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視界一直聳立著幾座大山,它們不僅是中國電視劇的經典作品,而且還是所有「後浪」影視製作人的學習楷模。
94版《三國演義》便是幾座大山之一,憑藉劇中所有演員的精湛演技以及對原著的最完美還原,一開播就獲得全國觀眾的喜歡和讚揚。
劇中讓小影印象最為深刻的角色有三個,分別是鮑國安飾演亂世梟雄曹操、唐國強飾演的臥龍諸葛亮以及由蔣凱飾演的早夭鬼才郭嘉。
可能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曹操和諸葛亮是最熟悉不過的人物,畢竟課本上必背的兩首古詩《觀滄海》和《出師表》讓小影至今都難以忘懷。
但今天小影要講的並不是曹操和諸葛亮,而是相對更少人知道的鬼才郭嘉,這個僅在三國初期階段就展露強大謀略實力的曹操帳下第一謀士。(PS:以下案例皆來源於94版《三國演義》劇情)
民間有傳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大致意思就是郭嘉如果沒有早夭,那諸葛亮根本不敢出山。
從這句話,我們可以引申出郭嘉和諸葛亮的高低關係,不說郭嘉高於諸葛,那也是差不多等級的謀士。
其實謀士這個職業的發展方向也有區別的,比如諸葛亮便是全能性謀士,什麼行軍打仗、朝堂當政等基本上都在行,而這也是為啥諸葛亮能被後世誇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樣全能的人完全能當皇帝,結果卻幫劉氏父子打了一輩子工。
而郭嘉則非常不一樣,要是全能也算不上,畢竟在《三國演義》中所有有名謀臣中就屬他死得最早,其所作事跡對於當時的曹操也沒多少功績。
但其實細處分析還是能發現一些東西的,曹操打袁紹時,他拋出了十勝十敗論,讓全軍大為振奮,算是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而且最重要的便是討了曹老闆歡心。
還有一次大顯神威的時刻便是預料到孫策遇刺,但其中最大的功勞應該歸功於那些遊走在生死線上的探子,而郭嘉只不過是分析總結了一下,然後做了一個PPT給大家看。
第三次郭嘉光輝時刻便是勸曹操徵討烏丸,這場戰役最為出名的有兩件事,第一件便是鬼才郭嘉夭折,第二件便是為我國成語文化事業添磚加瓦,推廣了「兵貴神速」一詞。
第四件事是傳的最神的事跡,也就是郭嘉遺計定遼東,其實就拿當時遼東的情況來講,其實根本不用定啥計策,平定也是早晚的事,只不過是郭嘉預料到事態發展而已。
從郭嘉的四件事中小影發現郭嘉的一個共通點,即理解人心,無論是老闆曹操,還是袁氏兄弟,他在人心上也稱得上「算無遺漏」了。
所以才能獲得曹操如此高的讚譽。所以說,郭嘉也算得上三國心理學方面的第一謀士。
以上便是本文全部內容,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我是小影,一個超喜歡看電影、超喜歡寫短文的原創寫手。想要了解更多的影視資訊,就請點一個關注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