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文丨鄭 文
編 輯丨奈 奈
文娛價值官解讀:
今年3月立項,8月3號才開機,10月25日就將全國院線上映的《金剛川》,著實顛覆了我們對中國電影產業的印象,也是繼火神山之後,讓網友再度驚嘆的中國速度。雖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影人曾經創造過7天拍攝一部港片的紀錄,但畢竟不能和重工業製作的戰爭史詩片相提並論。在大眾印象裡,如此短時間製作出來的作品,基本都會和粗製濫造劃上等號,但這顯然也是老黃曆了,國慶檔因口碑發酵而創造逆跌紀錄的《一點就到家》,是32天就完成拍攝的電影;而抗疫題材電視劇《在一起》,更是獲得了豆瓣8.9的高分。
影視劇製作扎堆提速,雖是特殊時期催生的特別現象,卻為頹迷的影視產業推開一扇窗打開新思路,市場也必將會因此產生一些積極的變化。
沒底兒的《金剛川》
雖然距離上映還只有不到兩周的時間,但《金剛川》依然沒有一點劇透或者內部觀影的評價露出,對於這部仍在後期製作階段的戰爭片,沒有人心裡有底,哪怕它擁有頂配級的主創陣容:管虎+郭帆+路陽導演,張譯+吳京+鄧超等主演。
《金剛川》的創作歷程確實極為罕見和曲折,慶祝抗美援朝70周年的獻禮片原本定下的是由馮小剛執導的《長津湖》,但因為《長津湖》要拍雪景,疫情停拍無法趕上進度,而10月25日紀念日上映又是鐵律,所以中影和華夏才聯合推進了《金剛川》的項目,三位導演也算是臨危受命,甚至有傳言說,正是因為管虎接下了《金剛川》,才換來了《八佰》的上映。
《金剛川》選擇三位導演完全是為了節約時間的一個特例操作,它並不像《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一類的拼盤電影,而是一個完整故事的三個視角呈現。三個導演分別在三地取景同步執導拍攝。
據爆料,郭帆是負責拍美軍部分,因為美軍有很多戰鬥機俯瞰的畫面,需要在棚裡模擬,比較類似於《流浪地球》裡運載車的拍法,在道具和特效結合方面,他是最有經驗的。管虎則負責陸戰部分,基本都是在外邊拍實景。為了趕工,他還將正在執導《鬼吹燈》的徒弟費振翔也叫來輔助拍攝,為此,《鬼吹燈》不得不中途換導演。
吳京既出演《金剛川》,也主演《長津湖》
管虎的《八佰》剛以30億登頂2020年電影票房年冠,郭帆有46億的《流浪地球》的底氣;路陽在業界又素以口碑聞名,最擅長講故事和刻畫人物,這三位聯合就是精品的保障,但時間確實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以前港片拍得快,因為都是小體量電影,只要劇本構思巧妙,演員演技到位,就有基本盤。而《金剛川》則是反映抗美援朝戰爭中「金城戰役」工兵修橋的電影作品,戰爭場面不會少,而特效和大場面戰爭戲從來都是耗時狂魔,要知道《八佰》的一場仗可都要拍足半個月,《金剛川》到現在為止還一點視頻物料都沒有,誰也不知道成片質量會怎麼樣。
但毋庸置疑,《金剛川》的題材、檔期和主創陣容,是可以對標《戰狼》和《八佰》,衝擊國產票房前十紀錄的電影,價值官也希望這部集合了目前國內最強電影人力量的實驗之作,能夠取得成功。
在等待成片之前,讓我們先來溫故一下《金剛川》這段歷史事件:金剛川是金城前線的一條河,河上本來有一座大橋和一座人行橋,金城戰役打響後,志願軍部隊後勤物資必須經過這裡運抵前線,沒有了橋,就等於切斷了前線部隊的生命線。而志願軍戰士則面對美軍的空中轟炸,連續7次修復37米長的大橋,保證了金剛川上的交通。據記載,在這次戰役中,敵人在載重橋周圍投下了近千枚炸彈,還有2500多發炮彈,然而這種規模的火力封鎖依舊擋不住志願軍工兵的鬥志。裝備簡陋的志願軍,用血肉之軀戰勝了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而這場悲壯慘烈的戰爭不僅打出了新國威、軍威,也打出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
短平快,亦可出精品
在傳統的製作模式裡,一部影視作品從初期策劃,到劇本創作,到立項,到搭建班底,到拍攝,到後期製作,再到最後完成審批的全流程,至少需要兩三年的時間。但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很多為了趕時效的任務劇,都加快了製作速度,除了《金剛川》外,國慶檔的電影《一點就到家》和電視劇《在一起》,也都實現了當年策劃,當年拍攝,當年播出的超速度。
