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還是欲望?《飢餓的女兒》一書,將女性「三重飢餓」寫到極致

2020-09-06 春深讀書

《飢餓的女兒》是著名女作家虹影的自傳體小說。小說講述了女主人公六六在十八歲生日那天,得知了自己出身的秘密——六六是個私生女,她的母親在她做船員的養父長期出海時,和一個比自己小十歲的男人偷情,生下了六六。

隨著這一不光彩的身世被揭開,六六找到了自己在家庭裡長期「飢餓」,生活委屈壓抑,得不到溫暖和愛的原因。

面對理想的破滅和令人崩潰的現實,六六瞬間長大,選擇自我放逐的方式麻痺痛苦——離家出走,酗酒、瘋狂戀愛……直到發現「寫作」最終能解救自己飢餓的心靈,才拿起筆,將家庭的苦難歷程記錄下來。

聽起來,《飢餓的女兒》像是一個壞女孩回歸現實的庸常故事。但這本書中厚重的歷史底色,使書中的人物命運與家國變遷緊密相連,從而展示了山城重慶在特殊年代裡的生活百態,揭示了那一時期女性的「飢餓」生存困境。

這部作品的名字是《飢餓的女兒》,文中處處可見飢餓的痕跡,在飢餓中掙扎的人們。但這種飢餓不僅僅是饑荒年代的真實映照,而是一種意象,飢餓的涵義被延伸得很廣,從身體到心靈,從皮膚到精神。

第一重飢餓——生理上飢餓:拼盡全力只為活下去

母親因為反抗包辦婚姻,從僻遠鄉下「叛逃」到重慶,嫁給了一個頗有本事又長相俊朗的袍哥,生下六六的大姐,過了幾年安寧日子。可惜好景不長,很快,袍哥出軌,又看上一個年輕貌美的女人。

這在當時屬於稀鬆平常的事,母親原本可以和當時大多數女人的選擇一樣,用寬容大度接納丈夫的新歡,落個「賢惠」的名聲,但倔強的母親卻用最決絕的方式與命運抗爭——母親帶著大姐繼續逃亡,嫁給了窮苦出身,做船員的六六養父,重新安了一個家。

這些如小說般曲折複雜的日子裡,母親一直與饑荒和苦難相伴。

同一年,在母親的家鄉忠縣關口寨,附近能吃的關音土都被挖淨,吃在肚子裡,都發脹了,解不出大便,死時肚子象大皮球一樣。

六六的養父工資微薄,一家人在死亡線上掙扎。為了賺口飯錢養活自己和女兒,母親吃盡了苦,受盡了累:

母親隨整個運輸班班轉到離家很遠的白沙沱造船廠,幹體力活,汗流浹背,和男人一樣吼著號子,邁著一樣的步子,抬築地基的條石,修船的大鋼板。她又一次落到江裡,差點連命都搭上了,人工呼吸急救,倒出一肚子髒臭的江水。 做了十多年苦力後,心臟病,貧血轉高血壓,風溼關節炎,腰傷,一身都是病。

六六的養父常年出海不在家,母親獨自帶著一群孩子艱難度日。在這樣經年累月、暗無天日的生活中,寂寞的母親與一個小她十歲的男人偷情,生下了六六。

這是母親的第三段感情,她和一位同樣「飢餓」的男人報團取暖,所謂貞節道德,在飢餓面前不值一提。

六六的出生,使這段見不得光的畸戀浮出水面,她的親生父親被迫去了遠鄉,母親揮淚斬情絲,養父寬容大度留下了私生女六六。

成長中的六六和母親關係惡劣,她敏感地發現,母親對自己和其他兄姐都不一樣。

母親對六六的態度,像對待不受歡迎的客人,關照周到又極為疏離。

「不錯!我當初就不該生你下來!」——可是母親沒說這句話,這是我從她的目光裡讀出來的,那目光冷極。我扔了書包,出房門,穿過堂屋陰暗的光線,我的心在嚎叫:我不想活,這個家根本就不要我!

