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人看來,落難時若受到別人的幫助,那就得注意做到知恩圖報才行。尤其是當那些幫助我們的人是跟我們素昧平生的人的時候,我們就更加應該做到知恩圖報了。當然了,這是從受恩者的角度來說的。若從施恩者的角度來講,那該講求的原則則成了施恩不圖回報。倘若施恩者本身是帶有某種特殊目的去給落難者提供幫助,那縱使他們成功幫到了別人,也很難得到大家的認可。今天我們要跟大家介紹的內容,就主要跟一個真實發生過的同時存在知恩圖報和施恩不圖回報兩種情況的故事有關。20年前,一女子收留3個乞丐並贈30元路費,乞丐身價億萬後是如何報恩的。
她叫戴杏芬,是一位居住在浙江省仙居縣楊府鄉楊府村的一個普通農村婦女。一天,她外出回村時發現有三個衣衫襤褸的「小乞丐」竟然一路尾隨著她進了村子,這讓獨自行走的她感到非常害怕。不過剛開始的時候,她並未聲張,而是加快腳步往村子裡走去。後來在快到家門口的時候,她總算是敢鼓起勇氣回頭質問那三個「小乞丐」,希望能夠藉機將他們給嚇走。只是在對方向她道明原因後,她不但沒有生對方的氣,反倒還同情起他們來。
原來,這三個「小乞丐」本來是要去投奔其中一個「小乞丐」的一位親戚,想著跟著對方打工以便貼補家用。誰知在半路的一個火車站,他們的錢包居然都被小偷給偷走了。這樣一來,他們既沒有錢吃飯、療傷,也沒有錢坐車了。再加上其中一個叫何榮鋒的「小乞丐」家裡還負債纍纍,為了防止債主們傷害到他,他的母親才會逼迫他出門闖蕩。也就是說,即便是有錢回家,他當時也不能回家了。了解了「乞丐」們的情況後,戴杏芬感到非常心疼。為了幫他們調整好狀態,她不顧鄰居們的勸阻,硬是大著膽子暫時收留了他們。
據說這三個「乞丐」第一次在戴杏芬家吃飯時,竟然每人都吃了三大碗。由此可見,他們當時真的已經是餓到了極點。戴杏芬心疼他們,又是管吃管住,又是四處奔波著為他們尋找工作。可惜因為他們三個人都是外來戶,所以當地人根本不敢用他們。這樣一來,他們就只能一直在戴杏芬家蹭吃蹭喝了。為了不給恩人添麻煩,這三個「小乞丐」堅決要去投靠他們在天津的親朋。戴杏芬想幫他們幫到底,便拿出三十元來給他們充當路費。
本來這三個「乞丐」臨走前答應戴杏芬到了目的地後會寫信跟她報平安,但是實際上,他們走了好多年也從來沒有捎回來半點音信。戴杏芬以為他們之間的緣分到這裡就算是結束了,誰知在二十年後,當年那個叫何榮鋒的「小乞丐」竟然親自找上門來。直到這個時候,戴杏芬才知道,那三個「小乞丐」之所以會音信全無,是因為他們當時不僅坐過了站,還不小心弄丟了寫有戴杏芬地址的紙條。後來,那個叫何榮鋒的「小乞丐」在他們當時下車的地方幹出了一番大事業,便一直千方百計尋她這個恩人的下落。
既然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當年的恩人,那何榮鋒肯定是要儘自己所能報恩。他很大方地拿出一張一百萬的支票贈予戴杏芬,但是戴杏芬並未接受。後來他又給戴杏芬拿了五萬塊錢和一些名貴的補品,希望能夠聊表一下自己的心意。只是這一次,他送出去的東西又悉數被戴杏芬給退了回去。戴杏芬表示,自己當初幫何榮鋒等人的時候,就並未想過要讓他們回報自己。既如此,她覺得自己就更加不能收何榮鋒送來的錢和東西了。
雖然何榮鋒最後並未能夠得償所願,將早就為恩人準備好的禮物送出去,但是他卻深深地被這位恩人的善良和富有愛心的品質給感動到了。為了向自己的恩人學習,他在繼續發展自己的事業的同時,也開始注重起做公益事業來。他希望自己也能向恩人戴杏芬那樣,為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由此可見,有時候我們在不經意間做出的一個善舉,不但能夠拯救到別人,還能對別人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若是天下人都能像戴杏芬那樣善良和樂於助人,像何榮鋒那樣知恩圖報,那這個世界肯定會處處充滿愛。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