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其實人就是江湖,為了利益和地位,一言不合拔刀相向

2020-08-15 孤影瀟湘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再加一部《越女劍》,金庸先生憑藉一桿妙筆,通過十五部武俠小說向我們展示了十五座精彩紛呈的江湖世界,鋪就了十五幅光怪陸離的神奇畫卷。

江湖有英雄豪傑,也有奸詐小人;有義薄雲天,也有背信棄義,總之江湖是一個複雜而殘酷的地方,充滿了波譎詭秘。若論金庸先生筆下哪個江湖最真實、最殘酷,大概《笑傲江湖》當仁不讓的要排在第一位。

俠骨柔情的江湖

不同於《笑傲江湖》中的殘酷與冷漠,金庸筆下的其它江湖呈現更多的是它俠骨柔情的一面。以兩宋時期為背景的《天龍八部》和射鵰三部曲描繪的是江湖的巔峰盛世。

隨著朝代往後的更迭,到了清代可以說江湖逐漸走向了沒落。

《書劍恩仇錄》和《鹿鼎記》中的江湖幫派無論是勢力還是武學都已經不足為道,各個門派倒像是朝廷手中的棋子,任由掌權者玩弄於股掌之間。

《天龍八部》中的江湖是金庸筆下的頂峰。

掃地僧、逍遙三老、天龍四絕、虛竹、段譽、慕容復等一眾武林絕頂高手大放異彩,降龍十八掌,北冥神功,生死符,六脈神劍,凌波微步,鬥轉星移,一陽指,易筋經,少林七十二絕技等武林絕學讓人心馳神往。

少林寺,丐幫,逍遙派,靈鷲宮,星宿派,燕子塢等名門大派和無數的江湖小勢力在這個江湖中熠熠生輝。我們看到的大多是武功高手的絕世風採,卻很少能夠體會到江湖的殘酷狠辣。

到了射鵰三部曲中,描述更多是英雄、俠義與愛情。從《射鵰英雄傳》中的天下五絕、江南七怪、全真七子、郭靖、黃蓉、楊康、周伯通到《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小龍女、金輪法王、李莫愁。

再到《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張三丰、少林四大神僧、武當七俠、明教光明左右使,四大法王,這是一個時勢造英雄的江湖時代,充滿了江湖兒女的愛恨情仇,造就了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

這樣精彩紛呈的江湖殘酷嗎?大概只能說是輝煌。有人說蕭峰慘死雁門關外、西毒歐陽鋒陰狠毒辣、赤練仙子李莫愁屠人滿門、明教與武林六大派之間也是常年廝殺不斷,這樣的江湖還稱不上殘酷嗎?

可難道我們忘了這是江湖,不是利益聯盟,本身就是刀光劍影,反派只動口不動手才讓人不可思議。而這些個反派也從未以取人性命為樂,只是擺脫不了自己的欲望,給人的感覺除了可怕,還有他們的宗師氣度。

真實的江湖

《笑傲江湖》中描述的武林世界才應該是江湖的本來面目,金庸先生在上述作品中塑造的江湖有些理想化,遠不如《笑傲江湖》來的真實,可正因為真實才顯得殘酷。

作品開篇青城派餘滄海只是覬覦林家的一部闢邪劍譜便將福威鏢局及各地分局的幾百條人命屠戮殆盡,什麼叫視人命若草芥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

可即使餘滄海犯下如此滔天大罪,那些代表武林正義的名門正派有什麼表示嗎?

餘滄海仍舊頂著青城派掌門的光環在劉正風的金盆洗手儀式上和各個正道門派的掌門談笑風生,在正派討伐魔教的門派聯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這個江湖還是虛偽的,劉正風和魔教曲洋琴瑟和鳴,為了避免捲入正反派的爭鬥,成全朋友之誼,不惜自汙己身想要退隱江湖,可一入江湖怎能輕易脫身。

嵩山派打著除魔衛道的旗號逼迫劉正風殺害曲洋,一番爭執之後劉正風慘遭滿門殺害。這時那些整天滿嘴仁義道德的武林正派不僅沒有仗義執言,反而覺得他是咎由自取,甚至也想殺上幾人,好成全自己與魔教勢不兩立的美名。