母親因逃婚而離開家鄉,因愛上袍哥生下大姐,因遭受背叛而離開,因難言的隱秘欲望而生下六六。貧困、疾病和絕望的愛情,使母親這朵曾經傲然枝頭、明豔動人的花迅速凋零。

母親的一生都被飢餓的年代烙上了鮮明的傷疤。雖然她從來沒有屈服,卻將「飢餓」傳染給了自己的女兒。

第二重飢餓——心理上飢餓:身體缺少撫慰,情感缺少交流

六六出生時,家裡境況已經好轉,雖然仍是貧困不堪,但能吃飽了,也能上學了。可是母親已將饑荒和命運帶來的傷害又加諸六六身上。使她對飢餓的感覺同樣刻骨銘心:

飢餓是我的胎教,我們母女倆活了下來,飢餓卻烙印在我的腦子裡。母親為了我的營養,究竟付出過怎樣慘重代價?我不敢想像。每天夜裡我總是從一個夢掙扎到另一個夢,尖叫著,大汗淋漓醒來,跟得了重病一樣。我在夢裡總餓得找不到飯碗,卻聞到飯香,我悄悄地,害怕被人知道的哭,恨不得跟每個手裡有碗的人下跪。為了一個碗,為了儘早的夠著香噴噴的紅燒肉,我就肯朝那些欺侮我的人跪著作揖。醒來一回想,我便詛咒自己,把自己看成一文不值的人,我瞧不起自己,恨自己有那麼強烈的身體需求。

除了心理上對飢餓的恐懼,對晦暗生活的極端厭惡和無力擺脫的困惑,情感的匱乏對六六來說也是極其嚴重的。如果心臟上也有一個胃,它必定張大了口,也是極度飢餓。

家裡孩子多、負擔重,疲於奔命的父母無暇顧及青春期女孩的心理感受,加上六六的出生給母親帶來了恥辱,從小到大,她一直被冷落、被厭惡。

痛苦掙扎中的人們,總像刺蝟一般刺傷彼此。母親未必不愛六六,但她如同身邊其他被生活折磨得麻木的人一樣,吝於表達愛,或是用譏諷責罵式的管教代替愛。

在家被忽視,在外被風言風語嘲笑,沒有人傾聽自己的感受,痛苦無法訴說……從內到外,從皮膚到心靈,六六都是「飢餓」的。

經科學研究發現,人類皮膚上有非常豐富的神經纖維和神經末梢,它們通過觸摸傳達訊息,表達愛。如果長期缺乏擁抱等親密接觸,人類就會患上「皮膚饑渴症」。

感情上的一片荒漠,對愛的極度渴望,讓六六「愛」上了自己的物理老師。對這段不倫之戀,六六懷著為之獻身的狂熱和虔誠。

在這個世界上你會遇上一個人,你無法用一種具體的語言去描述,不用言語,只用感覺,就在漆黑中撞進了通向這個人的窄道。一旦進了這窄道,不管情願不情願,一種力量狠狠地吸著你走,跌跌撞撞,既害怕又興奮。

六六並不在乎物理老師已有妻有女,並且不願承擔責任。

「我想對他說,從小我所看見的一戶戶人家,我生活的世界裡,我的鄰居,我的姐姐哥哥,沒有一家是真正幸福的。既然婚姻不是好事,我幹嘛要結婚?而愛對我是至關緊要的,我尋求的就是這麼一丁點東西。」她願意獨自去承擔偷歡帶來的罪名和不堪,似乎這種痛在她身上,也懲罰了她的母親,為她帶來復仇的快感。


第三重飢餓——特殊時期的年輕人群像:精神世界的荒蕪與困惑

若是單單將母親的困境歸於饑荒年代的痛苦,將六六的痛苦歸於對情感的匱乏渴望,未免過於單一片面。而作家巧妙地將二者雜糅在一起,形成鮮明的時代群像。

六六繼承了母親刻在骨子裡的反叛精神,她冷眼看著時代洪流中的種種怪現狀,卻不甘於同大多數人一樣,做個沉默的旁觀者,活得麻木而盲目。

因此六六是痛苦的,她活得很擰巴,跟自己較勁,跟母親、兄姐較勁,最終遠走高飛,擺脫「飢餓」的陰影,尋找自我救贖。

和她同樣痛苦的,是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裡的年輕人們。在歷史的大浪淘沙裡,個人的命運去向微不足道,他們的精神世界同樣是荒蕪、困惑而「飢餓」的。

