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不義之財不可取,福報到來天佑之

2020-08-26 小凡讀史

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別人丟的錢對於丟錢的人來說,可能是等著救命的錢;對於撿到錢的是不義之財,俗話說不義之財如流水,不可取。下面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道理。

說的是光緒年間,有一個江蘇的王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工作,深得老闆信任。端午節前,老闆派他去城南一帶收欠款,他帶上皮袋子就出發了。事情進展得非常順利,半天收得銀洋一千八百多塊。賈先生走了半天,說了半天,早已是口乾舌燥,疲憊不堪。正好來到「十六鋪」的茶樓,進去匆忙喝了點茶就急忙趕回去交差。

王先生急匆匆回到商行,卻發現皮袋子不見了,頓時五雷轟頂、大汗淋漓、喘不上氣了,慌亂中更加說不清道不明。老闆看他神色慌張、張口結舌,語無倫次,認為王先生可能監守自盜。於是厲聲斥責他,並說如不趕快還錢就送他見官。

一千八百多銀元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啊,如果不亂花,足夠一個人用一輩子,王先生又如何賠得起呢?責任重大,又有口難辨,感到這輩子完了,絕望地大哭起來。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另有一位浦東人,林先生,也在租界從商,因運氣不好,賠了個精光,於是買好了那天午間的船票準備渡江回鄉。因為離上船時間還早,也來到「十六鋪」茶樓,慢慢喝著茶來消磨這段時光,也考慮一下以後生活怎麼辦。

恰好是在王先生剛匆匆離去時林先生就到了。林先生剛坐下,發現身邊的椅子上有個小皮袋子,也沒多加理會,慢慢喝起茶來。許久仍不見有人來取,林先生疑惑起來,提了提感覺沉重,打開一看,他眼珠子差點沒驚得掉出來:竟然是滿滿一袋子的銀元!

林先生驚喜交加!這可真是一筆橫財啊,它不但可以改變自己目前的窮困潦倒狀態,而且後半生衣食也有餘了。但他又轉念一想:不行,錢財是各有其主的,這錢我不能要!如果我把錢拿走了,失主可能因此遭受重大損失,甚至失掉性命,這樣我的罪孽可就大了!

在那個年代,一般正經人都知道「不義之財不能取」的道理。林先生心想:既然今天讓我拾到了這些錢財,我就應該盡到責任,物歸原主。林先生一直在茶樓等待失主來找,可是到了中午也沒有人來,雖然肚中飢餓,而且已經錯過了船出發的時間,但是林先生不放心把錢袋子交給別人。

到了傍晚時分,茶客都回家去了,只剩了林先生一人,他仍然聚精會神地注視著過往的人……突然,他看到一個人面色慘白、踉踉蹌蹌地朝這裡奔來。來人正是王先生,後面還跟著兩個人。一進茶樓,王先生就指著這個茶桌對那兩人說:「就是那裡,我當時就是坐在那裡的!」,三人徑直向義先生桌子走來。

林先生看得出他們就是失主,笑著對王先生說:「你們掉了錢袋嗎?」王先生不可置信的盯著他一個勁地點頭。「我等你們很久了」,林先生說著拿出那個皮袋子給他們看。王先生感激地渾身顫抖,說:「您真是我的救命大恩人哪!沒有您,我今晚就要上吊了!」

原來,王先生發現錢丟了時,就想返回去沿途找一遍,雖然能找回的希望渺茫,但也只有這一條路了。可是主人怕他潛逃,不準他出門,他費盡口舌說了半天,主人才叫兩個人陪他出來尋找,還囑咐陪人務必把他帶回去。二人互報姓名後,王先生要以五分之一作為酬謝,林先生堅決不要;又改為十分之一,林先生還是不要;再改為百分之一,林先生生氣了,嚴詞拒絕。

王先生不知如何酬謝才好,於是說:「那我請您喝酒,好嗎?」林先生仍然堅決推辭。最後,王先生說:「不謝我心怎安!明天中午在下在天豐酒樓恭候,懇請恩公大駕光臨,不見不散。」說罷一揖,不給林先生說話的機會,掉頭走了。

