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對方的眼睛?還是凝視共同的目標?
他選擇了後者,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興趣、他覺得,一旦自己的幸福變成了自己的自私、變成了自己的幸福、變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自己的目標也就消失了吧。
一遍遍品嘗、一遍遍打樣,他所有的心思都花到了產品上,隨手接過的早餐也放在一旁,讓他飽的好像就是那酒香。
一種好酒肯定要經過勾調,茫茫和萌萌一次一次品,在原先範掌柜給的那種基礎酒體的條件下,加入了一些十五年以上的老酒、調味酒不斷去調,終於確定了塗舍產品的最終酒體。
一瓶好酒的誕生確實不容易,與原料、工藝、選酒、勾調等等都很相關。
塗舍的原料與茅臺酒是同宗同源。
茅臺鎮本地的「紅纓子」糯高粱是必不可缺,茫茫有幸去過一次高粱地,高粱熟的時候挺拔如竹、柔韌如葦,隨風湧蕩宛如紅色血海。
隨手摘一小顆,顆粒堅實飽滿、粒小皮厚、搓起來像吃生蠔吃到的小沙子,賊硬。
也正是它如同倔老頭的脾氣一樣的硬,才使得它耐翻糙,能經受多次蒸煮,所產醬香白酒香味物質極其豐富,口感細膩。
赤水河的水,也是不可複製的一個硬性條件。
他第一次見赤水河時,也被這河水所驚訝,震驚、疑惑。
原來,端午時候雨水衝刷硃砂巖到河中,導致河水呈赤紅色,富含多種礦物質和釀酒所需微生物,這種河水正是制曲的絕佳原料,而酒麴,是釀好醬香酒的必要原料。
塗舍的釀酒的工藝也是「12987」傳統的祖傳大曲醬香釀造工藝,包括釀酒師傅也都是茅臺鎮本地人。
這「12987」到底是什麼代碼?他也去做了充足的功課。
其實它代表的是茅臺鎮的釀酒工藝。
茅臺鎮的祖傳大曲醬香工藝「12987」即
「一年一個周期、兩次取酒、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
釀酒每年要取酒七次,每次取酒的品質、口感、味道都各有特點,比如第一次取的酒度數可能就比較偏高,最後一次取酒口味就偏淡,而塗舍的選酒不會超過總出酒量的55%,基本上都選第3、4、5輪次的酒,這三次取酒有三個特點,分別是:「醬香、窖底、醇甜」。
當然這三輪次的出酒品質也是相對最好的,而塗舍的基酒都從這裡挑選。
選酒以後,肯定需要陶壇慢養,這也是好醬酒必要的條件,塗舍的基酒全部陶壇慢養8年以上。
塗舍酒堅持用陶壇儲存基酒,因為陶壇會呼吸,透氣性好但不滲漏。在長期的存放過程中,酸類物質和酯類物質達到了平衡,對人體有害的醛類物質和硫化物在長時間的存放中揮發,酒的口感變得更純淨。
酒體與外界微生物群息息相通、自然吐納、交換融合,既有窖內陳釀效果,又使酒越陳越香,具有幽雅舒適和妙不可言的「老酒味」。
基酒選好之後,還需要勾調,而塗舍採用的是8年以上的基酒為框架,15年以上的老酒調味,老酒使用比例在15%-20%之間。勾調過程中絕不添加任何物質,包括香味物質和水。
放回陶壇中慢養一年,讓酒愈發協調、老熟、醇和,進一步提升塗舍的質量和口感。
至此,一款酒體微黃透明、醬味柔雅、甘甜爽口、綿柔醇厚、協調乾淨、回味悠長,飲後空杯留香的塗舍酒誕生了。
那就幹了吧,一滴不留,你留在杯底的,或許是別人的吶喊和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