無論你如何掙扎,還是要裹挾於時代洪流中一路喧囂向前。一些人不甘沉淪,通過各種途徑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接受新思想的衝擊,實現了自我價值;另外一部分人只是用盡全力掙扎著生存,最終隨波逐流,一直「飢餓」著。

對母親的原諒,亦是對自己的悅納

虹影在《飢餓的女兒》中寫道:「在母親與我之間,歲月砌了一堵牆。看著這堵牆長起草叢灌木,越長越高,我和母親都不知怎麼辦才好。其實這堵牆脆而薄, 一動心就可以推開,但我就是沒有想到去推。只有一兩次我看到過母親溫柔的目光,好像我不再是一個多餘物。這時,母親的真心, 似乎伸手可及,可惜這目光只是一閃而逝。 」

每部作品都有作家自己人生閱歷的投影。《飢餓的女兒》寫於2007年,當時女作家的自傳體小說相當暢銷,這本《飢餓的女兒》就是虹影的親身經歷,扉頁上寫著「獻給我的母親」。

作家通過寫作,結束了內心曠日持久的戰爭,實現了自我救贖。她將那些累積於心的「黑暗和愛」展示給世人看,也在悠長歲月中真正理解了母親的苦難。與母親的和解,何嘗不是對自我的悅納?

END.

閱詩書悲歡,寫暖心文字,希望得到大家的關注哦!,喜歡就給個贊吧!

