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十大謀士排名(上篇)

2020-07-31 一笑排行榜

上一篇我們給出了三國十大猛將的最終排名,由於正史中鮮有武將單挑,故猛將排名都是基於流傳最廣的羅氏《三國演義》。

而本篇要說的三國十大謀士排名,考慮到演義中羅老師欲狀某同學多智而近妖的情況會使排名索然無味,故本篇是基於正史的。主要參考文獻是陳壽老師的《三國志》(有爭議部分也參考了《資治通鑑》),敲黑板:基於正史,所有關於人物的傳說、野史、妖術、商業吹捧等統統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此外,說的是謀士,故帶兵打仗的統帥、都督不在此列……

三國十大謀士排名(上篇)

寫到此處,我才發現文官排名難度遠遠高於武將排名,為使問題簡化並且更有趣味性,我們設定一些規則和權重來進行評判,力求使排名公平、公開,儘量公正……

規則1:必須算無遺策,這是進入此排行榜的剛需條件;

規則2:必須是選擇輔佐曹、劉、孫的,明珠暗投的不要(如沮授,大才啊!),良禽擇木,良臣擇主,一開始就站錯隊,越努力離成功越遠……

權重1:主公對該謀士是否言聽計從;

權重2:能否謀國謀軍謀天下謀人心;

權重3:能否謀得自身安危。

三國十大謀士排名(上篇)

好了,根據以上規則和權重,閒言少敘,書歸正傳,三國正史,十大謀士排名6-10名閃亮登場:

第十名 龐統

三國十大謀士排名(上篇)

鳳雛,演義中與諸葛齊名,正史中也確是一位智廣之士,按照我們設定的規則,龐士元一開始就選中明主(孫、劉都算是明主),下面一起來看下龐士元的能耐:

1. 勸劉備取益州,謀家國大事;

2. 勸劉備在涪城會上殺(挾持)劉璋取蜀,計謀不錯,老闆沒聽;

3. 為劉備設上中下三計,劉備取其中計而斬高沛、楊懷;

4. 一路襲取關隘,「所過皆克」;

5. 算無遺策(正史中龐統是率眾攻城死於流矢,並非演義中張任設計所殺)

綜上,鳳雛才能謀略都是超一流謀士,只恨陽壽不濟,可惜可嘆。

第九名 劉曄

三國十大謀士排名(上篇)

此人亦為漢室宗親,演義中高光之處不多,但是正史中卻亮的熠熠生輝,我們從他歸曹後說起:

1. 敗軍之際堅定曹操平定漢中決心,滅張魯改變時局;

2. 勸曹操趁勢滅劉備,曹老闆判斷失誤,沒聽;

3. 料到孟達、魏諷必反,神算;

4. 料到關羽死後劉備會伐吳(註:正史中劉關張沒有桃園結義……);

5. 勸曹丕趁劉備伐吳之時一起伐吳,好計策沒被採用(改寫歷史的計策);

6. 晚年太圓滑被曹叡嫌棄,鬱鬱而終不能自保(做人要厚道……)。

劉曄一生多獻奇謀,有大戰略的才能和眼光,可惜英明如曹家父子也不能領略其中之妙,也從側面反映了謀士不能說服主公採用自己計謀的能力不足;此外,晚年由於過於逢迎遭人厭惡,也是排名降低至此的重要因素。

第八名 魯肅

三國十大謀士排名(上篇)

演義中被發了一書包好人卡的魯子敬,在正史中卻是江東最傑出的戰略家,讓我們撥開迷霧,看看「老實人」是如何的雄才偉略!

1. 棄袁術投周瑜,看出袁術雖然四世三公嫡子嫡孫,卻是冢中枯骨,難成大事。

2. 隨周瑜投孫策,慧眼識江東,可開創帝王基業,謀天下!

3. 東吳版隆中對,東吳與劉表、曹操鼎足而立,謀天下!

