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中有這麼一個橋段:
大俠郭靖的女兒郭襄,在風陵渡口遇到了楊過,一見鍾情,喜歡上了楊過。但是楊過的心中早已有了小龍女,郭襄和他有緣無分。楊過和小龍女演繹了一段感人至深,廣為流傳的俠侶故事,郭襄卻認準了楊過,終身未嫁。書云: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
一見鍾情,這種在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的經典鏡頭,一直被世人所追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也會有這種一見鍾情的感覺。上班的電梯中,車站的候車室,朋友聚會上的驚鴻一瞥,甚至是電視上他/她的回眸一笑。。。說男生三大錯覺中,「她喜歡我」位列首位。男女之間真的有一見鍾情嗎?
答案是有的。但是這種一見鍾情,並非是我們常規意義上的愛情,只是在極短的時間內(據說只需要0.1秒)對異性產生的一種強烈好感,並伴隨著「佔有欲」(我認為男女感情的表現就是佔有欲)。但是很顯然,兩個人能不能在一起,產生感情,最終結合,走向婚姻,白頭偕老,是需要各個方麵條件的配合,如性格,興趣愛好,經濟基礎,工作和生活地點等等,這些因素絕不可能在這0.1秒內完成匹配,除非你的大腦如AI計算機一樣強大,並且提前掌握了對方的大數據。既然如此,那麼一見鍾情的答案只有一個:所謂的一見鍾情,只是「始於顏值」。
人類確實是越來越漂亮了,大自然似乎在淘汰「醜」的基因,「漂亮的臉蛋」到底有什麼用,除了吸引異性的注意力,好像對於叢林生存並沒有直接的幫助。這種想變漂亮的驅使力量,在現代社會甚至超過了對吃飯的需求。我身邊認識的成年女孩子中,有的人已經好幾年沒有吃過晚飯,要吃也只是「吃草」--蔬菜水果,米飯在他們眼裡就是毒藥。
地球上每天都在發生一見鍾情,最終能因此修成正果的卻少之又少。一見鍾情之所以能有這麼大魅力,是它給與了一個人心跳加速的感覺,是人類最原始,最潛意識的衝動。電光火石之間,心已經牽掛上了另外一個第一次見面的人,還有比這個更加讓人欣喜的事情嗎?初戀,懵懵懂懂,一見鍾情,不知緣由。
林黛玉第一次到賈府,聽人說賈寶玉是一個頑童,內心設想並不是很好。但是見到賈寶玉之後,「好生奇怪,倒像在那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寶玉也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這就是一見鍾情,從未見過,但是冥冥中似曾相識。
相比林黛玉和賈寶玉的一見鍾情,國學大師錢鍾書和妻子楊絳的戀情故事,更加值得人羨慕。在清華大學的古月堂門口,錢鍾書帶著一副老式大眼鏡的錢鍾書,談吐優雅,風趣幽默。楊絳則小巧可愛。腹有詩書氣自華,兩位偉大的文學家,因為有一個共同的文學愛好,所以一見如故,心靈鍥合。錢鍾書說,我沒有訂婚,楊絳說,我沒有男朋友。於是兩人走到了一起,白頭偕老。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錢鍾書和楊絳幸運的走完了男女之間最完整相處流程。這種一見鍾情,可遇不可求。
回眸一笑百媚生,這是多少人初見心上人的最真實寫照,為什麼學生時代總讓人留戀回憶,都說是因為思想清純無雜念,「思無邪也」。那時的開心,也很簡單,一個微笑,足以讓人晚上一個人偷偷的躲在被窩裡回想傻笑好幾天。感情出自那一刻的衝動,青春,就是衝動。
直到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再也不會衝動了。
我和初戀相遇的那一天,人群中她對我露出一撇微笑,從此兩人有了一生的牽扯。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遇楊過誤終生。後面還有兩句:
「只恨我生君已老,斷腸崖前憶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