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關於數字三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2020-09-15 奧搜

為什麼要說關於 「三」的故事呢?原因有兩個:

一、小時候,經常有題目讓搜集關於數字的故事,那時候,網絡沒有這麼發達,就想著有一天自己能總結一下。

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關於數字的故事特別有趣,特別是三。

數字三


接下來為大家總結了關於三的常見故事,不信你看。

  • 成語

1、三顧茅廬

謀士徐庶臨走之前,向劉備推薦的諸葛亮。說這人有奇才。

之後劉關張三人去拜訪諸葛亮。其間有曲折,終於見到諸葛亮,並成功請他出山。

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助劉備三分天下。

三顧茅廬


2、孟母三遷

  孟母為孟子的母親,小時候,為了給孟子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進行了三次搬家。孟子也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終成一代大家。

3、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的重耳落難來到楚國,得到了楚王的上賓款待

重耳許諾,如若晉楚交戰,我願退避三舍。

城濮之戰,晉軍退避三舍,大敗楚軍。

  • 歇後語

1、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2、三伏天穿裙子——美麗凍(動)人

3、三尺長的梯子——答(搭)不上言(簷)

4、三下五除二——乾脆利落

5、三毛的頭髮——屈指可數

6、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磨洋工

7、三分顏色——開不了染房

8、三十晚上熬夜——送舊迎新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 典故

1、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2、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3、諸葛亮三氣周瑜

4、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

5、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

6、陶淵明不為三鬥米而折腰

三打白骨精


  • 諺語

1、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2、三人同行,必有我師。

3、三裡不同鄉,五裡不同俗。

4、三年不喝酒,家裡樣樣有。

5、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6、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

7、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今天就先總結這麼多吧,希望我和大家一樣都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越來越努力,越努力越幸運。