其實王先生擔心林先生不來,第二天中午,林先生居然來了。王先生正要施禮再謝,林先生卻搶先道謝,說:多虧您昨天丟了錢,讓我撿回了一條命!」王先生一頭霧水,正待細問,林先生接著說:我昨天原定渡江回鄉的,已經買好了午間一點鐘的船票,因為等您來取錢把船耽誤了,回到住處得知,那條船行駛到半途被急浪打翻,船中23人全都淹死了。我如果上了那船,豈不也一命歸西了?是您救了我的命啊!」

這實在是一段傳奇的故事,兩人互相感激的一塌糊塗。周圍的客人們聽了都嘖嘖稱奇,紛紛舉杯向他二人祝賀,大家都說林先生一樁善舉挽救了兩條人命。故事到此還沒結束。王先生回去後,把事情一說,洋行老闆也十分驚奇,感慨地說:「這麼好的人真是難找啊!」非要見見林先生不可。

結果兩人見面後非常投緣,經過一番長談後,老闆極力挽留林先生,並高薪聘請他主管帳目。王先生和林先生也結成了生死好友,盡力幫助林先生,幾年後老闆就招林先生當了上門女婿。再以後乾脆把生意全交給了他打理。

窮困潦倒的義先生拾金不昧的故事很快傳開了,他的誠信、仁義贏得了人們的讚嘆,大小客商都紛紛找上門來與他做生意,生意越做越大,成了當地的巨商富賈。此後林先生也一直秉持誠實信用的原則,並且喜歡做善事,幫助窮苦的人們,這個故事在當地一直流傳上百年,風化蔚然……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義之財不可取,福報到來天佑之。我們撿到的錢財,可能是別人急著救命的錢,可能是別人辛辛苦苦攢下給孩子上學的錢,可能是種種。如果能做到拾金不昧,與人為善,相信我們自己的福報很快也會到來。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我們如果平常堅持做好事,力所能及的幫助他人,相信我們的生活會很不一樣!