左冷禪作為嵩山派的掌門,為了實現自己當上五嶽劍派盟主寶座的野心,先是構陷泰山派天門道長,又挑唆華山派劍氣二宗的爭鬥,還派遣自己的師弟圍攻恆山派的掌門。

所作所為就是為了要剷除異己,什麼維護武林正義,剿滅魔教都只是他為了獨攬大權的藉口,你支持我,我就給你利益和地位,你反對我,我就殺的你無法開口。

這就是真實的江湖,誰的實力強大誰就可以掌控別人的生死,不服氣,那就用鮮血和殺戮讓你服氣。這樣的江湖只講實力,真的是一言不合拔刀相向,誰有空和你講道理

什麼武林名宿,名門正派都是在為自己的利益而活,君子劍嶽不群也不想當偽君子,也不想自殘練劍,但這個江湖的殘酷只能逼得他如此。

誰能笑傲江湖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旦捲入這個是非之地除非身死道消,否則再也逃不出。東方不敗、任我行、嶽不群、左冷禪為了爭奪天下第一的名號全部死於非命。

定逸、定閒、林平之、餘滄海、木高峰因為闢邪劍譜也是慘遭殺害。而劉正風、曲洋、向問天、莫大先生這些真正想要退出江湖的人,最終的結局也是讓人唏噓不已。

令狐衝和任盈盈這一對神仙眷侶最終攜手歸隱算是跳出了這座江湖了嗎?其實不然,只能算是躲避到渺無人煙的地方罷了,他們仍舊與這個江湖和江湖上的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一旦華山派、恆山派有危機,令狐衝豈會坐視不管。一切均是逃避江湖罷了。

就像當初風清揚隱居於華山思過崖一樣,當年的劍氣兩宗之爭,讓他心灰意冷,再也不願在江湖中露面,可幾十年後他還是忍不住跳出來見了令狐衝。

可見隱居也無法逃脫,因為他的心中有羈絆,獨孤九劍這樣的武林絕學隨著他的逃避而消亡讓他無法接受,可見他未現身的這幾十年也是充滿了懊悔與遺憾。

「塵世如潮人如水,可嘆江湖幾人回」,一句話道盡江湖的腥風血雨和辛酸苦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人就是江湖,怎麼能退出。

江湖不是過家家,誰又能夠真正的笑傲江湖。

免責聲明:

