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靈龜、捕龜人、龜面具

2020-08-10 楊怡


民間故事中,烏龜是瑞獸,所以在這一帶呈烏龜形態的山水中,老百姓會對龜這種動物大行祭祀:祭祀舞表演上製作龜面具,幼小孩童也會參與,龜舞表演者數十名,且表演者都戴著龜面具,祈求厚祿、長壽。

數百年後,一隻面具,變成面靈龜。

面靈龜隱居山間,變成民間相士,靠為人算卦來生活,給人看病、相面。見他化成人形,在山中行走,神氣清朗。或變成七八寸的小人乘著車馬。

人吃了太多龜鱉,做邪惡的事,面靈龜會勸人不要如此殘忍:「為人太殘忍,所以不會有好的結局。」往往這樣的人,手會凍裂如龜甲上的裂縫。

遇到十惡不赦之人,人所食用過的龜鱉會變成鬼魅,害得他患病。有時雷雨交加,雲霧中出現一個老人斥責:「烏龜乃瑞獸,不可大量食之,否則會有飛天神王來譴責。」

常常人還沒走到面前,面靈龜就可以觀風而知人。遇到有慧根的人,面靈龜會贈予能預知人的生死、五行、天文、卜卦的道術的書籍,可以禳災為福。有臉色很不好、患了疑難雜症的人,面靈龜所給的藥通常靈驗,幾服藥就好,找他的人就絡繹不絕。他並不用名貴藥,也不開膛破肚,有一秘方最為有神奇:喊一剃頭師傅來把病人的頭髮踢掉,再將他東抓一把、西摘一束的草藥放在石臼裡舂爛,做成一塊藥餅,往人頭頂上一罩,然後,說聲:「沒事了」。是祈求害人的魂靈從人的身體裡出來,災禍也就得以消除。

面靈龜相面,每天要見數百人,便借著算卦用嚴肅的話來陳說利害。烏龜長壽,龜殼堅硬,面靈龜就利用人相信「轉嫁災禍」的心理,將人的病疼轉給烏龜,用泥做成烏龜形狀的面具,讓病人目不轉睛地盯著看,然後再把它扔到山中,或把泥團摔碎在地,算是把病痛傳給了烏龜。

面靈龜遇到迷惘的人,看其有修道的氣質,會在此人睡下後,聽其鼻息,若人鼻息似龜息,面靈歸斷定此人將來會富貴長壽,教些法術讓他傍身。

龜峰湖,捕龜人把龜面具掛在屋裡,等再去捕龜,就對面具講話,會在龜殼裡塞進米飯,祈求它們去引誘湖水裡的親屬來讓他捉住。就在這時,會看到一老者長嘯著來到跟前,將龜面具放置在山水之間,吸收天地精華,感受到山水靈力。等捕龜人帶著面具到湖邊,面具便不會害同族被抓,從河水的倒影可以看出,它還有哭泣的表情。

面靈龜看人的面相,吉兇禍福沒有說不中的,遇到貴不可言的人,可以多賺得一些錢,錢足以養活自己,便關門放下帘子,開始修煉諸家法術。面靈龜成仙,作皓首蒼顏、身體硬朗的老頭,自稱是闖蕩江湖的好漢,長年息隱於此。

