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連環畫之《取南郡》,被低估的經典之作

2020-08-21 小說清談

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60冊《三國演義》連環畫中,《取南郡》分冊名氣不大,受關注程度不高,因為它的情節不算膾炙人口,畫家名氣也不如同時代其他幾位大師那麼卓著,但實際上,就該冊的繪畫質量而言,在整部三國系列中,絕對是名列前茅。

《取南郡》主要講的是,赤壁之戰後,曹操返回許都,留曹仁鎮守南郡,防範東吳進攻。果然沒多久,周瑜率軍來襲。雙方經過一番激烈爭奪,互有勝敗,最終周瑜使計大敗曹仁,正當他志得意滿準備入駐南郡城的時候,卻發現城頭豎著趙雲軍隊的大旗。周瑜趕緊分兵進攻荊州和襄陽,卻同樣被關羽和張飛捷足先登。周瑜怒氣攻心、吐血倒地......

該冊封面彩繪出自湯義方、王亦秋之手,內頁的繪製者則是蔣萍和趙晉兩位,論名頭,蔣、趙兩位在同時代諸多名家中絕不算突出,但他們在本冊中的發揮極為出色,無論是構圖還是線條,無論整體還是細節,都幾近完美,令人嘆為觀止。

我們來細細品鑑——

第一頁是曹軍狼狽撤退的蕭索場景,在整本畫頁中,這種中遠景視角的構圖極少,基本以中近景為主。

從這一張曹操的面部細節可以看到,畫家用筆極為細緻,將曹操憔悴不安、驚魂未定的神情都給呈現了出來,在整冊中,畫家這種細膩微妙的筆觸隨處可見。

上面兩頁可作一對比。第一張是曹操安排夏侯惇、張遼等人防衛襄陽、合肥等地,顯得憂心忡忡;第二張是周瑜準備率部下諸將乘勝進攻,頗有志得意滿的姿態。兩相比較,兩人不同的處境和內心活動竟都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這一張是周瑜帶著魯肅等人去和劉備談判,商討荊州歸屬問題。注意看周瑜的馬,非常雄壯,比例也很協調,配上周瑜的身姿動作,氣勢是十分到位了。

密集出現的武將盔甲,畫得頗為精細,氣勢上威武十足。

周瑜等人在羊腸小路上的行軍,構圖上極為出色,既可看出道路逼仄擁擠,又顯得軍隊次序井然。很多畫家在類似場景會採取遠景構圖,但顯然不如上面這種處理來得精彩。

這裡,周瑜中了曹仁的「空城計」,差點命喪此地。而前段時間,曹仁在新野也中了諸葛亮的空城之計,被燒得丟盔棄甲。由此可見,後來司馬懿看到諸葛亮在城頭撫琴,心中的疑懼是情有可原的。畢竟,「空城計」實在太危險了!

曹仁佔了上風,又以為周瑜傷重而死,準備偷襲東吳軍營,出城門之際,只見戰旗獵獵、軍勢雄壯,畫家手下竟無一處閒筆,無論人、馬、城牆、戰旗,無不在突出曹軍勢在必得的氣勢。

曹仁中伏時的姿態神情,亂軍潰逃時的場景設置,畫家都處理得十分到位,第二張圖更是整冊中少有的遠景俯視構圖之一,而且在遠端人和物的處理上,也並不敷衍,稱得上面面俱到。

看這輕快的馬蹄,灑脫的姿態,可以想見是周瑜大破曹軍,志得意滿前往南郡城的路上。即便不知道情節,讀者也幾乎可以感受到畫中人物的輕鬆愉悅,或許還有成功在望的激動和緊張。

城頭上的趙子龍,給了周瑜等人當頭一擊。個人覺得這一張圖不夠出色,一則,這種近景構圖,未能盡顯趙雲軍隊居高臨下的氣勢和威風;二則,趙雲本人顯得臉肥了一點,和本冊中的甘寧造型有點類似(見下圖),英武之氣有所削弱,應該算是瑕疵了。