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金庸留下的問題:是「笑傲江湖」,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讀金庸的武俠小說,可以讀出原湯原汁的中國味道,可以讀出深厚的歷史惑和文化意蘊。武俠在中國歷史上,最遲可以追溯到司馬遷《史記》中的《遊俠列傳》,通常遊俠被認為是沒落的墨家所衍化而來的。金庸筆下的俠客形象,似乎更多的休現了儒家那種「兼濟天下」的參與精神和優患意識,俠並不是江湖仇殺中的白方或黑方,金庸為俠正名;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 《笑傲江湖》:任盈盈和儀琳,誰對令狐衝的愛戀更多?
    《笑傲江湖》:任盈盈和儀琳,誰對令狐衝的愛戀更多?《笑傲江湖》裡,作為日月神教的「聖姑」,任盈盈最終能獲得正派弟子令狐衝的青睞,兩人成為眷侶,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總之,魔教聖姑任盈盈,一言不合就戳瞎別人的眼睛再流放到海外孤島之上,被流放的人還得感恩戴德、朝夕焚香禱告。如果把男女之間的愛戀,當成一場情感的「放貸」來看的話,那麼,任盈盈是如何一步一步將令狐衝囊括到自己的「腰包」的呢?
  • 小談令狐衝:《笑傲江湖》從來不是爽文,只是年輕人的成長和苦悶
    《笑傲江湖》從來不是爽文,因為在笑傲江湖中武功的較量是下策中的下策,野心家的盤算和陰謀吃才是各自成功的手段。令狐衝開的掛也就是武藝上的成就和眾多的人緣,除此之外再無其他的金手指,但是這兩樣各個江湖大佬羨慕的本事卻依舊拯救不了他失敗的一生,他在歸隱時得到了什麼東西?其實什麼都沒有。
  • 《笑傲江湖》為什麼從福威鏢局滅門開場?
    《笑傲江湖》開篇好。這是《笑傲江湖》的開篇結構。以五嶽劍派的江湖鬥爭為基本故事情節的《笑傲江湖》,為什麼開篇寫一個鏢局? 這就是老先生的能耐,手眼和格局,也是尋常庸手所不及之處。假如換個人來寫,只怕開篇就是五嶽劍派或者與其相關的小門派的一場仇殺,毀家滅門的林平之投入華山派,開展復仇的故事,其中又引出師父嶽不群覬覦家傳劍法的戲碼。這就是一般庸手寫的江湖,刀光劍影都落在了實處,簡單恩仇,為殺而殺,直白露骨,也能算是故事,卻不會是現在的《笑傲江湖》,濃如醇酒,越品越香,饒有回味。
  • 《笑傲江湖》其實是令狐衝的一場初戀
    典型的書就是《笑傲江湖》。書裡男主令狐衝,備胎就是大小姐,見了男主各種倒追,最後終於拿下。我看笑傲江湖總替任盈盈心累,人家說,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層紗,可是我看任大小姐追令狐衝追了萬水千山,九九八十一難,天天煙鎖重樓,新月如鉤;真是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女主倒追男主會很辛苦也是個規律,金庸筆下的男主都非常重感情,負責任。
  • 《笑傲江湖》的時代背景
    像我們最了解的,《天龍八部》發生在北宋年間,蕭峰為了大宋子民奮戰一生,最後還為促成歷史聞名的「檀淵之盟」,犧牲了自己;《神鵰俠侶》發生在南宋末年,楊過和郭靖兩人,為了抵抗元兵入侵,為國為民,終成「俠之大者」;《倚天屠龍記》發生在元末,在明教張無忌和朱元璋的帶領下,他們順利完成了驅除韃虜,建立明朝的壯舉。
  • 紛紛擾擾笑傲江湖,究竟誰才是最後勝利者:令狐衝?方證衝虛?
    《笑傲江湖》俗話說,社會就是個江湖,江湖就是個政治官場。然而「君子劍」之名,是其財富,使他到哪都備受尊敬和仰慕;也是其負擔,致使他不得不時刻為了給旁人表現君子形象而惺惺作態。數十年如一日,除了少數目光如炬之人外,包括其妻女俠寧中則、女兒嶽靈珊和大部分弟子都被其「君子」形象所蒙蔽了。
  • 《笑傲江湖》年代考
    金庸在後記中說《笑傲江湖》是一本政治小說,可以放到任何朝代。更有甚者有人根據金庸創作的時間考證這本書是在影射大陸的「文化大革命」。但實際上,還是能從《笑傲江湖》和其他小說中發現一些這本書的時代背景的蛛絲馬跡的。 首先確定一個時代的上限,《笑傲江湖》發生在元末明初之後。
  • 劉正風:另一種笑傲江湖
    這就註定了他的左右為難和悲劇結局,儘管他為此做足了準備,甚至不惜屈膝買官、自汙名聲。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劉正風的孤立無援及走投無路,比他想像中更為嚴重。他沒有想到的是,在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塑造下,五嶽劍派其實就是鐵板一塊。
  • 看金庸劇笑傲江湖,品嶽靈珊的愛情觀
