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舍故事丨47.「酒中仙」李白,啤酒一杯倒?

2020-11-06 塗舍酒業

酒量真是個神奇的東西,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都不一樣。

有的人白酒兩斤下肚,面不改色心不慌,有的人啤酒一杯下肚,不僅酒下去了,人也差點下去了,下一杯乾的說不準就是和黑白無常了。

茫茫一直很喜歡詩人李白關於飲酒的名篇,他心裡一直有個疑問,「『酒中仙』李白到底能喝多少?」帶著這個疑問他找到了範掌柜。

範掌柜不僅對中國文化痴迷,對酒文化也頗有了解,包括「塗舍」二字也是他從《鬼谷子》中領悟到了「人生三智:糊塗、捨得、包容」而來。



「掌柜的,你說這大詩人李白的酒量到底是什麼程度?」茫茫問範掌柜。

「李白?嘿嘿,以你的酒量,你喝他十個都沒問題!我給你分析分析」。


在中國,李白的詩現在基本上每人都會背那麼幾首,畢竟流傳下來的就有1000多首,其中寫喝酒的詩就有200首左右。

不僅寫詩厲害,而且據說特別能喝酒,自稱自己「酒中仙」。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一個人沒事也要喝上幾杯。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不開心了是在喝。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開心了也是在喝。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這李白白天喝晚上喝,不是寫詩就是喝酒,很有可能是典型的酒精成癮,只不過唐朝沒法治這個病而已。



都喝成這樣了,那到底李白酒量是多少?

李白的酒量其實有一個人知道,那就是杜甫。

杜甫是個小機靈鬼,俗話說:「喝酒喝多不尷尬,就怕有人幫你回憶才尷尬」。

想當年,當時最有名的八個大佬在河南的某個小竹林聚會,杜甫也參加了,不過肯定藉口酒精過敏、吃了頭孢、等下還開車,就在一旁充當個服務員角色。

當時沒手機不能錄像,杜甫看到這幾個大佬喝飄了一個個都特別有意思,於是就寫了一篇《飲中八仙歌》。


《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賀知章喝多了還要酒駕,騎馬像坐船一樣,左搖右晃,眼花了掉井裡差點都睡著了。

汝陽王眼看下午要見皇上去了,還要整個三鬥,喝的趴在馬車上直流口水。

左丞相說他喝酒一天都花一萬文錢,我估計當時是:「今晚全場消費由本公子買單!」

張旭喝兩杯就開始展示書法,又整起了書法,這醉拳、狂草估計都是師出同門。

到了李白這裡「鬥酒詩百篇」,說明李白喜歡喝了酒之後作詩,作完詩也就直接睡長安城大街上了,那說明這李白也不行啊!一鬥酒就飄了,人家汝陽王能喝三鬥,焦遂能喝五鬥呢!


「掌柜的,在唐朝一鬥可是現在的6升啊,那也有11斤了呀,我就是喝水也喝不過李白啊!」

「不對,不可能描述屬實,那汝陽王三鬥能喝33斤,焦遂能喝55斤,顯然不符合邏輯」。

肯定沒有人能喝下55斤的酒,哪怕是水,說明杜甫這裡用的「鬥」不是盛糧食的「鬥」,而是古時候專門用來喝酒的「酒鬥」。

酒鬥有多大?

《春秋公羊傳》中有這樣的描述:「公怒,以鬥擊而殺之。」

《史記.項羽本紀》中,劉邦對張良說:「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鬥一雙,欲予亞父。」

這鬥還能單手拿起來做武器,顯然不是很大的鬥,就是現在出土的商周、漢代、唐朝的酒鬥,其中唐代的酒鬥最小,也就能盛酒半斤左右。



按照這群人喜歡誇張修辭手法(吹牛)的特性:「飛流直下三千尺」、「白髮三千丈」、「一飲三百杯」,要是李白能喝兩鬥,估計杜甫絕不會說喝一鬥,能給修辭描述成三鬥。

既然「鬥酒」都經過誇張修飾了,那李白的酒量差不多就出來了,李白大致也就半鬥的量。



半鬥嘛,也就三兩左右,那我們再去想想喝的什麼酒!

唐朝時候,大家都喝什麼酒呢?

最常見的是綠酒,價格相對便宜,酒精度也低。其次是黃酒,採用糧食發酵。唐朝最好的酒是什麼?是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的葡萄酒。

自從這種酒引進中原之後,李白作為一個有錢人,和汝陽王、丞相這種級別喝酒,肯定得喝最好的酒,那就是喝的葡萄酒。



畢竟那時候還沒有白酒這一說,並沒有現在的白酒存在。

這種酒度數也就7到15度,跟啤酒其實也差不多。

那麼,答案很明顯了,李白鬥酒過後就睡長安大街上了,也就是喝了半斤,半斤還是杜甫給他潤色之後的量,其實也就喝了三兩左右,而且還是葡萄酒,相當於現在的啤酒半瓶。


「酒中仙」李白只能喝半瓶啤酒!

啤酒我咬咬牙喝一瓶都沒事,如果吃點菜墊墊肚子,再加上不是我請客的話,我能喝一瓶半!