相關焦點

  • 《飢餓的女兒》第一次看懂了情感飢餓的苦
    她說飢餓就是她的胎教。而這飢餓的感覺長大後又演變成了情感飢餓,肚子不再挨餓了,可是情感和靈魂卻始終在挨餓。家中兄弟姐妹多,她是老六,最小的那一個。全家人擠在10平米的房間裡,沒有隱私,沒有自由,沒有空間,有的只是夏天混雜著各種汗水的味道以及冬天冰冷的被窩。住在這樣一個男女混雜的環境裡,羞恥心、臉面、文明都只能在心裡撐著。
  • 防疫宅家,推薦你一本好書《飢餓的女兒》
    無意中翻到一本好書,作者虹影。一條關於親情,一條關於愛情,貫穿全書女主人公情感變化的線索是女主人公對自己身世、身份的疑惑、迷茫和追尋。經歷過顛沛流離、食不果腹、信任稀缺的年代,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包括親情在極端飢餓、貧乏的生存環境中變得極其脆弱、淡薄,甚至淡漠。女主人公作為一個私生子生長在子女眾多的家庭,排行老小並沒讓她在家中佔到什麼便宜,哥姐使喚、母親責罵、養父木訥,房屋逼仄狹小,飯菜不能管飽。內在的飢餓讓女主人公生得矮小單薄,但是相比較情感、知識的匱乏,這些又算什麼呢?
  • 飢餓的故事與童謠
    完全與飢餓有關聯,想必餓了只會想到吃。故事說的是一個苦命孩子,他從小失去父母,跟著哥嫂一起生活,經常吃不飽,穿不暖。還要幹繁重的農活,稍不留心還會遭到嫂嫂的毒打。一天,這個可憐的孩子在山中打柴時,無意中摘到一個葫蘆,那可是寶葫蘆!他飢餓的時候拿一根小棍兒「噹噹」一敲,裡邊會跳出一個小人。小人畢恭畢敬地問:「老爺老爺您吃啥飯?」
  • 故事:飢餓是烙刻在童年的烙印,沙棗樹曾寄託了我解決飢餓的全部希望
    甩下書包,三兩把如猴子般竄上樹,揀一處果實纍纍又結實的樹枝坐下來,那狼吞虎咽、大快朵頤的快意,讓飢餓如吹過枝葉的一縷清風,瞬間便無影無蹤。當腹內的快感上升為滿嘴的乾澀和絲絲的甜意時,靠在枝葉上望著夕陽拖著餘輝下山就成為一個少年全部的心事。
  • 「洪小魚」 | 極度飢餓下,你的人性該如何擺放?--(中篇)
    >》,從作者的觀看感受是,無論是畫面調色還是鏡頭的刁鑽都使整部電影故事劇情顯得格外深入人心,發人深思!每到夜深那個站臺便會快速上升到頂層,經過一層層隔空層,男主能感受到快速上升帶來的氣流,眉間的頭髮大幅度擺動著...是的,男主依舊難以入眠,一是因為這一兩天都沒怎麼吃東西,二是因為和老人的交談對這監獄的狀況擔心害怕著...
  • 小說電影《一九四二》,關乎糧食、飢餓,還有人性的善與惡
    誰願意將那些受難的細節像回憶美好事情一樣在你面前鋪陳,誰願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揭開那些好不容易才癒合的記憶傷疤?只是,從他們對待糧食和食物的舉動,你就能看見飢餓的影子。他們的舉動有多虔誠,你就能看見他們曾經挨餓的程度有多蝕骨。
  • 一隻飢餓的老虎
    有一個人在森林中漫遊的時候,突然遇見了一隻飢餓的老虎,老虎大吼一聲就撲了上來。他縱身跳入懸崖,非常幸運的卡在一棵樹上,那是長在斷崖邊的梅樹,樹上結滿了梅子。正在慶幸的時候,他聽到斷崖深處傳來巨大的吼聲,往崖底望去,原來有一隻兇猛的獅子正抬頭看著他。
  • 難忘那飢餓的歲月
    八飢餓仍像霧霾一樣籠罩在人們的心頭,揮之不去。我們畢竟長大了,總得想些辦法幫家裡出些力。於是我們便有了一個想法,一邊上學,一邊在家裡養只羊,養對長毛兔。這可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村裡幾個小夥伴商量好之後,每個人都養了對長毛兔。兔毛一月可剪一次。那時,鎮子上廢品收購站上一斤兔毛標價七、八毛錢呢。
  • 《飢餓遊戲》前傳小說集《鳴鳥與遊蛇之歌》八個重要設定
    學舌鳥,《吊人樹之歌》的來歷,《飢餓遊戲》前傳小說集《鳴鳥與遊蛇之歌》八個重要設定《飢餓遊戲》一系列這一個品牌顯而易見仍持續擴大,而近期所發售的小說集《鳴鳥與遊蛇之歌》,是一部產生在本傳第一集64年前,並敘述史諾怎樣興起變為總統的前傳劇情故事。本文將剖析此小說集故事情節填補了人生觀如何的重要設置,好讓大夥窺豹一斑。
  • 飢餓感和性慾望哪個更難克制真實故事32男一女被困荒島怎樣度過的
    飢餓感與性慾望哪個更難克制!33名人類被困荒島,其中10名軍人22名漁民和一名16歲的女子和子!這是真實發生的事件!1944年6月12日日本的四艘運輸船被美軍擊沉!倖存33人遊向一座島嶼安娜塔汗島!所以唯一的女性和子就成為了32名男人唯一的念想!和子年輕貌美長相出眾並且很開放!這與她出身有關,因為和子曾經背叛丈夫和上司搞在了一起!和子的丈夫日下部也在島上!所以起初大家都說讓和子和日下部當眾成親,這樣也讓大家斷了戀想,就這樣在島上平靜相處了兩年。
