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唱空城計,司馬懿故意「放水」,成年人的交往是心照不宣

2020-07-25 讀史匯

時光涓涓流逝,恍惚已過20年。人生而立,閒暇之餘有幸再讀《三國演義》,或許是年齡的緣故,此次閱讀這本名著,不免多出一些人生感嘆。


三國演義,是一本章回體歷史小說,向來有著「三分寫實,七分虛構」的評價。對於這本歷史與演義各佔一半的小說,一直以來,讀者對它的態度,大致分為兩類。一說它缺乏歷史的專業性;二說它是一本歷史與做人智慧的完美佳作。

諸葛亮唱空城計,司馬懿故意「放水」,成年人的交往是心照不宣

最近,筆者再次迷戀上三國。特別是讀到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時,被羅貫中對人情世故的見解所深深地吸引。

首次北伐,失守街亭,唱空城計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想必大家不會陌生。公元228年春天,蜀漢做好北伐曹魏的準備。此次北伐的路線是從祁山出發,先後攻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後,與羌人會合,再一舉拿下涼州

對於蜀漢來說,這是一條最平穩的路線,成功的機率也最大,但前提是必須保證街亭的安全。很可惜,諸葛亮用人出現失誤,派遣志大才疏的馬謖守衛街亭,結果馬謖因為大意,不敵曹魏的張郃,失去街亭的控制權,最後前線蜀軍面臨腹背受敵的困境,只好徐徐退兵。

諸葛亮唱空城計,司馬懿故意「放水」,成年人的交往是心照不宣

為了保證退兵時,不引起曹魏的注意,防止被曹魏咬住追殺,諸葛亮以身犯險,準備採取心理戰的方式,嚇退司馬懿率領的大軍。故而在西城之上,羽扇綸巾,焚香撫琴,故作悠然自得的樣子,上演一幕空城計,史稱「諸葛亮彈琴退仲達」

司馬懿「放水」大有學問

很多喜歡歷史的朋友,每讀到此處時,總會對司馬懿的多心多疑嘲笑一番。當時的情景,只要司馬懿稍微激進一絲一毫,或許歷史會被改寫,司馬懿在絕對把握和全面優勢的情況下,卻下令三軍趕緊撤退,口口聲稱這是諸葛亮的退兵誘敵的計謀。

仔細想來,以司馬懿的才學和能力,不至於淪落到被後人恥笑的地步。漢末三國有四大謀士,分別是青龍諸葛亮、朱雀龐統、白虎司馬懿、玄武賈詡。按照後人的排名,諸葛亮與司馬懿的能力不相上下,卻在西城搞出一番「空城計」的鬧劇,唯一的可能是,司馬懿在「放水」。

諸葛亮唱空城計,司馬懿故意「放水」,成年人的交往是心照不宣

司馬懿:除非不做,要做便做最好

此事要從司馬懿的處境說起。司馬懿一生頗多波折,祖籍是河內郡。少年時,為人豁達,頗有才學。不喜歡爾虞我詐的亂世,想隱居山林,或者魏晉風度的生活。

現實與理想,總是不太遂人願。

有個人不想讓他悠哉地生活下去,一封徵召令打亂他的人生規劃。此人便是梟雄曹操,曹操雖然有禮賢下士的美名,但曹操也有著另一重目的。他徵召賢人來許昌的目的,一則是為自己所用,二則是防止為他人所用。

所以,司馬懿來到許昌後,沒有得到曹操的重視,畢竟此時圍繞在曹操身旁有荀彧、郭嘉、賈詡等出道早於司馬懿的能人。

諸葛亮唱空城計,司馬懿故意「放水」,成年人的交往是心照不宣

司馬懿的性格與他人不同。曹操這種用人的方法,極大地刺激到司馬懿,以司馬懿的個性來說,要麼什麼都不做,碌碌無為了此一生;要麼就幹出一番大事業。

曹操能夠看出司馬懿心中那團熊熊烈火,憑藉自己的威嚴一直壓著司馬懿。後來曹丕登基,曹魏內部仍然以曹氏和夏侯氏本家說了算,司馬懿的處境自然很尷尬。

蜀漢的首次北伐,正好發生在曹丕剛登基不久。司馬懿作為曹魏唯一會打仗的統帥,卻沒有培植出自己的親信,往往都是遇到戰事時,曹魏朝廷任命他為三軍統帥。仗打完以後,解去兵權送回老家賦閒。