參考資料:《民間故事》

相關焦點

  • 故事:天佑孝兒媳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98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人,只有在失去最親最愛的人時,才會懂得珍惜,才會回憶過往的點點滴滴。俗話說「子欲養而親不待」,這種遺憾難免會讓人覺得惋惜。
  • 民間故事:不義之財,守不住!
    但是奇怪的是,每次王某得到了不義之財之後,都會遇到一件意料不到,只有花錢才能搞定的事情,把他得到的這些不義之財耗費得一乾二淨。其中一個小吏說道:「這傢伙今年聚斂的不義之財特別多,我們該如何讓他消耗這筆錢呢?」說完之後,他低下頭沉思起來。這時另一個小吏說道:「只需要一個翠雲就足夠了,用不著再想其他的手段!」說完,兩人相視一笑,忽然消失不見,燈光也隨之熄滅。
  • 故事:不義之財取之無道終成空
    2005-2006年期間我編輯了一個古代故事《不義之財不可取》,希望能對那些以貪腐民財的人能有所警戒。一日,天色將晚,店中來了一夥客人。為首的兩位,年齡較大,均是一副仙風道骨的神氣。隨從之人也都與眾不同。這夥客人猜拳行令,飲酒高歌,言談舉止,皆與凡人不同。馬六看到這些人,心裡一動,「莫非是仙人來到店中?」馬六告訴夥計:「告訴廚師,不管客人要什麼,都要保證質量和數量達到上乘,不許待慢客人。」
  • 金雞婆(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9年7期■夏剛他用學來的辦法,小心地拿著一塊紅色的布向這群金雞撲去。在金雞婆沒來得及隱身的時候,眼疾手快的李財主順手就抓住了一隻小雞,並快速用紅布把小雞包裹住,頓時,這隻剛剛還在活蹦亂跳的小雞,瞬間就變成一塊保持原形的金錠。金雞婆見自己的孩子被李財主捉了,十分氣憤,伸開雙翅飛了起來,對著李財主的手狠狠一啄。李財主痛得一腳就把金雞婆踢開了,拾起金雞婆掉落的雞毛塞進紅布中,果然,也變成了金雞毛。
  • 《沁湖邊邊》之二 報到
    二報到夏漫雪的父親和何語亭的父親聊了好大一會兒,此時夏漫雪的弟弟被安撫的也不再哭了,於是兩家相約一起去學校集中迎新點報到。兩位父親背起各自的行李自然肩並肩地走在人行便道上,他們順著迎新指示牌邊走邊聊著…由於吸取了之前的教訓,所以夏漫雪的媽媽就左手提著包右手牽著她弟弟走在他們的後面,夏漫雪和何語亭則拖著各自的旅行箱並排走在了最後面…「你好!
  • 民間故事:婦人託夢真相大白,不義之財不可貪
    何善義平時總是幫助各種窮苦之人,百姓都稱何大善人!他家中也不是很富裕,母親去世後,這錢也是省吃儉用,才給母親準備了這銀子作為費葬,現在丟了母親沒能及時下葬,他很自責。人們都在議論:如果自己撿到這銀子一定不會馬上就去還給何大善人。李子看到這告示後,他立刻就回家把銀子藏了起來,打算等風聲過去再拿出來使用。之後他每天跑到城中何善義家附近探消息。
  • 故事:行善得福報的李公
    就像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則民間故事一樣,故事中的行腳商人李公,在一次外出做買賣時,半路上救了一位老嫗。不想多年後,在他危難之時,老嫗的兒子挺身而出,救了他一命。那老嫗所帶銀兩不夠,李公就掏出錢來,交了藥錢。老嫗對李公連連道謝,李公遂攙扶她走出了店門,此時恰巧碰到尋母的老嫗之子。
  • 口傳故事文字化之《老濰縣增福堂街增福與掠福的故事》
    > 老濰縣增福堂街增福廟裡增福與掠福的故事故事索引:在山東老濰縣城內,有一條著名的古街,叫增福堂街。掠福神答曰:「覓一貧賤之家,贈與金,解其困。」增幅神問:「汝之道,可行乎?」掠福神道:「此乃正道,當擇善從之。」增幅神曰:「既如此,依你便是。」二人隨遁入濰縣市井之內,尋覓合適之人家。
  • 愛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佛祖告訴他,如果啞巴女孩見到她的心上人來了,就會說話了。突然佛祖不見了。叫花子回過神來,哎呀!自己的問題還沒問呢!算了,還是乞討過日子吧,於是往回趕路。故事說完了,一無所有的叫花子最終也沒能親口向佛祖問清楚自己的命運,但所有的答案都在過程中……佛說:人心裡有什麼,那他眼睛裡面看到的就是什麼;你相信什麼,你就會創造什麼;你給予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
  • 故事:民間故事:康莊義賊
