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多年的某個下午,一個貪玩的屁孩兒,不過幾歲大吧,不管不顧大人耳邊的嘮叨,作業沒做完,便偷溜出去撒歡了。上山抓鳥,下河摸魚,爬樹採果,地裡偷瓜,無所不幹。這天,這個屁孩兒嘴裡叼著半截茅針(可以嚼著吃的野草),手裡晃著一根剛從樹上折下來的樹枝,一蹦一跳的路過溪邊,見一老婦人拿著一根鐵棒在石頭上磨。出於好奇,問其故,曰:「欲作針」。小孩兒疑惑地笑。老嫗曰:「功到自然耳。」小孩兒大受感動,從此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成了中國文人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這個孩子就是李白。
圖片來自網絡
好好學習的李白,別看他後來如日中天,光芒萬丈,光耀華人圈,年輕的李白,也和現在的小年輕一樣,追星。擱現在,如果有機會見到偶像,李白一定也是那個手拿螢光棒,喊得聲嘶力竭,激動得不要、不要地2B青年。可惜這偶像早生他三百餘年,見不著了,但這個偶像卻深入了骨髓,時時刻刻都成為他的碎碎念。登上了高樓,想起了他的偶像,「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看見美麗的月光,也想起了他的偶像,「長憶謝玄暉」;感慨情緒的時候,還是離不開思念偶像,「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這其中的謝公、謝玄暉、小謝都同指一個人——南齊的謝眺,永明體的旗幟人物。王士禎評價李白:青蓮才筆九州橫,一生低首謝宣城。瞧,李白不僅追星,而且是死忠粉。
圖片來自網絡
月光族,好像是一個新鮮時髦的詞彙。但其實,這些所謂的潮流,早是李白玩剩下的了。追溯起來,李白才是月光族的始祖。1300多年前,要是能辦信用卡什麼的,估計中行,工商,農行,各大銀行的信用卡他得辦個遍,輪換著刷,拆東牆補西牆,先花為快。雖然這位爺嘴裡一直喊著「不差錢!」,其實,還是有窘迫的時候。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瞧瞧,錢花光了,豪情還在,管它什麼好馬,管它什麼上好的皮衣,不心疼,都拿去換了,當了,買酒,買酒!先痛快地喝了再說!管它明天怎樣!
圖片來自網絡
如果在那個年代也有「大嘴王」這檔娛樂節目,年年奪冠的非李白無疑,拿獎都能拿到手軟。公元725年的時候,25歲的李白遊廬山,豪情一吹就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忽悠,絕對的大忽悠!直到今天,很多人衝著這句詩,興衝衝地跑到廬山一看,分明不過幾丈高的小水流嘛,大跌眼鏡,吹吧!李白不但愛吹,還狂,你看「興醋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多能呀,擱筆,能震動中國最有名的五座山,詩寫成了,那就直接笑傲江湖了。寫這詩的時候,時年公元743年,李白已經43歲了,人到中年了,依然死性不改。到了54歲,還吹「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誰的頭髮能長到三千丈?看來這吹牛的毛病是沒治了,本性難移!
用現代的話說,這樣的李白,咋就不上天呢?別說,李白還真就要上天了。「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圖片來自網絡
李白一生,遊山玩水,遊手好閒,光幹些離奇沒譜的事兒,求道修仙是他的主業,寫詩作賦只是他旅途的副產品,直到42歲,迎來了他人生的高光時刻,供奉翰林。可惜好景不長,兩年之後,李白又變成無業游民。上天,入地,李白早就在二次元的世界裡自由穿行。「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外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出自《夢遊天姥吟留別》)想飛哪飛哪,而且偶像當年住的房子,穿過的木屐都在,甚是痛快!
「金樽清酒鬥十千, 玉盤珍羞直萬錢。」(出自《行路難》)由此可看出,李白花錢如流水,問題是,整天遊手好閒的李白,從來也沒個正常職業,錢從哪裡來?
圖片來自網絡
有一種說法就是,吃軟飯。對!你沒看錯,就是吃軟飯。李白一生娶了四個老婆,其中有兩個是宰相的孫女,另外兩個家世都不錯,都是有錢的主兒,這種說法好像也成立。另一種說法就是,李白是個富二代!說李白父親經商,留下家財萬貫,作為富二代的李白,自然是花錢不眨眼。還有一種說法是,李白本是李唐宗室,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這下,李白的身份一下又是如今的「官二代」了!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這就更近了,如果是李建成的後代,因為祖輩逃亡,好像能解釋李白出生在啐葉(位於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飽讀詩書,而且不差錢的原因了。總之,李白的籍貫問題,李白一直都含含糊糊,從不提及。而且也因為身世問題,不能考取功名。別看他一生豪情瀟灑,其實是帶著鐐銬跳舞。才有噫籲嚱,《蜀道難》與《行路難》!
李白出名較早,雖沒官職,但早早就混成了一線明星,而且是實力派,所以他走到哪都有流量,不愁吃喝,風流一生,瀟灑一生。不像杜甫,一生苦哈哈,窮到連吃都成問題,直接死後一個世紀,才被人推崇,慘兮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