4. 劉表新亡,勸孫權看情況謀取荊州,並親自以弔唁之名打探劉備和劉表兩子之間的關係如何。

5. 到南郡後劉表好兒子劉琮已經將荊州獻給曹操,魯肅當機立斷,臨時決定與劉備結盟,帶諸葛亮回江東,又一次的頂級戰略大師的操作,這個魄力,以及判斷的準確性,讓孫權直呼:老天賜給我的魯子敬啊!(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

6. 謀大局,力排眾議力挺孫權抗曹,戰略大師X3。

7. 赤壁戰勝曹軍,東吳都督帳前首席謀士。

8. 力排眾議,說服孫權借荊州與劉備(言聽計從),令曹操震驚落筆。此招魯大師一生中的代表作,可謂極限操作,甚至當時連諸葛亮都沒有看懂,只有孟德公看出了其中的厲害:荊州乃四戰之地,利用劉備安撫百姓又能緩衝曹操兵鋒,東吳多了一個幫手,曹魏樹了一個勁敵,實在是一舉多得。魯子敬一生算無遺策,謀國謀天下,不愧一代戰略大家,放眼三國可能唯有曹公、孔明可以望其項背。

第七名 荀攸

三國十大謀士排名(上篇)

史書上說,荀公達早慧,七歲就顯示出過人才華,所以排第七名。開個玩笑,這顯然不能服眾,我們來看下這個曠世奇才的成績如何:

1. 曹操徵張繡,打不贏,荀攸勸「緩兵待劉表與張繡內部生變,以滅張繡,不可急攻」,曹操不聽,老子就急攻,曹操敗。

2. 勸曹操急攻呂布,不令其喘息,曹操隨即引沂水、泗水灌進城去,攻破了下邳,生擒呂布。

3. 設計聲東擊西斬顏良,以輜重誘敵,誅文丑。

4. 勸曹操劫袁紹糧草,力主許攸計。

5. 戰略上勸曹操先滅二袁再滅劉表。

史書中有記載,荀攸前後為曹公設奇謀12策,但是,由鍾繇整理,這哥們書沒出全就去世了,可惜了。荀攸非常像西漢開國時期的謀士陳平,善於奇謀巧計,一生算無遺策,但由於戰略方面稍稍遜色,故屈居第七名。

第六名 法正

三國十大謀士排名(上篇)

提到法正,這句諸葛丞相的感嘆就會肅然響起:「若法孝直還在,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徵;就算不能制止,若隨行東徵,一定不致大敗而歸。」讓我們來看看這位連蜀相都自嘆不如的法正有哪些才謀:

1. 為劉備作內應取西川,是劉備仰仗的首席謀士(不是諸葛亮哦~)。

2. 揣度劉璋不會負隅頑抗兩敗俱傷,果然劉璋獻城投降,算人心。

3. 劉備嫌棄許靖賣主求榮,法正則勸劉備初得蜀地,要重用許靖這種名士以籠絡人心,謀國謀人心,心靈大師。

4.勸劉備取漢中,謀天下,進行時版隆中對!

5.為劉備籌劃定軍山之役,計斬夏侯!

