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走心情感故事,分享人間百態
01.
我們村有對老兩口,有一兒一女。
女兒遠嫁,據說生活過得不太好,姑爺是個沒什麼本事的人,養了孩子後,每月賺的錢不夠一家三口開銷的。
平時菜園子裡的瓜果蔬菜熟了,老兩口會撿那些容易存放的,裝在大紙箱裡寄給女兒。偶爾去趕集,老太太還會買幾件衣服寄給女兒。
用老太太的話說:「孩子就算嫁人了也還是我孩子,她在那裡不捨得吃不捨得穿,我知道心疼,能幫她一點是一點。」
說完女兒再說兒子,老太太今年70歲了,快40歲那年意外懷孕生下兒子。
老兩口中年得子,這份意外驚喜,讓他們對兒子又寵又溺愛,便養成現在這麼個事事要靠父母的樣子。
大學畢業後帶了個女朋友回來要結婚,並且結婚前還得在市區買房。
老兩口把家裡的錢七湊八湊,給他交齊了首付。房子買來後又要著手婚禮的事情,兒子想給老婆辦一場浪漫的婚禮,找了市區最好的飯店和婚慶公司,錢依然是老兩口出。
等到兒子結了婚,他們的口袋也徹底癟下去了。
02.
自那以後,這對老夫妻的生活便過得捉襟見肘。
偶爾有鄰居去他們家串門,適逢飯點,他們吃的東西要麼是蒸土豆要麼是蒸饅頭,菜就是素炒,很少能見葷腥。
有時鄰居家裡包了肉包子,蒸熟之後給他們送幾個,老兩口省著吃能吃好幾天。
這對老夫妻年輕時都是教師,退休後每月退休金加起來有5000,卻連一頓肉都捨不得吃,晚年生活過成這樣,真的挺心酸的。
不過他們不是沒錢吃好的,而是不捨得吃。
女兒過得不好,偶爾要幫襯女兒。
兒子兒媳每月工資還完房貸,就沒什麼錢吃飯了,還有個讀小學的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
兩個孩子已經夠他們操心的了,就沒精力管自己了。
如果哪天在街上看見老太太去買豬肉,就知道是兒子來吃飯了。
兒子自小在父母身邊長大,從來沒出過遠門,雖然成家後住在市裡,但是每周都要去父母那兒看看。
每次都是空著手去,走的時候兩隻手提著滿滿的東西。
等到兒子走了,老兩口又恢復了以往的清苦生活。
有一天我回老家,看見老頭在垃圾桶裡翻塑料瓶子,身後還拖著個蛇皮袋。
後來才知道,他家兒子失業了,只有兒媳在工作,但她的那點工資根本不夠還房貸。
夫妻倆一合計,便想讓父母幫他們還。
現在兒子每月兩千的房貸都是老兩口出,這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捉襟見肘,於是老頭便想撿點塑料瓶賣錢。
有好心的鄰居看不下去,勸老太太也多給自己買點好的吃,年紀大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還能吃幾頓好的。兒孫自有兒孫福,你再為他們操心,還得讓他們靠自己才行,不然等你們走了,他靠誰?
老太太和老頭子心裡都明白,但就是狠不下心看著兒女受苦,特別是兒子,那可是他們獨苗。
03.
這對老夫妻的事情雖然聽著讓人覺得心酸,但是背後的原因卻令人深思。
恐怕他們年輕時不會想到,每月退休金5000,晚年生活還能過成這樣。
其實他們偶爾幫襯女兒我能理解,但是幫兒子還房貸,每月還時不時給兒子一點補貼,就讓我理解不了了。
說到底,他們晚年不幸福的原因,來源於對兒子的溺愛。
買婚房的錢、辦婚禮的錢、還房貸的錢,都是老兩口出,但是他們那點退休金,哪能經得起這麼個花法。不幫他們又不忍心,於是只好從自己的嘴裡省出錢來幫兒子。
可是這個兒子懂得父母的不易嗎?我看未必,如果真的懂得,不會讓父母幫他還房貸。
「每月退休金5000,卻吃不起一頓肉」,這對70歲老夫妻讓我們不禁思考:什麼樣的老人,晚年生活會過得比較悽慘?
第一,對太溺愛孩子,讓他無法獨立的父母
文中的老兩口因為中年得子,對兒子格外溺愛。
他們只教會他如何向父母索取,卻沒有教會他如何付出以及如何用自己的雙手獲取想要的東西。
這樣的溺愛不是愛他而是害了他,也害了自己。
孩子不獨立,靠啃老生活,又能堅持多久呢?等到父母百年之後,他又該靠誰才能生活下去?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作為父母不能只幫孩子眼前這點事情,更不能慫恿他啃老。
與其出錢幫他,教會他腳踏實地,用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這更重要。
第二,付出全部,不給自己留後路
那些對孩子付出全部的父母,晚年不一定幸福。
就像文中的老夫妻,一輩子的積蓄全拿出來給孩子買房娶妻生子,完全不為自己的晚年生活考慮。
面對「啃老」的孩子,你不為自己考慮,難道孩子知道為你們考慮嗎?明顯不可能。
我常勸很多父母,從年輕時就要給自己存一些養老錢,這些錢能夠在你晚年的時候讓你過得更好。
萬一把老了之後孩子自私不管你,你手裡有錢起碼生活還有點保障。
希望所有人都能明白,做父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把孩子養育成人,教會他們愛和感恩,付出和奮鬥。
十八歲之後的路,就看他們自己怎麼走了。
千萬別一直抓著孩子不放手,你該有自己的生活,你的一生除了養育孩子,努力工作,還要多愛自己一些。
-END-
今日話題:
你身邊有這種被「啃老」的父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