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以及一個鄉村女教師的奇特死法

2020-09-10 玉東觀察

作者:裡約熱淚奴

來源:常識傳播局


今天教師節。網絡上有很多關於教師的感人故事。


而我,想講一個特別的故事。


講那一年,一個鄉村女教師之死。


剛剛看到一個新聞,京津冀籤署重大危機糧食安全協同互助協議。同時,中國糧食行業協會與中國植物油行業協會共同發起倡議,呼籲在糧食的生產、收購、儲存、加工、物流、消費等多個環節加強節約,減少浪費。


我承認,是這個新聞,讓我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不由自主地聯想起了這個故事。

故事也許有點沉重,在一些人看來,會給節日的喜慶氣氛帶來違和感。


但我相信,相比喜慶,相比感動,我們現在更需要的是喚醒記憶裡的疼痛。


疼痛才能拒絕遺忘。



下面要說的,是朋友「牆外行人」兄所寫的一個真實故事。我就直接摘錄好了。一則請原諒我偷懶,也避免轉述失真;二則這樣一個故事被他藏在抽屜裡不見天日,我也覺得有必要讓它流傳得更廣——


當年,為了讓社員們安心沒日沒夜地「大躍進」,各地學校都奉命辦起了「躍進班」,轄區內所有沒上學的孩子,其中大部分是剛能下地走路的,都被強行編入了 「躍進班」。


學校突然增加一兩個「躍進班」,師資不夠,孩子們整天哭鬧,將學校領導和大隊幹部們攪得焦頭爛額。為此,各學校都公開招聘「躍進班」教師。母親雖然成分不好,但憑著良好的素質,最終和一個綽號叫張瞎子的女人成了學校「躍進班」教師。


母親和張瞎子每天的工作主要是替孩子們擦鼻涕、捉蝨子、洗臉、釘扣子、梳頭髮、調解糾紛、哄著睡覺等等。其中母親所帶的班效果最好,為此母親還被推薦到全縣躍進斑」經驗交流會上做典型發言。


母親說,當年教書,最最刻骨銘心的感受就是餓。開始還好,學校的夥食緊跟公共食堂,教師可以不限量地從食堂裡背米拿菜,後來公共食堂沒吃的了,教師們也跟著過「低標準瓜菜代」,好多教師餓得沒力拿粉筆寫字。


張瞎子先天近視,上有老下有小,越是挨餓,她越是每次飯後要省幾口帶回家。為此整個學校就數她餓得最厲害。每次吃飯,她必定第一個跑到學校食堂,先是眼貼著飯缽挨個審視一遍,挑出最滿的幾缽;再用手按壓,挑出最硬的一缽。為此,大家都恨透了她。


學校裡有學農基地,為改善夥食,教師們種了菜,還餵了豬、餵了狗看校。紅薯蘿蔔花生還不到成熟季節,教師們就經常到地裡偷吃。大家吃完後,都小心翼冀地擦掉痕跡,只有張瞎子,嘴角和衣襟經常有泥巴印。


到1961年底,學校食堂只能供應米糠糰子了。教師們腹脹如鼓,好多人一連幾天不能排便,捂著肚子哭喊。特別是張瞎子,已經開始浮腫了。


這年陰曆年前,學校殺了豬,大約百來斤肉,校長煮了一大鍋肉,請大隊幹部們和一年來幾乎不見腥的教師們一起會餐。大隊幹部從公共食堂裡帶來了20斤米30斤紅薯。校長留下10斤米磨粉,其餘的全部煮了,二十來個人鬧鬧熱熱地吃了個肚兒圓,飯後好多人不敢彎腰下蹲,生怕從喉嚨眼裡擠出肉來。


校長將剩下的肉全部做成五、六十斤米粉肉,幹部和老師每人分2斤半回家過年,剩下5斤左右放在食堂改善夥食。


吃肉後第二天,不知怎的,教師們集體腹瀉,一個個瀉得死去活來。母親說,這是她這輩子經歷的最大反差:剛吃過最美味的肉,就遭受最難受的罪。張瞎子更是離譜,瀉到最後竟然下血不止,慘叫了一夜,居然給活活瀉死了。


箇中原因,母親一直大惑不解,我也覺得非常奇怪,特意上網搜索,才知道這是典型的蛋白質中毒症狀——-長期飢餓後突然大量食肉,造成消化吸收障礙,腸道產生大量的含氨類毒物,輕者嘔吐、頭量、腹瀉,重者昏迷甚至死亡。