法正一生算無遺策,是蜀中難得的戰術奇才,奈何終年四十五歲。本文作者嘆曰:若是瓤星能增壽,三國歸誰未可知。

下一篇我們將給出正史中三國十大謀士的前五名,如果您喜歡的話可以點讚、收藏、轉發三連!您的支持就是我原創的動力!(本篇文字為原創,插圖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三國十大猛將排名(下篇)
    (本文設定:由於哥倆出場時間太短,千百年來顏良文丑一起說出膾炙人口,故將倆兄弟看成戰力相同的一個人,也為後面人評職稱節省一個名額)。首先,我們以理服人,來看戰績:顏良20回合完敗徐晃(您細品,20回合……這戰力簡直喪心病狂!)
  • 《三國演義》十大謀士打分排名,精確到0.5分
    為儘量做到客觀公正,進入排名榜的謀士來自不同諸侯,從德行、才能、智力、計效、影響五個方面進行比較,每項滿分為一分。具體講,好,1分;較好,0.5分;差,0分。  首先確定《三國演義》十大謀士,曹、劉、孫各分配二名,其餘四個諸侯各分配一名。
  • 新三國:羅貫中硬編出來的三國第一謀士
    先說明白,這個「第一」,指的是在《三國演義》中,第一位出場的謀士。在三國的各個政治集團中,每個集團都有專屬於自己的人才,不同陣營的文臣在戰場之外施展謀略,精彩迭出,這批文臣在三國中有一個共同的稱呼——謀士。
  • 三國的六大謀士,除了臥龍鳳雛,另外4個是誰?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描繪了魏蜀吳三國的形成與發展,最終以司馬家族統一為結尾。的在三國時期,湧現了很多將士良才。他們帶兵打仗、出謀劃策。或勝或敗,終究形成了三國鼎立。可見臥龍鳳雛位於六大謀士的前兩位應該是沒問題的。臥龍先生就是諸葛亮了,皇叔劉備三顧茅廬。而在草廬之內,諸葛孔明是為劉備分析了時局,因而未出草廬,就預見了三分天下。可見,諸葛亮確實大才。鳳雛先生龐統也是一個人才,劉備在他輔佐下,打了很多勝仗。然而,龐統卻死在了落鳳坡,時年36歲,可謂是英年早逝。
  • 從「陰謀論」角度看《三國演義》最強謀士排名,諸葛亮僅排第四
    本文討論的是《三國演義》,而不是三國歷史。依照《三國演義》中出現的故事情節,且排除作者個人對人物的評價,就其中發生的人與事進行「陰謀論」討論。《三國演義》故事中,充滿了謀略與戰爭,如果拋棄了「陰謀論」單純講事件,會使三國趣味性大打折扣。本著對《三國演義》中出現的故事及人物,以「陰謀論」角度來探究一下:這一時期謀士前五名。
  • 三國最低調的謀士!屢屢跳槽卻都受到重視,隱忍勝過司馬懿
    古代批評家毛宗崗在《讀三國演義》中指出,三國時代有三絕,即諸葛孔明的「智絕」、關雲長的「武絕」和曹孟德的「奸絕」。誠然,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的人物刻畫上花了不少時間,但為了烘託人物形象,有時也有點「誇張過度」。
  • 細數《三國演義》中謀略前十的謀士,"鳳雛"龐統沒進前十(下)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排名6-10的謀士,本期我們將繼續介紹排名1-5的謀士。郭嘉死後曹操傷心不已,手下諸將及謀士也都扼腕而嘆。赤壁戰敗,曹操更是痛哭郭嘉,感嘆若奉孝在,不至有此敗。這強烈地表達出曹操對人才的珍惜(也有慚愧眾謀士的意思),當然側面也表現出郭嘉對於曹操的重要性。
  • 盤點三國中那些未逢名主的絕世謀士
    不論小說還是正史,謀士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特別是《三國演義》把謀士地鬥智和謀慮完美地體現出來了。一說到頂級謀士,大家想到的是蜀國龐統,諸葛亮,法正,吳國的陸遜,周瑜,魯肅,還有魏國的司馬懿,郭嘉,荀攸,荀彧,程昱,賈詡。
  • 三國謀士魯肅是傻白甜嗎?
    劇中三大派別:曹操、劉備和孫權座下重要謀士都是智慧無雙,計謀層出不窮的。比如曹操手下荀彧、司馬懿;劉備手下諸葛亮、龐統、法正等;孫權手下則是周瑜和魯肅等都是重要謀士。但這個魯肅和三國裡面那些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謀士又不太一樣。看老版《三國演義》諸葛亮在東吳的那段一直有個感覺:魯肅就像個萌萌的傻白甜,雖然有點兒智力,但是常常被諸葛亮和周瑜兩個人耍得團團轉,又時常夾在兩人之間進退維谷。
  • 劉備若一統三國,四大謀士除了他,都會被除掉包括諸葛亮