相關焦點

  • 龜仙傳|瓔珞龜
    瓔珞龜出生之地開滿鮮花,芳香四溢,龜殼有蓮花紋、吉祥紋。龜長大後,能射出萬道白光,把湖面照得雪亮。見它變成天仙般的女子憑空而降,系千百瓔珞,身著各式圖案錦緞,頭上及衣服上插各種花,把手中的團扇輕輕一揮,香氣襲人,無可比喻。水面如旭日初升,閃著晶亮,水波粼粼,水浪呈蝴蝶狀、鳥狀,與各種玉光相映,煞是好看。其容顏,如剛升上山脊之明月,對人所說皆為人語,還常誦唱阿彌陀佛。
  • 龜仙傳|銀龜
    龜族心中,銀龜是白色騎士。 沒有龜知道,銀龜在何處定居,只是它所到之處,留下一道飛逝而過的銀光。它是銀色的龐然大龜。銀背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可以吹滅火光,熄滅山林意外的火災。 人們稱它為銀獸。曾經人們縫製了長達百米的巨網,男女老少都來拉網,待它入網。有一年,它落網了,一個女孩擲出魚叉,被它浸白的水面上,血水一片。
  • 龜仙傳|採參龜
    龜峰湖,有一隻採參龜。採參龜的參,不用到湖市上賣,不用走家串戶推廣,大門不出,山湖間的動物自會來買。採參龜爬遍了崇山峻岭,把手藝傳給孩子。採參龜告誡:白天看到參,要等到夜裡再去挖,在白天人參會逃跑,眨眼的功夫就會失其所在。如遇如人手掌、有六七兩重老人參,萬不可採,萬物有靈,要有敬畏之心。那參,稱作參佬,太有靈性故不能採。講到這兒,採參龜講了一個故事。
  • 媲美梁祝的悽美神話,龜山島傳說之龜將軍與噶瑪蘭公主
    鄭成功一氣之下,就派人用大炮轟炸,把海龜轟得遍體鱗傷,最後只好默默遊到宜蘭外海,變成一座島嶼。這個故事吐槽點太多了,先不提鄭成功有沒有到過臺灣北部,你要說請海龜幫忙,難道不知道它遊的慢嗎?這故事說給小朋友聽,我都怕會造成陰影。
  • 故事:農村故事:捕蛇人的江湖
    他捕蛇很厲害,連著幾天在我們村捕蛇。我們一群小孩很喜歡跟他後面看他怎麼捕蛇。我們小時候對蛇是又怕又好奇的。抓蛇是不敢的,最多用鋤頭把蛇打死。那捕蛇人有時也用右手那根棍子挑起一條水蛇或者菜蛇往我們人群中扔。嚇得我們大喊大叫,他就哈哈大笑。那捕蛇人捕蛇很快,像現在的定位系統一樣,走哪哪就有蛇。捕蛇人抓蛇有時用棍子挑,挑蛇中間,蛇頭向上立起來衝人咬牙。左手打開袋子,得小心點才能放進去。
  • 龜裁縫、神袍、小金龍
    逢節慶,龜裁縫都會為山神、廟神、井神、湖神製作貼金箔,施彩繪,編織繡錦的新衣。傳說,龍王的精繡神袍被盜,天神遂命龜裁縫到凡間,另制神袍。龜裁縫不但為龍王縫製了新袍,還為龍妃、龍公主縫製禮服,用採集了吉光的錦緞製成。龜裁縫所做成衣,珠環玉佩、光彩奪目,繡有水草植物、四季花朵,點綴以玉一樣的美石。龜裁縫門前常常車馬喧囂,有動物來定製貼身小衣服,龜裁縫製衣四季各依四季顏色。
  • 南澳魚類故事 | 見龜唔刣便是龜
    有一天,陳善福背著銅錢上市糴米,見市中心圍著一群人,便湊上前去看個究竟。只見一個漁人面前擺著好大一隻安龜,向眾人喊道:來買龜呀,買全只的算便宜點,不買全只就剁碎賣了。」他見無人要買全只的意思,就舉起準備好的刀,要把龜剁開零售。
  • 故事:職業捕鬼人:生時捕鬼,死後為誘
    1 麵攤我坐在麵攤旁,給對方倒了一杯茶。來人在烈日下趕路已久,坐下後尚來不及謝過,便仰頭喝下茶水,又囫圇吞下一碗麵。師傅嘴上不饒這貪心的人,但還是不吝救人。月色皎皎,師傅拄著斬鬼白刀,沉沉坐在簷下。似乎斬化大鬼後,終於了卻一樁心事,而跟我悠悠講起,這荒村鬼人的秘密。「這村裡的鬼人,活著時並不是一般人,也是像你我一樣的捕鬼人。我們斬化惡鬼,死後魂魄無用,便多數來了這裡。那道脖子上的掛符,便是最後一次施法。
  • 龜仙傳 |菊龜
    菊龜是廚工用成千上百的菊花瓣製成。菊龜聽人吟誦元稹的《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菊龜為詩人的悲戚感動,受到詩人文氣所染,又飲下了被稱為「長壽酒」的菊花酒,獲得真身,變幻成妖。菊龜,天賦異稟,它專心下來,動用一種莫名天生的意念之力,能幫著湖中動物放下很多不舍和煩躁,靜止了一些莫名的憂慮。