周瑜無奈只得狼狽退兵,其回頭而望的不甘躍然紙上。另外可以看到,兩位畫家無論什麼時刻都不願輕易採用遠景視角。

這兩張圖,第一張是士兵向周瑜匯報,荊州被張飛奪了,緊跟著,第二張圖是又一個士兵趕來匯報,襄陽落入關羽之手。注意一點,第二張圖中,一個士兵在匯報,另一個士兵準備離開,正是因為兩人的匯報接踵而至,畫家繪製第二張圖時並未忘了還有個士兵尚未離開,其細心可見一斑。

本冊中的周瑜,畫得形神兼備,不同處境時的心態神情惟妙惟肖,可謂是兩位畫家的得意之筆,至於整體構圖之匠心獨運、線條勾畫之工整細膩,堪稱古典題材連環畫的真正經典。

蔣萍先生和趙晉先生分別出生於1912年和1917年,都是資深畫家,兩人在合作這本《取南郡》之前,還和另外三位畫家共同完成了《小霸王孫策》,此後,蔣萍先生還獨自繪製了《劉備徵吳》和《火燒連營》,而趙晉先生則沒再參與本套三國連環畫的繪製工作,是為遺憾。

相關焦點

  • 三國連環畫之《三國歸晉》,兩位大師聯手打造的經典之作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三國演義》連環畫,最後一冊是《三國歸晉》,雖然是全書大結局,但出版時間比較早,1957年底即問世。其畫作者是連環畫史上最著名的一對黃金組合,張令濤先生和胡若佛先生。創作本冊時,正值兩位畫家的巔峰時期,因此,本冊藝術水準相當之高,稱得上是整套三國連環畫的扛鼎之作。
  • 賞經典連環畫《三國演義》,品你可能不熟知的那些人和事(32)
    汪玉山 (1910--1996)江蘇阜寧人,是馳騁在連環畫畫壇的知名連環畫家,一生共創作有連環畫作品約三百餘部,堪稱連環畫壇的高產畫家。​汪玉山以創作古典題材連環畫居多,也是創作《三國演義》連環畫套書中最多分冊的畫家。本集緊接著上集《甘露寺》的內容。上集中,周瑜&34;,又氣又恨。
  • 賞經典連環畫《三國演義》,品你可能不熟知的那些人和事(29)
    紀五六十年代60集系列三國連環畫的第28集,繪者蔣萍、趙晉。 《取南郡》改編自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看回目,就知道周瑜開始了被諸葛亮按在地上磨擦的窩囊過程。周瑜攜得勝之兵,過江攻取曹操的南郡地盤。
  • 三國連環畫之《賺曹休》,被人忽視的佳作
    《賺曹休》在上美版《三國演義》連環畫中,存在感不是那麼強,篇幅也不多,情節也缺乏名場面,因此容易被很多讀者忽視。熟悉連環畫的朋友都知道,張大經先生極具裝飾性的風格,在整套三國中顯得非常特立獨行,以致他繪製的分冊《火燒新野》,在再版時就被撤掉,改由其他畫家重繪。從這張封面圖中,也可看出張先生獨特的畫風,人物姿勢略顯誇張。
  • 三國演義連環畫珍藏版小人書陳宮和曹操(下)
    三國演義連環畫曹操最不想殺的人,珍藏版小人書陳宮和曹操(下)三國演義連環畫曹操最不想殺的人,珍藏版小人書陳宮和曹操(下)三國演義連環畫曹操最不想殺的人,珍藏版小人書陳宮和曹操(下)三國演義連環畫曹操最不想殺的人,珍藏版小人書陳宮和曹操
  • 三國連環畫之《二士爭功》,一代大師的謝幕之作
    1955年8月,新美術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三國故事連環畫《偷渡陰平》,講述魏國名將鍾會鄧艾滅蜀故事。繪製者是一代名家劉錫永先生。這本連環畫風格古樸蒼勁,大受讀者歡迎。由此,啟發了有志之士出版完整版《三國演義》連環畫的決心。半年後,新美術出版社併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三國演義》大型連環畫也進入籌劃創作階段,並於1957年開始陸續問世發行。
  • 賞經典連環畫《三國演義》,品你可能不熟知的那些人和事(37)