你看,唐朝的李白,自稱「酒中仙」的李白,啤酒喝半瓶就歇菜了,你去和他比,不是能喝他十個嗎?


以上內容純屬搞笑,具體以史實為準。



#本期話題#

你酒量多大?和李白比起來咋樣?

相關焦點

  • 塗舍故事丨28.一瓶塗舍,百味情長
    一種好酒肯定要經過勾調,茫茫和萌萌一次一次品,在原先範掌柜給的那種基礎酒體的條件下,加入了一些十五年以上的老酒、調味酒不斷去調,終於確定了塗舍產品的最終酒體。隨手摘一小顆,顆粒堅實飽滿、粒小皮厚、搓起來像吃生蠔吃到的小沙子,賊硬。也正是它如同倔老頭的脾氣一樣的硬,才使得它耐翻糙,能經受多次蒸煮,所產醬香白酒香味物質極其豐富,口感細膩。
  • 塗舍故事丨25.方圓之間、難得糊塗
    「還得說到八年前,八年前我創業剛有起色,回老家和朋友聚一聚,隨手就帶了兩箱茅臺回去,那天晚上大家都喝的很開心,到最後快散場的時候,我一個農村的髮小朋友卻遲遲不願意喝光那杯底的最後一點酒 「他說,每個人的出身不同、起點不同、經歷不同、能力不同,註定會過不一樣的人生,可能這杯美酒是他這輩子第一次喝,也可能是最後一次,畢竟,大多數平凡的人誰會喝這麼貴的酒呢?」
  • 塗舍故事丨51.喊得大聲是不是就能贏?
    為了一杯酒,好像一個個都化身成了律師,你一句,我一句,爭得面紅耳赤、青筋暴起,有敬酒的、勸酒的、騙酒的、罰酒的、賴酒的、逃酒的、耍酒瘋的等等,有時讓人哭笑不得。 為了勸一杯酒,那可必須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因此誕生了很多酒桌遊戲,酒拳就是其中之一。
  • 塗舍故事丨58.你的想像有無限可能
    阿達一口茶噴出來,「一個定製酒還搞這麼麻煩?難道和別的酒廠玩法不一樣?」「看來你理解錯什麼叫定製酒了」。塗舍,主要是兩種體系的變革。一種是酒體,一種是情感。塗舍立志伴隨每個人的高光時刻!在你人生的每個重要時刻如結婚、生子、生日、企業年慶等,幫你表達情感、創造感動。
  • 塗舍故事丨35.塗舍、不想做一匹「黑馬」
    範掌柜自然對這一方面再了解不過了,索性好好給他講一講故事。「營銷?品質?到白酒行業到底該如何取捨?」 都說白酒不懂網際網路,可是市面上有一款小酒,一夜之間橫空出世,讓很多人打臉,他利用強大的營銷去做文案、玩轉網絡紅人大V、蹭綜藝熱點、去玩情感交互,從0到20億僅僅用了6年,你說它不成功嗎?
  • 塗舍故事丨27.糊塗·捨得,其實是一種人生態度.
    一小口塗舍下肚,沒有那麼辛辣,反而能覺得有幾分甘甜。 可能和酒無關,是和喝酒的人有關。 範掌柜盤坐在草坪上,仔細看著瓶身上的花紋,撫摸著它的紋路,若有所思,又突然抬頭問茫茫:「你說,世界上每個人都說自己不能喝酒、不喜歡喝酒,那喝酒到底喝的是什麼?」
  • 塗舍故事丨52.珍惜你的「酒肉朋友」
    李白和杜甫的友情一直為人稱道眾所周知,李白是最愛喝酒的詩仙。杜甫對李白的喝酒就非常欣賞,「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就是杜甫寫的。杜甫的《春日憶李白》裡寫道,「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想李白了,啥時能再碰面一起喝頓酒啊。 那為什麼「酒肉朋友」到了今天成了貶義詞呢?
  • 塗舍故事丨30.塗舍酒館,你和故事都該來這裡
    初秋的天氣還是有幾分冷,一股寒顫順著牆角鑽入他的後背,他又想起了那句古老的格言,好像是歌德說過的:「收藏家都是幸運的人」。 可是他收藏的,都是故事,故事很長很長,偶爾發呆,看著窗外樹葉沙沙作響,它們是不是在一起狂歡,還是孤單。
  • 塗舍故事丨38.國慶節,十五億人都該去的地方
    阿達是一個山西人,地道的北方漢子,離開家鄉也不知道多少個年頭,走過很多地方,為了塗舍越是佳節倍思親,思念就像裝滿了記憶的塗舍,咂一口百種滋味衝下心頭,又湧向眉頭 他只有飛奔,逃離塵世的嘈雜,帶上一瓶塗舍,坐在頂樓端望
  • 千杯不醉,一杯就倒
    喻大鼓不但不是千杯不醉,而且是一杯就倒。喻大鼓十年前,託我釀造十壇烈酒。我沒同意,因為他給錢給得太少。後來他自己釀造十壇,寄存在我這,雖然他給錢還是給得太少,但我同意了,因為我可以隨意喝這十壇烈酒。喻大鼓每年來找我一次,每年都要喝一壇酒,每年都喝不到第二杯。今年是第十年。喻大鼓來了,這次還帶著個破爛衣裳,瘦如鐵的傢伙。
