。
小軍在中山市工作三年後,也就是前年,向父親提出了要在那兒買房安家的想法,因為他已經在那兒談了對象,嶽父母要求他在當地買房結婚。老胡當然贊成,然後老胡老夫妻又給了小軍買房的首付,又忙著房子裝修、二兒子結婚,然後,老胡又欠了一身的外債!
雖然忙著二兒子婚事時,老倆口當時已經59歲了,老胡去年還辦了退休手續,但他們老倆口都一直堅持工作,準備再辛苦幾年,爭取早日還掉外債。可去年下半年,二兒子的女兒出生了,小倆口要上班,需要阿香去帶小孩。沒辦法,阿香只好跟著二兒子一塊去了中山市幫著帶孩子,留下老胡一個人孤單寂寞地呆在家裡,繼續打工掙錢。
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們突然發現老胡又黑又瘦,感到很奇怪。問了他的鄰居,才知道原來老胡淪落到了在建築工地打苦工的地步!他每天早出晚歸,中午在工地吃一頓極差的午飯,晚上回來又沒人幫他燒飯,幾個月下來,終於熬成了又黑又瘦的模樣!
這就是我們中國的父母,為了兒女的幸福生活,恨不得為兒女奉獻出自己的一切!為了兒女,相守了一輩子的夫妻兩地分居;為了兒女,有高退休金的父親還要去工地上打工;為了兒女,做母親的撇下丈夫,趕到離家千裡之外的陌生之地帶孩子、做家務!
過春節前,小軍一家和母親都從中山市回到了鎮上的家,看到又黑又瘦的老胡,阿香心疼得直掉淚,連連責怪老胡太不會照顧自己了,恨不得要打他罵他,可內心又實在捨不得,只有偷偷流淚的份了!
由於疫情,阿香和二兒子一家在正月過後才坐飛機回了中山市,老倆口相聚一個月後,又開始了兩地分居的生活。
由於疫情,老胡年後一直沒能去打工。後來,大兒子小兵(小兵夫妻此前已經在城區買了房,讓自己的兒子一直在城區就學)捨不得教師出身的父親再去工地上打工,勸他可以重操舊業,帶幾個孩子做做有償家教,或者去一些培訓機構做輔導老師。老胡想了想,採取了小兵的建議,在家裡開了一個輔導班,專門輔導當初自己一直任教的數學課。
看著老胡這一輩子都一直不停歇的為兩個兒子操勞著,我覺得中國的父母真的既偉大,又可悲。
法律上常說,父母對兒女盡到撫養他們成人的義務就行了,可放眼身邊的中國父母,有幾個父母在兒女18周歲成人後就不再儘自己的責任了的呢?難道讓兒女18周歲高中才畢業,就不再過問他們了嗎?就任由他們用自己不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去決定自己的終生和未來了嗎?沒有一個父母敢放手,沒有一個父母敢不管不問自己的孩子,誰也不會拿孩子的一輩子開玩笑!
可中國的父母包辦代替的也實在是太多了!幫助兒女完成學業,直到他們工作了也不會就此放手。他們還想著幫兒女買車買房、娶親生子;等到兒女結婚後,還要幫著帶孩子、做飯做家務;直到奉獻到自己動不了、煩不了為止!
為什麼中國的父母這麼艱難?什麼時候,我們中國的父母可以像外國人那樣,為自己而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