  • 龜仙傳 | 符咒龜
    龜峰湖,人除了祭祀神山,還會向湖裡的符咒龜買符咒符咒能和人心中奇異的鏡像對稱。符咒龜會說人話,它說,符咒不是迷信之物,是失落已久的古老信仰,仍然散發著奇詭的力量。是讓人多一些頭上三尺有神明之感。烏龜山有一石頭寺,其中供奉著文殊觀音像,每年只有四月中旬對外開放,日常都消匿在山石之中。人們不遠千裡來拜佛,符咒龜就在石頭寺外擺個攤子,手寫符咒,或出售現成的符咒,或口授玄機。烏龜能說人話,對人非常有耐心,前來求符咒的人絡繹不絕。
  • 上饒:全面禁捕退捕 築牢生態防線
    鄱陽湖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全面啟動以來,上饒市高位推動,各地各部門通力協作,積極將禁捕退捕工作落實到位,全力築牢生態防線。鄱陽、餘干、萬年等各退捕任務縣嚴格按照「造冊填表登記、村組評議並公示、鄉鎮入戶確認並公示、縣級聯合審核」的程序,摸清底數,不漏一船一戶一人,據實造冊。
  • 龜仙傳|花束龜
    女孩對院內百花過於在意,犯了愛執之過,她的執著心就變成了這隻花束龜。小孩子摘花,它就捉小魚小蝦去和他們換,然後把落花埋葬。人動手去掐花,它就憑愛花的功德念下護花咒語,見那花柄兒隨人的手勢左右旋轉,竟像牛筋兒似得堅韌不折;人揪扭花不下來,大怒,用刀去割,也割不斷。花束龜微微一笑,看花開得濃豔欲滴,陽光通透清麗地灑在花瓣上,不枉它短腿、胖呱呱的腰身,在山裡爬動。
  • 龜仙傳|般若龜
    大家都來趕集,小水潭的魚天一亮就遊啊遊,雌龜疊著三隻小龜來了,鮭魚也來了。蝦精來了,鰲魚拄著拐杖、汗流浹背地。說不想趕集、怕花錢的泥鰍在門縫後張望。般若龜的到來,讓動物陷入狂喜。龜每年都來湖市,能幫動物們各實現一個心願。也不知從哪一年的湖市開始,般若龜的神奇事跡傳開了。四面八方的動物,每次都將有一個願望被實現。
  • 龜仙傳|寶石龜
    也沒朋友,唯一喜歡的是,龜峰湖、不知哪個工匠試煉手藝,塑得泥塑龜。土屋已經荒廢,泥塑龜彎腰駝背豎立在其間,像位慈祥的老者。年輕人常和泥塑龜在一起,相依為命一般。不過數年,年輕人被催債之人逼迫得要跳湖,父母親也一病不起,整個家中哭嚎一片。夜色下,這張年輕面孔,恐懼不已、邁著絕望的步子,好像他最後一次來看泥塑龜似的。
  • 我與知了龜的故事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在老家逮知了龜有趣的往事來。到了天徹底黑了的時候,知了龜已經爬上樹兩米多高了,我們就從下往上看,借著天光看看樹上有沒有凸起,樹上有凸起十有八九就是知了龜,如果有凸起我們就蹭蹭爬上去。那時候一般家裡沒有手電筒,就用這個方法逮知了龜。
  • 故事:一個捕蛇人的詭異經歷之瞬間轉移
    買了幾次蛇之後,捕蛇人和我也認識了,要了我的手機號。最後有一次他打電話找我,說抓到了蛇,要賣給我,我非常生氣,因為好像是我出錢讓他去抓蛇的,然後再去放,這樣還不如直接把買蛇錢給他。但是他已經把蛇抓到了,我不買他就會把蛇賣給餐館,自己好像被綁架一樣的感覺,好在蛇只有兩條,賣的錢也不多,我就讓他送來了,然後放進山裡,並勸他以後再不要抓了,否則蛇會找他尋仇,他會招惡報。
  • 龜蛇二山的傳說
    很久以前,東海龍王手下的龜、有一天,他們倆又吵得不可開交,龜將拿著寶劍,蛇將挺起長矛,打殺起來,攪得龍宮裡波浪翻騰,連老龍王的寶座都晃蕩起來,還誤傷了一些魚蝦水族。老龍王大怒,降下旨來,派了二太子將他倆捆綁起來,到凡間的長江邊上,一個鎮在漢陽岸邊,一個鎮在武昌岸邊,讓他倆在這裡思過。從此,它們就化作龜蛇二山,隔江對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