    都御史黃文清在福建做巡撫時,曾視察康莊縣,臨走前一夜,一個盜賊光顧了他的下榻之所,將他的摺扇和一口寶劍偷走。這件事令他非常難堪和震怒,一個毛賊竟能夠在守衛如此森嚴的官署,悄無聲息地盜取了巡撫的寶貝,並能全身而退,實在是令人不可想像的。當時的縣令李平江得知後立刻就派人追查,他非常惶恐,生怕因此丟掉自己的官帽。這件事影響很大,百姓們議論紛紛,黃文清將縣令苛責一通後,令其限期破案,這才打道回府。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三——送福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三——送福 風輕月白「兩口子正說著,齊大妹妹又來給哥嫂拜年,對齊大說:」哥哥,真奇了怪了。我來你家路上,看見明暗山下好像著火了。「齊大便和老婆妹妹出來看時,果然遠處明暗山下,白光閃動。齊大說:」這大過年的,確是蹊蹺。我去看看。「妹妹說:」哥哥去不得,大過年的,那裡不可能有人。莫不是鬼怪?
  • 故事:貪官得了怪病,錢花光後命沒了,出殯時來了一隻喜鵲和烏鴉
    可奇怪的是,胡天順雖說利用職務之便貪了很多錢,但貪來的錢也總是會被花掉。要麼是他生病,要麼是家裡出事。反正只要是不義之財,就不會在他家待很久。等到把不義之財全都花完了,那家裡就會開始平平安安的了,什麼事都沒有。對此胡天順是氣壞了,可以說是氣急敗壞,難道自己命中不能有財嗎?
  • 故事:今生遇見前世的債主
    這時候來了一個人,風塵僕僕的像是走遠路的,到河邊洗臉時就和狗兒說起話來:「小哥,釣幾條魚啦?」狗兒說:「慚愧得很,半天了一條魚也沒釣著。」話剛落音,來人就大叫道:「快快,魚上勾了、魚上勾了。」狗兒趕緊提起杆,一條三四斤重的大鰱魚離水而出。狗兒高興地說:「真是天佑我也,九桿求一魚不容易,不如把我的名字狗兒改叫(九竹鰱)吧。
  • 民間故事之孤兒轉世
    北宋年間,包拯為相的時候,在民間發生了一樁逸事鄰鄉的石匠聽說了這個孤兒的事情非常感動,主動來幫忙建橋,大家非常高興,孤兒更是沒日沒夜忙。當橋沒建成的時候,孤兒卻在一次鑿石頭中崩瞎了雙眼。人們痛惜、怨恨,怪老天不公,說哎呀,這麼可憐的一個孩子,一心為大家,卻招來這樣的報應。在大家齊心合力下橋終於修成了。眾人歡呼喜慶之時,一場大雨也突然下起來了,還伴隨著電閃雷鳴。站在橋上的孤兒被雷電擊中,倒地身亡了。
  • 故事:民間故事:孝子為母辦喪,深夜來個怪老頭,轉天就出了怪事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怒雷劈孝棺》,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53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最近因為一些瑣事而斷更了,很多看官私信我叫我回來繼續寫,今日小於正式回歸,還希望看官們多多捧場!
  • 隨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他講的故事讓我想起餘華的《活著》裡的富貴。富貴是地主家的兒子,吃喝嫖賭,被賭徒龍二做局輸光了家產,因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個好媳婦,富貴秉承好死不如賴活著,做了會浪子回頭,租了龍二原本自己家產的五畝地,艱難度日。去給母親買藥時,被抓了壯丁。總算死裡逃生回到家。土地改革龍二做上地主,神氣了不到四年,還不知收斂,被鎮壓槍斃。臨死哭著鼻子對富貴喊:「富貴,我是替你死的。」
  • 故事:乞丐救善人
    可現實生活中卻常有過河拆橋此類事情發生,這樣的品行實在不可取!別人在你最困難的時候,出手相助拉你一把,你又怎能忍心置恩人於不顧呢?殊不知,知恩圖報,才是人生修行的開始啊!就像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則民間故事一樣,一位老婆婆見老乞丐可憐,給了他食物和水,那老乞丐感激涕零,在老婆婆兒子遇到危險時出手相助,這便是知恩圖報。
  • 「曲陽民間故事」磨子山下的河為什麼沒有水
    在曲陽縣山北靈山一帶,有一高山,在這個高山之上確實臥型山石黃色顯白,半米厚成圓形,遠處隔河望去極像一盤民間磨麵食用的磨子,遠看,近看,越看越像,因此民間對這座山稱之為「磨子山」。 就在「磨子山」下還有神乎其神的民間傳說,故事至今久傳不衰衰,就是說從青山 虎山之間流向這裡的山泉水,還有從北臺 東石門,經竹林村,仁景樹村而在郎家莊,葫蘆汪三山之泉匯成一河滔滔滾流,當流到「磨子山」下的河道時,水流卻突然中斷,水流不前,無縫隙滲下,甚是奇怪!
  • 故事:民間故事:狐友仙物
    道癲藏書於懷,拜道,先生背負功名,甘於我等山野粗鄙之人作書李生正有此意,如何推辭,只飲一杯,但覺與往常之酒味有不同,疑問之,道痴笑稱,此酒與人間不同,乃山中野果所釀,共需九花九果,又稱為花果酒,平常人哪能得嘗!先生且再飲。李生又吃了三杯,大呼妙哉,贊道,此仙釀矣!眾皆笑之。道痴手指桌上棗糕又問李生,可知此物從何而來?李生笑道,不過大棗發糕罷了!道痴搖頭嘆道,先生此言差矣!此物雖有凡名卻非凡物,乃我教上尊赴驪山老母法會時招待仙人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