《一點就到家》是脫貧攻堅主題的電影,講的是三個性格迥異的年輕人克服重重困難,踏上的一段荒誕又純真的創業之旅的故事。2019年年底開始籌備,但受到疫情影響,這部電影的創作方式只能採用非常規的「雲籌備」:劇本「雲討論」,演員「雲選角」。拍攝現場甚至都沒有完整劇本,而特殊情況下開始的緊張拍攝,也讓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性,但只用了32天,劇組就在邊拍邊創作的狀態下,完成了全部拍攝,而這也是導演許宏宇第一次嘗試這樣的創作方式,他的感受是,在編劇團隊將三個人物的背景設置做到非常紮實的基礎上,根據這些人物性格進行瘋狂自由地創作,反而能夠打開創作思維,讓演員間產生更多火花。
事實上,這部輕鬆解壓的小成本電影,在國慶檔大片的圍攻之下,憑藉一路上揚的口碑,甚至實現了兩天票房逆跌的神話。
匯集全明星陣容的抗疫劇《在一起》,是很多演員今年開工的第一部作品,它是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主導,國家衛健委和上海市委宣傳部全程全力支持的一個項目,2月份按照總局電視劇司領導的意見開始策劃,3月份,各個單元的劇本陸續出來,籌備的時間非常緊張,但動作還是非常快,在電視劇拍攝的歷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而相比於一個多小時的電影時長來講,20集電視劇的時長令《在一起》的創作難度更高,所以它採用的是近年來被影視劇創作廣泛運用的拼盤操作,每2集講一個故事,由10位導演10位編劇分頭創作。
執導其中《擺渡人》篇章的沈嚴導演就認為,類似的短劇創作模式,會給行業帶來一個新方向。如果好的內容不論形式,都能存活掙錢,會給整個內容製造端帶來提升,畢竟短劇可控性大,完成度更高。「長劇的成功太難了,怎麼讓一個編劇一年寫幾十集的劇,做到集集精彩?但如果只是把幾集內容做好,相對就容易一些。」
事實上,《在一起》播出後,確實也好評不斷,在豆瓣更是收穫了8.9的高分。
市場變化帶來哪些行業新風向?
其實今年我們已經看到,拼盤和瘦身成為內容創作的一大趨勢。一方面正如沈嚴導演所言,從質量上來講,可控性大,完成度更高。另一方面,當然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資本市場降溫的大環境之下,可以最大程度的節約成本。
早在2008年以前,國產劇平均總集數都在30集內,但在各平臺(電視臺、視頻網站)以集數收購的傳統模式的利益驅使之下,近幾年來,國產劇肉眼可見的集數越來越長,從普遍30集到40集直到現在很多劇都拍到60集起跳。但從製作方來講,長劇的成本也越來越高,成功率卻越來越低,投資風險越來越大,被壓價和被壓劇成為普遍現象。事實上,隨著大環境的變化,平臺和廣告主們都開始變得謹慎,傳統的發行和收益模式正在受到挑戰。以前,拍攝短劇收益少甚至難收回成本,但隨著季播模式的成型,和分帳、點播等收益模式的推進,短劇時代正在到來。
愛奇藝「迷霧劇場」對推動短劇革命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而面對市場的變化,被視頻平臺虹吸了優質資源和搶佔話語權的電視臺也一定會在第一時間裡做出反應,為短劇開闢賽道已是勢在必行,雖然邊拍邊播的韓劇模式,在中國複雜的審批流程下尚不可行,但日本細分觀眾的晨間檔、午間檔、夕方劇、黃金檔和深夜檔的分時段模式卻可以借鑑。
湖南衛視推出季風計劃布局短劇市場
回觀今年影視產業的速成品,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它們都是有廣電保駕護航的任務劇,因此在審批環節一路綠燈。而明年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慶,價值官可以預見,主旋律命題作文會成為影視製作市場上的香餑餑。
結語
而同作為內容創作者,價值官也看到,影視製作提速其實也是在倒逼從業者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快工也能出細活兒」的人,才能在越加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站得穩且久。
【原創聲明】
1.本文為文娛價值官原創作品,歡迎轉載。
2.轉載開白請在後臺回復「轉載」查看轉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