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希望我的文字能夠溫暖你的心。記得點擊「關注」我哦!
《三十而已》這部劇終於迎來了大結局。
對於顧佳,對於鍾曉芹,我都不想說什麼,但是王漫妮的結局卻很意外,那麼我們就來談談王漫妮。
她從小城鎮回到上海,在貴人魏總的引薦下進入公司,以三個月為期限來決定自己的命運,在這三個月中她一路開掛成功贏得店長的職位。
最後時刻,她放棄了自己辛辛苦苦得來的店長職位,拿著自己賺來的錢選擇了出國讀書,這個做了八年銷售,年過三十的女人開啟了新的出路。
對於這個結局,很多人很意外,也很不滿。
比如大家的評論是這樣的:
這個結局太扯啦!從她回上海就開始扯淡了,一回去就遇到貴人人生開掛,最後還拒絕這麼好的工作機會。
感覺這個人設挺拜金,寧願在魔都和梁海王出入各種上流社會的聚會,穿戴著不屬於自己身份的奢侈品,連停車費都交不起,純粹表面光鮮亮麗。
讀完書還是回來做店長有什麼區別?還是買不起房子,更沒臉回老家。歲數大了更加沒有合適的結婚對象,顧佳起碼有兒子有茶廠。
看了這些評論,我想說,其實好多人都誤會了王漫妮。
王漫妮出身普通家庭,當初沒有經濟能力讀書,她一個人來到上海打拼8年,做著最普通的銷售工作,一路從初級銷售,做到高級銷售,再到銷售主管,這一路她非常上進。
對於她來說,小小的店長就是她的夢想。
沒想到戀愛談崩了,她選擇逃避同事的閒言碎語回到老家。
這一年正好30歲,也是她跟媽媽約定回老家發展的時候了。
從回老家那一刻開始,她就按照父母的想法活著,相親認識了優質男張志,然後謀了一份安穩的職業。
如果她足夠聽話,也許這一輩就是這樣了,與張志結婚生子,然後開始一邊上班,一邊帶孩子。
可是,她不甘心。
她交過海王這樣的男朋友,見過一出手就是幾百萬的土豪闊太,她承認自己曾經被物慾洗了腦,想要過那樣的「上層」生活。
她在上海過著偽精緻的生活,即使每個月在溫飽線上掙扎,她依然熱愛自己拼搏向上的工作,她很享受這種生活。
比起小鎮的安逸,她更享受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
再次回到上海的王漫妮,接受了魏總安排的應收職位,每天出去蹲守替公司要帳,這個工作比銷售更難。
她除了應付同事和領導,還要應付那些欠款的人,人生百態她看在眼裡,脫離「櫃姐」這個稱呼,她發現了自己有更多的可能。
其實,王漫妮更接近我們普通人。
很多時候,我們渴望活得精緻,這並沒有錯吧,哪個人不喜歡向上走呢?
只是,在向上走的同時,千萬不要迷失了自己。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裡說:
不在任何東西面前失去自我,哪怕是教條,哪怕是別人的目光,哪怕是愛情。
而「向上走」並不只是在物質上,穿名牌衣服,買限量版包包,過著自己承擔不起的生活;向上走也可以是改變自己固有的思想,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因為只有勇於嘗試,你才能發現自己更多的潛力,跳出自己固有的圈子,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人生就是這樣,王漫妮經歷了失戀,離職,回家這一過程,表面上家是她的後路,父母是她的依靠。
可是回家之後的她才發現父母老了,她成了父母的依靠,從那一刻開始,她才明白,人這一生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後路。
當她再次出發去上海,完全改變了自己的想法,身上帶著一股拼盡全力也要闖出一條道的勁兒,可見這個女人跳出了物慾的束縛。
她之前因為自己的思想走了彎路,可是之後的每一步路她都要自己走下去。
《時間是最好的良藥》裡有這樣一段話:
很多時候,當下那個我們以為邁不過去的坎,一段時間之後回過頭看其實早就輕鬆跳過;
當下那個我們以為撐不過去的時刻,其實忍著熬著也就自然而然地過去了。
所有沒能打敗你的東西,都將使你變得更加強大。
這也是王漫妮變強大的原因。
所以她放棄了店長的職位,她做銷售8年都沒有讓自己翻身,她何必繼續在這條路上死磕呢?
再說,她渴望去看看更大的世界,開拓自己的眼界,就像林語堂說:
「明智的放棄勝過盲目的執著,去吹吹風吧,能清醒的話,感冒也沒關係。」
就算求學回來的王漫妮依然沒有做著自己想要的工作,最起碼心裡那份安全感回來了,因為她明白了自己的路該怎麼走,自己的人生該怎樣過。
你說不是嗎?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您的轉發、點讚、留言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