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國:羅貫中硬編出來的三國第一謀士

2020-08-15 詩詞江湖

先說明白,這個「第一」,指的是在《三國演義》中,第一位出場的謀士

在三國的各個政治集團中,每個集團都有專屬於自己的人才,不同陣營的文臣在戰場之外施展謀略,精彩迭出,這批文臣在三國中有一個共同的稱呼——謀士。

李儒是眾多謀士中率先登上政治舞臺中心的一位,他是《三國演義》中第一個出現的政治勢力——董卓集團的王牌謀士。

從這句話我們就能明白,董卓集團是沒有謀士的(正史)!這位李儒,純粹是小說家羅貫中寫著寫著,發現不對。

董卓大軍閥,成立軍政府,手下除了一票糙漢子之外,居然沒有一位謀士!那怎麼行?

咱現給他寫一位!


李儒,生卒年不詳,字文優,又名李孝儒。正史中是漢少帝時的郎中令,董卓專政時,奉董卓之命,入宮毒死劉辯 (漢少帝)。

關於李儒的篇幅只在《三國演義》裡出現,《後漢書》和《三國志》中只有簡單提到。

《魏書》記載,呂布刺殺董卓,卓將李儒等人曾派兵阻隔。然而,李儒並沒有在董卓敗亡時被殺,董卓死後幾個月,西涼軍首領李傕殺死王允,控制了朝政。初平三年(192年),李傕推舉博士李儒為侍中,但被漢獻帝拒絕。198年李傕被曹操擊敗,此後李儒的事跡及下落史書均無記載。

李儒官居博士、兼弘農王郎中令,應該只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儒臣。這個弘農王郎中令,不是現任皇帝的郎中令,郎中令是皇帝身邊的顧問與護衛的負責人,位在九卿,秩二千石,是很高的地位,而弘農王郎中令只不過是劉辯被廢為諸侯王后,身邊的侍衛長罷了。

在正史之中,董卓進京、招降呂布、勸棄貂蟬、主張毒帝、焚城千裡等等均與李儒沒有關係,尤其是毒殺少帝劉辯,明確記載為「使郎中令李儒獻上毒藥」,也就是說李儒其實並不是董卓的謀士,只不過是被指使殺掉皇帝的替罪羊。

當然這個人的人性很一般,在面對朝廷新興勢力董卓集團時,他二話不說,投入了董卓大大的懷抱。

這樣簡單的記載,再加上不怎麼樣的人性,在小說家羅貫中看來,太適合用來再創作了。

於是,我們就在《三國演義》看到了這位,集各種缺德於一身的「小毒士」。


李儒一上場就是舞臺的中心。當時何進召外兵進京誅殺十常侍,「常有不臣之心」的西涼刺史董卓立即帶兵出發。

身為董卓女婿(羅貫中為了給董卓一位鐵桿粉絲,乾脆將他倆之間編成了翁婿關係。)的李儒一出場,就為董卓擺平了重要的「名分」問題:「今雖奉詔,中間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

董卓對李儒的建議「大喜」,上表表示要為社稷「請除讓等」,同時大軍馬不停蹄地趕往洛陽。

最終董卓順利進京,一如所願掌握了朝廷大權。

當時的朝堂不是董卓一個人說的算,并州丁原是反對派之一。丁原除了倚仗并州軍外,最主要的是有「九原虓虎」呂布在其帳下效命。李儒此時站出來說了一句」欲取天下,何惜一馬「,靠著赤兔馬和無數金銀,將沒有立場的呂布給拐到董卓這一方來了。

接著,董卓集團走的每一步,都由李儒負責出謀劃策:立新君、殺少帝,看穿曹操的獻刀計,殺袁紹叔叔袁隗

當董卓抵抗十八路諸侯失利後,他又獻計遷都,為解決錢糧問題,他建議「洛陽富戶極多,可籍沒入關」,對於袁紹等十八路諸侯在京門下,是「殺其宗黨而抄其家貲」。


接著,王允使「連環計」離間董卓、呂布,李儒勸董卓放棄貂蟬而換取呂布的效忠,董卓最終沒有聽從,死於呂布之手。董卓死時,李儒臥病在家,被家僕捆綁獻出,處斬於市曹之中。

在《三國演義》裡,李儒就隨著董卓的死亡,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從容的被羅貫中給寫死了。

後來,在一些關於三國的影視劇中,但凡有事需要決策,董卓總是先諮詢李儒的意見。高導的《新三國》裡更是將李儒演繹成了陰險小人。

其實認真一想就會明白,李儒就是董卓,董卓也就是李儒!為了將董卓描寫的粗鄙且無大智慧,小說家羅貫中只能將他身上的所有閃光點,全部摘出來,加上一些誇張的描寫,創造出了一位新的人物,而他,就是李儒。

請和我一起看《新三國》,原創不易,喜歡就關注吧!