  • 保持冷靜,繼續前行——飢餓與溫飽
    如果在飢餓的時代裡,晚上十點來鍾,播什麼《舌尖上的中國》,那不是播節目,那是犯罪,會有多少人撓牆啊!比如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次我們到北京郊區去做社會調查,中午沒吃飯,趕回學校已經下午三點了。其中一位女同學說,去我們宿舍吧。然後她違規用電爐子給我們煮了一鍋方便麵。只不過比平常的方便麵多放了一根香腸、一點蔬菜,結果成了我印象中的超級美味。很多年後,每次聚會,我都要提起那一碗麵。我猜想不僅因為那碗面裡放了香腸,還因為是在女生宿舍吃的。
  • 一隻飢餓的老虎(深度好文)
    有一個人在森林中漫遊的時候,突然遇見了一隻飢餓的老虎,老虎大吼一聲就撲了上來。他縱身跳入懸崖,非常幸運的卡在一棵樹上,那是長在斷崖邊的梅樹,樹上結滿了梅子。當他一放下心,又聽見了一陣聲音,仔細一看,一黑一白的兩隻老鼠,正用力地咬著梅樹的樹幹。他先是一陣驚慌,立刻又放心了,他想:被老鼠咬斷樹幹跌死,總比被獅子咬好。情緒平復下來後,他感到肚子有點餓,看到梅子長得正好,就採了一些吃起來。
  • 《飢餓站臺》:黑暗終有一天會變得不足為懼
    文/夢裡詩書對人性與社會階級的寓言,在《飢餓站臺》中顯得精彩絕倫。一座架空背景被劃分為333層的監獄坑,一桌事關生存不斷下降的餐桌,電影由此設計出了一場簡單卻極為有效的人性實驗,上層盡情享用,中層殘羹冷炙,底層飢腸轆轆,生存面前所一展的人性之惡,讓人不寒而慄。
  • 一念永恆:白小純修煉不死長生飢餓感爆棚,鳳尾雞慘遭屠戮
    上回曾經提到,白小純去了藏經閣,其他的秘籍都沒要,獨獨選中了《不死長生》這本殘卷,藏經閣的長老當時就對白小純說道,修煉此秘籍不止要承受脫胎換骨之痛,還要承受常人所不能忍的飢餓感。不過白小純卻並沒有被藏經閣長老所說的話嚇到,還是決定開始修煉不死長生,畢竟修煉完不死卷之後
  • 飢餓迫使我走出家門,沿街乞討(五)
    我可以忍住悲傷,忍著思念,可無法忍住飢餓。不顧鄰家大叔大嬸的阻攔,我獨自離開了家,找食物填飽肚子,去找沒有音訊的媽媽。沿著記憶中媽媽曾經帶我走過的路,可怎麼也嗅不出媽媽的一絲氣息。一路有陌生的大貓立在垃圾箱上,它們有的肚皮渾圓,有的消瘦無比,唯一相同之處是臉上被風雨刻畫出的歲月的滄桑,它們沒有誰來搭理我,雖為同類,我仍是這條路上無人問津的過客。
  • 一個房間(第十八篇:飢餓感)
    一夜無夢,還是說根本就不記得自己有過夢。等我自然睡醒時我兩眼盯著白色的天花板發呆,當然我知道這個房間的規矩,我沒有任何人權可以選擇讓自己就這樣安靜的獨自躺一會,我需要馬上和房間的其她人們一樣警覺的坐起來,然後我們就如被約定好的牽線木偶一樣重複著這地獄的一 天。
  • 《春琴抄》:從女性的極致美醜中,窺見真實的人性
    《春琴抄》中的美,可以說是用唯美的文字講述唯美的人與事,女性之美,與對美的極致追求,處處可見。①女性之美《春琴抄》講述的是一個叫春琴的富家盲女與一位叫佐助的僕人之間的故事,這個故事以第三視角展開,而這個「講述者」從一開始一無所知,後來循著「蛛絲馬跡」,漸漸揭開了春琴的神秘面紗。
  • 飢餓,以及一個鄉村女教師的奇特死法
    作者:裡約熱淚奴 來源:常識傳播局一今天教師節。網絡上有很多關於教師的感人故事。學校突然增加一兩個「躍進班」,師資不夠,孩子們整天哭鬧,將學校領導和大隊幹部們攪得焦頭爛額。為此,各學校都公開招聘「躍進班」教師。母親雖然成分不好,但憑著良好的素質,最終和一個綽號叫張瞎子的女人成了學校「躍進班」教師。
  • 《失樂園》:走到的極致愛情,是缺失的情感慰藉?還是自我的缺失
    久木是個出版社的編輯,因為某些關係自己被調動到一個堪稱養老的崗位上,失去了工作熱情的久木,在家和妻子也沒有什麼話可說,心靈上的空虛讓他在婚姻之外尋求著情感上的刺激。這樣的情況映射到現實中,也會有著同樣的情況。
  • 在戀愛中學會:理智+情感=幸福,《理智與情感》小說傳遞的真理
    奧斯汀一生未嫁,由於一直生活在鄉村小鎮,家道較好,接觸的都是牧師、中小型地主,使他的小說如她的人生一樣恬靜、舒適,成了女性消暑的雅品。兩本小說的共同點都是以鄉下田園生活開始,因為這是作者最熟悉的生活環境,小說中從眾多女性視角寫出了自己對美好愛情的幸福生活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