諸葛亮唱空城計,司馬懿故意「放水」,成年人的交往是心照不宣

所以,此時若是司馬懿令旗一揮衝去西城,活捉諸葛亮,一舉解決蜀漢的威脅,完成曹魏統一天下的大業,咋聽起來確實很過癮。

但有一個問題,失去蜀漢和諸葛亮的漢末三國,司馬懿存在的價值又在哪裡。曹丕之所以還讓司馬懿活著,完全是出於關鍵時刻抗衡諸葛亮的必要。一旦諸葛亮這塊眼中釘肉中刺拔掉,曹丕首先會掉轉矛頭對付司馬懿。後來,鄧艾和鍾會便是最好的例子。

諸葛亮唱空城計,司馬懿故意「放水」,成年人的交往是心照不宣

諸葛與司馬,相愛又相殺

從司馬懿佯裝判斷失誤的表現來看,有時候裝傻不失為明哲保身之策,也透露出一個為人處世的深刻道理:成熟的人際交往,要學著彼此心照不宣。

諸葛亮之所以敢鋌而走險,也是料定司馬懿和他想的一樣。他是在跟司馬懿對賭,言外之意是說,你司馬懿只要敢捅破這層「窗戶紙」,識破我的空城計,最後只會得到一個雙輸的局面。

諸葛亮唱空城計,司馬懿故意「放水」,成年人的交往是心照不宣

筆者30歲以前,由於工作的需要,經常參加一些酒席宴會,也看到過很多酒桌奇葩事。見過手裡真有錢的,也有裝有錢的,有死扛著的,有硬挺著的,大家在同一個飯桌上其樂融融地相互吹捧著。

