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批評家毛宗崗在《讀三國演義》中指出,三國時代有三絕,即諸葛孔明的「智絕」、關雲長的「武絕」和曹孟德的「奸絕」。
誠然,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的人物刻畫上花了不少時間,但為了烘託人物形象,有時也有點「誇張過度」。難怪魯迅曾說《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宅心仁厚到了近乎虛偽的程度,諸葛亮的智慧高深到近乎是一個妖孽。然而,小編認為這個人才是三國中最聰明的謀士。他從不說沒用的廢話,才智絕對勝過諸葛亮和司馬懿。他也可以稱得上是三國中的一絕,那就是「謀絕」之士賈詡。
大師鬼谷子曾提出「謀己,謀人,謀兵,謀國,謀天下」的戰略。而賈詡正是把鬼谷子提出的這個真理貫徹到了極致。
諸葛亮和司馬懿可以算是各自陣營的頂尖謀士,但是司馬懿是一個鷹視狼顧、蟄伏待機的野心家,而諸葛亮是一個帶兵打仗的優秀政治家,兩者在各自領域都算是頂尖的人才。他們的出色表現體現在許多方面。單就謀略而言,賈詡的智慧足以壓倒司馬懿和諸葛亮。
賈詡出生在東漢末年,他曾經投奔過許多軍閥。賈詡先是來到董卓的帳下,然後幫助李傕郭汜造反。在跟隨李傕失敗後,他投奔了張繡。直到隨著張繡投降曹操,成了曹操的一名謀士,賈詡才真正安定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賈詡曾經輔佐過的主公都混的很一般,除了曹操之外命運都很悲慘,但是賈詡一直都是主公們很喜愛的一位謀士。
賈詡特別會審時度勢,那時的很多文臣不管不顧都要上奏一些「諍言」,也就是哪怕冒著得罪主公的風險也要把話說出來,但是賈詡不是這樣的人肯定不會和他的上司唱反調,而是會順從主公的想法。然而,他也不是一直溜須拍馬,也能給出許多好的建議。不願意曲意逢迎的人其實有很多,比如說田豐,作為袁紹的謀士,他是一點面子沒給主公留,儘管自己的想法是對的,也不應該那麼直接頂撞自己的上司啊,最後落得個鋃鐺入獄、身首異處的下場。
賈詡也不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當李傕、郭汜的帳下時,他們兩個綁架了漢獻帝。孤苦伶仃的漢獻帝向賈詡求助。賈詡沒有因為漢獻帝現在沒有權力而選擇冷眼旁觀。雖然他是李傕、郭汜的謀士,但他告訴漢獻帝如何脫身。經過幾個月的艱苦跋涉,漢獻帝終於在建安元年到達洛陽,擺脫了李傕郭汜的控制。賈詡早就看出他們倆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於是甩甩手離開了。
後來,賈詡先後侍奉張繡和曹操。賈詡是個惜字如金的人,很少說話。然而,一旦他開口,都會擊中事情的要害。由此也深得張繡和曹操器重。張繡聽從了賈詡的建議,投降了曹,賈詡為自己和張繡都謀得了一個好下場。
在萬般兇險的魏國朝廷,賈詡一直是個享有高官厚祿、穩如磐石的人。他的兒子賈充也繼承了爵位,成為了一名將軍。在三國這樣的動蕩時期多番跳槽均判斷準確,混跡於朝廷卻能夠獨善其身的人,僅此一點就足以讓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