也用三的一句話結尾吧:——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相關焦點

  • 一陽指、兩儀劍法、三分歸元氣,帶數字武功名稱你知道多少
    武俠小說裡少不了各種各樣的武功絕學,其中一些帶有數字的武功名字令人記憶深刻,比如降龍十八掌、劍二十三、奪命十三劍等等。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那些著名的數字武功,看你能不能接龍下去?3、三分歸元氣、阿鼻道三刀、三分劍術三分歸元氣由《風雲雄霸天下》裡的雄霸所創
  • 關於馬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1【成語故事】管仲說:「我知道老馬識途,老馬多從漠北而來,可擇老馬數頭,觀其所往而隨之。」桓公依其言,取老馬數匹,縱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3送你一首馬兒的詩白馬飾金羈
  • 趣味小故事《十個數字的傳說》
    阿拉伯數字12345678910,在我國歷史上己使用悠久,廣為流傳,說法眾多,留下了許多有趣的故事。一、1的說法1是起始、安定的意思。三、3的說法常有三心二意,三星高照,三足鼎立的說法。四,4常比喻喜悅和方位。有四海為家,四面楚歌,四季常春,四季平安,肆馬難追。
  • 故事:令人喪失生命的噩運數字
    飯後,三個人各自拿出了鑰匙鏈,話題就從這鑰匙鏈開始一直延伸到好遠。 「你的幸運數字是9?」宇希問凌曉。 「我才不信那個老闆的那一套理論呢,我喜歡綠色所以就買了。」凌曉似乎是個純粹的唯物主義者。 一個小時後,宇希把凌曉送出了門,眼看著凌曉進了旁邊的門。
  • 《盜墓筆記》又見數字謎題,楊大廣留下的044號代碼意味著什麼?
    了解三叔的稻米可能都知道,在各種各樣的故事中,偶爾總會出現一些奇怪的符號和數字,作為整個謎團中的伏筆,這不,《盜墓筆記·重啟》剛剛上線,天真吳邪攜鐵三角再踏徵程初始,就又遇到了神秘數字044號代碼,如今看到數字代碼總會讓人想起那些年被周穆王留下的02200059代碼支配的恐懼,後來一度這個代碼成為了裘德考
  • 俗語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久而久之,東西就成了貨物的代名詞 趣味連結 相傳南宋理學家朱熹見好友盛溫和拿著一個竹籃瓷便,問你要去哪裡升盛溫和回答說我要去買點東西。朱熹隨即問到,你說買東西為什麼不說買南北呢?盛溫和解釋,東方屬木,西方屬金,南方屬火,北方屬水,我的籃子是竹做的,火會燒掉,裝水會漏光,更不會裝土,只能裝木和金,所以叫買東西。
  • 寓言故事和科學常識的悖論,不能忽視的教育
    這是一則很普通的寓言故事,但是,有一天我卻發現,這則故事改變了很多孩子對科學常識的認知 這則寓言故事影響很大,小朋友們都知道。家長和老師都希望通過這則寓言故事,教育孩子從小不要驕傲自滿,不要輕視對手,只有堅持到底,才能最後勝利。這則故事由於情節很簡單,淺顯易懂,非常適宜講給孩子們聽。教育的出發點沒有錯,教育也能達到一定的效果。 《龜兔賽跑》的故事影響到底有多大?影響到了孩子們對科學常識的認知,對科學價值觀的判斷,混淆了相關認知標準。如果說一年級的孩子脫口而出,沒有進行思考,說烏龜比兔子跑得快,還可以理解。
  • 連基本常識都不顧的霸道總裁文,我勸你少看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愣住了,這男主都霸道總裁了,這點常識還沒有嗎?其次熊貓是你家的啊,你想抓就抓?一無生活常識,二無法律常識,是男主有問題還是這作者有問題?看過復仇者聯盟的應該知道黑豹是超級英雄中最富有的人,由於國家有振金這獨一無二的產業,坐擁600億人民幣身家。
  • 數位音樂平臺消費模式有待完善
    「你如何聽音樂?你會去在線付費嗎?」近日在京舉行的以「數位音樂付費如何拉動行業健康發展」為主題的E法數位音樂論壇上,主持人就此問題向與會者進行了一個現場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人現在都選擇QQ音樂、網易雲、酷狗等數位音樂App來聽音樂,但是付費收聽者卻寥寥可數。
  • 你知道嗎?
    看了這個故事,就知道了大概的情況。 也有一看就知道的路,但也有沒有防禦的時候。一大峰在同學家舉行喜宴。 同學們聚集在一起商量要拿多少禮金。 大家七嘴八舌地說。 現在的行情像幾年前那樣帶200元禮金有點不合適。大家一致同意漲價的禮金。 有人建議每人拿500元。 這個數字大家都能承受,也有面子。 最主要的大家都沒有說明。
  • 故事 · 文摘 | 三個關於欲望的小故事
    故事 · 文摘 | 三個關於欲望的小故事一我有個朋友,辦了張健身卡,每天健身,享受一種優雅而健康的生活,一個月下來,成功地……胖了二十斤。為什麼越運動,越肥胖呢?健身房隔壁,有家火鍋店,憑健身卡打八五折。