相關焦點

  • 真假三國:羅貫中到底給我們灌了什麼迷魂湯,讓人只把小說當正史
    一部三國唱盡天下英雄,令多少人為之動容。恨不能生在那個年代,也好戎裝戰馬建功立業博個盪氣迴腸。然而你是否清楚,你所看的三國,是元末明初羅貫中給你塑造的,並不是歷史展現給你的。能夠達到小說和正史讓人傻傻分不清的,也只有羅貫中了。
  • 新三國播出十年記:披著三國外衣的宮鬥劇
    新三國播出迄今已經十周年了,新三國早已不新,當初在2010年播出時,與鞠覺亮版水滸傳、二張版西遊記、李少紅版紅樓夢並稱為新四大名著,其實新三國嚴格來說都不算新三國演義,說正史不正史,說演義不演義,整一不倫不類。
  • 三國最低調的謀士!屢屢跳槽卻都受到重視,隱忍勝過司馬懿
    古代批評家毛宗崗在《讀三國演義》中指出,三國時代有三絕,即諸葛孔明的「智絕」、關雲長的「武絕」和曹孟德的「奸絕」。誠然,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的人物刻畫上花了不少時間,但為了烘託人物形象,有時也有點「誇張過度」。
  • 新三國:羅貫中為連環計創作工具人,成為四大美人之一
    新三國裡花了好幾集來拍這段故事,看來高導和編劇也是愛美之人。據《三國志》記載,董卓和呂布之間還是有感情的,但董卓性格暴躁,沒辦法,人家是大軍閥嘛。有一次呂布觸犯了董卓,董卓操起長戟扔過去,幸虧呂布身手好,躲了過去。
  • 三國十大謀士排名(上篇)
    上一篇我們給出了三國十大猛將的最終排名,由於正史中鮮有武將單挑,故猛將排名都是基於流傳最廣的羅氏《三國演義》。而本篇要說的三國十大謀士排名,考慮到演義中羅老師欲狀某同學多智而近妖的情況會使排名索然無味,故本篇是基於正史的。
  • 三國雜談之三國第一狠人
    三國時期,湧現了很多的英雄豪傑,其中不少人都稱得上狠人,比如殺得烏桓雞飛狗跳的白馬將軍公孫瓚,殺良冒功殺得司隸十室九空的西涼董卓,一計亂天下的賈詡等等,都算得上狠人,但是要說到最狠的那一個人,就不得不說起一個人,那便是程昱。
  • 盤點三國中那些未逢名主的絕世謀士
    不論小說還是正史,謀士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特別是《三國演義》把謀士地鬥智和謀慮完美地體現出來了。但是有些謀士的計謀不比這些人差,只是跟錯了主人導致不能「盡用其才」,讓我們來盤點一下吧。1.田豐其實田豐多了解三國的人都挺了解,畢竟是袁紹手下第一謀士。田豐年輕的時候就體現他過人的智慧,為人剛正正直,喜歡以下犯上。
  • 新三國的成功與失敗
    作為三國迷只要看到關於三國的題材都會關注。新版三國當年剛出就追劇了,可是看了之後感到很複雜,有拍的好的地方,也有很離譜的地方。一 題材不用說都知道是三國演義,可是為了有檔次新三國來了一個史詩巨製,新版不符合歷史的太多了,隨便說倆,劉備一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 打開三國的正確方式
    提起三國,稱它為中國第一IP也不為過。從漢室凋敝到三國歸晉這一段歷史長河裡,誕生了無數的名士猛將、陽策陰謀、殺伐鏖戰……以及數不清的成語典故。長大了,我們才發現:擦,原來《三國演義》就是羅貫中抱著《三國志》YY出來的一篇同人長文嘛!
  • 新三國和老三國,差的不僅僅是一點
    新三國上映很久了,但我還是要吐槽一下。在頭條,我刷到過無數「批評」新三國的文章和評論這不但沒使我沮喪,反而讓我頗有興趣的點開新三國看。到昨天為止,我終於刷完了新三國和老三國,不得不說,新三國槽點實在太多:1、第一個槽點就是天下第一孝子呂布
  • 三國演義死的最可惜, 最慘的三個人、一個能救蜀、一個能興魏!
    三國是一段傳奇的歷史,經過羅貫中《三國演義》的虛化,更讓這段歷史撲朔迷離,讓無數專家學者研究不止。一般人認為,三國裡有四個人死得最可惜,只要他們不死,每個人都能改變三國歷史的走向。第一、第二、郭嘉郭嘉被稱為鬼才,是曹操手下最厲害的謀士,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 《新三國》優秀的組織都有哪些特點?曹操集團優秀嗎?