張瞎子的家屬要求學校給副棺材並負責掩埋。學校沒錢買棺材,校長只好跟家屬商量,如果不要棺材,就把留在食堂裡的5斤米粉肉補償給家屬。家屬思量再三後居然同意了一一母親說,你永遠無法知道當年5斤米粉肉的分量。



看了這個故事我才知道,那年頭有餓死的,還真有脹死的。


你可以不相信專家,但一定要相信這真實的原生態的民間記憶


今天是教師節,借這個機會,我要在這裡紀念那個死於特殊年代的叫張瞎子的教師。人有很多種死法,她的這種死法,也是關於那個年代的一種令人觸目驚心的立此存照。


順便再說一下,眼下關於糧食夠不夠的問題,一切以官方報導為準。我能給出的一個簡單建議就是,萬一將來有一天,我們也面臨類似「張瞎子」那樣的境地,在長期素食甚至土食後,突然有了一次飽餐的機會,千萬要汲取這用生命換來的教訓。


時序已入秋。冬天不太遠了。


請提前給自己做好過冬準備。

相關焦點

  • 一位鄉村女教師的支教札記 (紀實小說)
    一位鄉村女教師的支教札記 (紀實小說) 花牛紅 說實話,要我一位女教師去步行三十多裡山路才可望見人影的山村小學支教,我是滿有情緒的於是,我決定用寫札記(音zhaji,意為讀書時摘記的要點以及所寫的心得見聞)的辦法來打發孤獨,保持沉默。 我們三個女同胞是乘坐一輛順路拉貨的小四輪拖拉機出發的,這已是特別奢侈的照顧了,拿那位大鬍子拖拉機手的話說:「女同志就應該照顧嘛!」 而他卻是騎(說騎倒不如說是推)著自行車上路的,誰叫他是我們一行四人中唯一的男士呢?
  • 奇特的戀情。(原創:自薦)
    我父親是一名小學老教師,聽他講了幾十年前,發生在古鎮教師隊伍中的,一件真實奇特的愛情故事。公辦教師中,有一位女教師是單身,她是一位高來低不就,年近40的未婚女,她叫葉新娥家居住在市鎮。每逢周六上完課,新娥和洪清一同翻山越嶺回市鎮家裡,周一清晨相約一起返校工作,由於倆位都是單身,平時他/她倆在學校搭夥,互相照顧一起生活。
  • 從《鄉村教師》看劉慈欣對人類命運的悲憫和希望
    「3C文明測試試題13號:當一個物體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它的運行狀態如何?」當一個低等文明的智慧生物被高等文明做這樣的測試,如果答不上來的話自己所在的星球就要被毀滅,而回答者只是一群上小學的孩子,並且不知道答不上來的後果,他們能答對這個問題嗎?
  • 故事:鄉村軼事:鄉村教師
    一 第一任教師  畢業後,王翔來到大毛山任教,之前他見過一次大毛山的村長劉樹根。從那個漢子渴望而又無奈的眼神中,他知道大毛山必定急缺一個教師。  進了大毛山,王翔不由倒吸了口冷氣,那是個極為偏僻的山村,下車後還得走五個小時的山路。中途甚至有一隻狼崽在路邊盯著他們看,劉樹根舞了舞手中的木棒,它才慢騰騰地退回了樹林。
  • 新來的女教師
    校長來到教室,一位剛入職的女教師小心翼翼地問:「校長,您找我有事嗎?」 「是不是剛上班,心裡著急,昨天打了班裡一位學生?」女教師驚詫地看著校長:「怎麼可能,我怎麼會打孩子?」隨後,校長把家長舉報的內容告訴了女教師,她依舊有些懵,記憶裡真沒這檔子事。此時,一個扎著羊角辮的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跑過來,腳下一滑,險些摔了下去。
  • 劉慈欣的科幻短篇小說《鄉村教師》讓我讀懂了「科技育人」的使命
    《三體》的作者劉慈欣,曾寫過一部短片科幻小說《鄉村教師他們叫教師。當有人問我為什麼做老師時,我反過來想問為什麼不做老師?01老師這個崗位到底是在幹什麼的?在教師節晚上12點開始,我的學生就不斷地在給我發祝福。我這輩子可能收到的生日祝福加起來都沒有教師節這一天多,教師這個崗位真的給我帶來了許多的愛與關懷。