    馮墨農(1902-1970)浙江省嘉興人,1957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策劃出版根據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改編繪畫的大型歷史連環畫《三國演義》,馮墨農被邀請進行創作,他先後在《三國演義》連環畫套書中,繪畫有《單刀會》、《水淹七軍》、《安居平五路》、《五丈原》、《政歸司馬氏》等五冊連環畫,很好的表現了《三國演義》中的幾個不同階段、不同事件、不同的故事內容,是《三國演義》連環畫套書後半系列中繪畫較多的繪畫者之一
  • 三國連環畫之《吉平下毒》,出自大師錢笑呆之手
    曾被譽為上海連環畫界「四大名旦」之一的錢笑呆先生,在中國連環畫史上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線描細緻靈動、精妙入微,令人嘆為觀止。然而這麼一位連壇大師,在上世紀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三國演義》60冊連環畫中,僅僅參與了兩本分冊的繪製,而且其中只有一本篇幅不長的《吉平下毒》是獨立完成,另一本《空城計》是與徐餘興合作,甚至到了再版時,這本《空城計》被以「質量不高」為理由給撤換,改由徐正平重新繪製。
  • 三國演義連環畫之《截江奪阿鬥》,篇幅最短,但細節豐富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三國演義》連環畫,從初版、再版到新繪總共六十多本分冊,其中篇幅最短的是《截江奪阿鬥》,僅有六十二幅圖,比起若干篇幅長的分冊,連一半都不足。看上去可有可無的一冊,再版時也一度被刪掉,但其情節卻不能說可有可無,用毛宗崗的話說就是:「蓋阿鬥為西川四十餘年之帝,則取西川為劉氏大關目,奪阿鬥亦為劉氏大關目也。」
  • 三國連環畫之《八卦陣》,畫家凌濤頗受詬病,但在本冊中發揮上乘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三國演義》連環畫中的《八卦陣》分冊,即描繪了第二段情節。本冊先後有兩個名字,最早版叫作《八陣圖》,再版時改為《八卦陣》。為何要改?因為小說中,八陣圖特指用石頭布陣困住陸遜那次,八卦陣特指用士兵擺陣大敗司馬懿那次,雖然兩個陣法一樣,但名稱略有不同,因此改名是嚴謹和有必要的。
  • 三國連環畫之《單刀會》,關羽魯肅各具神採
    這張封面彩圖,清雅寫意,色彩搭配濃淡相宜,賞心悅目,畫中關羽長鬚飄灑,東吳旌旗招展,讀者仔細觀之,似乎感受到江風拂面,如此韻味悠揚的畫風,正是出自劉旦宅先生之手。畫面切至東吳,又是一張近景特寫,孫權和張昭商量取荊州之策。
  • 三國演義連環畫之《張松獻地圖》,末尾部分一張圖堪稱點睛之筆
    這段情節,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的《三國演義》連環畫中,被安排在《張松獻地圖》分冊當中。本冊內頁的繪製者是名聲赫赫的高產畫家汪玉山先生,這是他參與的九本三國連環畫分冊的其中之一,我們來欣賞欣賞——張魯一方定下攻取西川的戰略之後,畫面切到西川劉璋的朝堂之上,和張魯清瘦、進取的形象相比,劉璋顯得黯弱、臃腫。
  • 少不讀三國?
    「年輕不看水滸,少不讀三國」。這是數百年來,盛傳民間俗語。年輕人看了水滸,愛上打架。年幼看三國,從小玩心眼。這樣看來有一定道理。 出生在上一世紀六十年代的我,自小愛看小人書連環畫。看小人書,是重要課外知識來源。看連環畫,陪伴整個成長過程。知道三國演義,就是看小人書。玩心眼,確實從連環畫中汲取營養,有權謀之心始於此。 那時候,買不起,都是借看其他小朋友的。
