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同
第十三章 肄業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北京30萬群眾齊集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一份當天的人民日報在教學樓裡傳閱著,盧生拿著預先準備好的五星紅旗插在了教學樓的門外。然而歡慶過後,一個伴隨著程學鵬一生的汙點正在迎接著他。
這一天,程學鵬下課後捧著書剛回到宿舍。系主任和兩個公安坐在寫字檯前,盧生站在一旁站著,宿舍內的氣氛似乎與平時有所不同。程學鵬似乎感覺出來有不好的事情會發生,雙腿微微地有些顫抖,心裡有些忐忑不安。
系主任問著程學鵬:「程同學,你過來坐下。」
程學鵬規規矩矩地坐在了自己的床鋪上,等待著即將發生的事情。
其中一位公安對程學鵬說:「同學,你最近是否在李公祠附近同一位姓李的同志兌換過黃金。」
「是,長官。」程學鵬戰戰兢兢地說。
「哦,同學現在叫同志,跟我們走一趟吧,配合調查。」兩位公安站起身來。
「同志,我們這位程同學家裡情況很特殊……」系主任說。
「嗯,我們會酌情處理的。」其中一位公安答應著。
派出所裡程學鵬在公安的問訊之下,說出了自己幫一個姓李的人兌換黃金從中抽的佣金以補貼家用。公安告訴程學鵬現在國家才剛剛解放,敵人還在蠢蠢欲動,有很多潛伏下來的人想通過哄抬黃金的價格來擠垮剛剛發行不久的人民幣。1950年後人民政府就宣布了人民可以持有黃金、銀元和外匯,但是不能當作貨幣來兌換,這個姓李的人私自兌換黃金是違法的!
程學鵬為了抽取一點點的佣金也參與到其中,但是在系主任和盧生向公安說明了程學鵬的一些家庭情況,家裡連年遭災沒有了什麼收成,他一人在外掙錢還要供養失去勞動能力的老父親,況且他的四弟還在解放這座城市中立了功。念在程學鵬是在不知情下的初犯公安的同志決定量刑,只給程學鵬發了一封訓誡書和五天的拘留。這些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講不算什麼,但是對於正在讀書的程學鵬來說卻是一個滅頂之災,他回到學校後受到了嚴厲的批評,書是讀不下去了,他僅僅得到了一張大學一年的肄業證書。
程學鵬拿著這張肄業證書不知所措,蹲在操場上的一塊石頭上眉頭緊鎖地思索著。此時正值四月,大學院內的海棠正綻放著,香氣撲鼻,周圍有很多學生在欣賞著這一片粉色的花海,但程學鵬的內心卻無比的悲涼,書讀不下去了而且還有家難回。
「程學鵬,你做這幹什麼呢?」剛剛從教學樓裡跑出來的盧生找到了程學鵬。
「生哥,我沒路了。」程學鵬低著頭心裡難受著。
「怕什麼?羅馬皇帝尤裡安說過……」盧生按著程學鵬的肩膀。
「說過什麼?」程學鵬還是一副沮喪的面孔。
「條條大路通羅馬。」盧生接著說。
程學鵬聽後更沮喪了,覺得自己無路可走,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你快起來吧,去系主任辦公室。」盧生把癱坐在石板上的程學鵬一把抓起。
「去那幹嘛?」程學鵬問。
「去了就知道!」盧生用力的推了一下他的後背。
程學鵬桑眉搭眼的走進了教學樓,一副活受罪的樣子。盧生在後面拉了一把,把他拉到了「正容鏡前」對程學鵬示意整理一下自己的情緒和表情:「看見了麼?正容鏡擺心間,奮起直追莫等閒,精神點啊,學鵬!」
程學鵬在盧生的鼓勵之下,稍微地調整了一下情緒,獨自走進了土木工程系的主任辦公室。
「主任,我給咱系抹黑了。」他戰戰兢兢地對辦公桌前坐著的主任說。
「程同學。你過來坐下吧。」系主任指著他旁邊的凳子。
「程同學,我們的校訓是……」系主任說著。
「實事求是!」未等系主任說完,程學鵬就說出了這四個字。
「對啊,就是實事求是。」系主任重複道。
「主任,我……」程學鵬想繼續向系主任承認錯誤,但是欲言又止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所以呀,程同學,我們對於你也應該實事求是。」系主任站起來拍了拍程學鵬的肩膀。
系主任接下來的話讓程學鵬一直懸著的心放下了一大塊,因為惜才,在系主任的引薦下,大學肄業的程學鵬被安插到剛剛建立的管理學院做會計,每個月還能拿工資。至於住處,系主任答應程學鵬在下一批新生到來之前還是可以暫時住在原宿舍。臨走的時候主任還送了程學鵬一支暗藍色鋼筆,希望他以後能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做出成績來。
從辦公室出來的程學鵬簡直和進去時判若兩人,眉間那道皺紋竟完全綻開了。
「好消息?」在教學樓門口等著的盧生問。
「好消息!」程學鵬笑著奔向操場。
這是繼「門豐金店」後程學鵬在城裡找到的又一份工作,這對於他來講是最好的消息。他似乎瞬間恢復了自己的五感,聞到了瀰漫在整個校園裡的海棠花香。
「我也有一個好消息。」盧生見程學鵬情緒好起來,突然站住了說。
「你也找到工作了?」程學鵬回過頭來問。
「沒有。」盧生伸出了自己的手掌給程學鵬看,手掌上放著一枚金色的黨徽。
「你入黨了?」程學鵬感到驚訝。
「是的!」盧生很自豪。
「那你將來有什麼打算?」程學鵬問。
「沒什麼打算。學好水利,建設新中國。」盧生有板有眼地說。
程學鵬笑了笑……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著作權)歸作者趙同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媒體均不得轉載或改變其形式進行摘錄。
作者:趙同
斜槓青年,朝三暮四,比上不足,筆下有餘,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不怕折騰,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