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同
第十六章 婚禮
半年前那場職工聯誼活動收穫最多的人就是研究所的丁良平,在春節之前雙方家庭同意後,丁良平和焦煬在大學食堂舉行了一個簡單婚禮。程學鵬和關茉芬作為新郎新娘的好朋友也來參加了婚禮,這是他們回到濱海市的第一次碰面。
給丁良平主持婚禮的是他們研究所的領導石主任。一番慷慨激昂的講話後,石主任從臺上下來坐到了程學鵬的旁邊。
「你是管理學院的小程?」老石問旁邊的程學鵬。
「是,石主任您好。」程學鵬恭恭敬敬地回答老石。
「小程啊,我們單位以前只是個動力工程系內燃機大樓裡的研究室,現在成為研究所了。國家給我們所投了290萬基建費用。」老石笑著和程學鵬說。
程學鵬連續的點頭。
「小程啊,我聽說你的計算能力是在咱們學校是數一數二的。」老石說。
「一般,一般。」程學鵬謙虛地說。
「咱們這個所需要人啊?」老石眉宇間的皺紋若隱若現。
程學鵬還是恭敬地點頭,也不知道老石要繼續要對他說些什麼。
「對內燃機感興趣麼?我希望你能到我們所來。」老石終於開始開門見山地說希望程學鵬加入正在蓬勃發展中的內燃機研究所。
「嗯,我考慮考慮,謝謝石老師。」程學鵬回答著老石的話。
「你什麼時候想過來,告訴小丁就行!」老石說。
「嗯!」程學鵬用力地點了一下頭。
老石和程學鵬的對話,坐在一旁的關茉芬聽得一清二楚。這個關茉芬小時候和大哥關寶鈞讀過一年私塾,後來還參加過幾次「識字班」,捲菸廠發到車間的報紙她總是能拿來看一看。雖然識字不多但是和捲菸廠的其他同事比顯然強了很多,每次車間學習時領導總會讓她來朗讀材料,活脫脫地像個教書先生,所以同事們有時候會開玩笑地叫她「關先生」。關茉芬所學的「知識」在廠裡給她帶來了無比的優越感,廠裡的大老粗她是看不上的,一心想嫁給一個文化人。
在北戴河第一次相遇時,關茉芬就對這個留著平頭有點瘦但很精神的小夥子印象很好。但是程學鵬過於內向,打排球時兩個人也沒有過多的交流。這次聽了老石與他的聊天之後,關茉芬更加肯定程學鵬是個有文化、踏實的潛力股。
「程老師,你得把握機會啊,內燃機所可是國家支持的啊。」關茉芬雖然不知道這內燃機所的具體事情,但為了加入對話她勉強地對旁邊的程學鵬說著。
「是啊,這個所的上屬領導是中央機械工業部。」程學鵬並不理解關茉芬是為了找話題和自己對話,還是有板有眼地給她介紹內燃機所和內燃機對整個國家的重要性和發展前景。雖然這些都是關茉芬聽不懂的,但是她被程學鵬說理論時認真的表情所吸引。
正聽著入神時,新郎丁良平和新娘焦煬舉著酒杯過來打斷了他們之間的對話。
程學鵬拿起酒杯:「祝良平兄弟和弟妹新婚快樂!」
「新婚快樂!」一旁的關茉芬也站了起來。
「謝謝!」丁良平敬著酒,並小聲地交代程學鵬一些事情。
接近傍晚,這個簡單而熱鬧的婚禮即將結束,新郎和新娘送走了朋友們之後步行著回到了他們的新住處,內燃機研究所前面新建起來的教師公寓,人們稱呼這些新樓房為「四村」,裡面住的大部分是機械學院、內燃機研究所或其他學院的老師和職工們。
四村口,程學鵬推著自己的自行車對關茉芬說:「我送你回去吧?」
「你住哪?」關茉芬問程學鵬。
「我住管理學院宿舍。」程學鵬回答說。
「那不順路啊,我家在海河邊呢!」關茉芬表情有些為難。
「沒關係!」程學鵬拍了拍自行車的後座。
程學鵬的自行車還是用管理學院獎勵的券換來的,他使用得非常仔細,每一根電鍍車條擦得都和新買來時沒有區別。關茉芬看著自行車在路燈的照射下鋥光瓦亮的,感覺到他是一個愛惜東西而且愛乾淨的人,所以好感頓增,便側身坐在了他這輛堅固的二八自行車的後座上。
「穩當吧?」一向內斂的程學鵬也開始打開話匣。
「嗯。」關茉芬在後面小聲答應了一下。
「這車結實,還好騎。」程學鵬樂呵呵地誇讚著自己的自行車。
「剛才你們學校那個石老師跟你說的事兒,你得考慮啊?」關茉芬說。
「嗯,看機會吧。」程學鵬回答著關茉芬的話,心裡盤算著自己的工作。對於程學鵬來講,他從未考慮過工作單位的前景。臨海縣的一家老小,每個月全憑程學鵬寄回去的錢過活著,所以工資的多少對於程學鵬來說才是至關重要的。他心裡知道這個研究所的上級單位是工業部,如果工作突出的話應該可以拿到不少福利,所以在石老師向他拋出橄欖枝的那一刻他的心裡已經做好了打算。
「停,停......」關茉芬的聲音打斷了程學鵬的思緒。
「這還沒到呢?」程學鵬捏住車閘,單腿支撐著把車停在了海河邊的一處燈光下,關茉芬輕輕地從車上下來。
「就到這吧?」關茉芬禮貌地對程學鵬說。
「這怎麼行!這麼晚了。」程學鵬說。
「不用了,建國道上都是路燈。」關茉芬推辭著。
「那我把你送到建國道上。」程學鵬推著自行車示意關茉芬上車。
「不用了,真的不用了。這麼晚了,你快回宿舍吧。」關茉芬繼續推辭著。
程學鵬下意識地看了看自己的手錶,的確已經很晚了。考慮到明天自己還要上班,而且關茉芬又在推辭著所以就沒再繼續堅持,對關茉芬囑咐了幾句要注意安全後便調轉車把獨自朝大學的方向騎去。關茉芬看著這個騎著自行車的背影消失在夜幕之下,自己才轉身朝自己家的方向走去。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著作權)歸作者趙同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媒體均不得轉載或改變其形式進行摘錄。
作者:趙同
斜槓青年,朝三暮四,比上不足,筆下有餘,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不怕折騰,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