  • 第十七回 關雲長怒斬傅士仁 呂子明智取南郡城
    突然聽到遠處一陣嘈雜之聲,似乎有人在大聲呵斥叫罵什麼。呂蒙緊皺眉頭,心想軍中何人如此放肆。呂蒙示意其不必拘禮,坐下說道:「行伍之人,多是心直口快,如有冒犯將軍,將軍也不必放在心上。」「末將不敢,只是投靠大都督以後,確實不曾立得片功,軍中不服也在情理之中。」「將軍果然是坦蕩之人,子明佩服!」呂蒙又緩緩說道:「此次關羽重新奪回南郡,難以再次奪回。」「將軍何必懊惱,關羽匹夫,最是張狂,取荊州又有何難?」
  • 當代題材連環畫的經典之作,賀友直先生繪製的《山鄉巨變》
    如果在當代題材連環畫中選出一部代表作,賀友直先生創作的《山鄉巨變》肯定名列前茅。其原因很簡單,原著小說寫得好,連環畫改編和繪製得好。而賀友直先生為了貼切地表現原著的精妙之處,實地考察、體驗生活、精心揣摩,歷經三年之功,兩易其稿,又從明清木刻版畫中尋找靈感和借鑑,最終完成了這部線描精品連環畫《山鄉巨變》。
  • 老三國評分9.4分,新三國只有7.9分,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差距?
    老三國評分9.4分,新三國只有7.9分,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差距?很久沒有關注某瓣評分了,突然發現五年前,《新三國》只有6.9分,沒想到幾年過去居然還漲到7.9分了!不過即便如此,也和老版的《三國》9.4分有著不小的差距。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差距的呢?
  • 三國十大謀士排名(上篇)
    上一篇我們給出了三國十大猛將的最終排名,由於正史中鮮有武將單挑,故猛將排名都是基於流傳最廣的羅氏《三國演義》。而本篇要說的三國十大謀士排名,考慮到演義中羅老師欲狀某同學多智而近妖的情況會使排名索然無味,故本篇是基於正史的。
  • 賞經典連環畫《三國演義》,品你可能不熟知的那些人和事(33)
    《反西涼》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60集系列三國連環畫的第32集,繪者李鐵生。假如問,如果你能穿越到三國想當誰,相信除了趙雲,呂布,選馬超的也會不遑多讓到哪裡去。但是,同學們,請注意,穿越三國,穿誰也別穿馬超。真實中的馬超絕不是演義中的那樣意氣風發、錦束奪目。演義畢竟是文學小說,羅貫中從揚劉抑曹的立意出發,筆墨往往多傾注於蜀漢人物高光描寫,不可盡信。
  • 三國消失的將領(六):二朝虎臣遺憾老將宋謙
    要論三國歷史上知名的單挑案例就不得不提神亭嶺大戰,小說《三國演義》為此來了一段太史慈酣鬥小霸王的故事。這場單挑戰中除了兩位主人公孫策和太史慈之外,十三騎則成了重要的配角,這十三騎皆為精兵悍將,除了六騎不詳之外,其餘六人皆為東吳重臣。其中就有五位被三國志稱為「江表之虎臣」。唯一遺憾未入選的就是老將宋謙。
  • 絕版的《紅樓夢》連環畫紀念版終於出山了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作品,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紅樓夢》裡滲透的傳統文化的因子異常豐富,堪稱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總匯。這部由三民圖書出版《紅樓夢》被譽為新中國「連環畫套書之王」,全套1版1印上品2006年市價約30萬元。2012年拍賣價曾喊出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