    最近一直在研究《新三國》這部電視劇,今天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也很有用的東西。我發現優秀的組織都有以下三個特點。《新三國》漢獻帝劇照第一,願景《新三國》曹操劇照第二,決策者首先,他虛心聽取各謀士的建議,然後自己分析做決策。一旦決策已下,文武官員堅決執行。
  • 三國的六大謀士,除了臥龍鳳雛,另外4個是誰?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描繪了魏蜀吳三國的形成與發展,最終以司馬家族統一為結尾。的在三國時期,湧現了很多將士良才。他們帶兵打仗、出謀劃策。或勝或敗,終究形成了三國鼎立。可見臥龍鳳雛位於六大謀士的前兩位應該是沒問題的。臥龍先生就是諸葛亮了,皇叔劉備三顧茅廬。而在草廬之內,諸葛孔明是為劉備分析了時局,因而未出草廬,就預見了三分天下。可見,諸葛亮確實大才。鳳雛先生龐統也是一個人才,劉備在他輔佐下,打了很多勝仗。然而,龐統卻死在了落鳳坡,時年36歲,可謂是英年早逝。
  • 三國演義新排名,排名低只能怪此一人
    三國演義本是不過百年的一段歷史,在羅貫中的筆下,讓這段歷史變得波瀾壯闊,絢麗多彩,文有毒士賈詡,智慧近妖諸葛,鬼才郭嘉,等等!武有呂布,趙雲,典韋等等,當你翻開三國這本書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故事的精彩程度,遠遠是影像不能比擬的!
  • 讀三國我是認真的(三)
    304、三國劉備錯失的德才兼備謀士陳群陳群,字長文...」被推薦至頭條首頁!311、三國魏國能隨機應變謀士賈詡先回答問題,怎麼...」被推薦至頭條首頁!324、呂布排三國第一的重要理由是製造了三國歷史發...」被推薦至頭條首頁!
  • 劉備若一統三國,四大謀士除了他,都會被除掉包括諸葛亮
    如果真的能讓他一統三國,恐怕很多為他做出貢獻的人都會死在他的手下。而劉備也是和這種人類似,如果他一統三國了,曾經輔佐他的很多謀臣謀士都難逃他的魔掌,最終可能會有一個人倖免。如果劉備一統三國,龐統絕對是除掉名單中的一員。
  • 《三國志:戰略版》簡評:方寸三國,指尖戰場
    作者:陳風流不盡的長江水,斬不斷的三國情,對於國人而言,三國即是一首傳奇,英雄、旌旗、沙場、權謀。羅貫中的一部《三國演義》更是將三國文化推上了高峰,為後人傳唱,經久不衰。大江東去,浪淘盡,所謂時勢造英雄,但英雄又何嘗不是在亂世中大異彩?
  • 萬萬沒想到,這才是打開一部三國的正確方式
    提起三國,稱它為中國第一IP也不為過。從漢室凋敝到三國歸晉這一段歷史長河裡,誕生了無數的名士猛將、陽策陰謀、殺伐鏖戰……以及數不清的成語典故。直到今天,三國IP依然是海量影視作品與動漫遊戲的改編首選,乃至各種段子梗圖的本源出處。
  • 三國謀士魯肅是傻白甜嗎?
    劇中三大派別:曹操、劉備和孫權座下重要謀士都是智慧無雙,計謀層出不窮的。比如曹操手下荀彧、司馬懿;劉備手下諸葛亮、龐統、法正等;孫權手下則是周瑜和魯肅等都是重要謀士。但這個魯肅和三國裡面那些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謀士又不太一樣。看老版《三國演義》諸葛亮在東吳的那段一直有個感覺:魯肅就像個萌萌的傻白甜,雖然有點兒智力,但是常常被諸葛亮和周瑜兩個人耍得團團轉,又時常夾在兩人之間進退維谷。
  • 「探微三國 002」穿越的《臨江仙》
    探三國細微處,見微而知著。這是「探微三國」系列的第二篇文章,今天我們來說一說《臨江仙》這首詞。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的片頭曲想必大家都聽過,就是楊洪基老師演唱的《滾滾長江東逝水》。不得不說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既然作者是羅貫中,那這首詞應該也是羅貫中本人所寫的。其實不然。這首詞的作者並不是羅貫中,而是明朝中葉的大文學家,楊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