  • 《飢餓的女兒》第一次看懂了情感飢餓的苦
    她說飢餓就是她的胎教。而這飢餓的感覺長大後又演變成了情感飢餓,肚子不再挨餓了,可是情感和靈魂卻始終在挨餓。家中兄弟姐妹多,她是老六,最小的那一個。全家人擠在10平米的房間裡,沒有隱私,沒有自由,沒有空間,有的只是夏天混雜著各種汗水的味道以及冬天冰冷的被窩。住在這樣一個男女混雜的環境裡,羞恥心、臉面、文明都只能在心裡撐著。
  • 故事:做了二十年教師的髮小對我說:他很幸福
    01發小亮亮今年四十歲了,初中畢業後上的師範中專,分配到鄉村小學當教師,兢兢業業一幹二十年。他的母親也是教師,教過我四年小學,現在70歲早退休安享晚年了,身體依然硬朗,一輩子是個鄉村代課老師。村民們都知道鄉村代課老師不容易,就掙一點錢,農忙也不能耽誤孩子教學,也就沾這點光,樂意讓孩子們幫她幹點活。
  • 凌晨一點,接到學校暑假值班女教師的求救電話
    手機裡那邊傳來急促的聲音「餵……喂,喂,學校宿舍樓進來人了……你趕快來,來……」我叮囑她們說:「不要驚慌,把宿舍門頂死,不要出屋。,女教師也不例外,兩個女教師一組,白天夜晚24小時無間隙值班。「沒進來,大概,可能是聽到我們給你打電話,沒敢進來」這是多麼危險的一個夜晚啊。外面的風更大了,小雨更細密了。風裹著雨從破了的窗戶上吹進來,冷颼颼的。這件事給我們的不光是教訓,也應讓我們對學校值班問題進行深思。
  • 從貧困家庭走出的人民教師
    此時正在上課的老師是永福縣堡裡鎮羅田小學特崗教師戴青,擔任羅田小學的少先隊輔導員,教二年級語文、三年級數學,還當班主任。戴青一家是永福縣永福鎮漁洞村上高街屯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有4口人。這兩年砂糖橘價錢不理想,而羅漢果苗買的不好,死了一大半,現在只剩100來株,收入十分有限。當時大女兒戴青還在上大學,弟弟上小學,沉重的家庭負擔壓得這個家喘不過氣來。困難的時候,鎮、村幹部給予了該戶很大的幫助,讓他們享受到很多扶貧政策,這幾年該戶享受了C類低保、困難殘疾人補貼、教育補助、產業獎補、危房改造、醫療保障等政策。
  • 《飢餓遊戲》前傳小說集《鳴鳥與遊蛇之歌》八個重要設定
    學舌鳥,《吊人樹之歌》的來歷,《飢餓遊戲》前傳小說集《鳴鳥與遊蛇之歌》八個重要設定《飢餓遊戲》一系列這一個品牌顯而易見仍持續擴大,而近期所發售的小說集《鳴鳥與遊蛇之歌》,是一部產生在本傳第一集64年前,並敘述史諾怎樣興起變為總統的前傳劇情故事。本文將剖析此小說集故事情節填補了人生觀如何的重要設置,好讓大夥窺豹一斑。
  • 《飢餓的女兒》一書,將女性「三重飢餓」寫到極致
    同一年,在母親的家鄉忠縣關口寨,附近能吃的關音土都被挖淨,吃在肚子裡,都發脹了,解不出大便,死時肚子象大皮球一樣。六六的養父工資微薄,一家人在死亡線上掙扎。在這樣經年累月、暗無天日的生活中,寂寞的母親與一個小她十歲的男人偷情,生下了六六。這是母親的第三段感情,她和一位同樣「飢餓」的男人報團取暖,所謂貞節道德,在飢餓面前不值一提。六六的出生,使這段見不得光的畸戀浮出水面,她的親生父親被迫去了遠鄉,母親揮淚斬情絲,養父寬容大度留下了私生女六六。
  • 八百萬種死法的孤獨
    《八百萬種死法》裡面並沒有八百萬種死法,八百萬其實是指紐約市裡八百萬市民。作者在書中經常寫出各種離奇古怪的死法。「八百萬種死法」的意思是每一個人都有他們死的方法——沒有人可以逃避。 作者是勞倫斯·布洛克,偵探小說界的大師,當代硬漢派偵探小說最傑出的代表。 看過一部美劇,叫《墮落街傳奇》。
  • 贈書丨和鄉村少年一起寫本書,酷不酷?