  • 小說:蕭白落座後,程歌倒了一杯水給他
    蕭白落座後,程歌倒了一杯水給他,問:「是不是要我力捧姜珮瑤?」蕭白勾起唇角搖頭,說:「恰恰相反,我讓你取消姜珮瑤接下來的機會。」程歌有短暫的沉默,面部表情非常精彩,他最終是控制不住,怒聲:「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你知不知道姜珮瑤多具有潛力?!她就應該成為明星!她那麼刻苦,她一定能成功的!」「可是她是我的妻子!」
  • 塗舍故事丨56.世界上最有效的「解酒藥」竟然是......
    「不行了,哥,一滴都喝不下了所謂「酒文化」盛行的今天,出門在外不喝兩杯怎麼能行?可是酒量又不咋地,有時候就特別羨慕別人的酒量「無終止喝」。人家喝三五瓶啤酒才剛開始解渴,你喝三五口啤酒就覺得這樓要塌,尤其是啥銷售崗位,「你這白酒沒有兩斤半的量咋幹銷售啊!」
  • 塗舍故事丨29.追溯、歸來,只為那一縷醬香
    光若流螢,一明一滅,暗夜中雲霧飄渺,偶爾覆殘月,也沒有驚起鴉聲一片,但就是有幾分悽涼。範掌柜和茫茫在草坪上不知坐了多久,聊到只剩沉沉呼吸,酒瓶晃起來也沒有了聲音,要不是差點燈光,頭也可以晃起來吧。 也許是氣溫低的緣故,總覺得有幾分潮溼,衣角上也隱約掛了水滴。 不知何處,突然傳一個女聲。
  • 塗舍故事丨37.國慶加班摸魚過程分享
    既然是彈性時間,一想到晚上要加班,9:00上班那10: 都這麼辣了,得喝點水吧,切記拿小杯,不可一次性接一大桶,可以多跑幾趟飲水機,時間它不就擠出來了? 刷刷微博上的新聞,去知乎看看大佬分享新編的故事,在B站看兩集火影這不是就4:00了? 畢竟刷微博就是跟熱點,逛B站就是找素材,上知乎就是找靈感,當然還要時刻觀察國慶不回家的領導是不是因為思鄉心切在打盹。
  • 故事:1229歲的盛唐大詩人李白,帶著夫人穿越時空到現代盛世來旅遊
    本文為幽默故事,寓意:再好的東西,隨著時代發展,也要更新;如不更新,如果守舊,不前進,就會被時代拋棄!服務員端來一杯酒,還有一些菜,白米飯。吃完飯,服務員過來收錢,李白說,我是盛唐大詩人李白,我今天沒帶錢,我留給酒店一首詩,抵酒錢,行嗎?
  • 聽過的李白和黃鶴樓的一個八卦小故事
    傳說李白有一次去登黃鶴樓,登上黃鶴樓之後意氣風發,打算來個「李白到此一遊」,結果他一看,崔顥已經到此一遊過了,提了首詩,寫的還挺好。這一次李白有點尷尬,於是他感嘆「眼前有景嘆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也就是說,有大能寫了,我就不獻醜了。之後,李白對此念念不忘,並仿寫了一首登鳳凰臺。
  • 苦酒、甜酒都是啤酒吧
    這樣溫馨地畫面把我帶回了我第一次同爸爸喝啤酒時的場景,我真的很久都沒跟爸爸喝啤酒聊天了。2010年,是家中變化最大的一年。爸爸是一名司機,這年接到了不少好活,原本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的父母關係也變好了。這一年爸爸臉上掛著的總是笑臉,原本火爆的脾氣也變柔和了許多。全家面目一新的時候爸爸也學著旁人喝起了啤酒。我好奇心重,也學著爸爸的樣子倒上一杯,然後抿了一小口。
  • 我讓兄弟替我喝一杯
    >哪知道這個飯館也是牛氣得很,點菜之後服務員上了兩瓶啤酒和一壺茶水就沒動靜了服務員一臉不耐煩的答應著,也不見有動作。李經理見了這個情景,「啪」的一聲,怒拍了桌子,站起身來剛想發作,忽然意識到這不是他的一畝三分地,又坐了下來。李經理挨個看看三個下屬,命令道:倒酒!小王急忙把酒倒滿。李經理不爽地說道:「他們不上菜,那我來!」
  • 塗舍故事丨49.這兩杯酒,能換兩卡車鑽石?
    茫茫也抬頭飲了一杯,長籲一口氣:「原料、出酒率、時間成本、工藝等一切複雜的成本都決定了醬香酒要比其他酒成本高的多」。 一杯酒才剛下肚,馬上就裝作喝高了的樣子,晃晃悠悠摔倒在地上開始打呼嚕。,喝了一杯酒就當了皇帝,你看這一杯酒就換了天下,這杯酒有多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