那時,筆者對此深深地不理解,甚至有些看不起。直到臨近40歲才豁然明白,成年人的社交只能是這樣,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但誰都要裝作不知,只有彼此心照不宣,才能愉快地玩耍下去。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諸葛亮琴音嚇退司馬懿如果遇到司馬懿不懂音律咋辦?
    空城計是一場很驚險的賭博遊戲,很可能在歷史上不曾出現,但是如果諸葛亮真的實施了空城計,多半是能夠成功的。司馬懿每一次都拒不出戰,堅守城池,抓住蜀軍的弱點再猛烈攻擊。所以諸葛亮每一次都無功而返。等到蜀軍退兵,魏國立刻罷免司馬懿的兵權。由於從曹操活著的時候開始,司馬懿就一直被排擠,無論是曹操,還是後來的曹丕,都知道司馬懿有能耐,所以都是留一手防著他。全靠諸葛亮不斷地北伐,魏國才不得不留著司馬懿,這叫人盡其用,但是司馬懿很明白,自己非常危險。
  • 那場空城計,司馬懿其實也在演
    《三國演義》第95回,街亭失守,司馬懿率軍逼近西城,此時,於諸葛亮而言,守與逃幾乎都是死路。存亡之際,諸葛亮想起了先主劉備的絕殺計——演技。人生如戲,全憑演技。在劉備身邊多年,耳濡目染,諸葛亮的演技已然爐火純青。於是,便洞開城門,撫琴城樓,上演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空城計,用奧斯卡般的演技讓司馬懿生疑,並率領大軍瀟灑離去。
  • 「三國演義」中近乎「神人」的諸葛亮為何殺不了司馬懿?
    所以在曹操執政的時候司馬懿從來沒有真正全權的統過兵。此後在川蜀諸葛亮繼劉備遺願揮師北伐,欲助蜀國一統天下。魏國屢屢擺陣,大將軍曹真丟盔棄甲逃回魏都許昌。曹叡不得已只能啟用司馬懿上陣。在和諸葛亮的博弈過程中,司馬懿一直隱藏的才幹終於顯現出來。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浩浩蕩蕩的蜀軍將祁山包圍,司馬懿不得已只能迎擊。
  • 《三國演義》中郭嘉、司馬懿、諸葛亮、陸遜誰是三國最強軍師
    曹魏方前有郭嘉,後有司馬懿,蜀漢方有諸葛亮,東吳有陸遜,那麼郭嘉、司馬懿、諸葛亮和陸遜誰才是三國最強軍師呢?按這幾位的生卒年來看,司馬懿生於179年,活到72歲;郭嘉生於170年,活到37歲;諸葛亮生於181年,活到53歲;陸遜生於183年,活到62歲。誰活的最久,勝利就屬於誰,按這個來看,司馬懿熬死了所有的敵人,是他最後贏了。
  • 《三國演義》最被低估的名將,正史中他不亞諸葛亮,遠勝司馬懿。
    至於說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諸葛亮的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等要麼虛構,要麼張冠李戴。這樣的案例太多,舉不勝舉,不過這也符合小說的本質。他臨終前交代曹丕,司馬懿「鷹眼狼顧」,不可賦予兵權。意思是讓司馬懿當個參謀就夠了,別讓他有兵權,否則對我曹氏家族不利。其次,曹丕時期(司馬懿就是打醬油的),拜曹真為鎮西將軍,都督雍州和涼州諸軍事,進封東鄉侯,屢立有戰功,升為上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假節鉞,成為曹魏軍隊的最高統帥之一。
  • 空城計中,司馬懿有沒有可能故意戰敗,主動撤兵?他害怕的是什麼
    而大家爭議的點,不外乎是他「是忠是奸」,這邊效忠的對象當然就不是漢朝,而是司馬懿服務最久的曹魏集團。另一個喜歡討論的點,則包括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帶兵能力,到底誰低誰高。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在故事裡、在現實中,司馬懿到底有沒有可能是故意選擇不打敗諸葛亮。劇情提要有些讀者可能還沒看過這部劇,我這邊簡單做個提要。
  • 三國時期誰用過空城計,不是諸葛亮,而是趙雲、孫堅
    諸葛亮用過空城計嗎?在《三國演義》中寫,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 諸葛亮臨終前,為何嘴裡要含著7粒米?司馬懿:天下奇才啊
    但是諸葛亮用計旁敲側擊的說道,曹操修了一個孔雀亭,打算以後用來安置大喬和二喬。話說大喬和二喬在東吳可是顏值榜中數一數二美女,姐妹二人更是分別嫁給了孫策和周瑜。聽到這話,孫策和劉備當然不高興,於是衝冠一怒決定聯合劉備共戰曹操。
  • 《三國演義》的最大敗筆——草船借箭(王者榮耀:周瑜和諸葛亮)
    我兒子剛好學到節選自《三國演義》的課文《草船借箭》:諸葛亮立下了三天造十萬支箭的軍令狀。周瑜暗中下命令,不給他提供造箭需要的材料。周瑜不但才智、氣度不如諸葛亮,心理還極度陰暗、卑劣,屬於反人類人格。很像前幾天,故意往樓道裡吐痰,讓鄰居感染的被隔離的疑似肺炎患者。演義小說不是正史,可以虛構。但應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
  • 三國志14諸葛亮:多智近妖算什麼,直接封神吊打司馬懿
    語出魯迅《中國小說史1略》,這一代的諸葛亮不是近妖,而是史上各代中真真正正的神一般的存在!,綜合實力上,為了平衡各家實力和玩家爭議,諸葛亮的武力很低(丞相是靠謀略口才殺敵的),統率則一般低於宿敵司馬懿,從未佔據過第一的席位,但在技能上則非常全面。
  • 司馬懿親自戰魏延。三國演義中的那些漏洞,比你想像中的還要狗血
    劉繇認為孫策此舉是誘敵之計,因此不讓手下搭理。太史慈強行要出戰,劉繇阻擋不住。劉繇帳下,只有一員小將自願跟隨太史慈前往。此人正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曲阿小將。為了防止程普等人一起群毆,太史慈故意將孫策引誘至無人處。韓當等人害怕孫策有失,想要上前追趕。這個時候,曲阿小將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太史慈同孫策又在無人處鬥了五十回合。也就是說曲阿小將孤身一人,擋住了韓當等十二人整整數十個回合。韓當和黃蓋等十一人都是三國中有名的武將。十三人聯手,恐怕整個天下都無人能擋。故曲阿小將的存在十分不符合邏輯。
