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的是一個不計回報幫助他人, 和知恩圖報的真實故事。看完讓人感慨萬千,這樣的好人讓人敬佩。
女主人公叫做戴杏芬,男主人公叫做何榮鋒。
何榮鋒的爸爸是個屠夫,靠買豬賣豬為生。因為信譽好,村民們都是先把豬給何榮鋒的爸爸,等他去市場賣完之後再回來結帳。
1986年,何榮鋒的爸爸收了全村20多頭豬,到市場上去賣,收回來8000多塊錢。當天晚上住小旅館的時候喝多了酒,錢全被人偷了。當年的8000塊是一筆大數字,何榮鋒的爸爸嚇懵了。回去之後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父老鄉親,於是乾脆一走了之,去了貴州打工,賺錢還債。
爸爸一走了之之後,害苦了何榮鋒一家人。此時的何榮鋒才12歲。鄉親們絡繹不絕的到家裡來討債。剛開始態度還挺好,後面發覺自己的錢可能要不回來之後,一個一個的開始變得面目猙獰起來。所有的氣都撒在了何榮鋒的媽媽身上。
有把家裡的牛羊牽走的,有搬東西的,有罵罵咧咧的,甚至還有動手的。小時候的何榮鋒不理解:是爸爸欠你的錢,為什麼找我媽來撒氣?
有時候他一放學回到家,碰見債主在家討債,他把書包一扔,進屋就拿菜刀,去跟這些債主玩命。
看著母親這麼被欺負,慢慢的,年幼的何榮鋒心裡種下了仇恨的種子。
此時他也意識到,這個家指望他爸是不行了。媽媽作為一個女人,那個時候出去也賺不到什麼錢。於是賺錢還債的重擔就落到了何榮鋒身上。
當時年僅十四五歲的何榮鋒,跟著兩個同鄉,懷裡揣著100塊錢就上路了。由於年紀小,工作很不好找,一路碰壁,錢也花光了,最後只能一路沿街乞討。
有一天傍晚,他們走到了仙居。
此時的戴杏芬是一個20出頭的姑娘。這天傍晚她在往回走的時候,發現後面有三個人尾隨自己。於是她加快腳步,一路心驚膽戰地往家趕。
到了家門口她膽子就大了起來,轉身呵斥他們:「你們到底是幹什麼的?」
三個人中年紀比較大的那個開口了,說:「大姐,我們是來這邊打工的,錢包在火車站被人偷了,一路走了好幾天,腳底都磨磨出泡了。」
戴杏芬這才仔細打量了下他們,發現這幾個人都邋裡邋遢,落魄不堪,就是3個小乞丐的模樣。戴杏芬喊他們進屋,又下廚做了好幾個菜,招呼他們吃。他們已經一整天沒吃飯了,端起飯碗就開始狼吞虎咽起來。
看到他們腳底都磨出血泡了,戴杏芬又燒熱水給他們泡腳。聽說他們是過來找工作的,戴杏芬就留他們住了一宿,第2天去自己所在的紐扣廠給他們打聽工作機會。工作機會是有,但無法一次要3個人。於是3個人還是決定去另外的地方再碰碰機會。
離別之前,戴杏芬又分別給了他們3個人一人10塊錢做路費,還塞了一些饅頭片,和一紮在當時很珍貴的香蕉給他們。
這三個人千恩萬謝之後,留下了戴杏芬的地址,說以後賺到錢了,把錢寄回來給大姐。戴杏芬說不用,找到工作後來信報個平安就行了。
一旁的何榮鋒,在腦海裡牢牢地記住了大姐的地址。當時他就在心裡暗暗立誓,以後一定要以全新的一面出現在姐姐面前,來報答這個恩情。
就這樣3個人重新踏上了徵程。
何榮鋒在瀋陽進了一個家具廠做學徒,剛進去的時候工資300。後來他發現,300塊錢在整個廠工資是最低的,那些技術工隨隨便便一個月就有一兩千。於是他下定決心要去學技術。學成了技術之後,他開始包廠子幹活,做起了包工頭。1995年年底他就把爸爸欠的債全部還清了。
沒有了債務負擔的何榮鋒,身心無比輕鬆。而且自己現在混的也還可以,就打算兌現當初的心中許下的諾言去找戴杏芬。
他寫信寄去那個地址,一連寫了很多封都沒有回信。此時的他並不知道戴杏芬已經搬走了。
但他並沒有放棄,接下來的時間一直在尋找,去公安局查名字,拜託朋友幫忙找。與此同時,何榮鋒的事業也發展得越來越好,到後來已經擁有了兩三家公司,身家過億。
就這樣尋尋覓覓一直找了將近20年,終於在2013年,何榮鋒通過一個仙居的同行找到了戴杏芬的線索。
2013年的3月3號,他們第1次通上了電話,5月份兩個人見了面。何榮鋒拿100萬打算報答姐姐的當初的收留接濟之恩。但戴杏芬怎麼都不肯要,她覺得這只是自己的平常之舉,收了這些錢受之有愧。
何榮鋒既失落又生氣。心想我這是真心實意的想要報答你,你為什麼就不收呢?
戴杏芬後來給他發了一條信息說:「20多年了,有你記得我,我已經很知足了。我幫過很多人,但是他們可能都不記得我了,甚至還有人恩將仇報。我從來都沒有想到過會得到別人的回報。有了你這件事,影響了我,我會把我的本性持續下去。」
之後何榮鋒不再送錢,他認戴杏芬做一輩子的姐姐,把她們的事情當成自家的事情來承擔。
故事雖然到此結束,但兩個人的善舉還在延續。戴杏芬看到有人得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她會力所能及的捐一些錢過去。
何榮鋒小時候因為家裡窮而讀不上書。所以他跟一些學校的校長說,如果有上不起學的孩子來找他,在他的視線範圍內不允許有因為沒錢而不上學的孩子。
戴杏芬一個小小的善舉,幾乎改變了何榮鋒的一生。十三四歲,剛踏入社會的他,心裡是充滿仇恨的,恨家鄉的人那樣欺負自己母親。
後來他說在仙居的那一晚,他心底的仇恨消失了,戴杏芬用自己的善舉感化了他。
我想如果那時候的他心裡一直帶著仇恨,不可能做成今天這麼大的事業吧!
一個不計回報的無償幫助,一個歷經多年依舊知恩圖報。希望社會能有更多這樣的正能量,讓我們去感受到世間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