    如果真的能讓他一統三國,恐怕很多為他做出貢獻的人都會死在他的手下。而劉備也是和這種人類似,如果他一統三國了,曾經輔佐他的很多謀臣謀士都難逃他的魔掌,最終可能會有一個人倖免。如果劉備一統三國,龐統絕對是除掉名單中的一員。
  • 倚天屠龍記十大高手排名(原著小說)
    本排名依據金庸先生原著小說,非依據各種影視作品,個人創作,不喜勿噴。武力力壓四大法王,楊逍曾以戲耍一般將滅絕師太的師哥——當時峨眉第一高手孤鴻子(持倚天劍)打敗,後得明教教主陽頂天信賴得以修習乾坤大挪移神功,實力更加恐怖。
  • 三國演義新排名,排名低只能怪此一人
    武有呂布,趙雲,典韋等等,當你翻開三國這本書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故事的精彩程度,遠遠是影像不能比擬的!雖然三國迷們都有自己心中的武將排名順序,論三國演義而言,每個武將出場都是自帶bug的,新老三國對典韋的描寫很少,老三國故事稍稍有些全面,因為是為了尊重原著,儘量把一些躍然於紙上人物都表達出來!今天閒話不多說,就書中描述,今天小編給武將們重新排名!
  • 戲說三國人物版三十六天罡星(中)
    曹丕的排名爭議也不小吧?我們拭目以待!荀攸,三國時期穎川荀氏族人,著名軍師,荀令君之侄,被曹操贊為謀主。討呂布、戰袁紹屢獻奇謀,更獻計趁袁紹死亡先平定河北,一個擅靈活多變的戰術和軍事策略,曹操五大軍師之一。曹操的謀士幾乎不統兵,所以可以摒除。
  • 琅琊榜十大高手,飛流才排第五,藺晨排名讓人吃驚
    特別是裡面的武力排名,十大高手榜更是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經典談資。比如大梁的第一高手蒙摯,拳腳功夫獨步天下。更是禁軍大統領,將帥之才。還有天泉山莊的卓鼎風,他的經典武學飛鳥投林更是一絕。(小編沒看過原著就以劇版做一個排名,歡迎大家指正)第一名 禁軍統領 蒙摯他曾在赤焰軍待過一年,卻對林氏的忠心一點沒變。為人仗義,對靖王,林殊都十分信任。武藝高強,有萬夫莫當之勇。出手次數不多,開場兩個大梁青年才俊在蒙摯手下走不多百招,與飛流交手完美壓制。
  • 戲說三國人物版三十六天罡星(下)
    一代名將無論如何努力都註定到頭來是為別人做嫁衣註定是一場空,三國時代悲劇結局的名將不少,但沒有一個是鄧艾這樣讓人唏噓悲涼的結局,所以天空星給他是最合適的,鄧艾的排名不會有什麼爭議吧?荀彧,穎川荀氏士族出身,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魏早期戰略設計者,曹魏五大謀士之首,史載善統籌,善治政,善薦才,被曹操評價為「吾之子房也」。荀彧早年就被稱為王佐之才,不看好袁紹,投效曹操幕府,常年居後方為曹操制定軍事路線和戰略方向,曾在呂布來犯時力保兗州三城。
  • 5本謀士輔佐類歷史小說,主角智計百出,將天下玩弄於股掌之間
    這是一個宅男走向群雄並立的謀略軍師的故事,是挺不錯的三國軍師流。重回三國,與曹孟德為友,本想悠閒度日,怎料轉眼已居漢司徒之高,位登謀士之首。本書建立在三國演義的背景之上,文風流暢頗有古意,從來三國類的書籍,無非是稱王稱霸。
  • 三國演義:郭嘉是第一謀士?若有司馬懿的壽命,天下早已歸曹操?
    >但今天小影要講的並不是曹操和諸葛亮,而是相對更少人知道的鬼才郭嘉,這個僅在三國初期階段就展露強大謀略實力的曹操帳下第一謀士(PS:以下案例皆來源於94版《三國演義》劇情)民間有傳說「郭嘉不死,從這句話,我們可以引申出郭嘉和諸葛亮的高低關係,不說郭嘉高於諸葛,那也是差不多等級的謀士。
  • 讀三國我是認真的(三)
    304、三國劉備錯失的德才兼備謀士陳群陳群,字長文...」被推薦至頭條首頁!311、三國魏國能隨機應變謀士賈詡先回答問題,怎麼...」被推薦至頭條首頁!324、呂布排三國第一的重要理由是製造了三國歷史發...」被推薦至頭條首頁!
  • 《將夜2》十大強者排名,寧缺只能墊底
    話不多說,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劇中十大強者排名:第十名:寧缺不知道為什麼,身為男主居然功力如此之弱,大概是因為穿越而來,悟性資質都比不上本地人吧以上就是劇中十大強者排名了,如有遺漏之處還請望補充,謝謝各位了!
  • 天龍八部之十大高手排名
    Hello,大家好,在小編心目中黃日華版本的天龍八部是經典之作,所以今天就以這個版本為基礎來跟大家討論下十大高手的排名。第四位,段譽武力值:7.6顆星成就:掌握了逍遙派絕學北冥神功,吸取多人內力而成為天龍八部中內力排名前三的最深厚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