  • 從「陰謀論」角度看《三國演義》最強謀士排名,諸葛亮僅排第四
    他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等謀士,並表示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得天下。事實上,諸葛亮很清楚他只能幫助劉備促成「三國鼎立」,而無法實現一統中原。水鏡先生與諸葛亮熟識,平時必然不少討論天下大事與格局走向,對諸葛亮的大勢分析定是瞭然於胸。那為何司馬徽明知諸葛亮無法幫助劉備取得天下霸業,卻還要幫助劉備獲得諸葛亮呢?因為他在等待一個時機!
  • 「空城計」的思維重塑
    青少年時讀三國看三國演義,印象深刻的回目很多,「空城計」無疑是帶給人最大衝擊的。諸葛軍師妙計險中退敵,書中描述的好,電視劇演的也好,每每看來驚嘆孔明為天人,頓首拜服。昨晚,又在《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裡「重溫」了一遍「空城計」,當街亭失守後,心裡做好了重溫「空城」的準備,等來的卻是另一個角度解讀的全新的「空城計」,觀後確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年少時那一瞬間的疑惑又清晰的回到了腦中——「壞人」司馬懿真的會笨到這種程度,現在已經有了一個系統性的解答。
  • 空城計在原著中、電視劇裡、戲曲中的不同表現手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無論是原著,還是電視劇,還有各種戲曲的演繹,《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都是非常精彩的一個片段。雖然表現手法各有側重,但都表現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面臨危機從容淡定的這樣一個特質。那司馬懿遠遠看到諸葛亮這般架勢,以為城內必有埋伏,於是下令撤兵,很有點兒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感覺。然而,司馬懿是何等樣人?那聰明也僅次於諸葛亮而已,就算一時被蒙蔽,很快也會醒悟過來的。然而,諸葛亮又怎能讓他那麼快醒悟過來呢?
  • 盤點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六出祁山都是怎麼失敗的?
    成果 魏將費耀中計自刎,王雙來追,被魏延所伏殺。三出祁山(九十八回——九十九回)退兵原因:張苞身亡,孔明病重經過 建興七年(229)春,郝昭死,陳倉失,諸葛亮又出祁山,奪散關。曹真中計,失去祁山大寨,乃與司馬懿於渭濱安營,曹真臥病不起。孔明大驅士馬,復出祁山。亮作書諷曹真,真看畢,憤氣填胸而死,武侯又鬥陣辱仲達。蜀都尉苟安好酒誤事,解糧違限十日,為亮所罰,恨而投魏,司馬懿遣之回成都布散流言,謂孔明功高蓋主,必將篡國,後主生疑,下詔宣孔明班師回朝。孔明用減兵添灶之法,安然退兵回蜀。
  • 三國演義黑化周瑜,為的是烘託諸葛亮,美化修飾都圍繞主角
    演義中,周瑜對諸葛亮的提防和嫉恨,來自於其才不能為己所用。與其說周瑜嫉恨諸葛亮,不如說是擔心諸葛亮以後會威脅到東吳的發展。歷史上的周瑜,祖輩曾經擔任過東漢的太尉,位列三公。周郎英姿颯爽,坐擁嬌妻美妾。吳侯虎踞江東,對周郎委以重任。而此時的劉備,依然沒有穩定的根據地。不管是從自身履歷來看,還是從各自勢力的實力來看,周郎都沒有理由把孔明列為嫉恨的對象。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最大的兩件功勞,歷史上卻並不是他所為
    在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無所不能的,他像神一樣,使了的計謀似乎從未失敗過。在他身上,不但可以草船借箭,還發明了木牛流馬,最讓人拍案稱奇的是空城記。小說中安插在諸葛亮身上的事情,有真有假,有些事情甚至在歷史上和他毫無關係。我們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根據現有史料分析可以得出,有兩件事情並非發生在諸葛亮身上,一件是草船借箭,一件是空城記。
  • 三國志11:諸葛亮再世也回天乏術?這三大苟命王真就是為所欲為
    張郃花費大量資源培養他絕對是值得的,因為他的壽命極長,直到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才戰死沙場,如果不是司馬懿逼他追擊,說不定能活到晉朝。效果尚可,但沒啥實用性,實戰中電腦幾乎不會對高智部隊使用計略,「反計」就類似於一個擺設。不過因為後期可以換特技,所以都是小事,基礎高才是王道,另外壽命長也算一個。
  • 一本《三國演義》裡,不妨來數一數,諸葛亮到底打了多少場敗戰
    直到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彼時,魏主曹丕新喪,曹睿初立,而驃騎大將軍司馬懿又遭人陷害,被削職回鄉,蜀軍因此攻城略地,節節勝利。未久,大魏皇帝重新啟用司馬懿,司馬懿相機攻佔街亭,截斷蜀軍退路,諸葛亮不得不撤回大軍。
  • 從《三國演義》中的兩個戰例看司馬懿之軍事素養
    他派人密告諸葛亮,自己欲趁曹魏後方空虛之際,率軍直搗洛陽……諸葛亮對於孟達的人品原本很厭惡,但如果孟達舉事成功,勢必與祁山方向的蜀軍主力形成前後夾擊之勢。於是,孔明在嘉許孟達「義舉」的同時,還特意提醒他要提防那個新近被魏主重新起用的司馬懿。必須承認,諸葛亮的考慮很周全,但孟達卻不這麼看!他認為就算司馬懿真的來了,自己也有足夠的時間對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