    小時候看武俠劇,總是被劇中男女主角真摯而又堅貞不渝的愛情所感動,在心裡也渴望長大以後可以碰到一個能一心一意、攜手同心能相伴一輩子的人。其實在金庸的小說裡,男女主角都非常的專情,基本對愛人忠貞不二,不離不棄,以前覺得這種愛情是完美的,但這一段又看了一遍武俠劇《笑傲江湖》,感覺這種忠貞不二的愛情,似乎並不值得完全推崇,金庸老先生筆下的人物對愛情似乎有點兒偏執。
  • 我眼中的《笑傲江湖》
    小說寫得是人,通過描寫人在各種環境中的表現,塑造人的形象,反映社會現實,給讀者帶來感受。這是小說一般的寫法。《笑傲江湖》的背景是什麼年代,金老先生沒有說明。按照老先生的說法,《笑傲江湖》寫得是帶有普遍性的東西,故事發生在各朝各代都有可能。正因為這部小說的年代背景非常的「虛幻」,少了時代的「桎梏」,才把人性寫的這麼複雜多變、酣暢淋漓。
  • 笑傲江湖之後,華山派重新崛起於江湖之謎
    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笑傲江湖》被廣大讀者評為「最有江湖氣息的武俠小說」,因為《笑傲江湖》不同於「射鵰三部曲」亦或是《天龍八部》、《書劍恩仇錄》等等牽扯到民族大義的武俠小說,它是真正意義上遠離廟堂,單講江湖的小說。
  • 《笑傲江湖》:一場盛大的權利遊戲,一曲不羈的自由之音
    以前我很喜歡令狐衝,但很不喜歡《笑傲江湖》。 在不喜被說教的年紀,放蕩不羈的浪子劍俠是少年的一種寄託。一把劍,一壺酒,一聲「去他的」……就是這種寄託的具象載體。在大魚吃小魚的江湖,在野心家左冷禪的虎視眈眈之下,華山派這條小魚下場只有一個:被左冷禪這條大魚吃掉!2.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這種權力交鋒的大背景下,禮義廉恥變得越來越縹緲,就像三家分晉後的戰國,只有利益、暴力、徵服才是硬道理。在絕對的實力面前,身在漩渦中的小門派小勢力甚至個人,都難逃厄運。所以懷璧其罪的福威鏢局被青城派滅門。
  • 小談令狐衝:《笑傲江湖》從來不是爽文,令狐衝也從來不是掛B
    《笑傲江湖》從來不是爽文,因為在笑傲江湖中武功的較量是下策中的下策,野心家的盤算和陰謀吃才是各自成功的手段。令狐衝開的掛也就是武藝上的成就和眾多的人緣,除此之外再無其他的金手指,但是這兩樣各個江湖大佬羨慕的本事卻依舊拯救不了他失敗的一生,他在歸隱時得到了什麼東西?其實什麼都沒有。
  • 《笑傲江湖》令狐衝失敗的人生,一手葬送華山派,還成了江湖罪人
    表面上是在為維護武林和平而努力,然而實際卻是成就了少林武當的泰山北鬥地位,為他們拔掉了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這兩個眼中釘。》小說世界裡,讀者只有一個旁觀者身份,無法對劇情發展產生任何影響,但在《新笑傲江湖》手遊中,讀者玩家直接變成了主導者,甚至能左右整個江湖的命運。
  • 《笑傲江湖》崩壞的主角——林平之
    又過了幾年,再看《笑傲》,突然發現我曾經和友人說的那句話是錯的,我曾說過「金庸寫的是武俠童話,古龍寫的才是成年人的江湖」,《笑傲江湖》這本書,老爺子本身就是為了諷刺政治,對於人性險惡的描寫,不亞於任何一本古龍小說,甚至在厚黑學方面遠超古龍,而那個崩壞的主角模板林平之,正是《笑傲》裡面最後一個俠客,也大概是所有俠客墮落的縮影。
  • 笑傲江湖:穿越者總會去參與的大事件和地圖點
    在金庸小說序列中,笑傲江湖的時間線和小說熱度可以說是一個不上不下的情況,也剛好符合同人小說作家創作時的穿越首選。上可接《倚天屠龍記》下可續《鹿鼎記》。到這裡,穿越者解鎖了笑傲江湖世界的第一個重點事件和地圖點。
  • 金庸傳,第二十二章:笑傲江湖 鹿鼎記成為絕唱
    查良鏞寫武俠小說,最初是為了賺錢,而後是為了支撐《明報》大業;到了60年代末期,則是試圖在武俠小說創作方面進行一些新嘗試,並表達自己的政治取向和對現實社會的一些看法。於是,便有了政治寓言——《笑傲江湖》,以及社會問題小說——《鹿鼎記》。
  • 《笑傲江湖》裡,段譽死後流傳出一段遺言,至今無人參透
    《笑傲江湖》這部作品發生於《倚天屠龍記》之後(從武當派可以得知其大致年代),又因《鹿鼎記》中提到「前朝令狐大俠」這幾個字,所以《笑傲江湖》這部作品應該發生於明朝時期。段譽乃北宋年間的人物,《笑傲江湖》發生於明朝時期,怎麼會出現段譽的遺言呢?因為一部秘籍。
  • 金庸的《笑傲江湖》是《連城》、《射鵰》、《天龍》的結合體
    一曲《笑傲江湖》讓人激情澎湃久難忘懷。而《笑傲江湖》也成為了武俠小說史上不朽的經典。並且成為金庸作品中份量最重的作品之一。那就是《笑傲江湖》與《射鵰三部曲》以及《天龍八部》還有《連城訣》好像都有一定的聯繫。這或許是金庸也想借《笑傲江湖》來持續《射鵰三部曲》和其他作品的熱度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