  • 三個故事關於人性,告訴我們,制度的重要性
    第一個故事關於降落傘二戰期間,美國降落傘的合格率是99.9%,這就意味著從概率上來說,1000個跳傘的士兵當中就會出現一個因為降落傘不合格而喪命第二個真實故事,關於日本處理垃圾的事日本處理垃圾的技術世界領先,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 故事:斷電後少女遇害,看見她胸口數字,我慌了「還有下一個」
    授權每天讀點故事app獨家發布,旗下關聯帳號「每天讀點故事」獲得合法轉授權發布,侵權必究。「不要完全相信遊戲告訴你的線索,因為……數據會作假。」我被這句話中可能隱藏的含義震驚了一下,有意仔細問問,他卻先一步岔開了話題:「還記得童裡鳶屍體胸口處那個巨大的數字1嗎?早上李警官提醒我,這有可能是一場連環殺人案,或許以後還會有數字2、數字3的出現。」
  • 「應當讓新疆兵團成為常識」,小說《蛟龍出天山》詮釋此理
    常識是什麼?常識就是普通知識。一般人所應具備且能了解的知識。例如,抗疫防疫期間,中央臺總是這樣報導,「全國三十一個省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這就是常識。該書序言中有一句話,極其普通,極其易懂,卻是很有高度,很有厚度,很有愛心,很有見地,既有現實的政治意義又有長遠的歷史意義的話,這就是「讓兵團成為常識」!小說,以廣闊的視野,真實的事例,詮釋了這個常識的意義和價值。針對小說鞠利同志寫了很好的讀後感,《割不斷的國土情 摧不誇的軍墾魂》,闡述了為什麼要讓兵團成為常識,耐人一讀。
  • 魔法朋克:這是一個關於犧牲和信任,關於黑暗和光明的故事
    有的書,歷經歲月的侵蝕,依然不會磨滅它的光芒;有的故事,無論有多少爭議,依然會流傳於世間;有的人,歷經風吹雨打,不過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這是一個沒有神靈的時代,因為人人可褻瀆眾神。魔法與機械交融的舞蹈,朋克時代荒誕的黑暗。
  • 關於除夕和年的「傳說」你聽過幾個,第三傳說你肯定不知道
    漫長守歲夜又怎能少得了故事呢,不僅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那些年的故事,還有和除夕、年有關的故事,說道除夕,人們很自然想到「年」,其實在中國古代神話裡,過「年」是因一頭兇神惡煞名叫「年」的神獸而得名。關於「年獸」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今天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裡就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你也可以講給家中小朋友。
  • 為啥把「傻瓜」叫做「二百五」(250)而不是二百六和其他數字呢?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把傻瓜或處事隨便、說話不正經、好出洋相的人叫作「二百五」,那麼說起傻瓜人們就會想起這人是個「二百五」為啥是這個數字,難道不能是260,或者其他數字形容呢?「二百五」這種說法來源於戰國時期,跟蘇秦有關的一個故事
  • 《紙上行舟》柒拾貳:「夢幻」與「怪誕」糾葛的數字人生
    所以,數字真的是越大越好嗎?當然,答案是否定的。孫一直是猴子中最聰明的那一隻,漸漸的他表現得與其他的夥伴不同,他知道他需要的是什麼。他想成為第一。當然,他做到了,至少在夢中做到了!候鳥是聰明的,它們為了生存而飛翔,它們知道什麼叫適者生存。我想孫是明白了這一點,所以他開始了求學之路。當然他確實是成功了,他學會了大神通72變,儘管還不是特別熟練,但是已經為他增添了不少「資本」。
  • 也許只是個數字遊戲
    至今網上還有各種關於三國的熱議,還有各種版本的武將謀士的排名,什麼一呂二趙三典韋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將大多都處在三國的早期,而到了中後期,能叫的上名字的猛將卻沒有幾個。這是怎麼回事呢?很多人說是人才斷層,後輩們武藝不精,黃鼠狼生老鼠,一輩不如一輩。我覺得這種可能性不大。武藝這東西跟現在的競技體育一樣,隨著人的專研和器械的改良,是會不斷進步的,不應該會大幅下滑。那又是什麼原因造成早期名將扎堆,後期寥寥無幾的現象呢?小編覺得主要是以下原因。
  • 三件小事,平凡的故事給了我一些感動
    我也蹭熱度寫了篇文章,是關於《我們仨》的,閱讀量並不高。也許因為楊絳的名氣遠不如錢鍾書,錢鍾書的名氣遠不如《圍城》吧。不管怎樣,遵循楊絳先生的生活指南,踏實過自己的生活才是上策。於是我想講三個身邊小事,都是七夕前後發生的,雖然平淡,但值得品味,也值得回味。