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描繪了魏蜀吳三國的形成與發展,最終以司馬家族統一為結尾。的在三國時期,湧現了很多將士良才。他們帶兵打仗、出謀劃策。或勝或敗,終究形成了三國鼎立。
世間傳言,臥龍鳳雛得其一者,就可安天下。可見臥龍鳳雛位於六大謀士的前兩位應該是沒問題的。臥龍先生就是諸葛亮了,皇叔劉備三顧茅廬。而在草廬之內,諸葛孔明是為劉備分析了時局,因而未出草廬,就預見了三分天下。可見,諸葛亮確實大才。鳳雛先生龐統也是一個人才,劉備在他輔佐下,打了很多勝仗。然而,龐統卻死在了落鳳坡,時年36歲,可謂是英年早逝。
排名第三位的應該是司馬懿,這是諸葛亮後期的最大對手。諸葛亮六出祁山都沒能徵服司馬懿。另外,司馬家族篡奪了曹魏政權,最終統一了全國,司馬懿的功勞可以說是極大的。在三國初期,司馬懿的名氣並不多,在曹操周圍有荀彧、程昱等人,司馬懿並沒有得到重用。直到曹丕繼位後,因為曹丕與司馬懿關係好,他才慢慢的掌握了兵權。可是,魏國還是老曹家的天下,曹真、曹芳等人各個大權在握,司馬懿只能韜光養晦。直到最後幾年,司馬懿才獨攬大權,而他的後代也就成了最後的贏家。
排名第四位的是姜維,他被譽為幼麟。姜維是諸葛亮的接班人,諸葛亮死後,年僅33歲的姜維挑起了蜀國的重擔。儘管姜維抱有宏圖大志,奈何此時的蜀國已經衰敗,並且劉禪的執政能力太差。在內憂外患下,姜維沒能改變蜀國滅亡的命運,自己也殉國了。
排名第五位的是郭嘉,他被稱為鬼才,也是曹操最信賴的謀士。郭嘉想法比較詭異,而且大膽。他的大局觀好,曹操的很多計劃和布局都是郭嘉謀劃的。同時,郭嘉具有長遠的眼光,他建議曹操徵討袁紹,收降呂布,抗擊烏桓等等,為曹操割據北方建立了很多功績。
排名最後一個是賈詡,這個人改換過多次門庭,包括董卓、張繡等等。但是因為其計謀過人,他在哪都受到了重用。而且,他能堅持自己的觀點,並說服他人。他建議曹操立曹丕當世子,抗擊袁紹。然而賈詡的計謀不乏陰損毒辣,他獻計攻佔長安,造成了生靈塗炭,因此,把他排在最後一位,也與他的人品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