    曾出版《我教語文的感覺》《鄉村教師突圍》《公民教育與現代學校》《鄉村少年成長密碼》《特級教師陪你讀名著》等專著。其中《鄉村教師突圍》一書被選入2014年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年度雙百」(教師喜愛的100本書,影響教師的100本書)。
  • 飢餓的故事與童謠
    ,和動畫片的《葫蘆娃娃》絕非一個版本。完全與飢餓有關聯,想必餓了只會想到吃。故事說的是一個苦命孩子,他從小失去父母,跟著哥嫂一起生活,經常吃不飽,穿不暖。還要幹繁重的農活,稍不留心還會遭到嫂嫂的毒打。一天,這個可憐的孩子在山中打柴時,無意中摘到一個葫蘆,那可是寶葫蘆!他飢餓的時候拿一根小棍兒「噹噹」一敲,裡邊會跳出一個小人。小人畢恭畢敬地問:「老爺老爺您吃啥飯?」
  • 一隻飢餓的老虎
    有一個人在森林中漫遊的時候,突然遇見了一隻飢餓的老虎,老虎大吼一聲就撲了上來。他先是一陣驚慌,立刻又放心了,他想:被老鼠咬斷樹幹跌死,總比被獅子咬好。情緒平復下來後,他感到肚子有點餓,看到梅子長得正好,就採了一些吃起來。他覺得一輩子從沒吃過那麼好吃的梅子,找到一個三角形樹丫休息,他想著:既然遲早都要死,不如在死前好好睡上一覺吧!他在樹上沉沉的睡去了。睡醒之後,他發現黑白老鼠不見了,老虎、獅子也不見了。
  • 八百萬種死法:一個私家偵探眼中,紙醉金迷的紐約,骨子裡是孤獨
    花了差不多3天時間,看完了這部《八百萬種死法》。中國人其實是比較忌諱死的,何況是死法。背景是紐約,人口大約800萬人,差不多就有800萬孤獨的人,也就有差不多800萬種死法,這似乎也不為錯。 男主曾經是一名警察,後來誤殺一名女孩,就辭了職,並離了婚,在紐約城流浪。為了生活,他成為了一名私家偵探,用他的話來說,不缺活,很多時候,他都是想著用什麼理由,拒絕客戶。
  • 龍虎山張天師全靠攀少皇武打戲份撐著,女主死法太離奇,劇情套舊
    張道陵可以說真的是一個非常出名的歷史人物,在書中記載張道陵創建了正統道教,作為道教的創始人,自然而然也是有著仙風道骨之姿,力斬山河之勢,在龍虎山張天師這一部電影之中,主角張天師收到好友的來信,於是學著自己的弟子就前往巴蜀之地,卻意外發現自己的好友已經死了,然後就被捲入了驚天的陰謀之中,張道陵在其中也是突破了自己的心魔,一路上斬妖除魔,降服了當地的邪惡組織。
  • 一位鄉村母親的育女經
    女孩聰明而愛學習,但小學三年級還沒上完就讀不了書了,那個年代,對於窮苦人家來說,讀書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為了吃飽飯,小孩也不得不成為一個勞力,因為上不起學,女孩還傷心了一段時間,不過日子也得照樣過。幾年後,小女孩成了一位平凡普通的少女,不過仍生活在小鄉村,少女勤勞能吃哭,村裡有人給她介紹了一個對象,不過少女聽說對方的家比自己的家還要偏遠,是在一個小山上,因此無論何人勸說都不同意,她不願意一輩子都走不出去,而是想去外面瞧瞧,不久以後,她去到了外面,四處奔波工作,認識了一個男子,成了婚,並且成為了幾個孩子的母親,也就是我母親。但最終還是生活在了鄉村,整天忙著農活。
  • 以前的鄉村醫生,其實也是接生婆,你是鄉村醫生接生的嗎?
    四女一邊說著一邊急慌慌的竄進家裡,一進門便發現我兒子的四女,便是笑著喊道:「哎呀,今天晚上出來的第一眼就見到一個小子,看來我是要有孫子了。」  「哈哈哈...四女,你是想孫子想瘋了吧。」  在那時的農村裡,這種重男輕女的思想很是普遍,加上計劃生育制度的約束,這樣的思想更為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